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50413PAIR researchers shine at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Geneva 2000 x 1050 pxSC

理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于日内瓦发明展创佳绩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全球享负盛名的第50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发明展)勇夺36项殊荣,成绩斐然,充分展现理大团队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全球影响力。理大33个参赛项目成功夺得36个奖项,包括两个特别大奖、10个评审团嘉许金奖、八个金奖、11个银奖 、四个铜奖,以及一个特别优异奖。 其中,由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容启亮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所研发的「用于嫦娥五号及六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之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荣获沙特阿拉伯卓越创新奬—教育部大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该项目是首个通过太空认证的同类型机械人采样及自动封装系统,分别应用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采集了超过1.5公斤和1.6公斤的月壤样本。在嫦娥六号任务中,装置更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 另外,光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光电子讲座教授谭华耀教授及其团队的「听见希望:智能传感系统赋能听觉重建手术安全升级与精准化突破」项目,夺得泰国最佳国际发明奬与创新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这个医疗装置在电极数组中嵌入光纤传感器,有效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精确度并减少创伤。 由理大高等研究院成员带领的项目包括: *按奖项和项目英文名称字母顺序排列 得奖项目 发明者 沙特阿拉伯卓越创新奬—教育部大奖 评审团嘉许金奖 用于嫦娥五号及六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之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容启亮教授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 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兼副系主任 泰国最佳国际发明奬与创新奖 评审团嘉许金奖 听见希望:智能传感系统赋能听觉重建手术安全升级与精准化突破 谭华耀教授 光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光电子讲座教授 法国与欧洲发明家联合会-法国发明家特别奖 评审团嘉许金奖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无创荧光血管成像技术开发 施丹莉博士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成员 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研究)   评审团嘉许金奖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无创荧光血管成像技术开发 严锋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员 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 适用于航天器的智能灭火系统 黄鑫炎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 碳中和资源工程研究中心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员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 理大初创「连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二氧化碳驱动超疏水碳汇混凝土 潘智生教授 碳中和资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安礼信土木工程教授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环保建材讲座教授兼系主任 SweatMD:健康监控穿戴式汗液传感器 寿大华教授 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员 碳中和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成员 香港理工大学兴国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利民先进纺织科技青年学者 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 金奖 基于新型三维尾流模型的多目标风电场优化偏航控制系统 杨洪兴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员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人工智能数码分身实现智慧建筑管理 肖赋教授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成员 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多模式光学表征干涉仪 张志辉教授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副院长 碳中和资源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 先进制造研究院成员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与计量学讲座教授 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智能结构安全监测系统(LiFY-S) 黄文声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 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教授 陈柏坤先生 理大初创「树联绿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联合创办人 行为识别方法、装置及穿戴式装置 何明光教授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 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 陶婉英博士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眼睛芯片装置 周丽苹博士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成员 眼科视光学院及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研究) InnoHK眼视觉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理大初创「瞳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PHAN Chau-Minh博士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眼科视光及视觉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研究) InnoHK眼视觉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理大初创「瞳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银奖 城市 「最后一厘米」无人机配送方案 黄海龙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 体育科技研究院 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员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IHAC薄膜:智能除湿与大气水收集的双功能薄膜 严晋跃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员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Transformer铁路障碍物入侵检测系统 倪一清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成员 严、麦、郭、钟智能结构教授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智能结构与轨道交通讲座教授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 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肺部放射治疗专家:高级放射治疗支持系统   蔡璟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智龄研究院成员 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理大初创「放疗视界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情绪朋友 王佳教授 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潘乐陶慈善基金智能城市研究院成员 设计学院教授 视疲劳监测仪:透过穿戴式装置及深度学习技术探索视觉健康 陈燕先博士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成员 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研究) 亮星星:手机AI验光仪 杜志伟教授 未来食品研究院、智龄研究院、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视觉科学研究中心 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 倪恩恩教授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成员 电子计算学系副教授 仿生纳米平台用于精准治疗视网膜病变   杜志伟教授 未来食品研究院、智龄研究院、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视觉科学研究中心 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 何以文教授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药剂学院教授 InnoHK眼视觉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Wellsees角膜塑形镜 刘其杰博士 深圳威尔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章静先生 深圳威尔视有限公司公司始创人   纪家树教授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成员 眼科视光学院主任 深圳威尔视有限公司公司联合创始人   王兴政博士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 深圳威尔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铜奖 商用厨房高效自洁式油烟净化系统 李顺诚教授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成员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 理大初创「雅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李欣蔚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理大初创「雅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韩舒文博士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校友 理大初创「雅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采用聚乳酸面料、拉胀纬编针织结构及人体工学设计的次世代运动服 赵艾琳教授 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成员 时装及纺织学院院长 利民时装综合策略及领导教授 理大初创「遨瀚国际有限公司」顾问 3D打印微晶结构织物 姜绶祥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 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成员 时装及纺织学院教授   理大新闻稿:https://polyu.me/3RKLE6O   网上报导: 英文虎报 - https://polyu.me/4ijMEKe 明报 - https://polyu.me/44s3T8L 星岛日报 - https://polyu.me/3Re2Fq3 星岛头条 - https://polyu.me/4lJ7ndo 大公报 - https://polyu.me/42HIWW1 文汇报 - https://polyu.me/44s3e7h;https://polyu.me/3RL0hHo 香港商报 - https://polyu.me/3EjtdTP 巴士的报 - https://polyu.me/4j6SVKe 信报 - https://polyu.me/3G7yWwy(须订阅) HK01 - https://polyu.me/4jkux8b    

