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聞稿

1

理大十二位學者獲選為「2022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入選學者數目名列全港第三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十二位學者(包括兩位理大前教員)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選為「2022 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2),入選學者之多名列全港第三。此項殊榮代表他們的學術著作在其研究範疇極具影響力,獲國際學者廣泛徵引。 本年共有 6,938 名來自 69 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獲此殊榮。科睿唯安是根據科學家過去 10 年所發表,並在 Web of Science 引文數據庫中,被引用次數高踞同學科、同發表年份前 1% 的論文數量,而遴選出全球具有重大和廣泛影響的頂尖科學家名單。 十二位理大學者於本年獲選上榜,肯定了大學追求科研卓越的努力,並為社會於不同領域帶來正面的影響。 獲評為「2022 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理大學者如下,其中一位入選兩項範疇:   姓名 所屬學系及職銜 範疇 郭嵩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教授 計算機科學 周國榮教授 前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工程學 張磊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 工程學 曽超華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工程學 環境及生態學 黃勃龍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跨領域 李剛教授 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跨領域 羅健平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跨領域 申立銀教授 前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 跨領域 嚴鋒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跨領域 余嘉明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研究) 跨領域 張曉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跨領域 趙昕博士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跨領域   *****完*****

2022年11月17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1

「一帶一路電力能源高管人才發展計劃」圓滿舉行 逾 300 名高端能源專才參與創歷年新高

由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以及西安交通大學(西交大)連續第 5 年合辦的「一帶一路電力能源高管人才發展計劃」(計劃)日前舉行結業禮,今年有 26 個來自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合共 319 名能源業界人士完成了培訓,人數創歷年新高。 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共同邁向綠色生活,今年主題為「可持續智慧電力系統賦能綠色生活」。為期 5 天的培訓,合共舉辦  10 場網上專題講座和研討會,吸引了超過 300 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能源公司代表和學者參加。 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在閉幕禮上致辭時表示 :「過去幾年,香港和全球其他地區一樣,都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許多挑戰。去年2021 年,憑著公司超凡的韌性,我們成功將供電可靠度連續 2 年維持在 99.9999% 以上的水準。意味著我們的客戶在整年的平均停電時間,不到半分鐘,再度刷新自身紀錄。今次藉此機會,與來自 20 多個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的同儕交流,分享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相信有助共同提升大家的專業水準。」 國網國際合作部經濟商務處處長李明則指出:「5 年來,在四方的共同努力下,項目旺盛的生命力與持續的創造力不斷顯現。國家電網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通過該項目構築的優質平台,與更多的朋友們分享國家電網推動能源轉型、建設新型典禮系統的實踐與成果,與大家攜手應對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兩大挑戰。」 國網技術學院院長劉雲厚亦表示︰「本年度項目取得了圓滿成功,主要體現在參加人數實現新突破,活動規模創下專案自2018年舉辦以來的新高;交流主題緊跟新趨勢,既關注當下,又著眼未來;活動成效取得新提升,來賓們的參與感與獲得感顯著增強。衷心希望我們繼續在這個平台上深耕細作,結出更多碩果。」 理大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指:「為配合全球及大中華地區就碳中和及綠色能源的發展,理大近年積極進行及推動有關方面的研究。我們自 2018 年起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電網及港燈,透過舉辦此一帶一路人才培訓工作坊及發展計劃,就綠色能源及管理議題,與香港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能源科研及管理人才,作出深入交流及討論。我們未來希望可以更積極連繫他們,促進其他合作計劃,以共同策劃應對能源挑戰,為人類謀福祉。」 西交大電子與資訊學部主任管曉宏表示:「在四方通力合作下,『一帶一路電力能源高管人才發展計劃』已連續舉辦5年,項目正吸引越來越多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關注和參與,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既增進了彼此瞭解,促進了行業間技術交流,又進一步深化了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國網技術學院和港燈之間的合作,真正做到了互通所長,學習共贏。」 「一帶一路電力能源高管人才發展計劃」由 2018 年舉辦至今,5 年間參與的業界人士接近 800 人,締造逾 1萬小時的交流、線上及實體培訓、以及實地考察項目的記錄。 四方合作機構表明,將在未來繼續透過舉辦不同主題的活動,進一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能源電力高管人才,提供技術及經驗交流的平台,為推動「一帶一路」這項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這項國家戰略目標,繼續作出積極貢獻。   *****完*****

2022年11月15日

活動 工程學院

1

華懋集團與香港理工大學攜手推動產學研合作 共建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未來

華懋集團(華懋)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備忘錄」),透過加強產、學、研合作,攜手推展創新方案,為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2022年11月8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1

