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部陳家昌副部長率團到訪理大 以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提升國際影響力
2025年11月5日
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陳家昌先生今天率團到訪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理大管理層及科研人員深入交流,聚焦大學在創新教研和培育科技人才的核心工作,並重點了解其在人工智能及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前沿研究及技術轉化成果。陳家昌副部長肯定理大在科技創新的貢獻,積極配合國家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部署。
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國家科技部、京港人才交流中心、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技局、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及香港創新科技署的多位代表。
代表團與理大管理層及教研人員進行會議交流,探討香港及內地未來的創新性合作。陳家昌副部長提及香港的科技創新能力正不斷提升,目前共設有15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期望香港高校利用其在技術研究工作的優勢,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並進一步發揮其國際聯繫的經驗,提升國家在科技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及引領力。
現時,理大擁有兩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別是「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及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建的「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助力國家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一眾大學管理層歡迎國家科技部率團到訪,並感謝代表團肯定和支持理大的發展。滕教授在會上強調,理大矢志成為一所創新型世界級大學,在人才培育、科學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追求卓越,致力於世界領先的研究及創新,尤其在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等領域不斷尋求突破,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造福社會。他期待未來能與國家科技部有更多高層次交流,共同促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
代表團到訪理大工業中心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由理大學者進一步介紹多項與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相關的領先科研項目,包括協作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機、無輻射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無線掌上式超聲脂肪肝和肝纖維化評估、基於人工智能的虛擬增強磁共振影像系統、人工智能影像重建與增強、多肽新抗原疫苗技術平台、踝關節康復機器人、移動式外神經肌骨系統,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新藥開發。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現理大如何結合其在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及工程領域的強大科研實力,並轉化為具影響力的產品及技術。

訪問團到訪理大工業中心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深入了解理大多個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的領先項目。
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近半個世紀的豐富經驗,多年來培養了逾五萬名醫療專業人才,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治療師等,支撐着香港醫療體系的發展。目前,理大擁有1,300多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以及逾90個相關實驗室及教研設施。理大將全力支持在北部都會區大學城設立本地第三所醫學院,並為提升國家和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以及建設香港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貢獻力量。
***完***
詳情查詢
鄭秀賢女士
公共事務副經理
- 2766 4570
- hazel-sy.cheng@polyu.edu.hk
詳情查詢
呂文蕙女士
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 3400 3256
- angela-mw.lui@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