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1

華潤創業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成立纖凝碳中和聯合研究院

華潤創業攜手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昨日(5 月 4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及框架協定。華潤集團董事長王祥明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和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見證簽約。 合作備忘錄由華潤集團助理總經理、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陳鷹先生和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簽署。根據協定,雙方將共同成立 「華潤—香港理工大學纖凝碳中和聯合研究院」,並為碳中和及可持續性驅動的創新項目的研發提供了框架,以進行創新研究、培養科學人才和啟動初創項目。 王祥明董事長表示,本次合作依託華潤集團豐富的產業資源,結合理大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技術,致力於將新材料的科研成果廣泛應用到產業中,聯合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研究中心,進行商業轉化、孵化初創項目。本次合作在國家積極推進雙碳政策以及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的大背景下,堅持需求牽引,強化產用結合,期望夯實材料科學、可持續發展等科研方向研發基礎,促進技術研發、新產品、新業態,實現開放創新。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是次合作將為培養科研人才以及知識轉移提供支援。一方面,雙方將為理大研究生提供更多對外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另一方面,華潤將為理大的科創企業和初創企業提供孵化支援。這些合作領域將有助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內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未來,雙方將基於聯合研究院平台,共同開展前沿技術探索、指定課題研究以及科創基礎領域研究,以延攬科研人才、孵化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科創初創項目。   ***完***

2023年5月5日

活動 時裝及紡織學院

3

理大與 NVIDIA 攜手成立文化及藝術科技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 NVIDIA 攜手合作,以培育人才和進行合作研究為目標,建立一個融合文化、藝術科技和互動多媒體的創新聯合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及 NVIDIA 文化與藝術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由理大及 NVIDIA 攜手成立。這是 NVIDIA 與院校合作在全球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旨在促進藝術、設計和媒體的互動科技。研究中心由理大設計學院與 NVIDIA 合辦,致力發展成為帶領文化及藝術創新技術的先驅。 藉著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及其多元的藝術和創意活動,研究中心旨在匯聚文化藝術和科研技術,以推動國際文藝科技領域的創新。是次產學研夥伴合作結合 了 NVIDIA 在人工智能、資料分析和高效能運算等科研優勢,以及理大在跨學科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深厚根基,將為藝術科技帶來具影響力和創新的研究。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 NVIDIA 人工智能技術中心全球主管施忠偉博士簽署。 趙教授表示:「理大很高興能與 NVIDIA 在創意產業及藝術科技上合作。結合理大在設計學的優質教育和卓越研究,以及 NVIDIA 在人工智能運算的領導地位,我深信這次的產學協作會於不久的將來為社會帶來莫大助益。理大領先的跨學科研究將轉化為實際應用,為創意、藝術和娛樂產業締造創新解決方案。」 施博士表示:「這一次 NVIDIA 與理大設計學院合作,成立我們在全球首個與頂尖設計學院聯合設立的研究中心將會帶來開創性的創新及藝術科技。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此合作將推動前沿研究,為創意產業開發出創新解決方案。」 理大及 NVIDIA 文化與藝術科技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杜本麟教授表示:「理大積極與企業緊密合作,開發符合業界需求的尖端科研成果。藉著與 NVIDIA 在人工智能上的優勢共建研究中心,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與藝術社群提供合作園地,探索文藝表現的新形式。」 理大將與 NVIDIA 合作, 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工作坊、分享會、藝術科技展覽,以及亞洲地區的黑客松(Hackathon), 促進知識共享、創新和創業。   ***完***