理大推出「85周年訪談系列」- 汪明荃博士與前校董會主席及校長對談

為慶祝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成立85周年,理大今日推出「85周年訪談系列」短片,訪問五位理大校董會前主席及前校長,分享他們在推動大學發展方面的貢獻、成就和經驗。這系列短片將帶領觀眾重溫理大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以及理大如何搖身一變發展成為一所著名大學。 由即日起,該系列短片將連續四星期於理大社交平台,包括YouTube、Instagram、臉書(Facebook) 及連續五星期於微信播放。 理大非常榮幸邀請到理大院士、駐校藝術家汪明荃博士為這系列短片擔任主持,訪問一眾嘉賓。請按此收看這系列短片。 今次受訪者包括: 潘宗光教授 (1991年至2008年出任理大校長) 胡應湘爵士 (1997至2003年出任理大校董會主席) 羅仲榮博士 (2004年至2009年出任理大校董會主席) 楊敏德博士 (2010年至2015年出任理大校董會主席) 唐偉章教授 (2009至2018年出任理工大學校長) 短片除介紹理大的重要發展及里程碑外,亦探討理大未來的發展。 多年來,理大憑藉世界級的科研與教育,培育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至今已躋身世界百強大學,為社會做出卓越貢獻。 *****完*****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1

理大與商湯科技合作拓展「元宇宙」應用技術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人工智能軟件研發企業商湯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及拓展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技術,致力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融入日常生活。 透過是次合作,理大和商湯科技將攜手探索「元宇宙」技術,尤其聚焦於研發可應用在教育、藝術和旅遊等範疇的成像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及針對自動駕駛系統的高性能協作邊緣計算技術。雙方合作的研究成果將應用到實際產品,從而提升用戶的體驗。 理大一直積極發揮本身的跨領域創新科研實力,並與領先的科技機構緊密合作,以滿足瞬息萬變的科學與社會需求。商湯科技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推動以人工智能實現數位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連接,為用戶提供二者的無縫互動體驗,長遠而言促進社會生產力可持續發展。雙方期望藉這次合作,運用理大的學術和研究專長,共同促進「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以造福業界和社會。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與商湯簽訂合作備忘錄,標誌著雙方攜手加強 AI 相關技術研發能力的決心。理大將一如既往,憑藉其科研優勢,積極與業界合作,把前沿技術轉化成實際應用,推動社會進步,並爲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貢獻力量。」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博士表示︰「作為一間誕生於香港的人工智慧企業,商湯一直以堅持原創的精神,堅持與高校進行合作,致力於人才培育。我們希望和香港理工大學在智慧駕駛、車路協同、數字空間技術等方面一起拓展,在人才招聘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動香港創科的發展。」 有關研究將由理大「顏色、影像與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副教授魏敏晨博士負責。該中心聚焦發掘潛在的「元宇宙」技術,開展多項基礎研究,進而研發最尖端的系統算法及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是領先人工智能軟件公司,以「堅持原創,讓 AI 引領人類進步」為使命。商湯科技前瞻性打造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業務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板塊。   ***完***

2022年11月4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與體院合作優化精英運動員入學和彈性學習安排 支持運動員體育事業及學業雙軌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香港體育學院(體院)於今日簽署精英運動員學習計劃合作備忘錄,優化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入學和彈性學習的安排,讓他們在投身全職精英體育培訓的同時,完成大學學業。 簽署儀式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及理大校董會主席及體院主席林大輝博士的見證下,由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體院院長李翠莎博士代表簽署。 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非常支持香港培育運動員的工作,期望雙方繼續攜手合作,能進一步優化現行的精英運動員學習計劃。他說:「五年前,理大與體院合作推動精英運動員學習計劃,加強對運動員的支持。我們很高興,至今共有 17 位精英運動員透過此計劃入讀理大,他們修讀的課程涵蓋醫療及社會科學、工商管理、工程、人文、理學及酒店及旅遊業管理等學科。」 李翠莎博士感謝理大繼續與體院攜手合作,給予精英運動員更多進修的機會,實踐體育事業與學業雙軌發展。她表示︰「體院一直希望鼓勵具備體育天賦的年輕人加入全職運動員行列,使香港體壇得以持續發展。故此,體院除致力提供專業的精英訓練軟硬件之外,亦十分著重運動員的全人發展。今次與理大的合作提供了更全面與教育有關的支援予運動員,讓他們在努力為體壇打拼的同時,繼續追求學業,裝備自己,面對將來的不同挑戰。」 透過今次的合作,體院將每年向理大推薦合資格的精英運動員修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理大會因應運動員投入密集訓練的情況,彈性為他們延長修讀年期,並安排個別導師支援服務,為他們由學術至大學校園生活各方面提供適切的輔助。在優化的合作框架下,提名上限亦由每學年 20 人增至 30 人,而提名期亦增至每年兩次。理大將向獲取錄的精英運動員頒贈獎學金以示鼓勵。 多位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入讀理大的精英運動員亦有出席儀式,分享兼顧訓練與學業的心得。曾代表香港出戰東京 2020 奧運 4 x 100 米自由泳接力、現修讀英文及應用語言學(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的何南慧指:「我現時平均每個學期有大約 3 至 4 個星期需要到海外訓練或作賽,這個計劃的彈性學習安排使我能夠專心投入訓練。」 上月於亞洲 U23 劍擊錦標賽奪得女子重劍團體賽銅牌、現修讀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的關爾敏表示:「要兼顧學業和訓練是一個大挑戰,但理大的導師為我提供個別學業指導,使我能夠在緊湊的訓練行程中緊貼學習進度。」而現修讀醫療化驗科學(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的壁球精英運動員譚早雅亦認為,理大對全職運動員的支援充足,而且修畢課程後可獲取專業資格,能擴闊日後的專業發展。 為支援運動員雙軌發展和吸引更多具潛質運動員接受全職訓練,體院先後在 2014 年設立「精英運動員友好網絡」,以及在 2015年推出「夥伴學校計劃」,與本地大學推動運動員雙軌發展。   *****完*****

