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學者榮獲2025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2025年9月29日

成就 教學發展中心

理大副校長(教學)曹建農教授(右一)及副校長 (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左一)到場恭賀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魏佩菁教授(左二)及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梁子榮教授(右二)榮獲 2025 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魏佩菁教授(左)憑藉在物理治療教育領域的前瞻性領導,獲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先生(右)頒發2025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一般教學人員組別)。

梁子榮教授(左)以在跨學科合作和課程革新方面的貢獻,獲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先生(右)頒發2025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新晉教學人員組別)。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兩位優秀學者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頒授2025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魏佩菁教授憑藉在物理治療教育領域的前瞻性領導,於一般教學人員組別獲奬;而眼科視光學院助理教授梁子榮教授則因在跨學科合作和課程革新方面的貢獻,於新晉教學人員組別脫穎而出。頒奬禮於今天舉行,由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先生頒奬。

理大副校長(教學)曹建農教授恭賀兩位得奬學者,並表示:「理大一直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及科研,促進教學創新,提升學與教質素。魏佩菁教授及梁子榮教授持續引入開創性的教學法及嶄新教育科技,為培育新一代專職醫療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我相信他們所展現的創新精神、教學熱忱及不懈努力,會激勵大學同仁在教學領域繼續進步。」

首將模擬醫學引入物理治療教育 提升學生臨床能力

13 年教學生涯中,魏佩菁教授堅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並以其超卓的領導能力為物理治療教育帶來變革性的影響。魏教授在 2016 年於新晉教學人員組別中獲獎,成為首位兩度榮獲此殊榮的學者。

為革新以能力為本的臨床培訓,魏教授首將模擬醫學的教學模式引入本港物理治療課程,借助模擬病人提升學生的臨床能力及信心,裝備他們應對真實臨床環境。她亦不斷引入新穎的教學方法,包括流動學習應用程式、自學電子書,以及應用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等先進科技,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由她開發的網上學習單元及全球認可網上課程,更獲來自 130 個地區逾 3,800 名學員採用。

同時,魏教授積極推動學術及課程改革,提高康復治療教育的國際標準。她主導設計的混合式臨床教育方案,結合虛擬病例、評分標準及質素保障機制,突破了傳統上只認可實體臨床訓練的要求,在國際學術界廣受注目。

魏佩菁教授對再次獲獎深表榮幸,並說:「我的教學生涯一直充滿活力,這造就了我力求突破傳統界限,敢於挑戰及創新,以提升每一位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理念。我留意到不少學生對於將課堂知識應用在臨床實習倍感壓力,於是革新臨床教學課程,強化他們在臨床實踐所需的核心技能。這次獲獎為我帶來莫大鼓舞,我將繼續拓展並向國際推廣各項創新教學方法,為學術界作出更大貢獻。」

開創跨學科協作及人工智能評估系統  推動創新視光教育

憑藉豐富的臨床及研究經驗,梁子榮教授自 2020 年加入理大視光學院教學團隊後一直致力培育具備創意、同理心和適應力的專業人才,以應對不斷演變的醫療服務需求。

梁教授以體驗式和轉化式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深入參與現實項目,包括基於患者實際需求設計視覺訓練工具,使學生從用家轉變為主動創新者,從中訓練批判性思考和創新思維;以及帶領視光學生與修讀教育的學生進行跨學科合作,攜手改善針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眼科護理服務,增強他們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

他亦積極推動以前沿科技支持教學,開發以人工智能輔助的臨床技能評估系統,分析學生在進行臨床操作時的表現,並提供即時客觀及回饋,為學生帶來個人化指導,大大提升診斷培訓的成效。

梁子榮教授表示:「作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我深信我們關注的不應僅限於眼睛,更應聚焦服務使用者,我的教學理念亦正建立在這一目標上——引導學生將焦點從『眼睛』轉移至『人』身上。因此,我鼓勵學生成為創造者,為真實的臨床挑戰構思解決方案,並連結他們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為現代醫療所需的跨專業合作打下基礎。我很感謝大學支持我嘗試不同教學方法,我將以這次獲獎為動力,繼續實踐我的教學願景。」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旨在表揚教資會資助大學學者的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以及他們在校園內外展現的領導才幹和對提升教與學質素的學術貢獻。獎項設三個組別,分別為一般教學人員、新晉教學人員及協作團隊。

 

******

 


詳情查詢

鄭秀賢女士

公共事務副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