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感谢善长

衷心感激您的慷慨支持!欢迎浏览理大答谢捐赠活动的资讯,紧贴我们的最新发展。
BOWL2970_2000x1050

理大获益力多捐款支持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研究

理大很荣幸获得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慷慨捐赠成立"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益力多肠道益生菌益生元与人类健康联合研究实验室",签署仪式已于2021年9月17日隆重举行。 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冢本进先生于典礼上致辞时表示:"我们的企业理念是透过对自然科学不断的追寻,尤其对生物研究及经验的累积而获得之卓越成就,以促进世人健康、幸福。益力多与理大有着相同的理念,相信我们的合作将取得巨大成功。" 联合研究实验室将由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RiFood)负责营运。 RiFood 院长黄家兴博士指出研究院于今年五月成立,将积极推动食品科学和人类健康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联合研究实验室主任戴自城博士表示:"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开发益生菌和益生元以用于预防及治疗肠道、脑部疾病和湿疹的科研工作,及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提高公众对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认识及促进个人健康,为香港、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  

2021年10月7日

Limin_EYS_banner_sc

两位励学青年学者以知识转移回馈社会

两位分别来自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和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的副教授─许立达博士及萧杰恒博士,同为出类拔萃的青年学者,以他们对学术的热忱及骄人成绩,推动创新科研,为社会带来深远影响。2021年7月,他们同时被委任为「利民青年学者」,以表彰他们在知识转移方面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许博士自学士时期已醉心航空航天相关的研究领域。他曾参与多个合作研究项目,主力为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研发立体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GNSS)策略,并融合多重传感器技术,对香港、上海和东京等高度城市化的国际都会尤其重要。许博士对GNSS与信号处理相关的学术研究,均深感兴趣,尤其是GNSS实时动态定位、如何在接收不良条件下提升 GNSS 性能等。此外,许博士的研究更涵盖利用机会信号、视觉及光学雷达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并把多重传感器技术整合,运用在无人自主系统的定位和导航方面,未来将惠及智慧城市的无人驾驶飞机及车辆等。 另一方面,萧博士因他在对抗新冠肺炎方面的努力而为港人所认识。萧博士及其团队开发的快速测序技术,在政府制定抗疫措施时,提供适切的科学理据,以有效识别和中断病毒传播链。萧博士多年来从事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涵盖领域包括:快速诊断传染病的分子检测技术、结核菌和艾滋病毒的抗药性及毒性机制,以及新兴病原体(如新冠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等。  「我感到十分荣幸, 能获委任为『利民航空导航青年学者』。我会继续努力从事及发展科研工作,为社会、国家以至全球,带来具影响力和能被广泛应用的科技。」 利民航空导航青年学者 许立达博士、副教授 「能获委任为『利民医疗化验科学青年学者』是我前所未有的荣誉。我在对抗新冠疫情所做的工作,是作为一位医疗保健人员及学者应尽的本份。能利用我的研究协助建立更完善的健康政策及防疫措施,我感到非常欣喜。」 利民医疗化验科学青年学者 萧杰恒博士、副教授  「利民青年学者席」由理大的策略性专业服务机构─理大科技及顾问有限公司(PTeC)捐款设立。其命名参考理大的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中「利民」一词,寓意青年学者席能秉承理大的使命及PTeC成立的目的,利用知识转移为社会带来裨益。 理大将因应是次捐款,拨出一笔配对金,以成立永久基金。透过「利民青年学者席」,基金每年为许博士和萧博士提供资助,以支持他们的研究活动。资助亦可作为种子资本,启动初期研究项目,提升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力。 理大期望志同道合的善长能透过是次「利民青年学者」的委任了解「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庞大的影响力。欢迎浏览计划网页,或与校友事务及拓展处联络,了解更多。