2025年4月16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415Together with Scientistsrecap 2000 x 1050 pxSCEN

理大与京校联举办「我与科学家在一起」主题活动 诺贝尔奖得主走进理大 分享科研前沿思维

(2025年 4 月15日)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京校联)于4月14日举办「我与科学家在一起」主题活动,为2025年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的重点活动之一。京校联会长李然陪同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Andre GEIM教授及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Harvey James ALTER教授走进理大校园,由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主题讲者,分享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卓越成果及独特见解。活动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吸引逾150名理大师生、学者以及科研人员出席,以及超过120,600人透过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在线参与,共同探讨科学前沿议题。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感谢Geim教授及Alter教授亲临分享,让参与者获益良多,并表示:「作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理大致力推进卓越科研。大学已设立多个研究所及研究中心,包括理大高等研究院 (PAIR),以及最近成立的理大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PAAI)。此外,理大正积极争取设立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并以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推动力。」 Geim教授以「神奇材料」为题进行演讲,分享了石墨烯的应用。他与物理学家Konstantin Novoselov共同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颁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Geim教授现为英国曼彻斯特介观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研究兴趣涵盖了从纳米材料到浮力量子态的多个领域。 Alter 教授以「成功之路」为题,与大学生分享他的想法和经验。他与病毒学家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共同获得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贡献。Alter 教授的研究证明了丙型肝炎是一种独立的病毒性疾病,并开发了检测方法,为血液安全提供了保障。他的工作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铺平了道路,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Alter 教授现为美国国家卫生院高级研究员。 两位讲者在随后的专题讨论及问答环节中,跟与会者进行深入交流,分享他们对科研的真知灼见,鼓励学生和新一代研究人员在学术追求中不断探索与进步。 按此重温

