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為醫療服務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社會對專職醫護人員的需求亦非常迫切;其中一類人員是醫學物理學家,他們在提供有效的癌症放射治療方面至關重要。目前,香港只有大約150名醫學物理學家執業,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內地的供求差距則更大。以往,本港及鄰近地區均沒有開辦該學科的高等學位課程。為滿足社會需求,理大於今年9月開辦醫學物理學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能成為首個開辦醫學物理學碩士課程的本地院校,以推動醫學物理學的發展。希望學生能充分利用理大的教學資源,為投身醫學物理學專業打好基礎。」

 

矢志成為醫學物理學家

醫學物理學家專門研究放射治療技術,從診斷成像到放射治療等,均屬其專業知識的涵蓋範圍。儘管他們大部分時間不需要接觸病人,但他們在醫療團隊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為病人設計及執行癌症治療計劃時,醫學物理學家負責制定治療方案,計算放射劑量以及測試和監測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行,以達到治療目標。

 

在獲得醫學物理學碩士學位後,於醫院出任駐院物理學家期間,可開始報考合共三部分的專業試。一般來說,由駐院開始計算,約四至五年可獲認正式成為醫學物理學家。

 

跨學科專業能力

醫學物理學是一門跨越醫學、物理學和工程學領域的學科,理大的新課程由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負責,並與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的應用物理學系緊密合作,為有志以此為職業的專業人士提供跨學科培訓。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葉社平教授指出:「過去,本地機構沒有提供專門的碩士課程,人們對醫學物理學家的工作知之甚少。我們希望透過開設這新課程,使更多人了解醫學物理學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在該學術範疇開闢新的研究領域。」理大就該課程與香港和海外的醫院、醫療保健行業以及醫學物理學會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兼課程主任蔡璟教授表示:「我們致力擴闊學生在醫療科學及科技發展方面的視野,在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餘,亦會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

 

該理大課程符合醫學物理學研究生教育的國際標準。自費課程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習模式,全日制通常需要一年完成,而非全日制則需要兩年半。該課程的申請人須具有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工程物理學、工程學、數學、放射治療、自然科學或醫療科技的學士學位。2020/21年度的首屆課程共有26名學生入讀,當中七成擁有物理或工程相關學士學位,兩成則於本科主修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