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50514_PolyU develops rehabilitation robots for post-stroke mobility_SC

理大开发复康机械人助中风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由智龄研究院及体育科技研究院成员、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胡晓翎领导的团队,研发了多模态足踝复康机械人「智云行健步仪」,为中风患者提供适时复康治疗,并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这款开创性的复康机械人结合了外骨骼、柔性人工气动肌肉、神经肌肉电刺激和振动触觉感知反馈技术的优势,能协助中风康复患者改善步行时的稳定性及平衡力,为康复治疗提供创新方案。 在线报导: 星岛头条 - https://polyu.me/4mgrsI0

2025年5月14日

研究成果

20250513 RILS research uncovers sharp soil moisture depletion amid rising air temperatures_SC

理大研究揭示陆地土坏湿度急剧下降 陆地水流向海洋令海平面上升

随着十年一遇农业及生态干旱发生次数日趋频繁,突显了全球水文变化研究的迫切性。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研究团队与国际专家合作,结合现代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和全球水文变化数据,以创新分析方法估算过去四十年陆地水储量变化,成功揭示土壤湿度急剧下降,大量陆地水流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研究为了解陆地水储量剧减和海平面上升的背后驱动因素提供新见解,成果已于国际期刊《科学》发表。 地极运动反映了地球系统内的质量分布,因此整合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的模型及观测结果尤为重要。然而,以往技术难以测量陆地水储量,特别是地下水和根部区域的土壤湿度。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教授、土地及空间研究院核心成员陈剑利教授及国际团队采用创新的方法,利用卫星测高和卫星重力,即「重力恢复及气候实验卫星」(GRACE)及其接续计划「GRACE Follow-On」现代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监测全球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结合全球平均海平面及地极运动数据,了解全球陆地水储量的流失模式。研究更引入崭新的全球土壤湿度估算方法,提升大陆与全球土壤湿度模型的估算准确度,更有效地掌握气候变化下的土壤湿度变化。 格陵兰融冰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每年令海平面上升约0.8毫米。是次研究发现,2000年至2002年间,全球陆地水储量明显下降,共有16,140亿吨水流入海洋,是格陵兰融冰量的两倍,相当于使海平面上升4.5毫米;此后,陆地水储量持续缓慢减少,且未有任何恢复迹象。 此外,相比1979至1999年间的全球陆地平均土壤湿度,2003至2021年间的土壤湿度明显下降。地极在2003年至2011年间更向东经93°方向偏移58厘米,此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土壤湿度持续下降,令陆地水储量减少。团队指出,全球气候暖化、降雨模式改变及海洋温度升高导致的降水不足和蒸散量稳定,可能是引致陆地水储量骤减的关键因素。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Land土壤湿度资料,非洲、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陆地水储量流失显著;亚洲和欧洲的陆地水储量在2000至2002年间急剧减少,受影响地区由东北亚及东欧扩展至东亚、中亚及中欧等地。 随着中国东北和美国西部等地区农业灌溉规模扩大,以及全球绿化趋势持续推进,在农业密集和绿化程度高的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可能进一步降低。团队建议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以改善陆面模型的评估能力,更有效了解陆地水储量的长期变化。 陈剑利教授表示:「海平面变化和地球自转,是反映地球系统质量变化的指针,精确测量有关数据将更有效监测全球水循环中的大尺度质量变化。透过整合不同现代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能全面地分析陆地水储量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的驱动因素,并为气候及地球系统科学界探讨干旱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有利各地制定合适的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网上报导: 科学日报 - https://polyu.me/3Ze0iaP Eurek Alert - https://polyu.me/44zbPoT Bioengineer.org - https://polyu.me/3S6A9Hd

2025年5月13日

研究成果

20250513_Prof HE Mingguang featured in video interview_SC

何明光教授于《21世纪经济网》视频专访中分享突破性眼科技术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及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何明光接受《21世纪经济网》专访,分享在研发眼科医学技术的历程,并介绍其两项杰出研究,包括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检的「人工智能便携式自检眼底相机」,以及透过「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以降低儿童近视患病率。 在线报导: 21世纪经济网 – https://polyu.me/4dzgzNT 新浪 - https://polyu.me/4j6mLhj 南方财经网 - https://polyu.me/4j6tkjL 东方财富 - https://polyu.me/4j4U4RM 网易 - https://polyu.me/4j4THGS 搜狐 - https://polyu.me/4dkATSL  

