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人员突破医疗监测局限,开发出超微细光纤传感器,可植入人体作医学用途。

 

光纤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由以往主要用作数据传送,逐步扩展至医疗领域。理大光子学讲座教授、电机工程学系系主任谭华耀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崭新的超微细光纤传感器,可以植入人体,为手术及治疗过程提供更准确的医学监测资讯。


该传感器名为 "塑料边孔光纤传感器",由先进光学塑料ZEONEX制成,研究团队更在光纤内加入 "边孔",以增加其敏感度。这款超微细光纤传感器不但具备生物相容性,而且质地柔软,可感应人体内极微细的压力变化。

 

全新光纤传感器的直径可精细至数微米。

全新光纤传感器的直径可精细至数微米。

谭教授指:"这种光纤传感器可以探测到小至不足1%的大气压力变化,足以监测人体呼吸时肺部的压力改变。" 他相信这项突破将为人体医学监测领域,开展一系列全新的应用范畴。

理大技术突破光纤局限

事实上,光纤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已愈见普遍,包括应用於装有传感器的可穿戴式医疗装置和手术仪器。然而,现有的玻璃光纤和传统塑料光纤都各有缺点,前者因硬度高而容易折断,后者则会吸收水分,因而影响传感器运作。

 

理大研发的超微细光纤传感器具备各种优点,适合植入人体内应用。谭教授解释:"光学塑料ZEONEX不但吸湿力低,而且可精确地塑造成不同形状。此外,我们在光纤内加入边孔,提升了光纤传感器的敏感度。"

 

他续指:"因此,这款超微细光纤传感器可细小至数微米,它对压力的敏感度更比传统的光纤传感器高出20倍。"

 

为医学监测开辟新途径

超微细光纤传感器不受湿度影响、不易折断,并可抗化学腐蚀兼具生物相容性,未来将可更广泛地应用於医疗领域当中。

 

更准确植入人工耳蜗

更准确植入人工耳蜗

理大研究团队正与澳洲墨尔本大学和维多利亚皇家眼耳科医院合作,将特制的超微细光纤传感器装入人工耳蜗,让外科医生进行植入手术时,掌握位置和力度反应等实时资讯,有助提升植入人工耳蜗的成效。

於 "心脏导管手术" 中导航监测

新型光纤不易折断兼具生物相容性,在微创手术中,可用作精准导航和形状检测。

 

骨折修复监测

骨折修复监测

理大研究团队现与澳洲莫纳什大学携手研究,将超微细光纤传感器安装在矫形外科植入物,以监察骨骼康复进度。图中显示,在大腿骨折位置的固定植入物(中)附近,已放置了超微细光纤传感器(由黄色胶纸固定),以监测康复进度。

 

崭新传感器的前景

"塑料边孔光纤传感器" 的研究成果早前於美国光学学会的学术期刊《Optics Letters》中发表,而理大与其他大学合作的部分研究成果亦已获得专利。

 

谭华耀教授(中)与程欣博士(左)及Dinusha Serandi Gunawardena博士(右)两位研究员,期望结合超微细光纤传感器与无线物联网,开发能够在人体内准确且全面监察身体状况的微型光纤传感网络。

谭华耀教授(中)与程欣博士(左)及Dinusha Serandi Gunawardena博士(右)两位研究员,期望结合超微细光纤传感器与无线物联网,开发能够在人体内准确且全面监察身体状况的微型光纤传感网络。

现时,谭教授正与团队研究扩大传感器的监测范畴,以量度人体内的其他物理或化学变化,例如酸硷度和温度等。

 

他表示:"我们亦计划结合传感器与无线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开发能够在人体内准确且全面监察身体状况的微型光纤传感网络,运用创新科技惠及全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