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學環境 擁抱多元共融
理大匯聚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激發創新思考,促進教育的卓越發展
多元共融的校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與跨文化的溝通能力,還能推動大學的創新發展。理大每年招收來自 40 多個國家及地區逾 2,000 名非本地學生,這種多元交融豐富了學習體驗,並將校園生活轉化成由各地文化實踐交織而成的繽紛彩圖。
啟發與蛻變之旅
這是理大校園裡尋常的一天,來自印尼的時裝及紡織學院四年級學生Faith正自信地與同學分享對最新時尚潮流的見解。這位善於從香港時裝業界汲取靈感的年輕人,已為畢業後的職業發展蓄勢待發。憑藉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與扎實的設計技能,她具備了強勁的職業競爭力;大學提供的實習機會也提高了她的適應能力,她又通過參加交流計劃拓展了國際視野。她還獲得獎學金並參加專業比賽,在學習與實踐中,她始終堅持自我提升,力求在時裝業界嶄露頭角,綻放獨特光芒。

Faith Makmurputri
時裝及紡織學院零售及市場學四年級學生
「在理大這段求學的經歷令我實現了蛻變。課程設計獨樹一幟,理論與實踐並重,對我們進行全面的培養,讓我們既能沉浸於時裝的藝術創作,又能涉足商業的運作。」
在設計學院就讀的德國交換生 Erik,總愛駐足欣賞學院所在的賽馬會創新樓。自他入學以來,這座由知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非凡大樓總讓他歎為觀止。而真正塑造他的學習體驗的,是學院安排得當的教學、先進的設施與具有特色的學科。課堂以外,他熱衷於將在各個駭客馬拉松、創業者活動、論壇,及創投簡報會中獲得的靈感與同學分享,更驚喜地發現本地的的創客圈總保持著蓬勃的創新活力。

Erik Eimterbaeumer
設計學院的德國交換生
「教授們非常樂於助人,對我也很友好,在選課時,他們給予我很多支持,幫助我讀上了心儀的課程。不僅如此,當我對些活動表現出興趣的時候,他們甚至親自帶我參與其中,而這些活動的範圍也不局限於大學裡。」
在友善的校園裡獲得歸屬感
來自內地,就讀於應用社會科學的朱淩駿,是一位先天視障者。她充分利用完善的輔助設施與配套,總能從容地在無障礙的紅磚校園內穿梭行走,安全抵達課室。理大的無障礙環境,以及友善的群體生活,讓淩駿十分享受這裡的學習生涯。她的故事,正是理大實踐多元共融的最佳例證。

朱淩駿
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交換生
「最重要的是,我遇到的人讓我在理大的學習之旅變得如此愉快!從遇到的學者到餐廳的員工,從同學到學生宿舍的導師,他們都充滿愛心,樂於助人,充滿同情心。他們都讓我在理大的經歷變得溫暖而難忘。」
匯聚全球人才的校園
理大的海外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有的來自澳大利亞壯麗的內陸地區,有的來自肯亞充滿生機的草原,還有的來自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匈牙利。同學們帶著多元的文化背景匯聚於此,充分彰顯了大學正積極營造共融的國際學習環境,理大的這一發展趨勢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願景相契合 —— 特區政府希望將香港打造成為外國學生首選的求學目的地。
促進學生之間的文化對話 |
為豐富本地和海外學生的校園生活,理大制定了多項舉措。其中的國際文化節通過各種文化和藝術活動,激發了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欣賞之情。而全球外展項目,例如為世界各地本科生開辦的國際暑期課程,以及為高中生開辦的暑期學院,能讓學生沉浸式感受理大卓越的學術氛圍,同時沉浸於香港的多彩文化中。此外,通過校內、學系或宿舍的同伴支持計畫,本地學生接受培訓後再指導非本地同學,幫助非本地同學更快適應在港的學習、生活。這些項目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並在校園內營造了多元共融的文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