2025年5月13日

媒体报导

20250512_MHRC Member awarded HMRF grant to evaluate mobile app for early detection_S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员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资助 评估手机应用程序于促进产后抑郁早期检测和干预的效用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员、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林晶霞教授,获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的医疗卫生研究基金资助近50万港元,开展「利用生态瞬间评估(EMA)与干预,提升产后抑郁的临床护理:『关怀母亲』手机应用程序的可行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项目。该应用程序由理大研究团队设计,可根据患产后抑郁母亲的情绪状态,提供个人化、实时和「正念为本」的生态瞬时干预(EMI)。 这项评估研究将招募40名参与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关怀母亲」手机应用程序的易用性和用家接受度,以及参与者对干预的依从性和她们在情绪和情绪调节方面的改善。此项研究对于香港及其他地区在产后抑郁的早期检测和干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5年5月12日

资助与捐赠

20250510 PolyU journal Nexus hosts forum on smart_1

理大《Nexus》交叉学科期刊举办智慧可持续发展论坛 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创新交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细胞出版社合办的「Nexus Forum 2025」於5月8日至10日举行,取得圆满成功。论坛以「协同创新,赋能智慧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创新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智慧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为期三天的论坛设专题讲座丶研讨会丶成果汇报会及编辑工作坊,吸引逾170位来自加拿大丶英国丶美国丶澳洲丶日本丶新加坡丶瑞典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丶香港及内地的学术专家及作者丶驻港领事馆及业界代表等,以及逾300名理大教职员及学生参与活动。 开幕典礼上,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丶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系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陈清焰教授,以及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兼Nexus主编严晋跃教授致辞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 滕锦光教授表示:「《Nexus》创刊一周年以来,致力於探索应用科学丶工程技术及跨学科和多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以应对全球最迫切的挑战。是次论坛及《Nexus》的创立,彰显理大始终致力於推动开创性研究和学术发展,以造福社会的坚定承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透过辖下多个策略性平台推动变革性研究,包括通过理大高等研究院,针对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前沿领域,开展突破性的跨学科研究;透过新成立的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加强理大在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借助我们在内地多个城市的技术创新研究院,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回应当地产业和社会的需求。」 是次论坛共设三场专题讲座,围绕三大核心主题,包括可持续城市的创新科技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与跨学科解决方案,以及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行业发展,如何以协同创新和研究,共创可持续未来。 主讲嘉宾包括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院院长Michael Obersteiner教授丶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教授及涂善东教授丶瑞典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Louise Bergholm女士丶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红霞教授,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丶美国圣地牙哥州立大学丶上海交通大学丶华东理工大学丶香港大学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丶岭南大学丶中华电力丶香港电灯丶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及腾讯战略发展部等学者及业界代表。 首两场讲座演讲主题涵盖瑞典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经验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丶构建可持续建筑环境的创新科技,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等。由理大国际城市能源研究中心及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合办的「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讲座则聚焦碳与地球科学丶环境科学丶能源与动力工程丶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等前沿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涵盖气候风险管理策略丶「组装合成」建筑法应用丶人工智能如何令电力及碳市场产生协同效应等主题。 在「电力行业去碳化的技术创新」为题的研讨会上,来自理大丶本地丶内地及海外院校的学者,以及两所本地电力公司代表等介绍获香港研究资助局「策略专题研究资助金」支持的研究项目,并进行主题报告和交流。 另外,论坛设多场成果汇报会议,让与会者就不同主题分享见解和交流研究成果,促进知识交流和传递。与理大研究生院合办的编辑工作坊则吸引逾180名理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由《Nexus》及《Nature Energy》等七个学术期刊主编和编辑为年轻研究者介绍撰写科研论文所需的技巧和研究工具,以提升论文的可读性和影响力,以及如何将先进技术融入研究。 《Nexus》为细胞出版社在交叉学科领域的首个合作期刊,也是其首度与大学合作出版的刊物。如欲了解更多资讯,请浏览:https://www.cell.com/nexus/home。

2025年5月10日

宣传

20250508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Ageing driv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ealthy_SC

智龄研究院推动健康老龄化科技创新

智龄研究院致力推动跨学科健康老龄化研究,透过结合医学工程与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个人化治疗及关护方案。 研究院院长、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郑永平教授,首创应用于肌肉测量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该技术能清晰呈现肌肉结构,让医护人员可透过三维影像分析患者行走功能与肌肉运动模式,结合人工智能动作分析以评估其肌肉流失风险。该技术亦以可视化的方式引导长者进行肌肉训练,从而实现预防、推迟及逆转肌少症的目标。郑教授指出此技术亦能应用于诊断巴金森症,透过分析中脑特定区域影像,精准定位病变,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同时可用于评估长者中风风险。 研究院副院长兼护理学院副学院主任(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小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总监梁绮雯教授,专注于实践「内在能力」理论与「长者综合护理」模型。她的团队开发的快速筛查工具以标准化评估框架辨识长者健康需要,有助提升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梁教授的团队与护理、物理治疗、营养学及言语治疗的专家合作,设计出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双重任务训练方案。方案包含桑巴舞认知训练、平板远距支持系统并结合营养计划、体能锻炼与认知任务以提升长者身体机能。 同为研究院副院长的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兼言语治疗师邝伊兰教授,致力于开发便携且由人工智能(AI)算法驱动的超声波评估工具,以用于吞咽评估。此技术填补传统方式的不足,让吞咽评估得以在小区及居家内进行,毋须使用X光造影与入侵性内窥镜,大幅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度。 智龄研究院会继续透过跨专业协作,推动医学创新发展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引领全球的智龄研究与创新。 网上报导: 星岛头条 - https://polyu.me/3F1PWnH

