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olyU_Info Day

「理大教育信息日2020」10月10日网上举行 提供最新升学及课程信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在网上举行教育信息日,为学生提供全日制学士学位及高级文凭课程的最新信息。当日理大将举办一系列网上讲座和影片分享,并会安排理大师生与同学交流,并提供升学意见,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大学生活。此外,理大于2020/21学年起已修订联招入学的科目转换分数机制,将中学文凭试5**、5*及5级科目成绩的对换分数调高,同学可于信息日作进一步了解。 理大2020/21学年的收生成绩令人鼓舞,本科生有251人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获至少一科5**及中、英文科3级或以上。 今年获理大取录的联招申请人,以中学文凭试成绩最佳5科计算,整体新生的平均分为24.1*。其中11名新生考获三科5**,他们分别来自物理治疗学(荣誉)理学士学位、职业治疗学(荣誉)理学士学位及放射学(荣誉)理学士学位课程。理大2020/21学年的入学平均分数,将于10月10日上载至Study@PolyU (http://www51.polyu.edu.hk/eprospectus/ug/jupas) 以供浏览。 2020/21学年,在理大的45项全日制资助学士课程中,最多联招申请人以「设计学组合课程」作为首志愿,人数达562人;其次是「护理学」及「酒店业管理」,分别为518人及399人。今年理大取录的新生中,超过91%把理大课程放在组别A。 「理大教育信息日2020」将于10月10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举行。理大的老师及学生大使会透过网络分享升学意见、课程数据,以及他们的校园生活和体验。 重点内容包括: 一场为中六学生而设的联招入学讲座; 两场为非联招申请人而设的入学讲座; 约75场由各学院及学系举办的讲座; 网上入学聊天室;以及 理大杰出运动员分享会。 有关理大「教育信息日2020」详情,请浏览www.polyu.edu.hk/infoday/。   – 完 – ************* *注:在2020/2021学年,理大更改文凭试成绩的换算分数方法,若学生于核心或选修科目考获5级或以上,换算时可获加分。中学文凭试(DSE)成绩换算方法:5**=8.5分,5*=7分,5=5.5分,4=4分,3=3分,2=2分,1=1分,不予评级=0分  

2020年10月6日

教与学 教务处

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 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升旗仪式

今天于校园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颜吴余英博士,联同理大校董会成员、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及学生等数百位理大成员出席仪式,一同祝愿国家富强昌盛,香港繁荣稳定。

2020年10月1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1

应对癌症治疗需求 医学物理学家需更多新血 理大首办跨学科医学物理学硕士课程 培育临床及科研专才

医疗科技发展迅速,为各种重大病症的诊治带来突破,治疗方案的设计亦更趋精准及个人化,医疗人员亦要与时并进,提升专业知识以掌握最尖端的医疗技术。以癌症治疗为例,医疗团队成员各司专业,却同时合作无间,团队当中一个较鲜为人知的岗位—医学物理学家,负责为病人制订放射治疗方案,以及监测和维护辐射医疗设备,确保病人得到有效、精准而安全的治疗。医学物理学家是辐射物理学的专家,工作涉及影像诊断、放射治疗等范畴,是癌症治疗团队的「强大后盾」。以往本港及邻近地区并无提供针对医学物理的高等学位课程,为应对未来社会对医学物理学家的需求,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本学年开办全港首个医学物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内容涵盖医疗科技、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有志投身医学物理学专业人士提供跨学科培训。 癌症治疗需求殷切 缔造本地培训契机 随着本港人口老化,衍生的医疗问题为医疗系统带来不少挑战,对癌症治疗的需求增加正是其中之一,亦需要医疗人员新血加入,以维持医疗服务质素。现时本港有逾150名医学物理学家,主要服务于卫生署、公立医院及私家医院,他们具备物理学及医学专业知识,除了协助团队进行诊断、为病人制订治疗计划外,更会于治疗过程中监测辐射医疗设备的运作,以确保疗程操作精准无误,达到治疗计划的目标。 早于2018年,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曾就开办此类课程咨询业界意见,获得业界正面的反馈。经过过去两年积极筹划,首届医学物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共招收26名学生,当中近七成修读生拥有物理或工程相关学士学位,逾两成则于本科主修放射治疗。他们大部份为在职人士,其中约两成正于医疗界别服务。