2025年4月14日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研究与创新公共论坛

20250405_Prof SONG Haiyan featured in i-CABLE TV programme on smart tourism_SC

宋海岩教授接受有线新闻专访 谈旅游业数码转型

理大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主任、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及讲座教授、陈泽富伉俪国际旅游教授宋海岩教授接受有线新闻《智创未来》专访,分享他对酒店及旅游业数码转型的见解。 宋教授分享指,为加速旅游业与科技融合,理大成立了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研究中心专注于交叉学科研究及业界合作,整合理大校内计算机、工程等学院的资源,联合企业开发可落地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协助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智慧旅游枢纽。 他解释,智慧旅游是指透过物联网、人工智能(AI)、机器人及大数据等技术,以优化旅游产业链。例如,利用扩增实境(AR)/虚拟现实(VR)技术,让博物馆展陈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或透过智能系统预测景区人潮、规划最佳路线。他又提到,这些技术可应用于旅游前、中、后整个过程当中,由行程规划、导览体验、到意见反馈等,既可提升旅客体验,亦可协助业界善用数据改进服务及营销。 宋教授认为,香港具备技术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但在政策和酒店机械人应用方面仍有空间改进。以内地为例,超过八成饭店采用机械人处理送餐、入住等流程,而香港同类应用仍处于试行阶段。他建议政府可透过更弹性政策,支持科技企业落户香港及鼓励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共同合作发展智慧旅游。 网上报导: 有线新闻 - https://www.i-cable.com/%E6%96%B0%E8%81%9E%E8%B3%87%E8%A8%8A/333611/%E6%99%BA%E5%89%B5%E6%9C%AA%E4%BE%86-%E6%99%BA%E8%83%BD%E7%9C%BC%E7%9D%9B(00:00 – 11:45)  

2025年4月5日

媒体报导

20250403 Ir Dr ZHENG Pai honoured with  HKIE Young Engineer of the Year Award 2025_SC

郑湃教授荣获「香港工程师学会杰出青年工程师奖2025」

热烈恭贺先进制造研究院成员、黄铁城智能机器人学青年学者、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郑湃教授、工程师获香港工程师学会颁发「杰出青年工程师奖2025」,以表彰其卓越成就。颁奖典礼于2025年4月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工程师学会金禧晚宴上举行。 此奖项旨在表扬本地杰出青年工程师透过其专业,为香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该殊荣乃工程界极具声望的奖项,旨在嘉许业界新晋领袖的热忱奉献与创新精神。  

2025年4月3日

荣誉及成就

MHRC promotes mental health and resilience on PolyU campus through ReST Hub_1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推出「心理弹跳站」  促进理大校园心理健康及韧性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于今学年推出的「心理弹跳站」(简称 ReST Hub),是一项为期五年、研究主导的服务与教育项目,旨在增强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抗逆力。 为庆祝本年度的计划成果,项目单位于2025年4月3日举办庆祝活动。当日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医生SBS, JP莅临主礼,及多位理大代表出席,包括暂任学务长梅国威教授、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暂任主任陈晓华教授、护理学院副学院主任雷逸华教授及学生事务处身心健康及辅导部主管胡嘉如博士。活动设有互动游戏、本地音乐艺人许廷铿先生及奥运羽毛球运动员李卓耀先生的励志分享,以及理大音社的音乐表演,吸引了来自理大及本地小区的逾200名参与者参加。 项目将于未来几年推出更多活动,致力为大学校园缔造积极促进心理健康及韧性的生态圈。  

2025年4月3日

宣传

20250327 Prof HE Mingguang featured in Wen Wei Po on pioneering ophthalmology tech_SC

何明光教授于《文汇报》专访中分享突破性眼科技术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及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何明光接受《文汇报》专访,介绍其主导的两项开创性研究。这两项广获国际认可的领先创新项目已取得多项专利。 其中一项创新发明是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便携式眼底相机,用于糖尿眼筛查。此设备无需专业人士操作亦可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检测。它能自动对准受检者眼部拍摄影像,免去放大瞳孔眼药水或萤光素的使用。设备仅需一分钟即可完成眼底拍摄并生成分析报告。影像传输至AI系统后,可自动评估视神经、眼底及双眼是否正常,或是否出现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等病征,全程无需临床医生解读。研究团队已与「眼镜88」合作,于指定分店设置该设备供公众使用。 在近视防控方面,何教授的团队研发了非侵入性「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以控制儿童近视进展。团队近期进一步改良疗法,降低光照强度、缩短治疗时间并优化光学系统。该疗法能遏制近视加深之余,甚至可降低度数。研究显示,高度近视者在接受治疗后,度数可由500度降至450度。此技术为遏制全球儿童近视率攀升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两项创新成果彰显了何教授致力以普及化尖端技术推动眼科医疗革新的决心。 在线报导: 文汇报 - https://polyu.me/4l5I8kX;https://polyu.me/4j89lSl; https://polyu.me/3XxeNpy    