2025年5月8日

宣传

20250507 PolyU research unveils hidden microbial threats to ecosystem caused_SC

理大研究揭示塑料废物潜藏微生物群落或引发生态危机

由未来食品研究院成员、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成员、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助理教授金灵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常被忽略、依附在塑料废物上的微生物群落所带来的生态危害。团队正推动建构全球数据库及模型,评估有害微生物随塑料废物流动的轨迹及潜在风险。 研究团队结合实地采集的样本及可开放取用的数据,分析在淡水、海水和陆地三种环境系统内,塑料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样本,从而对塑料际独特且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作出全面概述。研究成果已在跨学科国际期刊《The Innovation》上发表。 研究发现,无论在哪一种环境系统中,塑料际和该环境本身的微生物群落,在微生物的种类及共存模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塑料际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相互连结薄弱的特定微生物组成,在自然界中很罕见。 与自然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相比,塑料际具有更显著的分解有机化合物能力,或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加速碳循环。尤其在淡水系统中,塑料际中有大量能扰乱氮循环的细菌,会释放亚硝酸盐、一氧化二氮等有害物质。此外,塑料际中对人类、动物及植物健康构成威胁的病原体也明显增加,当中更包括了部分本身不存在于该环境系统中的品种,显示塑料际或能携带病原体穿梭于不同的生态系统。 研究结果揭示了正视塑料污染问题的迫切需要,因为塑料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更是传播病原细菌的媒介,可引发连串生态及公共卫生影响。透过优先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与政策行动,社会才能更有效预测并遏制塑料微生物群带来的隐患。在当今日益依赖塑料制品的社会里,这对保护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新闻稿:https://polyu.hk/tzZAv 论文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75823001716(只供英文) 网上报导: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3GHySnw 点心日报 - https://polyu.me/4d871sQ 大公报 - https://polyu.me/4iOENnZ 文汇报 - https://polyu.me/3GHDuKm 中央电视台 - https://polyu.me/4iTBs7q 香港新闻网 - https://polyu.me/4jNKXWZ 华人头条 - https://polyu.me/3RTmRhe

2025年5月7日

研究成果

Event Recap of DLS by Prof Pedro ALVAREZ on 6 May 2025 2000 x 1050 pxSC

第38场理大高等硏究院杰出学人讲座:Pedro Alvarez教授探讨水处理中的纳米技术突破

美国莱斯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George R. Brown教授Pedro Alvarez于2025年5月6日在理大校园主讲第38场理大高等研究院杰出学人讲座,讲题为「纳米技术赋能水处理」。讲座吸引超过60名现场参加者,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超过13,000名在线观众通过哔哩哔哩、微信、微博和YouTube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直播。 讲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致欢迎辞及介绍讲者揭开序幕。Alvarez教授在演讲伊始强调,水处理及相关创新对保障公众健康、确保大众享有洁净食水及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同时指出传统水处理技术的局限,并强调迫切需要科技突破以应对这些挑战。 Alvarez教授探讨了纳米技术为革新水处理系统所带来的新机遇,尤其是在提升污染物去除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及实现具成本效益的分布式处理方案方面。他列举了多个实例,包括: 利用高导电性及高选择性电极进行电吸附,以去除易沉淀或结垢的多价离子; 透过纳米光子学实现太阳能热过程,以进行膜蒸馏脱盐; 使用纳米催化剂进行消毒及高级氧化;以及 对新兴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电催化降解。 总结时,Alvarez教授重点说明纳米技术在推动可持续资源管理、实现安全且低能耗的水处理及回用方面潜力巨大。他展望高性能模块化系统将能以最简单基础设施提供多功能解决方案。 紧接的问答环节由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土地及空间研究院成员、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大气环境学讲座教授王韬教授主持,参加者与Alvarez教授就纳米技术于水处理的实际应用、安全考虑及成本效益等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按此重温

2025年5月6日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20250501 Prof QIU Anqi appointed as Director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 Centre_SC