2021年9月20日

4U9A2094_2000x1050_revised

祝贺首位励学青年学者的诞生:崔德刚土木工程青年学者席

继「励学教授冠名计划」的成功推行,理大最近再接再厉,设立「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期望与慷慨善长紧密合作,以支持副教授或助理教授级的研教人员,培育出类拔萃的青年学者。借着捐赠励学青年学者席,善长与学者能携手拓展双方均重视的研究领域,一同见证突破性的新发现,促进学术界和业界之间的协作,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首个励学青年学者席,由理大贤达和校友崔德刚先生捐赠设立(图一,中)。崔先生于建筑行业拥有超过60年的丰富经验,1979年曾出任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香港工程师学会结构系首任联席主席,并于八十年代初担任香港工程师学会理事会理事。崔先生一向心系母校,热心支持理大活动,在各方面贡献殊伟,不但身为理大发展基金创会会员及管治委员会成员,更应邀出任校长高级顾问,为理大多个校园重大发展项目出谋献策。 经由理大「学术遴选委员会」及「顾问委员会」严格甄选后,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周超博士(图一,右)获委任为崔德刚土木工程青年学者。周博士致力研究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包括饱和及非饱和土壤的基础热力、水力及机械力学行为、土体本构模型、能源地基和路基工程等;曾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共50余篇,更先后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港澳)资助,以及获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非饱和土力学专业委员会颁发Bright Spark Lecture Award。 为了向崔先生表达由衷谢意,并祝贺周博士获授励学青年学者席,理大于2021年7月29日举行感谢午宴。午宴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图一,左)主持,席上滕教授衷心感谢崔先生对理大投下信任一票,并期望崔先生的善举能为其他校友树立楷模,鼓励他们积极回馈母校。 周博士在他的简报中提到:「本励学青年学者席将支持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进行更多突破性的土木工程研究,相关成果将有助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服役性能,对任何现代城市的畅顺运作至为关键。」 崔先生深受周博士的研究感动,他指出:「我支持理大成为全球领先的一流大学,追求世界级的一流科研和教育,也说明培养像周博士这样的杰出青年学者是何其重要,而给予他们持续的支持和信任就是成功的关键。我希望可以略尽绵力,为大学和业界带来显著的影响。」 谨此再次感谢崔先生的慷慨支持,并期待「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能成就周博士取得更多骄人的研究成果。如欲了解计划如何为本校及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请浏览相关网页。 图二(由左至右):校友事务及拓展总监周敏珊女士;励学教授冠名计划顾问委员会成员孙宝源先生;校长滕锦光教授;崔德刚建筑工程师楼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崔德刚先生、工程师;崔德刚土木工程青年学者周超博士、助理教授;安礼信土木工程教授及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潘智生教授、工程师。

2021年8月16日

iStock-513319180_2000x1050

理大获利希慎基金鼎力支持 推动教师身心健康

理大获得策略伙伴利希慎基金慷慨捐助,开展一项为期两年的健康计划,为六百位中学教师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护理和辅导。 繁重的教学和行政工作、教育改革、预备同侪观课或校外评核、个人进修等给教师带来了沉重压力,可能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另一方面,学校和政府提供的支援和协助却有限。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健康方案,以协助改善教师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事实上,教师在不同人生和事业发展阶段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问题。由理大康复治疗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暨邝美云社会心理健康教授曾永康教授带领的跨学科团队锐意透过生命全期方式,为教师提供全面及可持续的护理。计划配合教师在不同人生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度身订做,涵盖三个主要范畴,包括心理健康、营养及身体健康,透过一系列的讲座、互动工作坊及个人咨询,学习这三方面的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

2021年8月2日

Michael_Anson_EPS_newsbanner_sc_v1

向两代杰出土木工程学者作崇高致敬

香港理工大学「励学教授冠名计划」旨在让慷慨善长与优秀学者建立伙伴关系,鼓励业界参与学术研究,携手造福人群。近日在该计划下,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兼可持续建筑材料讲座教授潘智生教授,获委任为「安礼信土木工程教授」。 该励学教授席由安保工程有限公司(安保工程)慷慨赞助,特以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前身的创院院长安礼信教授命名,以表彰安礼信教授对学院的伟大贡献。 早于八十年代的香港理工学院,由学者提交科研计划及于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仍未普及;但远见卓识的安礼信教授鼓励学系成员追求卓越研究,培养学院的研究文化,领导学院的科研发展。2003年退休后,安礼信教授对研究和教学的热忱丝毫不减,现仍出任建设及环境学院的荣休教授。藉此励学教授席,安保工程期望安礼信教授具启发性的思维及开拓精神,能继续影响今后每一代学者,并让他们在安礼信教授奠定的稳固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获委任为「安礼信土木工程教授」的潘智生教授,专门研究将不同废物循环再造成建筑材料的技术,是该领域的专家和先驱。他的教学和研究重点在于环保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和废物管理。潘教授是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多年来积极服务多个专业团体、政府机构及委员会,建树丰硕。 此乃由安保工程赞助的第二个励学教授席,安保工程主要业务包括本地公私营建筑工程,涵盖建造、维修、保养等项目。他们深信学术界和业界的紧密合作,能有助推动学术研究,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承蒙安保工程慷慨赞助,理大深表谢意,今后将继续与善长结伴携手,深化科研的影响。

2021年7月30日

news_cover

理大基金举行感谢聚会

香港理工大学基金(理大基金)分别于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及六月十日举行感谢聚会,向一直热心支持理大的理大基金会员表达衷心谢意。获邀出席的嘉宾包括新加入或级别晋升成为理大基金的"永远荣誉主席"、"永远荣誉会长"及"永远荣誉副会长"的会员。他们的无私贡献,助力理大追求学术及科研卓越的决心及努力。 理大基金主席颜吴余英博士衷心感谢会员一直以来对理大的慷慨支持,并于疫情下与大学并肩同行。她于席间向会员介绍大学最近成立的"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计划),希望会员能鼎力支持。计划旨在培育新一代年青优秀的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亦为善长和学者提供一个合作平台,携手开拓更新和更卓越的科技,为社会作出正面及长远贡献。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与各来宾分享理大于教育及科研方面的最新发展,并分享大学于"2020年研究评审工作"中的多个研究领域均获得高度评价。他并介绍理大八十五周年校庆的其中主题之一为"校友聚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庆祝活动。 为表达大学对基金会员的谢意,滕校长及颜博士颁发了感谢状及纪念品予各会员。

