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员、康复治疗科学系副教授邱淑瑜近日于《明报》撰文,探讨肌少症(俗称「肌肉流失」)与抑郁症的关联,阐释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影响。
她于文中提到,本港约有一成长者受抑郁症困扰,而多项大型研究已显示肌少症患者比一般人群有较高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中国一项长达八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肌少症与抑郁症呈双向互动关系:肌少症患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增约70%,而抑郁症患者的肌少症风险则提高50%,形成恶性循环。
邱教授强调,恒常运动、均衡营养及规律生活有助改善状况。她建议大众按自身体能状况,定期进行以下两类运动,以预防及逆转「肌少抑郁」的双重困扰:
- 阻力训练(如哑铃、弹力带、深蹲):可增加肌细胞的蛋白合成,提升肌力与肌肉质量;及促进大脑神经可塑性,改善抑郁症状并,短期内可见抗抑郁效果;
- 带氧运动(如快步行、踩单车、游泳):可维持肌肉粒线体功能,减少蛋白质分解,有助对抗肌少症;及促进脑部血流,提升脑部分泌血清素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助改善情绪。
网上报导:
研究部门 |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