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1

理大获校友初创企业资助港币五百万元 研发创新近视及老花防控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专注於创新近视防控技术的理大初创企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视觉科技)慷慨资助港币五百万元,用以支持开创崭新近视及老花干预方案的前沿科研项目,促进大众视力健康,并进一步巩固理大於光学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 视觉科技由同为理大眼科视光学院校友的理大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视光学访问讲座教授杜嗣河教授与梁子文先生共同创办,研发出能够控制近视加深的眼镜镜片及隐形眼镜,并成功将其商品化。该公司曾获理大微型基金及理大科技领航基金资助,并於2018年获理大授权将大学专利技术「近视离焦软性隐形眼镜」(DISC)推出市场。目前,视觉科技除了生产DISC,还通过香港及中国内地获授权的眼科视光诊所及验配中心进行销售。 视觉科技将资助由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秦嘉敏教授及学院主任兼教授纪家树教授领导丶为期三年的「新型光学设计与工程优化视力」研究项目。此项目旨在利用创新镜片技术优化视觉表现,推动新一代近视防控光学设计。研究将结合先进光学工程丶视觉心理物理学及临床验证,致力开发有效预防及控制儿童近视发展和减慢眼轴增长的个人化方案。同时,项目亦会推动研发针对老花的创新光学设计。 通过解决精密光学设计和以患者为本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键缺口,研究团队预计此项目将能带来崭新的科研成果及具价值的知识产权,从而加速相关技术产业化,为基层眼科护理提供可行且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 理大高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高度赞扬视觉科技的贡献,并表示:「这充分体现理大与校友初创企业的协同发展,亦为其他理大校友树立了良好典范,鼓励他们积极支持大学的科研发展。当更多力量凝聚起来,我们就可以加快科研转化和知识转移,孕育更多优秀初创,扩大理大科研对社会的影响力。」 视觉科技联合创办人梁子文先生表示:「作为理大校友,我们衷心感谢母校一直以来的支持,助我们追寻创业梦想,并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们亦很荣幸能支持母校进一步开展创新视觉研究,推动眼科护理发展,携手为香港及世界各地儿童和成人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理大致力推动创新创业,培育冀以创新方案应对社会挑战的新一代企业家。透过PolyVentures生态系统,大学为理大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涵盖教育丶构思丶孵化丶加速及融资等各阶段。至今,理大已培育超过 600 家初创企业,包括三家独角兽企业和两家上市公司。 ***完***

