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趋牢固,而理大始终以培育航运专业人才为己任,持续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2024年理大物流及航运学系(LMS)毕业生赵家俊(Alex), 在回顾四年求学历程时,认为在学期间掌握了全面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职业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让他在投身日新月异的航运业时,发展前景广阔。

 

赴新加坡游学考察、在大型船务企业实习,以及实地参观八号货柜码头等丰富多元的经历,都让Alex获取了宝贵的行业认知,同时令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淬炼出突破自我的信心。


国际航运枢纽的发展

1

近两世纪以来,航运事业 一直都是香港经济的支柱 产业。2024年理大国际 航运及物流管理(荣誉) 工商管理学士毕业生赵家俊(Alex),投身航运业, 前途光明。

新一代人才将引领和推动香港航运业再攀高峰,而Alex是其中一份子。这座位于南中国海沿岸的城市,历经 180 余年的发展,始终是国际与中国开展贸易的重要门户。凭借天然深水良港、世界级港口基础设施与深厚的航运传统,香港长期以来稳居全球航运枢纽地位。据《2024新华 •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香港位列全球第四大航运中心,在船舶吨位、货物吞吐及客运服务等方面持续表现卓越。

 

配合国家  “十四五”  规划对香港航运中心地位的定位,行政长官在 2024 年《施政报告》亦概述:特区政府将通过全方位策略,强化香港作为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这显示出香港推进航运事业发展的决心。要实现这一愿景,青年专才的贡献至关重要。

海事教育 与时俱进

香港从昔日的渔村蜕变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航运中心之一,行业的需要不断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

 

数十年来,理大的课程发展轨迹,一直与行业发展同步。早在 1937 年,其前身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便提供航海无线电操作培训课程,开创本地海事教育先河。课程早期集中于海员及电工职业培训,自 1989 年起拓展至船舶管理领域,为业界培养岸上管理人才。

 

2008 年,物流及航运学系参照国际标准,推出从副学位到􀀀士学位的学术课程,符合主要专业协会和全球认证机构的标准。

 

理大还持续通过汇聚国际学者、航运专家及校友意见,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紧贴行业需求,让毕业生掌握必要的技能。

 

物流及航运学系讲座教授、暂任系主任黎基雄教授指出: “全球港口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而粤港澳大湾区尤其处于智慧港口建设的前沿阵地。” 黎教授认为, 培养学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对推动这一发展进程至关重要。

 

理大作为本港唯一提供高等海事教育的院校,将持续培育专业人才,在不断蜕变的全球航运业中为青年人导航,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人工智能海事教育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包括航运业。理大物流及航运学系成立 “海事数据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将大数据与AI融入教学课程,通过分析船舶位置、衞星影像、港口作业信息等多源数据,开展海事研究及教学工作。学生不仅能采用中心数据完成课业,还可参与研究项目。中心也鼓励学生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比赛,例如在 2020 年学系与清华大学组成联合团队,在联合国举办的自动识别系统黑客松大赛(AIS Hackathon)中夺得季军。

 

学系还与海事处、旅游事务署和渔农自然护理署等部门合作,开展海事研究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加入研究团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对航运业界的影响,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旅程。

 

登上远洋船舶

学系每年举办远洋航海实习计划(Ocean-going E xperience Programme, OGEP), 让学生不仅有机会在真实航海环境中获得宝贵的海上知识,还能同时获得海员必备的多个资格认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