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馬歇爾教授的卓越貢獻遠超於實驗室內的研究工作。他積極提倡將創新科學轉化為臨床實踐,特別是用於解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挑戰,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日益嚴峻的抗菌素耐藥性(AMR)問題。他的理念十分明確:科學研究的最終價值在於能否解決現實世界的人類健康問題。在此原則下,他大力推動前沿診斷與治療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有效提升治癒率,並減少濫用抗生素所帶來的風險。
在題為「理論與實踐」等演講中,馬歇爾教授分享了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歷程,以及該菌與胃炎及胃癌之間的關係。他確實指出,現時AMR正日益威脅過去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他團隊創新的「取樣線檢測」診斷工具能成為解決此危機的方案。這一簡便、非侵入式且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收集胃部樣本,用以直接分析細菌菌株的基因型及其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此技術促進了精準醫療,使醫生得以為患者製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從而提升療效並有助抑制抗生素抗藥性的蔓延。
在醫學研究領域,馬歇爾教授亦與中國建立了長久且富有成效的合作關係。他認為中國與澳洲極具空間作進一步合作與技術交流,因而致力於推動並深化兩國的合作關係。為表彰其貢獻,他於2015年獲頒中國政府友誼獎,這是中國授予外國人士的最高榮譽之一。其後,他於2023年再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以嘉許他對促進中澳之間的醫學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在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胃癌的預防和控制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目前,馬歇爾教授任職於深圳大學,將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帶入中國的研究和教育領域。他的加入顯著提升了該大學的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為下一代中國科學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啟發。
馬歇爾教授的經歷充分體現了科學無國界的精神。他以身作則,推動國際科學合作與友誼,矢志不渝地持續改善全球人類健康。他的研究與個人奉獻,將激勵更多科學家投身醫學研發,共同迎接未來的健康挑戰,尤其是在防治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這一關鍵領域的挑戰。
讚辭
主席先生:
我深感榮幸能向各位介紹一位現代醫學的真正先驅--巴里・馬歇爾教授。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追求真理的執著,徹底重塑我們對人類疾病的理解,他的工作更拯救了無數生命,造福全世界。他是醫學領域的巨擘、備受讚譽的研究人員,以及致力倡導科學誠信的學者。
馬歇爾教授的學術生涯始於西澳,他於1974年在西澳大學(UWA)獲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
1981年,在珀斯皇家醫院,馬歇爾醫生開始與病理學家羅賓・沃倫醫生(Dr Robin Warren)合作。沃倫醫生觀察到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胃部中,存在一種螺旋狀細菌。醫學界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高度酸性的胃部是無菌的,而潰瘍是由壓力和飲食引起,但這項新發現卻直接挑戰這種認知。
初期進行的活組織檢查和培養工作困難重重,但在1982年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突破。一名實驗室助理誤將樣本培養了五天,而非標準的兩天,這使生長緩慢的微生物最終得以繁殖。這種新發現的細菌後來被命名為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
儘管有此發現,醫學界對他們的結論仍充滿質疑。為提供不容置疑的實證,馬歇爾醫生在1984年以自己的身體進行了一次實驗。在確認自己胃部的健康情況良好後,他刻意喝下含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培養液,然後很快就經活檢證實自己出現了嚴重的胃炎症狀,隨後他服用一個抗生素療程便徹底痊癒。這次實驗粉碎了流傳數十年的醫學信念,確實證明了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源頭。
馬歇爾醫生和沃倫醫生的發現為腸胃病學帶來了真正的模式轉變。一夜之間,消化性潰瘍由一種需要反覆、昂貴治療甚至施手術的慢性嚴重疾病,轉變為一種只需一個簡單抗生素療程即可治癒的傳染病。
這項發現影響相當深遠:拯救了數百萬生命、大大改善生活質素、住院次數大幅減少,為全球醫療系統節省大量成本。此外,他們的發現為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全球第二大癌症相關死因)的關係提供進一步的研究基礎,從而為預防和篩查另闢蹊徑。
2005年,馬歇爾教授和沃倫教授一起獲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中的角色」,可見世界對這項發現的重要性非常認同。
馬歇爾教授對科學探究的投入並未因得到諾貝爾獎而止步。從那時起,他成為了全球科學大使,倡導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並致力將研究成果轉化,提升整體公共衛生水平,尤其針對感染率仍然很高的發展中國家。
馬歇爾教授對推動科學教育充滿熱誠。他透過持續不斷的研究以及擔任西澳生命科學大使、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澳洲健康與醫學科學院院士等職務,不斷激勵著未來世代。
值得一提的是,馬歇爾教授認為與中國相互合作和進行科技交流具有龐大潛力,因此與中國在醫學研究領域建立了持久而富有成效的關係,他以實際行動體現了科學無國界的精神,促進了國際合作與友誼,也為人類健康帶來持續的改善。
為表彰他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貢獻,他於2015年獲得了著名的中國政府友誼獎,這是國家授予外國專家的最高榮譽之一。他後來於2023年獲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表彰他對促進澳洲與中國之間的醫學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在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胃癌的預防和控制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目前,馬歇爾教授擔任深圳大學的教授,將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帶入中國的研究和教育領域。他的加入顯著提升了該大學的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為下一代中國科學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啟發。
馬歇爾教授多年來在國內和國際所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其中包括:
• 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 澳洲建國百年紀念章
• 澳洲醫學會獎
• 皇家學會布坎南獎章
• 費城本傑明・富蘭克林生命科學獎章
• 阿姆斯特丹海尼根醫學獎
• 坎培拉弗洛里獎章
他於2009年獲牛津大學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並於2007年獲授澳洲同伴勳章。
馬歇爾教授一直倡導探索與創新的力量,此項深遠的傳承與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和企業精神高度契合。理大一直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造福社會的方案而自豪,這也正是馬歇爾教授在其畢生輝煌事業生涯中所貫徹的原則。
他現時出任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傑出名譽教授,亦是大學擬成立香港第三所醫學院的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理大早前為推動細菌診療研究而成立的「醫學微生物學科技研究中心」便冠以「馬歇爾」之名,除了表彰馬歇爾教授在這方面的成就外,也期望理大日後可以與馬歇爾教授在人才培育、研究發展及其他策略發展方面可以有更緊密的合作。
主席先生:為表揚馬歇爾教授在追求真理時展現的無比勇氣,對一種主要疾病作出劃時代的發現,並為全球健康和科學誠信帶來持久貢獻,我謹恭請 閣下向巴里・馬歇爾教授授以榮譽理學博士的榮銜。
答謝辭
我懷著感恩與謙卑的心情接受此博士學位,謹向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以最誠摯的謝意,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肯定與鼓勵。
理大是一所獨具特色、勇於創新的學府,致力以應用研究與可行方案推動社會進步。這裡不僅傳授知識,更積極改變社會:從設計與工程的突破,到醫療與可持續發展的實際成就,理大每天都在示範,學術的卓越如何化為具體行動,惠及香港乃至全球社群。這份將知識化為行動的精神,正是理大最令人敬佩之處,我也深感榮幸能與理大同行,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前行。
這個學位象徵著持續探索與創新的精神。我將以此為勉,在日後的工作中秉持理大的價值與信念。對我而言,這個學位不只是榮譽的象徵,更是一分新的責任——持續回饋社會,延展理大推動創新與實踐的願景。
謹此再次感謝理大管理層,特別感謝校董會主席林博士及校長滕教授的遠見與帶領。衷心感謝 貴校授予我此一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