2025年10月14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眼科视光学院

01

理大举办「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 连结全球政产学研领袖 推动建设低空经济生态圈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及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协办的「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高峰会)今日于理大圓满举行。高峰会汇聚来自本地、内地及海外的政产学研代表,就低空空域管理政策、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模式及城市应用案例等关键议题提出前瞻性见解,并展示多项相关科创成果。全日活动吸引了逾1,200名政商领袖、学者、业界及公众人士参与,体现香港在标准、监管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独特优势。 高峰会于理大校园赛马会綜藝馆举行,并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先生、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及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会长葛珮帆议员、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常任秘书长蔡杰铭先生、理大司库李健先生、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理大高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等一众嘉宾莅临出席。 黄伟纶先生致辞时表示:「低空经济发展除了需要由政府推动以外,更加需要来自不同界别的伙伴支持,很高兴香港理工大学在这方面能作为『战友』。政府正快速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首批38个『监管沙盒』试点项目,其中17个已经开展,预计至本月底,将再有多11个项目落地。另外,明年会进一步推出『监管沙盒X』试点项目,涵盖跨境路线及低空載人飞行器等复杂度较高的应用场景,政府会继续完善民航法例及规管框架,并积极推展相关基础设施。」 林大辉博士说:「香港理工大学一直与政府及业界携手推动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加速建立粵港澳大湾区航空物流枢纽地位。这次高峰会正好能与来自不同地区的政府、业界和学界专家展开深入交流。低空经济作为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发展新質生产力的关键。有见及此,理大早前提交的施政报告政策建议当中,亦建议在基础建设、区域协作、公务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进香港低空经济的发展。理大将继续发挥我们在跨学科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优势,借助社会各界的协同力量,协助香港以及整个粵港澳大湾区在这个新兴领域抢佔先机。」 葛珮帆议员表示:「低空经济会为交通、物流、公共服务及产业带来革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年青一代带来新希望。这些变革更会为市民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但要安全地发展低空经济,我们仍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携手,『政、産、学、研、投』协同突破,推动政策、制度、法规、科技方面的创新。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将继续与大湾区城市以及各界持份者联手,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先行者、示范区,亦会担当『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助力我国的低空经济走向全世界。」 高峰会首场活动邀得中国电信集团首席科学家毕奇院士,以「築建航控服务智联网  释放低空经济新潜能」为题发表主题演讲。随后的两场炉边谈话分别由蔡杰铭先生联同内地、欧盟及新加坡政府官员及国际企业代表,就配合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及规管制度分享真知灼见;以及由赵汝恒教授与多位学者及行业领袖,包括领先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低空经济系统开发商,探讨产业、科学与学术界的协同创新如何引领低空飞行及相关技术的突破和转化。 高峰会邀得中国电信集团首席科学家毕奇院士,以「築建航控服务智联网 释放低空经济新潜能」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高峰会在下午设有以下四场分论坛:「沙盒项目进展分享」展示了现行沙盒项目的进展,并重点介绍试点成果、主要挑战及政策建议;「无人机交通管理和无人航空載具技术」聚焦大湾区内就无人机交通管理基建设计、載人空域整合、无人机技术及安全机制进行的研究;「政策与法规」就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展开讨论,涵盖公私营合作模式及区域融合等;「产业论坛」介绍了无人机在硬体、软体及系统方面的创新成果,并现场演示或通过影片展示了其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案例。 此外,高峰会设创新科技展,近30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及企业展示多个前沿科技应用案例及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项目,涵盖卫星导航干扰预警机系统、5G网联无人机技术、5G无人机綜合管理雲平台、人工智能驱动空中智能无人机平台、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粵港澳大湾区跨境低空高精度定位与导航PPP-RTK即时服务系统,以及以无人机辅助的城市物流运输优化系统等。 高峰会设创新科技展,近30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及企业将展示多个前沿科技应用案例及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项目。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核心成员黄海龙教授在理大展区介绍大学的多项创新研发。 全面支持香港低空经济发展 理大致力为香港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建议到人才培育的全方位支持。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去年已正式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开展多项跨学科研究,推动相关的技术研发;而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亦就低空经济的多个范畴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大学积极拓展业界合作网络,促进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及技术转移。理大并于今年9月开办低空经济硕士课程,培育低空经济所需的专业人才。」 赵汝恒教授(中)、葛珮帆议员(左)及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暫任系主任、机械人与自主系统讲座教授兼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华教授(右)出席传媒访问活动。 赵汝恒教授深入介绍了理大在推动低空经济方面的重要举措及计划。 「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充分展现了理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雄厚科研实力、跨界合作网络及成果转化优势,同时展示了香港及大湾区蓬勃的低空经济生态,提升香港在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汇聚相关界别专家相关就重要议题的见解,实现香港成为亚太区低空创新应用枢纽的愿景。   ***完***

2025年10月9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理大於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83位 连续五年稳居百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於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上升至第83位,并连续五年跻身全球百强,彰显理大在科研丶教学与知识转移方面的整体实力与全球影响力,亦反映了大学致力打造国际化学术环境的成就。 是次排名涵盖全球115 个国家及地区共2,191所大学,并以教学丶研究环境丶研究质量丶国际展望和产业五大范畴,合计18项指标,全面评估大学教研成果。理大在多项研究相关指标持续表现优异,其中「卓越研究」及「人均发表量」连续三年获得满分,并在「研究实力」与「研究影响力」等指标中表现出色。 理大亦於「专利」连续两年获得满分,该指标衡量引用大学研究成果的专利数量。此卓越成就印证理大对知识转移的坚定承诺及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我们欣悉理大在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表现卓越,印证大学的学术及科研实力备受国际认可。作为创新型世界级大学,理大将继续在教育丶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并深化与全球各地夥伴的联系与合作,致力推动世界领先的研究及创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加入,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及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力量。」 有关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详情,请浏览: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latest/world-ranking ***完***