2021年6月10日

20210507 Appreciation for PolyU EFormula Car Sponsors 2

「理工大学电动方程式车队」举行感谢活动鸣谢赞助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电动方程式车队」于2015年成立,是全港首队大学生方程式车队。理大车队多年来获来自不同业界、机构的鼎力支持,得以研发创新技术,并自2017年起代表香港出战「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 理大于5月7日举行感谢活动,以表扬各赞助者对车队的支持,出席嘉宾包括侯励存医生代表何婉儿女士、科研工业器材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李锦雄先生、香港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席赵式浩先生。 车队亦非常感谢冠名赞助机构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以及其他赞助机构,包括毅兴塑料原料(香港)有限公司、禹洲集团及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2021赛季队长林祉宏同学分享车队在2019年参加「2019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蔚来杯)」的成果,并展示于2021年1月成功组装的参赛赛车。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衷心感谢各社会贤达对学生发展的热心支持,并乐意亲身提供驾驶技术指导,令车队获益良多。各赞助代表更勉励车队成员继续运用创意和应用知识去追寻梦想,并回馈社会。 理大车队于2019年11月18至23日参加于中国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办的「2019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蔚来杯)」,在54队参赛队伍中,以总成绩排名第31位,是车队在过去三年赛事中,获得最优异成绩及最大突破的一年,他们取得的佳绩包括顺利通过车检,跻身两项动态赛事,并于营销报告比赛项目中取得第七位。

2021年5月7日

Global_Collage_resized

中国烛光教育基金支持学生内地体验学习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培育学生成为面向未来的世界公民和明日领袖,透过多元化的海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理大获中国烛光教育基金慷慨捐赠,资助有经济需要的学生参与在中国内地举行的体验学习活动,包括实习、服务学习、交流、考察等。理大衷心感谢基金的支持,让有经济困难的同学可以有机会增广见闻,对个人发展大有裨益。中国烛光教育基金在过去二十年,致力促进中港两地学生文化交流及支援内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贡献良多。

2021年5月6日

with Lee Hysan

利希慎基金与理大携手缓解虐老问题及研发脊柱健康项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喜获策略伙伴及赞助利希慎基金的慷慨支持,开展"防治虐老协作项目"及Healthy Spine Project 研究项目,关注虐老及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问题。 "防治虐老协作项目"为业界建立首套以实证为本的工作规程,以助辨识、干预及预防虐待长者的情况。长远而言,我们希望此项目能提升社会大众对虐老问题的关注。项目由本校医疗及社会科学院率领,联同来自辖下五个学系或学院的专家携手合作,包括应用社会科学系、护理学院、眼科视光学院、康复治疗科学系,以及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他们亦会跟校外伙伴机构协作,包括六家非政府组织及两个医学专业团体。 理大的研究团队将开发一套识别工具、实务手册及有关培训程序,以助更有效地应对和处理虐老个案。项目初步将为1,500名长者进行受虐评估,并为400个高危个案及确认受虐个案提供跟进服务。此外,团队亦会推行培训及意识提升计划,供2,000名长者连同其照顾者、600名专业人员及学生参与,以增进他们的相关知识,及早觉察虐老情况。 此外,Healthy Spine Project 研究项目则会为年龄介乎10至15岁、患轻微至中度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AIS)的病者,研发非手术治疗产品并推广至社区应用。 AIS是一种在童年后期或青春期出现的脊柱侧弯疾病,在本港学童最常见疾病中排第三位。虽然及早介入治疗有助防止脊柱侧弯进一步恶化,但现有的治疗方案却对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所限制。 理大纺织及服装学系副教授、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副院长(企业协作)叶晓云博士带领跨学科团队,联同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透过该研究项目合作开发更有效治疗AIS的产品。项目将为4,500名学生进行AIS检查,并会利用三款在港研发的治疗产品,为110名患有轻微至中度AIS的学生提供早期非手术治疗。这些治疗产品实用性强且方便穿戴,将先进的纺织及服装技术结合崭新的感应器用以治疗患者,并在完成社区临床试验后制成产品推出市场,为AIS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2021年2月8日

HKJC - family_2000x1050

理大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 协助家庭建立抗逆力

新冠病毒疫情令经济环境转差,加上近年发生的社会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导致香港家庭面对沉重压力。为提高本地家庭的抗逆能力,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梁倩仪博士,联同理大暂任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暨利丰服务领导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率领跨学科团队与多间非政府机构合作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并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资助。 基金慷慨拨款3,882.5万港元支持整个项目,当中理大获资助1,890万港元。该先导项目旨在协助家庭建立应对策略、分享正面的家庭信念,并增进家庭成员间的谅解和支持,目的是提升家庭的抗逆能力以克服外来的挑战,避免家庭成员受到伤害。 理大将负责设计及推行项目的网上教育计划和家庭活动,并和参与项目的非政府机构共同策划社区为本的介入项目。大学亦将为社工、教师、心理学家和医护人员设计及举办培训工作坊,以及进行需求评估和评核研究。

2021年2月8日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