2023年5月4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在日內瓦發明展囊括多個最高殊榮大獎冠本港參展團隊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備受全球創科界重視的第四十八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發明展)再突破佳績,28 個理大發明項目囊括 31 個獎項,包括3 個最高殊榮大獎/特別獎、5 個評審團嘉許金獎、12 個金獎、5 個銀獎及 6 個銅獎;是理大歷年來獲得最多獎項一屆。 其中理大獲大獎及特別獎數目為全港之冠,包括理大參與研發的新型高效「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用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相機,以及治療多種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首創新藥「ABarginase」。 獲獎理大發明項目應用範圍涵蓋地下以至外太空,不只改善民眾的生活質素,同時開拓了人類的疆界。獲獎科技既有幫助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亦有為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疫情做好準備,以及保障民眾健康的醫藥創新。 理大在第四十八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共奪得 31 項獎項,與其他參展香港團隊同為香港創科發展爭光。 這次獲獎的發明之中,有 12 項由理大的初創公司研發,部份初創公司由理大學者創立,彰顯理大對初創企業的完善培育及支援配套。透過理大的創業支援計劃,理大至今已幫助超過 7,600 位理大學者、研究人員、校友和學生實踐他們的創業理想。 理大團隊在日內瓦發明展上的出色表現,正是大學以其卓越的教育、研究和知識轉移,致力推動 PolyImpact 的體現——以理大社群的發明和創新,為社會帶來實際的裨益。 今屆發明展共有約 1,000 個來自約 40 個地區的發明參展,當中理大取得的獎項簡列如下。如欲了解理大獲獎發明的詳情,請參閱附件或瀏覽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網頁 https://www.polyu.edu.hk/kteo/Knowledge-Transfer/Innovations-and-Technologies/Award-winning-Innovations/Geneva2023/。 得獎項目 發明者 獎項 新型高效「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 張志輝教授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杜嗣河教授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訪問講座教授 梁子文先生 理大學者領導初創—視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日內瓦州特別大獎 評審團嘉許金獎 ABarginase:治療多種肥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首創新藥 梁潤松教授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盧家驄慈善基金藥物科學教授 沈秀媛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 國際發明家協會聯合會特別大獎 評審團嘉許金獎 火星相機用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 容啟亮教授 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 羅馬尼亞特別大獎 評審團嘉許金獎 用於治療脊柱側彎人工智能輔助設計的功能服裝 葉曉雲博士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副教授 評審團嘉許金獎 MicroGlue:快速處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術 蔡松霖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劉揚博士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創新應用博士後 評審團嘉許金獎 一種用於城市供水管道的新型無線自適應水力發電系統 楊洪興教授 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 金獎 新發病原體傳播的先進即時監測及早期預警系統 史文中教授 理大潘樂陶慈善基金城市信息學教授、地理信息科學與遙感講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深圳技術創新研究院(福田)院長、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金獎 優化運動胸罩設計的動態柔軟人體模型系統 易潔倫博士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 金獎 革命性貽貝啟發聚酯纖維:可用於次世代運動服和功能性服裝 忻浩忠教授 理大李氏家族時裝與紡織教授、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化學講座教授 金獎 安全環保高效抗菌材料 陶肖明教授 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席、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科技講座教授 張子恒博士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博士後、理大學者領導初創—益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金獎 無輻射脊柱側彎及姿勢評估的先進智能系統 許真達先生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博士生、理大學者領導初創—零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 郭嵩教授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零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金獎 應用於檢測癌症的新型自動化人工智能組織學系統 楊灝賢博士 理大醫療資訊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研究)、理大初創—Anatomic Technologies Limited聯合創辦人 金獎 無創便攜式超靈敏唾液葡萄糖檢測儀 嚴鋒教授 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應用物理學系有機電子學講座教授 金獎 便攜式超快速核酸檢測系統「Gold-LAMP」 葉社平教授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理大學者領導初創—Pocnat Limited聯合創辦人 李銘鴻博士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及副主任(學術)、 理大學者領導初創—Pocnat Limited聯合創辦人 金獎 基於CTC檢測的癌症精確診斷高通量微流控平台 楊莫教授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金獎 長效自主消毒物料技術 盧君宇博士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簡志偉教授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金獎 耐久性、高選擇性、高能效的二氧化碳電還原系統 劉樹平教授 理大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主任、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及納米材料講座教授 金獎 基於人工智能目標識別的一站式空間三維模型生成解決方案 李亞鑫博士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博士後、理大學者領導初創—Micro Dimension Limited行政總裁 陳武教授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系主任及教授 銀獎 PolyPi:用於管道內自動檢測的邊緣智能機械人系統 曹建農教授 理大研究生院院長、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及分佈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 銀獎 BioCharttery:氣候智能及負碳土壤改良劑 曾超華教授 理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BioCharttery Limited 聯合創辦人 何銘婧博士 理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理大學者領導初創—BioCharttery Limited 聯合創辦人 銀獎 膝康健評估及分類系統 符少娥教授 理大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陳長汶教授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視覺計算講座教授 銀獎 基於發光病毒診斷的一體式即時檢測儀 郝建華教授 理大應用物理學系材料物理與器件講座教授 銀獎 基於互認知的人機協作製造系統 鄭湃博士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黃鐵城智能機器人青年學者、理大學者領導初創—CobotAI Limited聯合創辦人 銅獎 智能預製模塊化透水儲水道路系統 王予紅教授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銅獎 Fleming腳托——輕巧可穿戴式動力外骨骼 香皓林博士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研究助理教授、理大學者領導初創—弗萊明醫學實驗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技術總監 銅獎 HiVE:混合沉浸式虛擬環境 鍾健雄博士 理大工業中心高級工程師(屋宇設備、建築工程及安全) 王家徽博士 理大工業中心高級工程師(屋宇設備、建築工程及安全) 銅獎 用於鐵路噪聲和振動控制的模塊化軌道顆粒阻尼器 倪一清教授 理大嚴、麥、郭、鍾智能結構教授、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智慧結構與軌道交通講座教授 區瑋璣博士 理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銅獎 食物廢料衍生 3D打印複合材料 黃家興教授 理大未來食品研究院院長、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 曾超華教授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未來食品研究院核心成員 銅獎   ***完***

