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发创新认知复康训练项目 以记憶编码策略为基础 为轻度认知障碍人士提供早期介入
2025年7月17日
香港面对严峻的人口老化,认知障碍症患者预料会持续上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设计以流动应用程式为媒介的创新认知障碍复康训练项目E-MinD Life,主要针对出现记憶力衰退、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以及患轻度认知障碍症(mild dementia)的人士。此项目运用了记憶编码策略进行早期介入,延缓因认知能力衰退造成的功能退化,支持他们独立生活及改善其生活質素。
认知功能和记憶力会随年龄增长衰退,影响独立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这种情况在轻度认知障碍人士身上尤其明显。轻度认知障碍是老龄化和认知障碍症研究的重要领域,多项研究指出它预示了与认知障碍症相关的早期神经病变,并早于认知障碍症临床确诊前已出现征狀。记憶可分为编码(encoding)、储存(storage)及寻回(retrieval)三个阶段,而轻度认知障碍人士常见最先在编码阶段受影响,导致记憶力衰退。
由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教授廖佩仪教授带领开发、与澳洲西悉尼大学副讲师Nikki Tulliani博士合作完成的E-MinD Life认知复康项目基于語义(semantic)及感知(perceptual)记憶编码策略,将认知辅导训练融入日常活动中。项目作为早期介入方案,旨在让处于早期认知能力衰退的长者,在仍能学习新技能和记憶策略时接受训练。整个项目为期九周,每周会先安排一节个人化治疗师会面,随后再有两节自主管理训练,每节时长60分钟。
人类可以透过語义及感知记憶编码方式,将新资讯转换为记憶,廖教授解释︰「語义记憶也称为概念知识或陈述性记憶,涵盖我们通过生活经验获取,对物件、词义、事实、概念、规则和人等的基本理解。这些知识会组织成多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网络,語义编码正是将新资讯与既有知识建立联系,以助我们更快记憶。而感知记憶编码则涉及捕捉资讯的视觉讯息,如影像,并将其储存为记憶。」
当开始出现记憶力衰退时,轻度认知障碍人士会在独立完成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时倍感吃力,包括家务、购物及财务管理等基本任务,这些活动对维持独立的家居和社区生活至关重要。 E-MinD Life基于12项常见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归类为「膳食准备和清理活动」、「洗衣活动」及「沟通和社区活动」三个区块,每区包含四项活动任务。训练项目将語义和感知编码技巧整合至这些环环相扣的任务中,有助培養参与者的认知参与度和促进其实际学习进度。
相关技巧旨在帮助参与者将有直接关联的人物、地点、时间、物件等的概念组织及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及记憶。当中包括以视觉想像(visual imagery)和位置记憶法(method of loci)协助连接记憶中熟悉的视觉资讯;透过记憶分块(chunking)将活动分拆成多个步驟,再重组成有語境的故事;以及在自我创造(self-generation)任务中运用自己的文字描述活动步驟,促进主动参与。
E-MinD Life为流动应用程式,运用了从先前研究中衍生出来的知识及技术,可以根据参与者的需要调整个人化训练,并提供实时反馈。项目更可作为社区干预手段,接触更广大的年长人口,让认知复康训练得以推展至由专业人士领导的项目以外。
廖教授表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非药物治疗,对于缓解记憶和认知能力的衰退非常重要。我们致力研发一种高成本效益、可自主管理且灵活的个人化干预方法。受惠长者和轻度认知障碍人士可利用E-MinD Life在家中轻鬆进行训练,学习将感知编码和語义编码技巧应用在日常活动,克服与记憶力衰退相关的挑战。此创新项目亦标誌着以记憶编码策略辅助认知障碍复康的重大进展。」
为进一步完善E-MinD Life,研究经过专家小组修订管理,并向医护人员、长者及照顾者征询意见。项目已在澳洲进行先导研究实验,以评估其可用性。質性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认为E-MinD Life方案有趣且有益,能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记憶意识、激发学习新技能及提供适当的挑战程度。E-MinD Life 的中文版目前正在香港开发试用。
廖教授及其团队专注于中风复健的研究,自2006年起致力探索适用于长者的记憶编码策略。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了解这些记憶编码策略的相关神经机制后,团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项目,评估其在临床人群中的适用性,E-MinD Life的开发工作亦应运而生,以推动长者在家居环境中得到有效认知训练为目标。
***完***
详情查询
黎秀容女士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经理
- 3400 2492
- syiris.lai@polyu.edu.hk
详情查询
鄭秀贤女士
公共事务副经理
- 2766 4570
- hazel-sy.cheng@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