2025年10月9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Photo 1

理大研究破解中药提取物粉防己硷的关键标靶机制 为治疗病毒感染丶阿兹海默症等开启新途径

过去有研究发现源自传统中药粉防己根部的化合物粉防己硷(tetrandrine)能有效防止伊波拉病毒感染,但当中的确切作用机制仍未被证实。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人员发现,粉防己硷能藉由阻断细胞讯号传导的关键脂质分子鞘氨醇(sphingosine)的输送,抑制钙通道。研究首次揭示了粉防己硷的关键作用机制,有望推动新药研发及创新治疗方案。 粉防己硷以强大的抗病毒丶抗炎及抗癌特性而为人所知,它亦被发现能够抑制菸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ADP)介导的钙离子外流,从而抵抗伊波拉病毒感染。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粉防己硷是透过直接阻断钙通道及钙离子释放来激发药理活性;钙是调节细胞功能与生理活动的重要因子,在抵抗感染丶新陈代谢丶维持大脑与神经元功能及病毒复制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柯子斌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特制光亲和探针等先进技术,将粉防己硷的细胞靶点图像化,发现粉防己硷并非直接靶向钙通道,而是与细胞代谢枢纽溶酶体 (lysosome)上的LIMP-2蛋白结合,进而抑制溶酶体释放鞘氨醇。细胞鞘氨醇的含量直接控制着钙通道的活性——也就是说,被释放的鞘氨醇越少,能进入细胞的钙就会越少。 基於这个重大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粉防己硷可以透过靶向LIMP-2,改变溶酶体的钙离子释放,进而干扰某些病毒的存活及复制,包括伊波拉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等,为应对病毒感染开启了新的可能性。此外,这项发现启发了以溶酶体相关机制作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向,为治疗常见由钙失衡引起的问题,例如阿兹海默症丶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化性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的转移,提供了创新的治疗策略。 柯教授表示:「这是首次发现LIMP-2具有影响钙讯号传导的功能,颠覆了传统认知。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透过LIMP-2和鞘氨醇介导的全新NAADP调控钙讯号传导途径;从抗病毒治疗的角度来看,我们则找出了LIMP-2作为粉防己硷的关键标靶,可抑制伊波拉病毒,或能更广泛地应用於其他抗病毒治疗。 」 此外,在研究粉防己硷的生物机制时,团队构建了一个结合光亲和探针与多组学分析的科技平台,可广泛用於研究天然产物的生物学特性。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可协助研究人员辨识其他天然化合物的分子标靶,尤其是源自传统中药的天然产物,促进崭新分析技术与传统中药的融合,以及天然产物的现代化应用,提高其在治疗顽疾方面的药用潜力,推动开发创新药物。 这项开创性研究重新定义了粉防己硷以至其他天然化合物在现代治疗策略中的应用模式,有关成果已以《粉防己硷通过依赖LIMP-2和鞘氨醇介导的机制调控由NAADP介导的钙讯号传导》为题刊载於《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完***

