理大科研团队在第 48 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凭借其所研发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发明,打破以往纪录,获得 31 个奖项。佳绩充分体现理大 PolyImpact 的成功实践,以卓越科研和知识转移,积极把尖端科研成果转化为具影响力的创新发明,造福社会。

 

48th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Geneva

理大团队的发明项目分别囊括三个最高殊荣大奖与特别奖、五个评审团嘉许金奖、12 个金奖、五个银奖及六个铜奖。获奖发明包括 “纳⽶多环离焦” 近视防控镜⽚、治疗多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药物,以及用于中国火 星探测任务的火星相机。

 

在今届国际发明展中,理大团队不仅获得历来最多的奖项,其所获得的最高殊荣大奖与特别奖数目更为全港之冠。恭贺所有得奖者!

日内瓦州特别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新型高效 “纳米多环离焦” 近视防控镜片

新型高效 “纳米多环离焦” 近视防控镜片荣获日内瓦州特别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新型高效 “纳米多环离焦” 近视防控镜片荣获日内瓦州特别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发明者:

张志辉教授(左三)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与计量学讲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主任

 

杜嗣河教授

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视光学访问讲座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人

 

梁子文先生 (左二)

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人

 

了解此发明的详情

 

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最佳发明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ABarginase:治疗多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首创新药

长效抗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新药获得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最佳发明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长效抗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新药获得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最佳发明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发明者:

梁润松教授(左一)

卢家骢慈善基金药物科学教授、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

 

沈秀媛教授(右二)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

 

ABarginase 的设计采用先进的融合蛋白策略,在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亦降低成本,使其价格适中并可于临床广泛应用。

ABarginase 的设计采用先进的融合蛋白策略,在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亦降低成本,使其价格适中并可于临床广泛应用。

ABarginase 是全球第一种通过消耗精氨酸而安全有效地治疗与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药物,适用病症包括糖尿病前期、二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ABarginase 具有较长的循环半衰期和较强的酶活性,通过使精氨酸(血液内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呈饥饿状态,使血液循环中的精氨酸保持在低水平。此发明是基于研究团队的突破性发现,即精氨酸饥饿状态能抑制细胞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并使细胞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罗马尼亚特别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火星相机用于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任务

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任务的轻型火星相机获得罗马尼亚特别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任务的轻型火星相机获得罗马尼亚特别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

 

发明者:

容启亮教授 (中)

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

 

火星相机能抵受极端温差、及自身重量 6,200 倍的冲击,图像失真率低,具备超广阔170 度对角线视野,适合在火星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火星相机能抵受极端温差、及自身重量 6,200 倍的冲击,图像失真率低,具备超广阔 170 度对角线视野,适合在火星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天问一号是国家首个火星任务。火星相机搭载于天问一号着陆器外层平台上,已于 2021 年成功登陆火星,监测着陆状态和火星车的部署情况。此相机能抵受极端温差及自身重量 6,200 倍的冲击,图像失真率低, 具备超广阔 170 度对角线视野,适合在火星的恶劣环境下使用。其重量仅为 390 克,却运用了集成散热、分层金属辐射保护以及弹性减震结构。此发明的关键技术已转移到地球上的应用,如手术机械人、水管检测 机器人等特别设备,造福社会。

评审团嘉许金奖

用于治疗脊柱侧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功能服装

用于治疗脊柱侧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功能服装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

用于治疗脊柱侧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功能服装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

 

发明者:

叶晓云博士

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及副院长、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立刚健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创办人

 

此发明能改善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素。

此发明能改善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素。

此发明利用人工智能,设计量身定制的功能服装,以治疗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为改善相关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素提供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患者数据会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包括决策树和三个神经网络,以进行配置和调整支架,再交由专业人员定制。通过衬垫的位置、肩带的松紧度和三维结构等优化设计,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度得以提高,脊柱的弯曲度亦可减少。此发明为沉重且舒適度欠佳的传统支架提供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评审团嘉许金奖

MicroGlue:快速处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术

MicroGlue:快速处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术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

MicroGlue:快速处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术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

 

发明者:

蔡松霖博士(左)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

 

刘扬博士(右)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大湾区创新应用博士后

 

MicroGlue 支持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在水下生物、清洁饮用水和卫生方面。通过减少释放微塑料到环境中,MicroGlue 有助降低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有害影响。

