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交通模擬方案 博士生奪全球一等獎
運用數字孿生技術,以克服設計交通電氣化藍圖時遇到的種種障礙
你知道交通運輸——包括車輛、航空、航運和鐵路運輸——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的多少嗎?原來差不多佔五分之一!在當前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受到關註的背景下,交通電氣化似乎勢在必行。
交通電氣化不僅涉及使用電動車,還須要以推動基建、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為導向,涵蓋周全的政策和縝密的規劃。不過,由於電動車數量增長迅速,加上現代城市不斷演變、人口出現波動,這類規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困難。
為克服制訂交通電氣化藍圖時遇到的障礙,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的三名博士生張俊翔、朱世博、陳達寅,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學 生陳昊藍組成團隊,提出了一個創新解決方案。他們的方案贏得 2024 年 ISETS-ESCAP 能源轉型青年之聲大賽東北亞賽區一等獎,其後在成都舉行的總決賽中再下一城,勇奪全球一等獎。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杜瑩博士(左二)與三位博士生張俊翔(左三)、朱世博(右三)、陳達寅(右二)在 2024 年 ISETS-ESCAP 能源轉型青年之聲大賽中勇奪全球一等獎。
運用數字孿生技術
這支名為「電能贏」的團隊隸屬於理大國際城市能源研究中心,由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能源與建築講座教授嚴晉躍教授和同系的博士後研究員杜瑩博士指導。該獲獎項目名為「數碼孿生助力交通電氣化藍圖」,運用由軟件驅動的模擬程序,致力於推動交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以契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數字孿生是物體或系統的虛擬模型,旨在準確映射實物。它貫穿原型的整個生命周期,借助實時數據持斷更新,並運用模擬程序來反映和 預測原型的表現。對複雜系統進行模擬,有助於制訂更完善的規劃。這項技術還可以提供預測分析,促進主動決策,並加強跨行業的協作。
如果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在交通電氣化中,可以在交通流量優化和清潔能源整合等領域增強決策能力。據得獎團隊介紹,這項技術對電網負載管理、物流管理、市場需求預測、基建布局和市區重建等方面均有幫助。
培育人才 推動可持續能源發展
由國際能源轉型學會(ISETS)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主辦的ISETS-ESCAP能源轉型青年之聲大賽,吸引了來自 37 個國家和地區共 77 支團隊參賽,共收到約 300 份提案。該比賽為世界各地的青年領袖提供了絕佳的平台,用以展示其對可持續能源系統的創新性貢獻。
除了在比賽中取得佳績外,理大團隊還獲邀參加在曼谷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的第 13 屆國際能源促進可持續發展論壇。該論壇匯聚了該領域的頂尖專家,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並提供平台讓他們討論可持續能源轉型的策略。年輕人在論壇中得以與政策制訂者和國際組織交流,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這次幾位博士生獲獎,不僅是對他們科研熱忱的認可,也彰顯了理大在培育年輕研究人員方面的努力,以及在推動可持續能源發展領域的領導地位。
這個獲獎項目有助於在交通運輸領域內達成下列三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 #7 -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 #11 -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 #13 - 氣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