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攜手抗疲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理大教職員、學生和校友與香港同行,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理大進行了多項與疫情相關的研究和發明,並以不同專業為社會各界提供援助,以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物資。理大社群上下同心,應對挑戰,攜手抗疫。


創新科研   抵抗病毒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理大研究人員已運用其專業知識協助抗擊病毒,包括研發可偵測病毒的儀器、防病毒三維打印物料、利用模擬平台預測疫情發展趨勢,以及為新冠康復者提供援助等等。

 

便攜式核酸檢測儀即場檢測快速達致準確結果

理大的跨學科研究團隊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研發便攜式新冠病毒檢測儀。臨床樣本測試結果與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標準完全吻合。

 

檢測儀可於實驗室以外的環境操作,並能在採樣後即場完成整個檢測程序;可同時檢測最多四個樣本,整個檢測約 40 分鐘內完成,檢測結果也可憑肉眼辨識。

 

檢測儀可用於檢測人類及環境樣本,亦能檢測不同的病毒和細菌(配合相應引子),檢測成本亦相對 RT-PCR 為低。團隊冀與業界合作將技術在社區普及應用,例如:機場、檢疫隔離設施、安老院舍、診所、口岸等,以協助減低社區感染風險。

 

全球首創防病毒三維打印物料

團隊把物料製作成門柄保護套及電梯按鈕等。由於物料的消毒成份是嵌入式而非塗層,即使日常以漂白水等消毒用品清潔,亦不損害其防病毒效能。

團隊把物料製作成門柄保護套及電梯按鈕等。由於物料的消毒成分是嵌入式而非塗層,即使日常以漂白水等消毒用品清潔,亦不損害其防病毒效能。團隊正開展一個項目,於深水埗區內過百座三無大廈更換並採用以防病毒三維打印物料製成的門柄。

理大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可殺滅新冠病毒的「防病毒三維打印物料」。物料的主要成分為樹脂,加入陽離子化合物等抗病毒成份,可以破壞病毒的細胞膜及其結構。實驗室測試證實,物料可以在兩分鐘內殺滅七成存活於物件表面的新冠病毒及其他病毒及細菌;十分鐘內的殺滅病毒率更達至九成,幾乎所有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均可於 20 分鐘內被殺滅。

 

這種物料可利用三維打印技術製成不同形狀的物件,包括回收箱手柄、洗手間門柄保護套、電梯按鈕及盲人點字板。 由於物料的消毒成分是嵌入式而非塗層,即使日常以漂白水等消毒用品清潔,亦不損害其防病毒效能。

 

這項科研成果已經透過理大支持的初創公司 Immune Materials Limited 商品化。該公司最近與本港企業羅氏集團達成投資合作協議。羅氏集團計劃在旗下一座綜合商廈及商場內廣泛使用該物料,測試後更會推廣至旗下其他物業、生產工場及零售門店。

 

理大推「康復八式」 提升體能 助重建疫後健康

abc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符少娥教授(左)及同系副教授黃宇樂博士(右)帶領團隊進行研究。

理大研究團隊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評估新冠患者康復後的健康狀態及心理質素。研究團隊發現,在確診的六個月和十二個月後,逾四成研究對象仍然受「長新冠」症狀困擾。為協助新冠康復者重拾健康,團隊設計「康復八式」,有助促進康復者的心肺和肌肉健康。「康復八式」由八種動作組成,可鍛煉全身不同肌肉組群,每組運動需時約八至十分鐘。這套運動是理大 3R 康復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希望幫助新冠康復者重建體魄(Rebuild fitness)、重拾信心(Regain confidence)、重獲生活(Resume normal life)。

1 Elbow to knee exercise 2 Side step and open chest

3 Tai Chi push (left & right) 4 Punch

5 Hand to heel 6 90° turning jumping jack

7 Wood chopping (left to right) 8 Wood chopping (right to left)

接觸追蹤  有效控制疫情傳播

Scientis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Land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 (LSGI) have developed a mobile app with a contacttracing feature for use by inbound travellers. (From left) Professor Charles Wong, Head of LSGI, Professor Chen Wu, and Dr ZhuXiaoli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LSGI.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的研究團隊研發了具備接觸追蹤功能的流動應用程式,供入境旅客使用。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黃文聲教授(左)、系主任陳武教授(中)、以及助理教授朱孝林博士(右)。

理大一項研究發現,當恢復通關後,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於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上與維持社交距離及疫苗接種等措施同樣重要。採用了計算方法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以疫苗接種率 50% 作模擬,採用接觸追蹤措施的確診數字可較沒有採取接觸追蹤大幅減少 84.7%。研究團隊同時研發了一款具備接觸追蹤功能的流動應用程式,可於通關後供入境旅客使用,幫助用戶確定他們曾否與確診個案有密切接觸。

分析基因排序   助抗新冠病毒擴散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博士(前排中)與團隊成員利用基因排序找出新冠病毒的傳播鏈。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博士(前排中)與團隊成員利用基因排序找出新冠病毒的傳播鏈。

理大研究人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的快速基因排序分析,有助追蹤及阻截本港的病毒傳播鏈。研究團隊在疫情初期利用病毒基因排序,識別超級傳播個案的病毒源頭,並指出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是病毒在社區爆發的源頭。在其後的幾波疫情中,團隊的基因排序結果顯示,在酒店隔離中的旅客仍可接待訪客,以及機組人員和船員可獲豁免檢疫,正是檢疫措施的缺口。團隊的工作為政府的防疫措施提供了科學數據,亦協助堵塞了防疫缺口。

時空大數據平台有助制訂更精準防控策略

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講座教授及其團隊研發技術,以預測疫情發展趨勢。

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講座教授及其團隊研發技術,以預測疫情發展趨勢。

理大專家研發了「擴展的加權核密度模型」及時空大數據平台,以展示新冠肺炎發病的最新現狀及短期預測,對未來三天內發病風險的預測準確度可達 85% 以上。平台透過及時地預測疫情發展趨勢,能讓公共衞生部門制訂更精準的防控策略。

利用手機控制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平台

應用物理學系嚴鋒教授帶領團隊研發非入侵性的可攜式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平台,以提供快速準確的測試結果。

應用物理學系嚴鋒教授帶領團隊研發非入侵性的可攜式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平台,以提供快速準確的測試結果。

抗體測試是偵測新冠病毒、評估疫苗有效性及分析社群免疫率很重要的一環。理大團隊利用有機電化學晶體管技術,成功開發出一種超快速、低成本、免標記並可通過手機控制的非入侵性便攜式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 G 檢測平台。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可將生物訊號轉化成電子訊號,透過優化測試條件,包括離子濃度、酸鹼度及電壓訊號,測試可於幾分鐘內識別新冠病毒抗體。測試的靈敏度高,可檢測唾液中的抗體水平。團隊預期此平台亦可用於其他疾病的抗體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