2023年4月29日

成就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1

理大— Cybaverse 法律與 Web3 聯合實驗室舉辦 首屆「Web3 發展論壇」推動區塊鏈生態系統產學合作

理大— Cybaverse 法律與 Web3 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於 4 月 22 日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舉辦了主題為「產學合作推動 Web3 區塊鏈生態系統」的「Web3 發展論壇」。該論壇匯集了知名學者、行業從業者和 Web3 愛好者,探討構建安全私密合規的去中心化網絡的挑戰與機遇,並強調了產學界合作的重要。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致開幕辭時指出:「理大在 CoinDesk 發表的《2022 年區塊鏈最佳大學》排名中位列榜首,印證了我們區塊鏈研究的領先地位。理大— Cybaverse 法律與 Web3 聯合實驗室是香港首個專注於法律與區塊鏈網絡交叉領域研究的實驗室。我們相信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可以加速技術開發,推動創新,實現雙贏。」 多位業界和學術界領袖包括 HashKey 集團肖風博士、新加坡管理大學鄧慧傑教授、德州農工大學顧國飛教授應邀發表主題演講,內容涵蓋 Web3 對社會的影響、密碼學、安全計算,和應用程序安全隱私等。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聯合實驗室主任區文浩教授及聯席主任羅夏樸博士表示聯合實驗室將進一步研究 Web3 技術解決方案,探索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 是次論壇先後進行了兩場小組討論,首場題為「虛擬資產的未來及其監管前景」,由聯合實驗室聯席主任李國樑先生主持,參與嘉賓包括元宇證券的陳頴峯先生、易周律師行的周怡菁女士、意博金融的諸承譽先生、Payment Asia 的 Kavi Harilela先生,以及德勤中國的呂志宏先生。另一場「產學合作推動 Web3」的小組討論由羅夏樸博士主持,參與嘉賓包括鄧慧傑教授、顧國飛教授、阿里雲智能的李想先生、理大的陸海天教授、以及數碼港的嚴滌宇先生。 聯合實驗室成功舉辦 Web3 發展論壇,標誌著學術界和業界在促進 Web3 技術發展方面合作的重要里程碑,為整個業界帶來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聯合實驗室將持續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學術研究,在未來會推出更多合作項目,以進一步革新 Web3 技術,為人類謀求更好的發展環境。 關於理大— Cybaverse 法律與 Web3 聯合實驗室 理大—  Cybaverse 法律與 Web3 聯合實驗室旨在成為世界領先的區塊鏈技術研究實驗室,專注於法律與 Web3 的交叉領域,包括技術解決方案的研發以及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的探索。 聯合實驗室希望促進 Web3 和區塊鏈領域的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同時為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必要的工具,以加強對投資界和公眾的保護,為更好的 Web3 生態系統提供堅實的基礎。有關聯合實驗室的更多資訊,請瀏覽 https://lawandweb3.comp.polyu.edu.hk/.   ***完***

