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应对癌症治疗需求 医学物理学家需更多新血 理大首办跨学科医学物理学硕士课程 培育临床及科研专才

理大医学物理硕士课程属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主要来自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及应用物理学系。(左起) 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黄永德教授、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刘树平教授、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主任叶社平教授、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及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教授兼课程总监蔡璟教授。

(左起) 香港医学物理学会会长李志恒博士、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理大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主任叶社平教授、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教授兼课程总监蔡璟教授。

理大医学物理硕士课程包括不同的医疗设备及软件的操作运用,让同学毕业后投身医疗服务行业时更得心应手。

理大医学物理硕士课程包括不同的医疗设备及软件的操作运用,让同学毕业后投身医疗服务行业时更得心应手。

李志恒博士期望有更多新血加入,以应付未来的医疗服务需要。


医疗科技发展迅速,为各种重大病症的诊治带来突破,治疗方案的设计亦更趋精准及个人化,医疗人员亦要与时并进,提升专业知识以掌握最尖端的医疗技术。以癌症治疗为例,医疗团队成员各司专业,却同时合作无间,团队当中一个较鲜为人知的岗位—医学物理学家,负责为病人制订放射治疗方案,以及监测和维护辐射医疗设备,确保病人得到有效、精准而安全的治疗。医学物理学家是辐射物理学的专家,工作涉及影像诊断、放射治疗等范畴,是癌症治疗团队的「强大后盾」。以往本港及邻近地区并无提供针对医学物理的高等学位课程,为应对未来社会对医学物理学家的需求,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本学年开办全港首个医学物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内容涵盖医疗科技、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有志投身医学物理学专业人士提供跨学科培训。

癌症治疗需求殷切 缔造本地培训契机
随着本港人口老化,衍生的医疗问题为医疗系统带来不少挑战,对癌症治疗的需求增加正是其中之一,亦需要医疗人员新血加入,以维持医疗服务质素。现时本港有逾150名医学物理学家,主要服务于卫生署、公立医院及私家医院,他们具备物理学及医学专业知识,除了协助团队进行诊断、为病人制订治疗计划外,更会于治疗过程中监测辐射医疗设备的运作,以确保疗程操作精准无误,达到治疗计划的目标。

早于2018年,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曾就开办此类课程咨询业界意见,获得业界正面的反馈。经过过去两年积极筹划,首届医学物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共招收26名学生,当中近七成修读生拥有物理或工程相关学士学位,逾两成则于本科主修放射治疗。他们大部份为在职人士,其中约两成正于医疗界别服务。

参加这课程的硕士生本来已拥有特定专业的本科学位,而在这课程上将可汲取医疗科技、物理学及工程学上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让他们为未来投身在医疗服务行业打下稳实的基础。

黄国贤教授

理大副校长(教学)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表示︰「社会趋向老龄化,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亦持续增加。医疗科技迅速发展,同时业界亦不断研发更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令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医护界需要更多专职医护人员,不但在前线为病人诊断治疗,也需要对懂谙治疗方案及先进医疗设备的专家,配合病人治疗的进程而提供专业的协助。我们很高兴能成为首个开办医学物理学硕士课程的本地院校,以推动医学物理学的发展。希望学生能充分利用理大的教学资源,为投身医学物理学专业打好基础。」

跨学科专业领域 以病人福祉为本
医学物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医学、物理及工程等多个专业范畴的知识。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主任叶社平教授指出︰「病人对放射治疗的需求日增,以中国为例,预期放射治疗的市场于未来数年将有11至13% 增长。此外,估计需要额外2,500名医学物理学家,方能应付现有的放射设备数量1。香港,癌症长期高踞致命疾病之首,放射治疗正是治疗的重要一环。以往大众对医学物理学了解不多,亦未有本地院校开设相关的硕士课程,我们期望透过开设这项新课程,令更多人认识医学物理学家的角色,并推动这个范畴的科研发展。」

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教授兼课程总监蔡璟教授表示,课程由跨学科教学团队执教,兼顾理论及实务需要:「课程中包含医疗科技、应用物理学、应用数学、生物医学工程及电子计算等学系的单元,旨在扩阔学生在医疗科学及科技范畴上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余,亦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理大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认为跨学科课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他说︰「为更切合社会或行业的需要,令学生可以透过大学的课程更好地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将来在工作上有更大裨益;大学在设计课程时,会考虑把传统单一学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转为跨学系的课程。这项全新医学物理学硕士课程的设计,便是其中很好的例子。参加这课程的硕士生本来已拥有特定专业的本科学位,而在这课程上将可汲取医疗科技、物理学及工程学上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让他们为未来投身在医疗服务行业打下稳实的基础。」

以医学物理学专业回馈社会
香港医学物理学会会长李志恒博士指,而现时本港的执业医学物理学家当中,有一半是在海外攻读相关课程,亦有一半是在本地进修物理学或工程学硕士,入职后「边做边学」,他对理大增设医学物理学硕士课程感到鼓舞︰「医学物理学家是医疗团队中重要一员,虽然他们大部分时间居于幕后,但却对规划和执行癌症治疗计划有着关键作用。他们负责制订治疗计划,计算放射剂量,亦要于治疗开始前进行测试及监督,确保所有安排准确无误。」

现时本港医学物理学家的基本入职条件为具备医学物理、物理或工程等相关硕士学位,于医院出任驻院物理学家期间,可开始报考合共三部分的专业试。一般来说,由驻院开始计算,约四至五年可获认可2正式成为医学物理学家。

其中一位修读理大医学物理理学硕士课程的同学李淳恩,早年于英国剑桥大学获物理学位后回港,现职半导体工程师,他说︰「一直有感医疗科技发展蓬勃,很有兴趣投身医疗界别。有见此课程既包含医学理论,也涉及物理学及工程学,自己从前所学也能派上用场。希望毕业后能正式转换事业跑道,以所学回馈社会。」

理大医学物理理学硕士课程将于2021年首季接受下学年入读申请,若想了解更多课程数据,可浏览https://www.polyu.edu.hk/hti/en/study/programmes/taught-postgraduate-degree/msc-in-medical-physics.html

 

***** 完 *****

 

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12): 949-953

2. 由香港医学物理学会认可

 

详情查询

甘家慧女士

理大传讯及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