2020年9月23日

教与学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1

理大四位青年科学家获2020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四位青年科学家获颁本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每人将获得12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直接支持他们在香港进行研究,资助期限三年。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于去年首次开放予港澳地区,由八所已注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的大学提交申请项目。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男性未满38岁,女性未满40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有望晋身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人才。 获选研究项目详情如下: 学者 学系 研究主题 项目简介 助理教授 朱孝林博士 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 时序遥感 朱博士发展了一系列处理卫星数据的先进技术,用以提高时序遥感的地表变化监测能力和精度。该项目将进一步构建时序遥感多维信息融合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为整合利用日益增多的卫星数据提供必需的技术手段。 副教授 安亮博士 机械工程学系 电化学能源系统流动与传热传质 针对含有电化学反应的复杂多孔微结构内流动与多组分物质传递特性研究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拟针对电化学能源系统热流科学问题,从不同尺度开展系统研究。 助理教授 周超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 此项目拟深入研究大气湿度、地下水位和外部荷载等作用下非饱和黄土的微观结构演化规律和宏观变形特性,建立理论模型,以优化黄土地区路基的设计方法。 助理教授 杨磊博士 电子计算学系 无源物联网 此项目通过开展大规模高效能无源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搭建典型应用系统,推动为新一代物联网向多协议共存、多目标优化、多系统融合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无源物联网络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规模工业应用的有机结合。 理大对于校内有更多青年学者在科研项目上得到国家支持感到鼓舞,认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除了体现国家给予香港科研发展的实在支持外,亦有助鼓励及培育本地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在世界前沿科技及基础研究方面努力争取成果。   ***** 完 *****

2020年9月22日

成就 研究事务处

1-1

理大设计觉度展首次移师网上举行 带来崭新3D虚拟实景观赏体验

由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举办的「理大设计觉度展2020」已正式揭幕,展期至2020年10月25日,欢迎各界人士参观。因应新冠疫情,今届年展首次移师网上进行,并以3D虚拟实景方式,为大家带来崭新观赏体验。 「理大设计觉度展2020」展出本科及硕士课程学生的作品,内容涵盖广告、传意、环境及室内、社会创新、产品、数码媒体、互动媒体、创新应用、互动设计、国际设计及企业管理、多媒体科艺及城市环境多个设计范畴,而今年更特别增设博士生作品展区,令今届年展合共约有150项作品,以供参观。 透过3D虚拟实景参观展览,大家可饱览各项极具创意和启发性的展品,例如为未来人口老化而设计的双层巴士车厢、促进跨代共融的手机游戏,以及适合人烟稠密城市的崭新耕种方案等,令人目不暇给。 理大设计学院院长李健杓教授称:「今届年展正好显示理大设计学院通过专业的教学,为雇主培育出色的设计专才,以世界级的设计作品启发社会大众,并鼓励中学生将来投身设计行业。以虚拟形式展示各项实景展品在全球顶尖设计学院中乃绝无仅有,尤其在疫情之下,同学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应对不同的挑战。」 「理大设计觉度展2020」特设网上导赏团,由学生大使介绍当中精选作品,年展并安排多项专为中学老师及学生而设的网上活动,包括与理大设计学生网上对谈、理大设计本科课程网上简介会等。学校或机构如有需要大会特别安排活动,欢迎与理大设计学院联络。 此外,「理大设计觉度展2020」更特设虚拟寻宝游戏,以先到先得方式,送出3,000多份精美纪念品予透过3D虚拟实景参观展览的人士。 有关今届年展及各项活动详情,请浏览www.PolyUDesignShow.com。   ***** 完 *****

2020年9月18日

活动 设计学院

1

理大研究「身心并用」中风康复训练 有效减少跌倒及跌倒受伤次数提升患者生活质素

中风是本港第四大致命疾病1,每年有超过25,000人因此而需入院治疗2。虽然中风造成的死亡人数近年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的日常生活亦因此大受影响。有研究显示,中风患者会较易跌倒,高达73%于出院后六个月内曾经跌倒3-13。为减低他们跌倒的风险,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进行了全球首个透过「身心并用」中风康复训练,以提升慢性中风患者「身心并用」能力及减少跌倒的研究,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提升「身心并用」能力的小区康复训练,并邀请84位慢性中风患者参与为期八星期的练习。 此项研究(“Dual-Task Exercise Reduces Cognitive-Motor Interference in Walking and Falls after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文章连结)已于美国心脏协会的医学期刊Stroke上发表。研究发现,该项训练能显著改善中风患者「身心并用」的能力,患者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的风险亦分别下降25.0%及22.2%。研究团队期望此康复训练能推展至小区及家居,以助纾缓医疗护理资源紧张的情况。  

2020年9月17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1

理大、西交大丝路工学院 2020年度「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成功举办 历年培训逾200名电力能源专才 开展业界新机遇

