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舉辦「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 前外交部大使親臨主講 探討國家外交政策發展
2025年10月30日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孔子學院和內地發展處,聯同外交學院合辦的「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今天於理大校園蔣震劇院舉行,現場座無虛席,吸引逾 230 名理大師生、校友及公眾人士共同參與。講座邀得兩位前外交部大使親臨主講: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前司長、前駐希臘共和國及愛爾蘭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前駐舊金山總領事、現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羅林泉大使,及中國前外交部非洲司正司級參贊、前駐毛里求斯特命全權大使孫功誼大使。兩位大使先後分享外交外事知識與親歷外交故事,並深入探討「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論與實踐,與現場嘉賓一同探討中國外交政策發展。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致辭時表示:「透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中國的外交事業,不僅關乎國家的發展,更與香港的未來息息相關。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要善用『內聯外通』的橋樑作用,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國家的外交事業貢獻香港力量。理大肩負培育人才和未來領袖的使命,致力培養學生擁有家國情懷和具備全球視野,有擔當、愛國家,能造福社會和貢獻國家。今天的講座是『理大中華文化節』重要活動之一,感謝兩位大使親身分享,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國家的外交工作,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
羅林泉大使歷任多項外交職務,擁有豐富外交經驗。講座上,羅大使以「外交外事知識與親歷外交故事」為題進行分享。他表示,在多年外交官生涯中,曾經歷和處理多項重大外交事件,並分享國家於2011年從利比亞大規模撤離中國公民的行動中,時任中國駐希臘大使的他,在希臘政府支持下,於數小時內租用三艘郵輪,幫助1.3萬名中國公民從利比亞撤離並經希臘回國。他說:「這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行動最快、效果最好的中國公民海外保護行動。我們工作迅速果斷,實踐了國家外交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另一位主題講者孫功誼大使曾就學於外交學院、日內瓦國際關係學院,擁有豐富非洲外交工作經驗。孫大使以「『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論與實踐」為題進行分享。 他提到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並表示:「在當前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戰略博弈和多邊國際鬥爭當中,非洲是中國可以依靠的一個重要力量。舉例而言,在國際組織這些多邊的場合,中方經常作出提案和發表主張,支持我們最多的就是非洲國家。而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亦已超出中非關係,推動構建公平正義的新國際關係,這對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問答環節反應熱烈,中國工程院院士、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兼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清泉教授作為活動參與者,在互動環節中提問並分享觀點。他表示非常敬佩國家外交官無懼生命安危執行職務,並提及曾到訪瑞典期間,當地官員均讚揚中國外交的強大,而這背後離不開國家雄厚的經濟與國防力量支持。孫大使表示,由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政治概念,已被寫入聯合國決議,是國家把握世界潮流和人類命運走向上的智慧體現。
***完***
詳情查詢
紀奕駿先生
公共事務經理
- 3400 3250
- jeff-yc.kei@polyu.edu.hk
詳情查詢
呂文蕙女士
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 3400 3256
- angela-mw.lui@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