2023年4月26日

活動 電子計算學系

top

理大研究創新方案推動新能源交通及促進駕駛安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向來為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和智慧出行,應用先進技術為社會帶來創新方案。理大在最新一輪智慧交通基金審批共有三個研究項目獲資助,總額約 842 萬港元。 其中一項包括優化新能源巴士規劃及調度的軟件,以建設綠色交通環境和推動新能源運輸的措施。另外兩個項目分別為向駕駛者提供預測性警示及駕駛建議的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以及用作監測司機駕駛狀況及實時估算駕駛風險的智能人機配合駕駛系統。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智慧交通基金在推動長遠交通發展創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理大這些獲資助項目幫助大學實現造福社會的使命,並展示我們致力於通過嶄新科研應對社會需要的熱忱。未來,理大將繼續開拓前沿領域的交通方案研究。」 自特區政府於 2021 年 11 月推出智慧交通基金,至今共有 36 個項目獲得資助,當中 14 個為理大開發的項目,涉及獲批金額約 4,590 萬港元,一直以來理大表現卓越,將繼續致力貢獻研究項目。 理大的智能交通項目研究利用多種先進技術,以預測和協助管理不同交通狀況,例如運用人工智能預測空置泊車位、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模型預測交通數據、以三維地理模型用作模擬駕駛的安全評估及通過智能自動化技術識別駕駛者行為及心理狀況等。 三個最近獲資助項目詳情如下︰ 主要研究員 項目名稱 項目概要 顧衛華博士 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開發一套優化新能源巴士規劃及調度的軟件 本項目旨在開發一套軟件,優化在不同路線使用新能源巴士的計劃及調度。 黃海龍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開發一套個人化的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本項目旨在開發一套個人化的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涵蓋個別駕駛者的駕駛習慣和附近其他車輛的移動路徑預測,從而透過提供預測性警示及駕駛建議,以改善駕駛安全。 黃超博士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 智能人機配合駕駛系統設計 本項目旨在開發一套人機配合駕駛系統以提升駕駛安全。系統並會監測司機駕駛狀況及實時估算駕駛風險。   ***完***

2023年4月20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護理學院成功舉辦「第五屆香港創意日暨創意比賽」

「第五屆香港創意日暨創意比賽」昨日於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園圓滿舉行。比賽由理大護理學院主辦,旨在提供平台讓企業家、醫護健康和社會服務專業人士,以及學者展示提升醫護健康和社會服務的創新發明。今屆比賽獲學術及醫護界大力支持,大會從參賽作品中甄選 15 支團隊入圍決賽,角逐創意大獎。評審團由醫生及大學教授組成。 是次比賽包括「社會創意類別」,以表示主辦單位對社會服務發展的關注。比賽冠軍得獎者可獲資格參加今年在英國布萊頓舉行的「全球醫護創意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競逐「醫護健康創意卓越大獎」的最高榮譽。理大護理學院教授及代理學院主任陳胡安琪教授在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企業家、學者及醫護健康和社會服務專業人士愈來愈需要連繫起來,推廣創新發明、探索合作機會。今屆香港創意日暨創意比賽的參賽項目和參加者人數眾多,反映比賽日益受到重視。」 第五屆香港創意日暨創意比賽得獎者名單: 冠軍 得獎項目: Liverscan:用於肝纖維化和脂肪肝評估的掌上式實時超聲圖像引導系統 項目負責人: 香港理工大學梁顯利生物醫學工程教授、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智齡研究院院長及賽馬會智齡匯總監 鄭永平教授 亞軍 得獎項目: 用於機器人手術遠程輔助教學的增強現實係統 項目負責人: 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竇琪博士 季軍 得獎項目: 新型綠色廣譜抗病毒抗菌材料:聚羥基烷基酸酯低聚物 項目負責人: 益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張子恆博士 最佳社會創意獎 得獎項目: 虛擬醫院、沉浸式遊戲、強化護理教育 項目負責人: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高級專任導師 陳玉儀博士   自 2013 年起,理大護理學院隔年舉辦香港創意日暨創意比賽。詳情請瀏覽: https://sn.polyu.edu.hk/hkia/   ***完***

