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以多項具開創性的新技術,協助香港在這新興領域脫穎而出

 

隨著無人機應用在配送服務和農藥噴灑工作上,甚至空中的士和空中觀光服務也相繼面世,低空經濟的發展聲勢浩蕩,多個重要行業例如物流、旅遊、農業,甚至緊急救援服務等,它們的運作模式都會隨之徹底改變。

 

根據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的預測, 到 2050 年,低空經濟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驚人的九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 70 萬億港元)。這一規模龐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將改變全球城市景觀、開啟新機遇,並重塑各行各業。香港、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正密鑼緊鼓,準備在這場全球競賽中搶占領先位置。

 

香港特區政府已採取積極行動, 於 2024 年成立了專責工作組,並於 2025 年初推出「低空經濟監管沙盒」。理大也發揮自身獨特作用,通過研究、教育、合作與技術轉移、思想領導和政策建議等,大力推動香港和大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

 

低空經濟二三事:

  • 何謂低空經濟?低空經濟泛指有人或無人航空載具(UAV),在離地 1,000 米空域內的飛行活動。
  • 低空經濟等於無人機嗎?無人機是 UAV 的一種,也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低空經濟還包括其他低空飛行載具,例如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如直升機和構想中的空中的士,以及這些飛行器的營運,如空中交通監管、空域設計、地面支援系統和基建。
  • 香港進展如何?香港特區政府在 2024 年《施政報告》中強調的措施包括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來制訂相關策略,以及推出「低空經濟監管沙盒」以安全地測試項目。

 

指引本港低空經濟策略

就修訂現有法規或制訂新法規來監管低空經濟,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為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建議。建議包括: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單位以有效地督導低空經濟的發展;通過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參與;設立專註於低空運輸技術的研發中心等。

 

PReCIT還敦促政府完成低空經濟試點區的規劃,協助擴展跨境低空運輸服務。另外,它還建議在開發「北部都會區」綜合生活和經濟區時, 參考深圳在低空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並完善特區的法律、法規和發展策略,以支持低空經濟的發展。 

 

專家業界集思廣益

除了提供政策上的建議,理大學者更積極向全球低空經濟領域推廣香港的卓越實力。理大為促進合作與創新,於 2024 年 11 月在校園內舉辦了航天航空科技創新高峰會, 匯聚了近 1,000 名來自航空航天技術和創新領域的政商領袖、研究員和行內專業人士,共同分享相關的最新成就、技術突破,交流創新想法與方案。

 

LAE was one of the five thematic sessions held during the AIR Summit in 2024.

低空經濟是 2024 年航天航空科技創新高峰會中五個專題分組論壇之一。

 

1

黃海龍教授

要充分發揮低空經濟的潛力,就必須考量空域法規和指引、低空空域監管能力、 配套基礎設施和公眾安全。

~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黃海龍教授

 

2

劉志趙教授

應促進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內地當局之間的合作,以提升本地在太空天氣服務方面的能力,來支持低空經濟的發展。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首席科學家劉志趙教授

3

伍淦鴻教授 

可利用北部都會區的地皮,建立無人系統試飛研究中心及試飛點,支持各營運企業及大學使用。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教授 

開拓低空新領域

理大於 2024 年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RCLAE)」,顯示其發展低空經濟的決心。該中心專註於研發低空運輸和物流的關鍵技術,並確保空域能夠高效安全地使用。RCLAE 的目標是探索貨運和載客運輸的創新方案,並促進技術轉移,將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帶進商業市場。RCLAE 也像 PReCIT 一樣,就政策向政府提出建議,希望從多方面協助香港和大灣區發展低空經濟。

 

RCLAE其中一項名為「Last-centimeter」(最後一厘米)的研發項目很有前景。該項目利用開創性的無人機,將包裹直接送到客戶的陽台上。該項目以先進的自主導航算法為亮點,並整合了多重傳感器數據,能夠為周圍環境制作詳盡的三維地圖。該項目已成功創制了一款先進的無人機原型,能夠耐受惡劣天氣環境並避開障礙物,精準降落。這些技術全屬自主研發。

 

Led by Professor Huang Hailong, the Last-Centimeter project aims at enabling drones to autonomously navigate urban environments, and seamlessly deliver parcels directly to customers’ balconies.

「Last-centimeter」研究項目由黃海龍教授領導,研究如何令無人機能在市區環境中自主航行,流暢地把包裹直接送到客戶的陽台上。

 

該中心另一開創性項目是運用自主無人機清洗建築物外墻。無人機利用激光雷達及 GPS 定位,詳盡掃描目標建築物,然後用收集到的資料建立準確的三維模型,並且自動規劃最具效率的清潔路線。此外,這個創新的無人機系統還能顯著減少碳排放量。

 

以清洗理大賽馬會創新樓的窗戶表面為例,清潔其 100 平方米面積的窗戶,若使用清潔業界常用的大型機器,會排放 277.8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但使用無人機系統則僅釋放約 2.91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隨著研究項目進一步推進,它有望進一步減低碳排放量。

 

文偉松教授領導此項目,他認為這個新興行業每年可創造利潤逾三億港元。

 

Professor Wen Weisong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文偉松教授領導這個利用無人機清洗建築物外墻的創新項目。


文偉松教授領導此項目,他認為這個新興行業每年可創造利潤逾 3 億港元。


除了以上項目外,理大的頂尖學者正領導進行其他與低空經濟相關的研發項目。這些項目涵蓋多個題目,包括基建規劃、低空空域設計、智能感知技術等。另外,開發穩健的控制技術、在緊急情況下確保飛行安全的關鍵考量等,也是主要的研究範疇。

 

點擊這裡 了解更多 CLAE 的資訊。

 

培育新一代專家

理大將於 2025 年 9 月開辦低空經濟理學碩士課程,這一舉措彰顯了其在低空經濟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這個課程提供交叉學科的高級培訓,包括在空域系統、無人航空系統的空域服務設計、航空安全,以及下一代飛行載具的基建設計。該課程讓學生掌握低空經濟的前沿專業知識,以準備成為這個極速增長行業的領袖。

 

黃海龍教授指出,該課程有潛力在多個領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包括研究開發、技術管理、商業及服務應用,以及公共和政府服務。

 

建立業界網絡

理大積極尋求與業界夥伴合作,包括近日與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的合作,以促進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與實踐,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和技術轉移。

 

最近,理大與全球最大的通訊基礎設施服務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推動雙方在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除了在實驗室進行研究,理大還積極鼓勵低空經濟技術的實際應用,以應對社會需求。理大初創公司 LifeSparrow Solutions 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該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演算法和無人機影像,搜尋迷路的遠足人士,將搜索和救援時間縮短超過 65%。


理大結合尖端研究、人才培育、戰略合作和技術轉移,全方位協助香港在低空經濟革命中搶占領先地位。隨著低空經濟領域不斷發展,理大的種種貢獻將有力地推動這一領域的創新與進步,邁向更高更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