2022年11月3日

活動 學生事務處

1

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首推香港金融科技普及指數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聯同人工智能投資初創公司 Asklora 推出香港金融科技普及指數(FAI),旨在量度港人對金融科技的接受程度和對相關體驗的滿意度,是本港首個同類型指數的研究項目。 FAI 調查超過 1000 名香港市民對使用五類主要金融科技服務的接受程度,包括「虛擬銀行」、「移動支付」、「線上股票投資經紀」、「純線上保險」,以及「電子加密貨幣」。調查發現線上股票投資經紀的使用比例在五類服務中排名第二高,但其活躍用戶比例卻是倒數第二;相反,純線上保險的使用比例雖然為倒數第二,但活躍用戶比例則排名第二。 調查又發現,使用虛擬銀行服務的用戶對其他四類金融科技服務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其中 77% 同時有使用線上股票投資經紀的服務。 研究由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趙婧冉博士、實務教授潘釋正先生,以及 Asklora 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科技官崔儁先生領導。他們同時衡量有使用金融科技服務的受訪者比例及其使用的服務範圍,得出本季度的 FAI 為 55,有 51% 受訪者為活躍用戶。另外,受訪者中有 85% 對於使用金融科技的體驗感滿意,而最主要的顧慮則為安全性。 趙婧冉博士表示:「FAI 的調查結果反映香港市民對使用金融科技產品表現踴躍,但是金融科技公司仍然需要花更多的努力將新用戶轉化爲活躍用戶,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積極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潘釋正先生說:「作為供給面,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科技服務要在被消費者使用並讓他們受惠時,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被接受,彼此是相輔相成的。FAI 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正是由需求面出發,調查消費者對金融科技的接受程度,了解影響他們接受金融科技的阻力。這是推動香港『普惠金融』必不可少的一步。」 FAI 是一項長期研究項目,衡量在多變的香港市場環境中金融科技接受程度的變化與發展,並以季度指數的形式發佈。FAI 下一季度的調查會擴大受訪者的規模,並通過線上線下途徑進行。結果將於 12 月發布。 有關「理大— Asklora 香港金融科技普及指數」的資訊,可瀏覽 https://www.polyufai.org.   *****完*****