2023年4月19日

活動 護理學院

New_01

理大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取錄24位優秀運動員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一直致力支持年輕運動員在學業和運動方面雙軌發展,裝備自己應對未來的挑戰。今年理大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計劃),取錄24名體壇健將,他們將於2023/24學年入讀理大本科課程。 理大今年取錄的傑出學生運動員分別曾在田徑、羽毛球、硬地滾球、劍擊、體操、游泳、速度滑冰、場地單車及武術等體育項目上代表香港出賽,並於多個國際和區域賽事取得優異成績,為港爭光。他們入讀的科目涵蓋不同範疇,包括物理治療學、應用社會科學、醫療化驗科學、管理及市場學,以及語言科學、翻譯學及言語治療等。 理大每年為學生運動員提供超過200項獎學金,以嘉許他們在體育方面的卓越表現;同時亦提供學生宿舍,幫助他們從舍堂生活中學習成長。透過計劃入讀理大的精英運動員,除了可於修讀期內獲頒發高逹40萬元的獎學金,亦享有一系列支援配套,包括導師個別學業指導、彈性課堂和評核安排,以及延長修讀年期等,以配合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需要。 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歡迎24位學生運動員加入理大:「理大重視全人教育,並非常支持運動項目的發展。我們期望學生運動員在體壇發光發熱的同時,亦能繼續接受優質教育,迎接未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並將體育精神帶到課堂上,為其他同學帶來正面的影響。」 獲錄取的學生運動員中,包括曾代表香港出戰雅加達亞運會,並勇奪男子麥迪遜賽金牌、全能賽銀牌及團體追逐賽銀牌的場地單車運動員梁峻榮。現時兼任香港單車隊助教的他,會透過計劃入讀理大管理學課程。「我期望透過在理大學習增值自己,規劃未來事業發展,於港隊中參與管理角色,並在其他範疇作多元發展。」他說。 而北京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賽事後備隊員郭子峰,則將入讀醫療化驗科學課程。他說:「高中時遇上疫情,立志修讀醫療相關學科,希望日後可以回饋社會。理大課程具認受性,有利畢業後投身行業發展。」他認為理大對學生運動員的支援充足,期望能在學習期間,維持專業訓練水平,更希望有機會代表理大出戰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爭取佳績。 將修讀物理治療學的莊韻諺,曾代表香港參加花劍青年世界盃,更奪得團體賽銀牌。她去年於練習期間扭傷,導致足踝韌帶斷裂,被迫暫停訓練兩個月。她表示:「在復康治療期間,物理治療師的悉心照料使我感受很深,亦確立希望日後投身物理治療行業的目標。」她期望透過理大對學生運動員的全面支援,力爭代表香港參加更多國際賽事。 正爭取代表香港參加今年杭州亞運會的游泳運動員陳浚軒,將修讀航空、航運及供應鏈管理學。他曾出戰亞洲公開水域游泳錦標賽,並透過同為游泳健將的哥哥認識計劃:「理大投放充足資源支持學生運動員發展,使我們能平衡學業及專業訓練,真正做到雙軌並行。」 *****完*****

2023年4月17日

教與學 教務處

cover

理大研究融入新科技助青少年認知毒品危害

資訊科技是讓年輕人接觸新知識、資訊和社交的重要平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和護理學院的研究利用創意和具趣味性的科技元素融入禁毒教育計劃,協助青少年認知毒品危害。 理大兩個項目獲禁毒基金支持,籌辦時下流行的影片製作活動和親子工作坊,當中會引入嶄新科技,如虛擬實境技術(VR)及互動機器人等,吸引青少年參與,並加強他們對毒品危害的認知。 兩個社區為本的項目攜手多方持份者,包括家長、老師、社工、輔導員及醫護人員,透過有效的溝通方法,向青少年全面探討對抗毒品誘惑的良方。 由鄺美雲社會心理健康教授、康復治療科學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曾永康教授帶領的項目,以應用虛擬實境技術製作微電影,向年輕人傳達禁毒訊息。曾教授表示:「健康傳播學中的寓教於樂,與復康專業人士傳達藥物濫用康復訊息的策略相輔相成,不但能協助有濫藥經驗者融入社會,亦能預防青少年濫用大麻及大麻二酚等常被錯誤使用的藥物。透過創新科技和虛擬實境技術讓青少年模擬體驗濫用藥物的副作用,能提升他們的抗毒意識。」 另一個由護理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林嘉慧博士帶領的項目,透過由互動機器人介入的禁毒意識工作坊,連繫護理學生與青少年和家長,以建立社區網絡。 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表示:「理大一直關懷社會所需,致力以創新造福社會。今次獲資助的兩個項目按青少年的文化及喜好而設,宣揚反抗毒品訊息,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可持續使用的方案,意義重大。」 禁毒基金所設的「一般撥款計劃」,旨在支持社會不同界別提供禁毒計劃,包括為公眾或特定群組推行預防教育及宣傳活動、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戒毒治療及康復服務,以及進行藥物濫用問題的相關研究。 附錄:獲禁毒基金撥款資助的理大研究項目   ***完***