MicroGlue 支持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在水下生物、清洁饮用水和卫生方面。通过减少释放微塑料到环境中,MicroGlue 有助降低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有害影响。

此微生物衍生技术可提供安全、低成本且高效的方法来去除水中的微塑料。它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衍生聚合物,将难以去除的微塑料污染物聚集成团块,使其能轻易地从环境中分离和去除。MicroGlue 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厂的最终净化阶段,或者用于受污染的海水或淡水。这项技术更具有可扩展性,易于安装到现有系统中,营运成本亦低,令回收微塑料进行资源回收和塑料回收更为方便,有助降低微塑料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有害影响。


金奖

用于城市供水管道的新型无线自适应水力发电系统

 

发明者:

杨洪兴教授(左二)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自适应水力发电系统通过利用过剩的水压发电,并向智管网提供电能,不受电池容量有限和使用寿命等限制,从而解决电源的问题。

自适应水力发电系统通过利用过剩的水压发电,并向智管网提供电能,从而不受电池容量有限和使用寿命等限制,解决电源的问题。


金奖

新发病原体传播的先进即时监测及早期预警系统

 

发明者:

史文中教授

潘乐陶慈善基金城市信息学教授、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卓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此系统使用创新的时空流行病预测专利模型,以及自动数据收集/ 预测引擎,对新发病原体传播进行高精度及精细空间分辨率的即时预测。此系统自 2020 年已成功追踪了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变种的传播,并支援全球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管控措施。

此系统使用创新的时空流行病预测专利模型,以及自动数据收集/ 预测引擎,对新发病原体传播进行高精度及精细空间分辨率的即时预测。此系统自 2020 年已成功追踪了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变种的传播,并支援全球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管控措施。


金奖

优化运动胸罩设计的动态柔软人体模型系统

 

发明者:

易洁伦博士(左)

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

 

此柔软人体模型系统为优化运动胸罩的设计和功能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模拟人体乳房组织和在运动中的胸躯变化,从而对运动胸罩的性能和压力进行科学、客观且可靠的测量。

此柔软人体模型系统为优化运动胸罩的设计和功能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模拟人体乳房组织和在运动中的胸躯变化,从而对运动胸罩的性能和压力进行科学、客观且可靠的测量。


金奖

革命性贻贝启发聚酯纤维:可用于次世代运动服和功能性服装

 

发明者:

忻浩忠教授 (左二)

李氏家族时装与纺织教授、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化学讲座教授

 

此发明应用了一种聚酯织物的功能聚合物,可有效提升聚酯织物舒适度及抗菌性。发明的灵感源于海洋贻贝对岩石超强的粘附力。

此发明应用了一种聚酯织物的功能聚合物,可有效提升聚酯织物舒适度及抗菌性。发明的灵感源于海洋贻贝对岩石超强的粘附力。


金奖

安全环保高效抗菌材料

 

发明者:

陶肖明教授(左二)

吴文政及王月娥纺织科技教授、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科技讲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院长

 

张子恒博士(右二)

时装及纺织学院博士后、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益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此创新技术可制备高效环保的抗菌聚羟基烷酸酯低聚物(PHAO)。新型 PHAO 材料可完全生物降解、透明、无毒、无过敏性及具有优秀的广谱抗菌性能,是医疗应用的理想物料。它对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新型冠状病毒,以及 H1N1 和 H3N2 病毒的灭杀率超过99.99%。

此创新技术可制备高效环保的抗菌聚羟基烷酸酯低聚物(PHAO)。新型 PHAO 材料可完全生物降解、透明、无毒、无过敏性及具有优秀的广谱抗菌性能,是医疗应用的理想物料。它对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新型冠状病毒,以及 H1N1 和 H3N2 病毒的灭杀率超过99.99%。


金奖

无辐射脊柱侧弯及姿势评估的先进智能系统

 

发明者:

许真达先生(左)

电子计算学系博士生、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零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

 

郭嵩教授

电子计算学系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零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此创新智能系统提供无辐射、非接触式、高成本效益的方式来筛查、诊断和监测常见于青少年的脊柱畸形问题,并提供实时治疗建议。

此创新智能系统提供无辐射、非接触式、高成本效益的方式来筛查、诊断和监测常见于青少年的脊柱畸形问题,并提供实时治疗建议。


金奖

应用于检测癌症的新型自动化人工智能组织学系统

 

发明者:

杨灏贤博士 (右)

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助理教授(研究)、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Anatomic Technologies Limited 联合创办人

 

此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更高效准确的癌症诊断方法,无需使用像素级注释,便能预测并优先对癌症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大大提升成本效益和时间效益。

此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更高效准确的癌症诊断方法,无需使用像素级注释,便能预测并优先对癌症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大大提升成本效益和时间效益。


金奖

无创便携式超灵敏唾液葡萄糖检测仪

 

发明者:

严锋教授(左二)

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

 

此新型的超灵敏葡萄糖传感器,具有便携、高成本效益、无创等特点。它建基于柔性有机电化学电晶体,可以通过便携式仪表和智能手机即时检测唾液葡萄糖水平,以无创方式计算出相应的血糖水平。

此新型的超灵敏葡萄糖传感器,具有便携、高成本效益、无创等特点。它建基于柔性有机电化学电晶体,可以通过便携式仪表和智能手机即时检测唾液葡萄糖水平,以无创方式计算出相应的血糖水平。


金奖

便携式超快速核酸检测系统  “Gold-LAMP” 

 

发明者 :

叶社平教授 ( 右二)

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Pocnat Limited 联合创办人

 

李铭鸿博士(左二)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学术)、 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Pocnat Limited 联合创办人

 

此技术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Gold-LAMP),提供了便携、快速、低成本且准确度高的核酸检测替代方案,方便进行分散的实地核酸检测。Gold-LAMP 经已在医院急症室进行了 COVID-19 现场检测的临床验证,能达至 98.4% 的灵敏度和 100% 的特异性,总检测时间为 25 至 45 分钟。

此技术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Gold-LAMP),提供了便携、快速、低成本且准确度高的核酸检测替代方案,方便进行分散的实地核酸检测。Gold-LAMP 经已在医院急症室进行了 COVID-19 现场检测的临床验证,能达至 98.4% 的灵敏度和 100% 的特异性,总检测时间为 25 至 45 分钟。


金奖

基于 CTC 检测的癌症精确诊断高通量微流控平台

 

发明者:

杨莫教授(左)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及副系主任

 

由于从肿瘤脱落并进入血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数量很少,因此早期癌症诊断检测非常困难。集成纳米传感器的数字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平台方便携带并且无创,能在十分钟内从临床样本中准确分离出CTC,具有约 95% 的高 CTC 检出率。

由于从肿瘤脱落并进入血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数量很少,因此早期癌症诊断检测非常困难。集成纳米传感器的数字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平台方便携带并且无创,能在十分钟内从临床样本中准确分离出 CTC,具有约 95% 的高 CTC 检出率。


金奖

长效自主消毒物料技术

 

发明者:

卢君宇博士(左)

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简志伟教授(右)

时装及纺织学院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 —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由易新材料有限公司所研发、全球首创的抗病毒 3D 列印技术,可于两分钟内 初创 — 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减少 70% 病毒数量,以及于 20 分钟内减少 99.2% 病毒数量,能非常有效地防止大肠杆菌、人类冠状病毒等病源体的传播。

由易新材料有限公司所研发、全球首创的抗病毒 3D 列印技术,可于两分钟内减少 70% 病毒数量,以及于 20 分钟内减少 99.2% 病毒数量,能非常有效地防止大肠杆菌、人类冠状病毒等病源体的传播。


金奖

耐久性、高选择性、高能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系统

 

发明者:

刘树平教授(左)

应用物理学系纳米材料讲座教授及系主任、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主任、光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此电化学还原系统耐用、节能,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极大潜力的解决方案。整个系统包括一个夹芯结构的膜电极组件,结合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膜,并将阴极和阳极分开。此系统可以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法拉第效率能高达 50%,并保持稳定超过 1,000 小时。

此电化学还原系统耐用、节能,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极大潜力的解决方案。整个系统包括一个夹芯结构的膜电极组件,结合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膜,并将阴极和阳极分开。此系统可以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法拉第效率能高达 50%,并保持稳定超过1,000 小时。

 

积极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理大社群的创新发明体现了大学校训 “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 的精神。社会上复杂的挑战接踵而来,理大将继续致力培育为未来做好准备的人才,并全力支持富有远见的教研人员拓展知识领域,使卓越的科研成果得以转化为具影响力的发明,为香港、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

 

有关理大所有获奖者及获奖项目详情,请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