2022年11月2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會計及金融學院

2

理大表揚八位傑出校友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頒發 2022 年「傑出理大校友獎」予八位優秀畢業生,以表揚他們在所屬行業的出色表現,以及對母校和社會的良多貢獻,是理大為香港、國家及世界培育領袖的上佳例證。 「傑出理大校友獎」旨在表彰理大及其前身院校的模範畢業生,包括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香港工業專門學院和香港理工學院的校友。自 1996 年首次舉辦,至今共有超過 90 位畢業生獲得嘉許,他們對所屬界別卓有建樹,並積極為母校以至社會作出貢獻。為表揚校友於不同領域的卓越成就,今屆新增了獎項類別,並特設「傑出理大青年校友獎」,對表現突出的年輕校友予以肯定。評選從三個層面進行,在大學獎項評選前,學系和學院獎項已完成評選並公佈結果。 「傑出理大校友獎」獲獎者分別為(按英文姓氏排序): 奧雅納院士及創新總監 何偉明博士、工程師 傑出理大校友專業成就獎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商業與網絡諮詢部首席顧問 林榮執先生 傑出理大校友專業成就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 劉俊傑工程師,JP 傑出理大校友專業成就獎 牛津大學無機化學教授及沃弗森催化研究中心總監 曾適之教授 傑出理大校友學術成就獎 「傑出理大青年校友獎」獲獎者分別為(按英文姓氏排序):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 徐建邦先生 傑出理大青年校友專業成就獎 GOGOX 聯合創辦人兼市務及廣告部主管 柯興邦先生 傑出理大青年校友創業成就獎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 蕭傑恒博士 傑出理大青年校友學術成就獎 深圳市正浩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王雷博士 傑出理大青年校友創業成就獎 (獲獎者簡歷請參閱附件) 今屆大學獎項的評選委員會由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GBS,JP擔任主席,其他成員為: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JP,理大校董會成員單日堅先生,SBS,CSDSM,JP,理大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邱達根議員,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傑出理大校友協會會長馬紹祥工程師,GBS,JP,以及理大校友會聯會會長游國輝工程師。 頒獎典禮將於 2022 年 12 月舉行。   *****完*****

2022年10月31日

活動 校友事務處

1

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 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兩位傑出人士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與校長滕錦光教授今天主持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向兩位傑出人士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並頒授哲學博士學位予 363 位應屆畢業生。典禮於理大校園賽馬會綜藝館舉行,邀得廣州醫科大學內科教授鍾南山院士致辭。 今年獲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的卓越人士為(以英文姓氏排序,簡歷載於附件): 東京 2020 奧運會男子個人花劍金牌得主張家朗先生, SBS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孟飛院士 鍾南山院士致辭時勉勵畢業生要秉持使命感,並且推動從發現、發明到轉化成社會效益全過程的科研創新,為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以至世界的科學技術發展作出跨時代的貢獻。鍾院士說:「香港理工大學提出『科研以應用為本』的戰略,這個戰略我非常欣賞。」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感謝鍾南山院士對師生的訓勉,以及他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不懈努力與貢獻;在各界同心合力下,疫情正逐漸受控,社會可望逐步恢復正常。滕校長祝賀各榮譽博士學位領受人及畢業博士生,指畢業博士生在疫情下,戰勝重重困難取得學位,值得自豪;鼓勵他們利用知識服務大眾、實踐抱負。 滕校長續指香港正步入新篇章,著力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國家科技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理大畢業生既應把握這些機遇作出貢獻,亦應為解決氣候變化、貧窮、疾病、能源短缺、人口老化等複雜的全球挑戰出一分力。 滕校長寄語畢業生說:「理大培育了大量優秀研究人才,他們有能力在新時代擔當領袖的角色。相信理大畢業生一定能善用研究能力,踐行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勇於擔當社會責任,造福社會。」 理大今年共有 10,189 名畢業生,包括 363 位哲學博士、105 位專業博士、51 位哲學碩士、4,962 位修課式碩士、4,310 位學士、56 位深造文憑畢業生,以及 340 位非學位文憑及證書畢業生。   ***** 完 *****

2022年10月29日

活動 教務處

1

理大於 QS 2023 年度首屆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取得佳績 全球排名第 82 位 位列全港第二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 Quacquarelli Symonds(QS)首次公布的 2023 年度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中取得優異成績,整體排名在全球超過 1300 所大學中位列第 82 位,並在本地大學中排名第二。 QS 根據院校在「環境影響」及「社會影響」兩大範疇上的表現評分,每個範疇各自涵蓋不同評分指標。在「社會影響」範疇中,理大於「平等」指標上得分優異,為亞洲排名第二的大學;而在「環境影響」範疇中,理大在「可持續教育」一項上表現出色,全球排名第 64 位,在「可持續研究」上更是亞洲第四。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我們欣悉理大獲 QS 首次公布的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認可。理大一直致力推廣可持續發展,開展有關碳中和技術的研究工作,並以校園作為實驗平台,試行研究成果。理大亦會透過卓越的研究工作,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在 2050 年前減低碳排放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理大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黃煜新先生亦說:「理大向來不遺餘力為學生及教職員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並會定期檢討校方在相關領域上的政策。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們會繼續努力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務求為所有持分者創造一個具高度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QS 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評估全球超過 1300 所高等院校,如何在研究、教學和社區參與等方面採取行動,應對世界當前有關環境、社會和管治策略的挑戰,其中 700 所院校上榜,包括六所本地大學。 理大一直積極回應社會正面臨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其中新成立的「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就促進碳中和城市發展等提供策略建議,而「理大高等研究院」亦會推進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交叉學科研究。   *****完*****

2022年10月27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