2023年4月14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嶄新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攜手海柔創新 引入先進智能配送系統 鼓勵共同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作為推動本港創科及知識轉移的院校先驅,歷年來培育大量創新精英,並不斷革新課程和提升教研設施,裝備學生把握工業 4.0 的機會。其中,理大培育的獨角獸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海柔創新),憑藉其領先全球的自動化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成功將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場。 理大與海柔創新合作於大學工業中心全新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設置先進智能配送系統,並於今日(4 月 4 日)正式啟用,以加強理大的機器人科技教育並促進學生及科研人員共同創造和創新。 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致辭時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推動全人教育,並重視創新創業,培育社會所需的人才。多年來,理大持續推動 PolyVentures 初創生態圈,支持理大學者、研究人員、校友和學生創業,為不同階段的初創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援,令科研成果走出校園,落地轉化,造福社會。理大與海柔創新合作於實驗室設置了海柔創新的倉庫自動化解決方案,不但有助大學研發技術,更可以讓同學學習創新智能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是理大全新的教研平台,總面積達 1,800 平方米,配置先進機械臂、機器人、自動導引車、無人機,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工業 4.0 相關的學習套件。實驗室讓師生及科研人員探究未來將廣泛應用的協作式機器人應用開發、部件製造、控制系統設計、自主系統開發、機器人智能化與人工智能算法設計等領域。 智能配送系統由三項主要設備組成,包括海柔創新提供的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ACR),結合理大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及企業資源計劃軟件(ERP),將支援研究人員開發不同的協作式機器人應用技術,並為實驗室使用者提供公共物流服務,搭建一個應用創新實驗室。 實驗室目前已有 15 個理大項目團隊進駐,分別研究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科技應用於醫療、復康、體育科技、工程、能源、計算機及可持續發展等不同範疇。 海柔創新於 2016 年由理大電子及資訊學系 2012 年畢業生陳宇奇先生及 2014 年畢業生房冰先生及團隊創立,該公司利用大灣區的製造優勢及內地市場的機遇快速成長,並把握海外業務機會加快全球展業步伐,目前估值近 20 億美元。房冰先生今日回到母校分享,鼓勵青年人認識大灣區創新創業的環境及機遇,實現創業夢想。   ***完***

2023年4月4日

教與學 工業中心

1

理大與中國商飛合辦國際科技創新周並 簽署合作備忘錄 促進民用航空科研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 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首次合辦國際科技創新周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促進民用航空科技的產學研合作。 以「數字飛機 、 產業賦能」為主題的第六屆 COMAC 國際科技創新周,由中國商飛聯同理大及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為期一周的活動,聚焦航空大數據、人工智能、先進材料等領域,吸引超過 500 名來自政府、學界、科研院所及業界的專家和學者,親臨浙江省嘉興市參與,就相關的基礎科學和前沿科技交流,促進創新合作。活動今日完滿舉行。 理大並與中國商飛在創新周活動上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新材料等領域,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和深入的合作,推動民用航空及相關科技創新發展。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中國商飛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譚萬庚先生代表簽署。 趙汝恒教授說:「理大透過與中國商飛合作,將會為學術界和工業界提供更多交流機會,為民用航空及相關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中國商飛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先生在活動上說:「推動數字飛機產學研生態構建,既符合技術趨勢,又契合大飛機實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必須依靠人才引領、科技創新、產教融合,貫通大飛機的創新鏈。」 活動期間,理大工程學院院長兼材料工程講座教授文効忠教授、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系主任兼民航工程講座教授溫志湧教授,以及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研究院主任、電子計算學系分佈式與移動計算講座教授曹建農教授等,與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探討民用航空及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溫教授並於開幕禮上發表專題演講。 總部設在上海的中國商飛主要從事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等業務,包括推動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和中大型客機項目。 理大的航空及航天工程學系在香港排名第一,為航空和航天領域的創新研究與行業需求之間,擔當重要的橋樑角色。此外,航空服務研究中心(ASRC)是由理大和波音公司設立的應用研究中心,為 MRO(維護、修理和檢修)和相關領域,開發創新科技和改進航空服務技術。   ***完***

2023年3月31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