仇安琪教授获委任为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欣然宣布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仇安琪获委任为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辖下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任期由2025年5月1日起生效。 仇教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杰出创科学人计划」授予「全球创科学人」名衔。她亦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客座教授。其过往职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系主任(研究及企业发展)、新国大苏州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中心主任,以及该校尤索夫宿舍舍监。 仇教授专于计算分析领域,致力探究人类生命周期存在健康差距的根源。其团队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数据分析技术,可用于与疾病表型、神经影像及基因组学等相关的多种复杂医疗数据。研究成果屡获发表于多本权威期刊,包括《自然》、《自然神经科学》、《自然心理健康》、《美国精神医学期刊》、《生物精神医学》、《IEEE医学影像汇刊》及《医学影像分析》等。 仇教授近日获选为国际人脑图谱学会主席,该组织致力以神经影像学促进对人类大脑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2025年5月1日

宣传

20250428 PolyUs AI and medicine-engineering integration empowers a new era 2000_SC

理大人工智能及医工结合科研成果引领新世代医疗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推动「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精准医疗、预防医学及基层医疗的发展,提升香港及大湾区的医疗服务质素及效率,并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理大拥有多个与医疗及健康领域相关的科研基建,当中包括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七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19所大学研究院及研究中心,以及四所中心实验室,通过凝聚工程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力量,开发创新解决方案。最近成立的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则促进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精神健康、医学影像、放射治疗、中医药、生物医学工程及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理大亦在全球延揽优秀研究学者加盟,领导多个结合医学与人工智能、工程学及数据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引领新世代医疗科技发展。 理大在争取医学及健康领域研究资助方面亦表现突出。在香港研究资助局(研资局)去年底公布的2024/25年度资助项目中,理大共有14个项目获「协作研究金」拨款支持,项目数量及资助额均为全港之冠;在 2023/24 年度,理大获研资局拨款资助的总金额在本地院校中排名第二。过去五年,理大多项健康和医学领域研究亦获得研资局拨款。2018年至2022年间,理大从特区政府医疗卫生研究基金获得的平均拨款于全港院校排名第三。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贯彻『以病人福祉为中心』的理念,发挥『医工结合』和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独特优势,致力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和知识转移。凭借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完善的科研设施,以及在医疗教育和培育专职医疗人才的丰富经验,理大有信心成功争取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我们期待在不久将来为社会培育兼具临床医疗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为促进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探索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七所与医疗及健康领域相关的研究院及研究中心: 未来食品研究院 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 智龄研究院 体育科技研究院 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   新闻稿:https://polyu.hk/AVext   网上报导: 有线电视 - https://polyu.me/4jvqA0o 中央电视台 - https://polyu.me/3YfX0Uf ; https://polyu.me/4iFcQil 中国日报香港版 - https://polyu.me/4jQ2Jbs 东方日报 - https://polyu.me/3EtVCGZ;https://polyu.me/3GxpN0E 明报 - https://polyu.me/4jGNrWQ 信报 - https://polyu.me/3Gw88WX(需订阅) 香港经济日报 - https://polyu.me/3RA6tSD 星岛日报 - https://polyu.me/42S7Z7I am730 - https://polyu.me/3SckO7U 大公报 - https://polyu.me/3Sb23lg 文汇报 - https://polyu.me/42xQBX6;https://polyu.me/4cOGeRY 香港商报 - https://polyu.me/4joL376 紫荆杂志社 - https://polyu.me/44NiImv;https://polyu.me/42ToLDE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3EKAnk9 中新社 - https://polyu.me/4iDq4fO 凤凰网 - https://polyu.me/4lQFQqg 21世纪经济网 - https://polyu.me/4cXcrXG 南方财经网 - https://polyu.me/4cP13g9 澎湃新闻 - https://polyu.me/3SaapcR 无锡日报 - https://polyu.me/4jwVjuc 科学网 - https://polyu.me/44LXNjI 东方财富 - https://polyu.me/42xJ5eJ 网易 - https://polyu.me/3EsIrpN 新浪(香港)- https://polyu.me/432c1vw 搜狐 - https://polyu.me/3ENII6A 腾讯网 - https://polyu.me/3EHhuP4 一点信息 - https://polyu.me/4juQjWX 华人头条 - https://polyu.me/3EsLnml 大湾区时报 - https://polyu.me/3RDpjbq 第一黄金网 - https://polyu.me/3Ethi69 HK01 - https://polyu.me/4cPdkRI 人民网 - https://polyu.me/42zEvNa 广州日报 - https://polyu.me/43f9m0H 看看新闻(上海广播电视台)- https://polyu.me/42VsfFu 羊城晚报 - https://polyu.me/42XHpu5 粤港澳大湾区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https://polyu.me/4iSHJjK

2025年4月28日

宣传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