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以多项具开创性的新技术,助力香港在这新兴领域脱颖而出

 

随着无人机应用在配送服务和农药喷洒工作上,甚至空中的士和空中观光服务也相继面世,低空经济的发展声势浩荡,多个重要行业例如物流、旅游、农业,什至紧急救援服务等,它们的运作模式都会随之彻底改变。

 

根据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 到 2050 年,低空经济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九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 70 万亿港元)。这一规模庞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将改变全球城市景观、开启新机遇,并重塑各行各业。香港、深圳及其他大湾区城市正密锣紧鼓,准备在这场全球竞赛中抢占领先位置。

 

香港特区政府已采取积极行动, 于 2024 年成立了专责工作组,并于 2025 年初推出 “低空经济监管沙盒” 。理大也发挥自身独特作用,通过研究、教育、合作与技术转移、思想领导和政策建议等,大力推动香港和大湾区的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二三事:

  • 何谓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泛指有人或无人航空载具(UAV),在离地 1,000 米空域内的飞行活动。
  • 低空经济等于无人机吗?无人机是 UAV 的一种,也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低空经济还包括其他低空飞行载具,例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如直升机和构想中的空中的士,以及这些飞行器的营运,如空中交通监管、空域设计、地面支援系统和基建。
  • 香港进展如何?香港特区政府在 2024 年《施政报告》中强调的措施包括成立 “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 来制订相关策略,以及推出 “低空经济监管沙盒” 以安全地测试项目。

 

指引本港低空经济策略

就修订现有法规或制订新法规来监管低空经济,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为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建议。建议包括:成立一个跨部门工作单位以有效地督导低空经济的发展;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设立专注于低空运输技术的研发中心等。

 

PReCIT 还敦促政府完成低空经济试点区的规划,协助扩展跨境低空运输服务。另外,它还建议在开发 “北部都会区” 综合生活和经济区时, 参考深圳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并完善特区的法律、法规和发展策略,以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专家业界集思广益

除了提供政策上的建议,理大学者更积极向全球低空经济领域推广香港的卓越实力。理大为促进合作与创新,于 2024 年 11 月在校园内举办了航天航空科技创新高峰会,汇聚了近 1,000 名来自航空航天技术和创新领域的政商领袖、研究员和行内专业人士,共同分享相关的最新成就、技术突破,交流创新想法与方案。

 

LAE was one of the five thematic sessions held during the AIR Summit in 2024.

低空经济是 2024 年航天航空科技创新高峰会中五个专题分组论坛之一。

 

1

黄海龙教授

要充分发挥低空经济的潜力,就必须考量空域法规和指引、低空空域监管能力、 配套基础设施和公众安全。

~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黄海龙教授

 

2

刘志赵教授

应促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内地当局之间的合作,以提升本地在太空天气服务方面的能力,来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首席科学家刘志赵教授

3

伍淦鸿教授 

可利用北部都会区的地皮,建立无人系统试飞研究中心及试飞点,支持各营运企业及大学使用。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伍淦鸿教授 

开拓低空新领域

理大于2024年成立 “低空经济研究中心(RCLAE)” ,显示其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该中心专注于研发低空运输和物流的关键技术,并确保空域能够高效安全地使用。RCLAE 的目标是探索货运和载客运输的创新方案,并促进技术转移,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带进商业市场。RCLAE 也像 PReCIT 一样,就政策向政府提出建议,希望从多方面协助香港和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

 

RCLAE 其中一项名为 “Last-centimeter” (最后一厘米)的研发项目很有前景。该项目利用开创性的无人机,将包裹直接送到客户的阳台上。该项目以先进的自主导航算法为亮点,并整合了多重传感器数据,能够为周围环境制作详尽的三维地图。该项目已成功创制了一款先进的无人机原型,能够耐受恶劣天气环境并避开障碍物,精准降落。这些技术全属自主研发。

 

Led by Professor Huang Hailong, the Last-Centimeter project aims at enabling drones to autonomously navigate urban environments, and seamlessly deliver parcels directly to customers’ balconies.

 “Last-centimeter” 研究项目由黄海龙教授领导,研究如何令无人机能在市区环境中自主航行,流畅地把包裹直接送到客户的阳台上。

 

该中心另一开创性项目是运用自主无人机清洗建筑物外墙。无人机利用激光雷达及 GPS 定位,详尽扫描目标建筑物,然后用收集到的资料建立准确的三维模型,并且自动规划最具效率的清洁路线。此外,这个创新的无人机系统还能显著减少碳排放量。

 

以清洗理大赛马会创新楼的窗户表面为例,清洁其 100 平方米面积的窗户,若使用清洁业界常用的大型机器,会排放 277.8 公斤二氧化碳当量,但使用无人机系统则仅释放约 2.91 公斤二氧化碳当量。随着研究项目进一步推进,它有望进一步减低碳排放量。

 

文伟松教授领导此项目,他认为这个新兴行业每年可创造利润逾三亿港元。

 

Professor Wen Weisong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文伟松教授领导这个利用无人机清洗建筑物外墙的创新项目。


文伟松教授领导此项目,他认为这个新兴行业每年可创造利润逾 3 亿港元。


除了以上项目外,理大的顶尖学者正领导进行其他与低空经济相关的研发项目。这些项目涵盖多个题目,包括基建规划、低空空域设计、智能感知技术等。另外,开发稳健的控制技术、在紧急情况下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考量等,也是主要的研究范畴。

 

点击这里 了解更多CLAE的资讯。

 

培育新一代专家

理大将于 2025 年 9 月开办低空经济理学硕士课程,这一举措彰显了其在低空经济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个课程提供交叉学科的高级培训,包括在空域系统、无人航空系统的空域服务设计、航空安全,以及下一代飞行载具的基建设计。该课程让学生掌握低空经济的前沿专业知识,以准备成为这个极速增长行业的领袖。

 

黄海龙教授指出,该课程有潜力在多个领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包括研究开发、技术管理、商业及服务应用,以及公共和政府服务。

 

建立业界网络

理大积极寻求与业界伙伴合作,包括近日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的合作,以促进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和技术转移。

 

最近,理大与全球最大的通讯基础设施服务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推动双方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除了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理大还积极鼓励低空经济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应对社会需求。理大初创公司 LifeSparrow Solutions 是其中一个成功例子。该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演算法和无人机影像,搜寻迷路的远足人士,将搜索和救援时间缩短超过 65%。


理大结合尖端研究、人才培育、战略合作和技术转移,全方位协助香港在低空经济革命中抢占领先地位。随着低空经济领域不断发展,理大的种种贡献将有力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与进步,迈向更高更远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