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日趨牢固,而理大始終以培育航運專業人才為己任,持續為行業發展夯實基礎

 

2024 年理大物流及航運學系(LMS)畢業生趙家俊(Alex), 在回顧四年求學歷程時,認為在學期間掌握了全面的知識和實用的技能,職業競爭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讓他在投身日新月異的航運業時,發展前景廣闊。

 

赴新加坡遊學考察、在大型船務企業實習,以及實地參觀八號貨櫃碼頭等豐富多元的經歷,都讓 Alex 獲取了寶貴的行業認知,同時令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淬煉出突破自我的信心。


國際航運樞紐的發展

1

近兩世紀以來,航運事業 一直都是香港經濟的支柱 產業。2024 年理大國際 航運及物流管理(榮譽) 工商管理學士畢業生趙家俊(Alex),投身航運業, 前途光明。

新一代人才將引領和推動香港航運業再攀高峰,而Alex是其中一份子。這座位於南中國海沿岸的城市,歷經 180 餘年的發展,始終是國際與中國開展貿易的重要門戶。憑借天然深水良港、世界級港口基礎設施與深厚的航運傳統,香港長期以來穩居全球航運樞紐地位。據《2024新華•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香港位列全球第四大航運中心,在船舶噸位、貨物吞吐及客運服務等方面持續表現卓越。

 

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對香港航運中心地位的定位,行政長官在 2024 年《施政報告》亦概述:特區政府將通過全方位策略,強化香港作為全球航運中心的地位。這顯示出香港推進航運事業發展的決心。要實現這一願景,青年專才的貢獻至關重要。

海事教育  與時俱進

香港從昔日的漁村蛻變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航運中心之一,行業的需要不斷變化,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

 

數十年來,理大的課程發展軌跡,一直與行業發展同步。早在 1937 年,其前身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便提供航海無線電操作培訓課程,開創本地海事教育先河。課程早期集中於海員及電工職業培訓,自 1989 年起拓展至船舶管理領域,為業界培養岸上管理人才。

 

2008 年,物流及航運學系參照國際標準,推出從副學位到􀀀士學位的學術課程,符合主要專業協會和全球認證機構的標準。

 

理大還持續通過匯聚國際學者、航運專家及校友意見,優化課程設置,確保教學內容緊貼行業需求,讓畢業生掌握必要的技能。

 

物流及航運學系講座教授、暫任系主任黎基雄教授指出:「全球港口業正處於數字化轉型浪潮中,而粵港澳大灣區尤其處於智慧港口建設的前沿陣地。」黎教授認為, 培養學生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對推動這一發展進程至關重要。

 

理大作為本港唯一提供高等海事教育的院校,將持續培育專業人才,在不斷蛻變的全球航運業中為青年人導航,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和繁榮作出貢獻。

 

人工智能海事教育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包括航運業。理大物流及航運學系成立「海事數據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將大數據與AI融入教學課程,通過分析船舶位置、衞星影像、港口作業信息等多源數據,開展海事研究及教學工作。學生不僅能采用中心數據完成課業,還可參與研究項目。中心也鼓勵學生參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比賽,例如在 2020 年學系與清華大學組成聯合團隊,在聯合國舉辦的自動識別系統黑客松大賽(AIS Hackathon)中奪得季軍。

 

學系還與海事處、旅遊事務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等部門合作,開展海事研究項目,讓學生有機會加入研究團隊,親身體驗人工智能對航運業界的影響,從而豐富他們的學習旅程。

 

登上遠洋船舶

學系每年舉辦遠洋航海實習計劃(Ocean-going E xperience Programme, OGEP), 讓學生不僅有機會在真實航海環境中獲得寶貴的海上知識,還能同時獲得海員必備的多個資格認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