2025年10月8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Photo 1

国家嫦娥六号团队获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 采用理大研制航天工程载荷 实现月球背面采样任务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研团队在国家嫦娥六号任务中负责关键工程載荷,助力实现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的创举。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六号团队日前在于悉尼举行的第 76 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礼上,获国际宇航联合会(IAF)颁发 2025 年「世界航天奖」(World Space Award),理大作为团队一份子感到无比光荣。大学同时获颁「3G+ 多元化奖」(3G+ Excellence in Diversity Award),成为中国及东亚地区首间获此殊荣的高等学府,彰显了其在推动航天领域多元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领域的最高荣譽之一,被譽为「太空奥斯卡」。此前,国家嫦娥四号团队及天问一号探测器研制团队已分别于2020年及2022年获奖,这次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获奖,再次印证中国航天事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紧密合作,为嫦娥六号任务研制「表取采样執行装置」,并参与多个重要部件的设计及生产,是香港唯一有关键性航天工程載荷搭載于嫦娥六号的高校。该装置于 2024 年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完成全自动表土采样及封装任务,是人类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采样。 至于理大获颁的「3G+ 多元化奖」,则旨在表彰大学在科研及校园发展等方面坚定实践鼓励多元、公平和包容的理念,并积极促进航天领域的地理(Geography)、世代(Generation)及性别(Gender)多元化。 理大高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助力国家航天团队获得国际殊荣,与有荣焉,同时理大获得多元化奖,这不仅是对理大科研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大学推动多元共融理念的认可。理大将继续致力推动创新科研,培養多元人才,为香港、为国家、为全球社会作出贡献。」 理大在 2010 年起积极参与国家太空探索计划,并先后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月任务及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大学科研团队。近年,理大更成立了「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航天科研工作。 自 2023 年加入 IAF 以来,理大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宇航大会。大学今年在会上展示了九项前沿太空研究项目,涵盖低地球轨道导航、行星遙感、太空船灭火系统及太空衣设计等,并介绍了由两位国际本科毕业生创立的初创企业及其研发的人工智能卫星影像定位。未来,理大将继续推动卓越的航空航天研究及培育相关人才,为国家深空探测事业作出贡献。   ***完***

2025年10月3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處

C0149 (2)

理大428名学者入选2025年全球首2%顶尖科学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史丹福大学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首2% 顶尖科学家名单中再创佳绩,共有259名学者荣登「学术生涯引文影响力排行榜」,连同「年度引文影响力排行榜」,合计428名学者上榜,入选学者人数在香港院校中排名第二,充分印证理大卓越的科研实力备受国际认可。 「学术生涯引文影响力排行榜」根据学者于1960年至2024年间的论文被引次数评定。理大在「建築及建造」和「运筹学」子领域中擁有全球大学中最多的首2%顶尖科学家。理大于合共25个子领域^均为本港擁有最多首2%顶尖科学家的院校,包括「建築及建造」、「材料」、「能源」、「土木工程」、「光电子学」、「运筹学」、「护理学」、「电机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与运输」、「运动、康乐与旅游」、「物流与运输」、「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眼科与视光学」、「康复治疗」等。 此外,理大共有四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跻身全球前10位,分别来自「建築及建造」「运筹学」、「地質与地理资讯工程」及「土木工程」; 19名学者位列全球前50位,理大于全球前10位及前50位的学者人数均为本港院校之冠。而在「犯罪学」、「策略、防卫与保安研究」及「社会工作」三个子领域,理大更是本港唯一有学者获列入「学术生涯引文影响力排行榜」的院校。 全球首2% 顶尖科学家名单由史丹福大学编撰,根据学者截至2024总被引次数、独着论文的被引次数和H-指数等论文影响力綜合指标数据编制,涵盖22个学术领域及174个子领域,并分为「学术生涯引文影响力排行榜」与「年度引文影响力排行榜」,旨在衡量学者的长期及近期研究影响力。 理大致力推动科研创新,此次佳绩彰显大学持续推动前沿研究与人才培育的坚定承诺。展望未来,理大将继续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以具影响力的研究应对全球挑战,为香港、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 ^包括与其他本地院校并列的子领域   ***完***