2025年3月27日

宣传

20250325_Prof YANG Guang develops high-performance WBG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pening new_SC

杨光教授研发高效宽能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为规模化制备开拓新路径

由香港理工大学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员、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杨光教授,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黄劲松教授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创新地将还原性甲基肼阳离子(Mhy+)引入宽能隙钙钛矿材料,为太阳能电池在环境条件下的规模化制备开拓新路径。这项突破性研究已于《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发表,题为「Reductive Cation for Scalable Wide-Bandga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in Ambient Air」。 团队在改善材料性能、器件性能、器件稳定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研人员发现,引入Mhy+ 能显著降低钙钛矿薄膜缺陷密度,抑制碘化物氧化和卤化物相分离,从而实现了在环境空气条件下制备出高效且稳定的宽能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团队所研制的宽能隙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达23.3%,开路电压为1.28 V,电压损耗仅0.37 V,创纪录新高。研究员亦成功制备出25 cm² 的小型组件,其稳态效率达19.8%。这些小型组件,在55±5°C的高温加速老化条件下,经过700小时光照强度测试后,仍保持94%初始效率,展现出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这项研究破解了在环境条件下规模化制备太阳能电池所涉及的技术难题,为推进太阳能采集技术发展迈出重大一步。 阅读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5-01529-5

2025年3月25日

研究成果

20250325 Prof ZHANG Weixiong identifies cancer keeper genes_SC

章伟雄教授发现「癌症守护基因」

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系统生物学与人工智能讲座教授章伟雄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识别出维持癌细胞状态的「癌症守护基因」(Cancer-keeper Genes,CKGs),这组基因是维持细胞稳态及存活的关键。  CKGs可用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潜在生物标记和标靶。针对 CKG 的干预措施,可有望停止或防止异常细胞分化及增生。这项研究已刊载于《iScience》,题为「癌症守护基因作为治疗标靶」(Cancer-keeper gene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阅读全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520717/ 在线报导:Medical Xpress - https://polyu.me/4c41YsN

2025年3月25日

研究成果

DoRiFood featured in Carbon Revolution in China on food waste-derived 3D printing_SC

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于《识「碳」再出发》介绍食物废料衍生3D打印材料

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黄家兴教授在由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制作的《识「碳」再出发》纪录片中,介绍其团队研发的「食物废料衍生3D打印材料」。该款材料由咖啡渣结合聚乳酸而制成。这项创新技术有助减少碳足迹排放之余,亦展现了剩食「升级再造」的无限潜能。 网上报导: 大公报 - https://polyu.me/4iqRjei(06:00 - 07:22) 文汇报 - https://polyu.me/4bJX0Bs(06:00 - 07:22) 巴士的报 - https://polyu.me/4bLYBXm(06:00 - 07:22)    

2025年3月21日

宣传

20250317PolyU and Amway China establish Joint Laboratory for Phytonutrients and AgingSC

理大与安利(中国)共建「植物营养素与衰老研究联合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安利(中国)于2025年3月17日签署策略合作备忘录,成立「植物营养素与衰老研究联合实验室」。双方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专项科研资金,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并透过建立植物营养素数据库及开发功能评估模型等,支持大湾区健康产业升级。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在致词中表示,大众对植物营养素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强调此次合作拥巨大潜力,透过抓紧该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商品化机遇,研发崭新解决方案,为人类健康、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裨益。安利(中国)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韩强则介绍了公司过去多来在植物营养素方面所积累的研发和市场经验。 合作备忘录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与韩强代表签署,并由黄永德教授、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以及安利(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杜军博士、高级科学家陈亮博士共同见证。揭牌仪式随后举行,由黄永德教授、赵汝恒教授、理大理学院院长黄维扬教授,以及韩强、杜军博士、陈亮博士共同主持。 典礼尾段的纪念品互赠环节,由陈清焰教授代表赠予安利(中国)校方纪念盘,杜军博士则回赠带有整全健康之意的「N90纽崔莱生命之树」艺术陈设。此次重要活动获理大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黄文秀教授、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李铭源教授等二十余位专家出席参与。

2025年3月17日

宣传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