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分享願景

 

陳清焰教授


  • 清華大學工程學學士(1983)

  •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程學碩士及哲學博士(1985 及1988)

  • 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及副教授(1995-2002)

  • 普渡大學Vincent P. Reilly 教授及James G. Dwyer 機械工程學教授(2002-2021)

  • 國際環境科學與技術協會Willis J. Whitfield 獎(2007)

  • 北歐採暖與通風衛生工程學會成就獎(2011)

  • 國際建築性能模擬學會傑出成就獎(2013)

  •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及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系建築熱科學講座教授(自2021 年8 月)


陳清焰教授加入理大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渡大學這兩所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學府工作了四分一世紀。


從麻省理工和普渡大學到理大

「我在麻省理工和普渡大學時埋首跨學科研究,致力激發創新成果。」陳教授說:「兩所大學多年前已設立類似理大高等研究院的部門,建立了健全的技術轉移生態系統,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至業界應用方案等工作,並成功洐生和孕育出多家企業。」


陳教授認為,理大近年的發展趨勢,顯示它有潛質以這兩所先驅大學為模範,創造穩健的生態系統,把基礎研究轉化為成果,造福社會和業界。他讚揚理大有許多教授在轉化研究工作上表現出色,而且實驗室設備先進完善。

 

理大高等研究院的發展策略

這位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為理大這所新設立的研究及創新中心訂立了兩個目標:首要是帶領理大在具策略優勢或致力發展的領域中發揮所長,把高等研究院發展成相關範疇中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此外,他亦希望理大的研究成果能轉化和應用,給社會帶來禆益。

 

陳教授制定五個策略以達成上述目標。首先,他建議發展創新跨學科研究項目,申請香港、中國內地和國際的大額研究資助;而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的內部撥款則可用作種子基金。他指出跨學科合作有助研究人員迸發意念,促進創新。


其次,他認為必須加強與領先全球的學府合作研究。陳教授解釋說,理大與頂尖科學家及研究機構結為合作夥伴,可讓校內學者了解世界一流科學家所關注的議題,攜手推動協作,促使研究開花結果。「理大的研究人員將更具前瞻性,以洞察全球發展趨勢,走在科技前沿。」


此外,陳教授認為理大也須加強與業界的研究合作。他期望大學與業界攜手建立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可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研發出具社會效益的服務和產品。


第四,院長亦渴望能協助理大學者成為企業家。他認為企業家除了掌握科技創新,還須運用溝通和銷售技巧,專注所長,不斷學習,並且有策略地發展事業。他將與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合作,提升理大的創業氛圍。


最後,陳教授認為理大應加強宣傳,向公眾展示大學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讓理大在其策略性重點領域上的世界領先地位,更廣為人知和認同。

 

~~

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
光子技術研究院
先進製造研究院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
未來食品研究院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
智齡研究院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
深空探測研究中心
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
視覺科學研究中心

~~

 

人才是大學的命脈

「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設有十個研究院和五個研究中心,它們的發展大多已上軌道,當前要務是支援剛起步的研究單位。我們將在聘任研究人員、撰寫研究建議書、資金管理,以及宣傳和行政支援等方面提供協助。」陳教授說。


為鼓勵跨學科交流,陳教授計劃集合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的人員一同參與活動,例如研究沙龍和敘會,讓他們互相啟發,迸發新意念和新觀點。他說:「倘若將兩個或更多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連繫起來,或許會在某個研究領域中出現突破性的新發現。」他亦希望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能共享人才和知識。

 

陳教授認為,博士後研究員和助理教授(研究)均有助大學建立科研能力。他以人體作比喻:「假如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是大學的器官,那麼人才就像是血液,是大學的命脈。」

 

Professor Chen has enjoyed many uplifting hikes with his wife.

陳教授與太太經常遠足,享受遊歷的樂趣。

陳教授本身是位傑出的學者,他鼓勵研究人員要堅持不懈,多走一步,付出更大努力。他說:「即使只得百分之一的成功機會,我也會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達成目標。」

 

然而,陳教授不只多走一步,而是行過萬里路。他熱愛旅遊和遠足,至今已在61 個國家留下足跡。他說:「探索新國度,結交新朋友,以及認識各地文化,能啟迪生命,從中獲益良多。我把所學所得用於工作,助我開拓新視野、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