2025年10月3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Photo 1

理大与北体大签署合作备忘录 贡献国家建设体育强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凭藉在体育科技研究领域的前沿优势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积极拓展与顶尖体育学府的战略合作。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日前(9月29日)率代表团到北京,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高品质体育人才培养及体育创新科技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以科技赋能人才培养,为国家建设体育强国贡献香港力量。 北体大素有「中国冠军摇篮」的美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签署仪式在北体大校园举行,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及北体大校长张剑先生的共同见证下,由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及北体大党委常委及副校长洪平先生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理大一直以创新的体育科技贡献国家发展。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理大凭藉物理治疗丶视光学丶护理学等学科强项,被中国奥委会授予「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合作夥伴」,担当国家运动员的坚强後盾,其後更延伸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科教合作夥伴」。为进一步引领体育科技创新前沿,理大於2022年成立体育科技研究院,专注於运动生物力学丶体育产品设计丶运动测量与康复治疗等交叉学科研究,致力於提升运动员表现,为全民缔造健康生活。 今年四月,林大辉博士率团访问北体大,探讨双方合作的方向与路径。理大与北体大在访问五个月後即签署合作备忘录,体现了「更高丶更快丶更强」的运动体育精神。 理大与北体大将以合作办学模式联合培养硕士及博士人才,成立「合作创新中心」,从竞技服装丶运动食品丶康复医学等领域着手,在交叉学科与体工融合方面重点发力。理大与北体大的强强联手,攻坚体育科技,为建设国家体育强国注入澎湃新动能。 ***完***

2025年10月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体育科技研究院

Photo 1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师生团队全力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为运动员提供全面运动物理治疗支持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会)将于今年 11 月 9 日至 21 日于广东、香港及澳门举办,雲集全国各地的顶尖运动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直致力支持体育发展,由康复治疗科学系师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运动员提供全面的运动物理治疗支援,涵盖前期训练及现场医疗服务,协助他们以最佳狀态出战比赛,在赛场争取佳绩。 团队由理大洪克协痛症管理教授、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符少娥教授带领,并包括另外九名康复治疗科学系教员及校友,以及逾 30 名正修读物理治疗学(荣譽)理学士课程及运动物理治疗理学硕士课程的学生。团队分别为中国香港男子及女子手球队、棒球队、体操队及柔道队,以及广东省的乒乓球队及剑击队的运动员制定了一系列运动物理治疗支援,包括赛前的个人化表现评估与分析、健康狀况及训练负荷监测、训练支援,以及临床物理治疗諮询,并将于比赛期间駐守各代表队提供医疗支援。 符少娥教授擁有丰富运动物理治疗经验,曾多次带领团队支援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包括 2008 年的北京奥运及 2023 年的杭州亚运等。她表示:「团队一直以支援香港及中国运动员备战及参与大型比赛为使命,很荣幸今次能够参与十五运会,并在这场全国矚目的赛事上发挥理大于运动科学和运动治疗方面的优势。」符教授亦特别感謝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促进理大与多个体育总会会员的相互协作。 理大团队早于一年前展开相关筹备工作,透过结合在运动物理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研究成果,帮助运动员提升表现及减低受伤风险,包括进行评估以鉴定较易受伤的位置、视察运动员的训练姿势并分析有机会引致受伤的动作,同时亦为有伤患的运动员提供康复治疗,并协助他们制定恢复策略。他们并应用了多项自主研发技术,例如前膝(髌骨)自动活动装置、肩关节固定支具等。 即将出战十五会的中国香港男子手球代表队队长、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毕业生謝永辉先生表示:「能够代表香港出战全运会是莫大的荣耀,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的专业支援让我们在备战期间保持最佳狀态。作为理大毕业生,我感到特别自豪,因为母校不仅培育了我,也在我运动生涯中提供了坚实后盾。」 中国香港柔道运动员、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李珏颖先生亦分享指:「作为运动员,同时也是物理治疗的研究者,我深知专业物理治疗在提升表现及预防伤患方面的重要性。理大的支援不只是技术上的帮助,更是心理上的鼓舞,让我们能够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理大团队采用师生协作模式,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亲身为专业运动员提供各项运动物理治疗服务,从中汲取宝贵的实战经验,为成为能应对不同挑战的物理治疗师作好准备。参与项目的学生均表示,能亲身为代表香港出战的运动员提供物理治疗服务,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更了解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作出专业决策,对他们未来成为一位出色的物理治疗师有很大帮助。 是次全国运动会首度由粵港澳三地携手承办,香港更歷史性承办八个竞赛项目。逾 30名理大学生及校友将会出战约七个体育项目,包括竞技体操、田径、沙滩排球、手球、空手道、跆拳道及游泳等。祝愿理大体育健儿充分发挥主场优势,于十五运会为港争光。   ***完***  