由「丝绸之路国际工程学院」伙拍内地与香港电力企业连续三年举办的「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计划) 工作坊,于昨天(9月2日)圆满完成今年度之所有培训。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近150名学员共同参与在网上举行的闭幕典礼,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以及一众校企高层,共同见证计划三年来的丰硕成果。 「丝绸之路国际工程学院」(丝路工学院)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于2017年成立,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内地与香港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进一步交流合作,为全球发展共同培育多元人才。丝路工学院伙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及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工作坊,成为内地和香港首创的跨地域、跨文化校企协作计划,历年参与之业界人士逾200人。 本年度工作坊之主题为「配合绿色智能家居,发展高效、可持续和具韧性的电网」(High-quality , Sustainable, Resilient Power Grid for Green and Smart Living) 。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工作坊于8月中旬起在网上启动,借此吸纳更多参加者,并由以往的实地考察和研讨会改为透过网上举行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由国网、西交大、理大及港灯的专家主持。学员虽未能亲身走访各地电力设施,但透过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与身处不同地方的讲者及学员进行连线和互动,分享各自在电力能源领域的最新资讯。

2020年9月3日

联系国际 工程学院

Prof KY Wong_R

黄国贤教授获委任为理大副校长(教学)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宣布委任黄国贤教授为理大副校长(教学),任期由2020年9月1日起生效。 黄国贤教授现任理大暂任副校长(研究及创新)、潘燊昌应用化学励学教授及化学科技讲座教授,同时担任理大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教授于学术上成就斐然,且具备丰富的大学领导和管理经验。担任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期间,黄教授成功推行四年制大学本科课程,制定成果导向教育内容,并协助开办食品科技与食物安全(荣誉)理学士学位课程,该课程现已成为非常成功的应用科学课程之一。担任协理副校长(科研支持)期间,黄教授领导团队厘定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及绩效标准, 并为研究项目设立网上管理平台。作为暂任副校长(研究及创新),黄教授积极推动成立研究生院及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贡献良多。 黄教授履任副校长(教学)后,将负责大学教学事务的策划及发展工作,主力制订及执行学术规划计划书,带领团队发展及提升课程质素(包括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以及制订大学学术质素保证的政策和计划。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致力提供优质的全人教育,为社会各界及不同专业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心的领袖。随着工业4.0的到来,理大在课程拓展方面,将重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内容,以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切合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黄教授多年来在大学担任多个重要岗位,在教学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并表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黄教授对大学教育的未来发展高瞻远瞩,我深信他将带领大学在教学领域再创辉煌。」 加入理大前,黄教授曾于香港政府化验所任职化验师三年。1990年,黄教授获聘为香港理工学院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学系讲师,并先后于大学的不同岗位担任管理职务,包括: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2005 - 2009年)、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2008-2015年)、协理副校长(科研支持)(2016-2020年),及于今年三月起担任暂任副校长(研究及创新)。 黄教授在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有关黄国贤教授简历,请浏览: https://www.polyu.edu.hk/ppoffice/president/research_chi.html   *****

2020年8月26日

其他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1

理大与国际院校合作研发新一代电池及能源系统

随着社会的流动性增加,充电式电池于汽车、电网、航空、机械人技术和消费电子产品等战略性行业中有广泛之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亦令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技术性能愈见重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和达尔豪斯大学加入由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共同研发新一代便携式储能系统。团队将具监测功能智能传感器注入动态电化学装置中,不但成本效益高,更具有可扩展性。该研究名为「透过光学传感器对商用钠锂离子电池中的化学和耐热功能进行动态现场原位译码 (Operando decoding of chemical and thermal events in commercial Na(Li)-ion cells via optical sensors)」(文章连结),已于本周在具影响力的国际期刊《自然能源》上发表。 研究团队在18650格式电池(商用电池的标准)内置入「布拉格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取得突破性进展,令电池在以下两方面的表现得到提升:首先,FBG采用优化的内部结构,令传感器收集低噪声而清晰的光学信号。此外,也利用先进的信号分析为电池内部的热能和化学反应进行译码,这是前所未见的。

2020年8月2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工程学院

1

理大续办职业治疗及物理治疗硕士课程支持社福界提升医护复康服务

香港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殷切,然而专业治疗师人手却一直供不应求,社福界情况更为严重,令非政府社福机构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医护复康服务的需求。有见及此,社会福利署(社署)透过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作,于2012年开始推出一项培训资助计划,以助纾缓社福机构人手短缺的问题。 在此项资助计划下,理大于2012年开办了两年全日制职业治疗学硕士及物理治疗学硕士课程,为有志成为专业治疗师服务社福界的人士提供进修机会。获取录的学生可向非政府社福机构申请资助,并须于毕业后为已选定的社福机构连续服务三年。 此资助计划推出以来,成效非常理想,过去四届共培育了超过250名学生,他们毕业后投身不同社福机构,为长者、残疾人士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医护复康服务。由于计划深受社福界欢迎,因此计划将于2021至2023年继续推行,为期三届,而新一届硕士课程亦于今日(8月12日)起接受报名。

2020年8月12日

教与学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