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工智能之力,讓千年典籍躍現眼前

 

在中國古代典籍的瑰寶之中,《山海經》是一部跨越兩千餘載仍令人神往的奇書。它生動傳神地勾勒出一個想像與現實交織的奇幻世界,其中山川地貌詭譎壯麗,奇珍異獸活靈活現。

 

氣象萬千的經典著作

《山海經》全書 18 卷,由《山經》、《海經》、《荒經》三大部分構成,逾 31,000 字的篇幅記載了百余邦國、五百餘山系、三百餘水道,以及各區域的地理風貌、物產民俗與神話傳說。內􀀀雖無法獨立驗證,卻為研究古代人文地理提供了珍貴參照。

 

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講座教授黃居仁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正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對《山經》所蘊涵中國古代地理和生態環境的知識進行分析,予以轉化,加深了解。

 

這項開創性研究名為「《山經》知識集成:使用人工智能重構上古生態環境及地理知識遺產」,該研究通過交叉學科方法將先進的科技與人文研究相結合,啟動中華文化遺產,傳承上古先賢智慧。專案從古籍中提取並系統化呈現地理生態知識,突破了傳統文獻研究的局限,為古籍數碼化,以及歷史、地理和生態資訊視覺化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有助於拓展知識傳播範圍。

 

傳統生態知識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對於應對當今的環境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深入了解及系統化掌握上古地理及生態知識,為我們了解生態環境演變提供了宏觀、貫通古今的資訊,對當下的生態治理也十分重要。

~ 黃居仁教授

 

AI 賦能讓文化遺產生機煥發

傳統知識和文化遺產,不僅需要保護,還需要傳播,而這方面,數碼技術的創新應用正在為我們開闢新路徑。研究團隊使用各種 AI 技術,包括資訊提取、知識圖譜、圖譜檢索增強生成(Graph RAG)和大型語言模型(LLM),分析、整理、集成及呈現文本中蘊含的地理和生態知識。

 

該研究旨在構建一套精細的知識體系,以此作為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環境變遷的範式範本。它將助力學者解讀各朝代典籍文獻,提供有價值的觀點,加深對相關歷史事件的理解。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構建《山經》地標知識問答系統,整合書中記載的各個地標的資訊。團隊也在創制數碼地圖,呈現文獻描述的地形特徵。


理大這一研究專案成功入選 2024 年度騰訊「探元計劃」 十大創新課題。該計劃由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導,共吸引了來自 48 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 79 個專案參評,理大是港澳地區唯一獲選的院校。

 

group

研究團隊由黃居仁教授(右一)帶領,團隊成員包括博士生梁科女士(左二)、博士後研究員唐雪梅博士(右二)、助理教授(研究)顧靜航博士(左一)及北京大學蘇祺副教授(不在圖中)。

 

mountain

《山海經》第五卷的其中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