2025年10月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康复治疗科学系

Photo 1

香港理工大学与万顺昌钢材加工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携手推动香港建筑业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万顺昌钢材加工有限公司於9月30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於钢筋追踪技术研发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携手推动本地建筑业迈向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新里程。 沪港联合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姚祖辉先生於仪式上表示:「沪港联合控股自1961年成立,1993年於香港上市,业务由最初的钢材贸易,10年前转型为钢材加工,并於香港设立厂房。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未来数年将於香港大力投资两大方向:一是打造无人工厂,运用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大幅提升生产力;二是推动建筑科技於香港落地转化,特别是在北部都会区开创新篇章。作为香港人,尽管这些项目的回报周期或需10至15年,但我们认为这是必须承担的责任。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与香港最优秀的建筑领域专家携手合作。」 签约仪式上,沪港联合控股有限公司黄霆钧先生与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朱松晔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姚祖辉先生及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共同见证。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署理院长肖赋教授亦於仪式上致辞,介绍合作背景及学院发展方向。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积极探索钢筋追踪及管理系统的研究合作机会,并就後续深入交流与合作框架达成初步共识。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将主导相关研究工作,双方将定期检讨及讨论项目进展,确保合作顺利推进。 肖赋教授於致辞时表示,建设及环境学院作为理大12个学院之一,专注於可持续发展丶智慧城市及建筑环境等领域,下设建筑及房地产丶土木及环境工程丶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以及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四个学系。今次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参与钢筋追踪技术研究,将有助推动香港智慧城市及智能建筑的发展。 林大辉博士表示,万顺昌是一间历史悠久丶实力雄厚的企业,堪称行业典范,在香港工业化及内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姚祖辉主席作为香港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对香港教育和大学发展有深入了解。我们非常感谢姚主席对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和创新能力的认同与信任。我深信我们的合作必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余涛教授及万顺昌土地开发与企业战略总监林力山博士将负责协调具体项目及推动後续讨论。 万顺昌钢材加工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沪港联合控股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拥有10年本地钢材加工经验,致力推动建筑业创新发展。是次合作标志着理大与业界的紧密联系,透过结合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为香港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智能化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完***

2025年10月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

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 理大逾 1,300 名嘉宾、师生及校友出席国庆升旗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早于校园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升旗仪式由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政策研究室主任包海斌参赞主礼。 校董会副主席叶中贤博士、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颜吴余英博士、大学司库李健先生、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钟志平博士及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大紫荆勋贤,联同一众理大校董会成员、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管理层、荣誉博士、大学院士、杰出校友、理大基金会成员,以及逾 1,300 名嘉宾、师生和校友出席仪式,祝愿国家富强昌盛,香港繁荣稳定。仪式由理大学生升旗队负责。 林大辉博士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载,国家蓬勃发展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全球百强大学,理大肩负培育人才和未来领袖的使命,致力培育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社群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我们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滕锦光教授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国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成就斐然。作为创新型世界级大学,理大将继续发挥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的优势,推动全球领先的研究与创新,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及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为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作出贡献。」 理大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自去年起举办「理大中华文化节」系列活动,提升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欣赏。为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理大在升旗仪式后于赛马会综艺馆放映电影《国歌》。电影讲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歌曲展现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活动有逾 600 名嘉宾及理大社群出席。   ***完***

2025年10月1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