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0221122 website RISUD researchers establish first atlas of global airborne bacteria unveiling invis

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编製首份全球空气微生物图谱 为公共卫生研究提供重要新视角

地球表面佈满微生物,但我们对身边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群所知甚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由理大领导的团队编製了一份详尽的全球空气微生物图谱,为相关物种如何与地表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由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向东教授领导的团队与内地和美国研究人员合作,用大约一年时间对世界各地的空气微生物进行採样,范围遍及地面至高山。研究团队把样本结果与过去研究所收集的最准确全球数据结合,编製了历来第一份全球空气微生物图谱,为公共卫生研究提供重要的新视角。 该份图谱就漂浮于地表空气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丰富研究成果。空气是细菌生物的独特藏身之地。研究所进行的基因学分析显示,空气中的核心细菌群落(即在微生物物种群中佔比巨大的少数关键物种),与海洋或土壤生态中的核心群落并不一样。事实上,儘管空气是一种自由流动和似乎没有内部边界的介质,空气中的核心细菌群落却显然具有局部特徵和稳定的特性。 研究团队从全球 63 个地点收集了 370 个空气颗粒样本,并对当中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为确保採样复盖各种海拔高度和地理区域,收集地点包括 1.5 至 2 米高的地面、5 至 25 米高的屋顶和 5,238 米高的山脉,也广及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以至杳无人烟的北极圈。 研究团队由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兼环境科学与科技讲座教授李向东教授带领,他表示:「我们的研究证实,人类活动的确改变了自然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尤其是城市空气中有更多的致病细菌。经历三年的疫情后,人们现在更加关注这种看不见但影响深远的微生物群落。研究结果可用作重要参考,帮助我们预测在未来环境变化下,地球微生物群落的反应,以及可吸入微生物群落对人体健康影响。」 研究人员估计,海洋或土壤微生物的总数,要比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总数多出数千倍。儘管如此,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多样性 (或称「丰富度」)于其它环境也是不相伯仲,意味着地表栖息地直接贡献空气中的微生物。这项发现推翻了此前的假设,说明植被并非空气细菌的主要陆地来源,而地球上的大量土壤几乎贡献不大。海浪的撞击、树叶摇晃甚至动物和人类的频繁活动及呼吸,才是驱动细菌在地表与空气之间交换的重要因素。 宏观而言,生物,特别是动物和植物,在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等赤道地区最为多样化,其多样性越靠近两极地方便越为降低。这个情况对于微生物来说更为有趣,从赤道出发起计,微生物的多样性在中纬度地区最高,然后再次降低。这种模式在陆地和水生微生物中已经确立,但新图谱证实同一模式也出现于空气微生物群。研究论文的作者推测,多样性集中于中纬度地区,是由该地区微生物拥有的更大投入源所致。 研究人员整体估计,空气中的细菌中有一半来自地面来源。城市空气中的人类相关细菌含量特别高—有些是无害的,有些是致病的。细菌从人类呼吸直接传播到空气并非人类对空气微生物所构成的唯一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大规模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并影响了空气质素,削弱了环境对微生物结构的「过滤」 作用,使空气细菌的组成更容易受随机的作用影响—儘管天气仍然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人类活动与我们身边微生物之间的密切关係,强调了人类准确预测未来变化的必要性。有鑑于城市化快速推进,以及我们在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中对空气传播的日益瞭解,在城市中扩散的可吸入传染性细菌尤其值得关注。气候变化是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另一股驱动因素,正如图谱所揭示一样,温度对微生物丰富度有显着影响。因此,是项研究为未来的公共卫生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新视角。 理大团队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杰出教授 James M. Tiedje 和中国内地多名科学家携手进行是项研究。研究结果已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同侪评审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04465119)中发表。  

2022年11月22日

研究成果

website SC  logo PAIR 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 221206

理大高等研究院杰出讲座系列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诚邀您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星期二)下午 5:00-6:30(香港时间)透过Zoom平台参加我们的杰出讲座。 是次题为 「西湖大学的高等教育改革实验」 的线上讲座﹐将由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主讲。施教授将结合个人在学术界37年的求学、科研、执教经历,反思当今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他亦会介绍西湖大学在办学模式、治理体系、人才引用、学生培养、研究和学术评估、以及交叉学科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为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提供新机遇。    千万不要错过向杰出学人学习的机会! 详情或报名: https://www.polyu.edu.hk/pair/news-and-events/events/2022/12/20221206-pair-distinguished-lecture---prof-yigong-shi/?sc_lang=en

2022年11月18日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20221118 website  VPRI featured in Capital Magazine

理大副校长《资本杂誌》专访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主任赵汝恒教授接受《资本杂誌》35週年特刊创新科技专题访问。 赵教授分享理大在支持创科发展和交叉学科研究合作方面的贡献。他表示, 日益複杂的社会问题无法透过单一学科解决。为协助制订全面解决方案,理大于去年成立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PAIR) ,推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融合各方专家的智慧,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成果。他认为,香港拥有顶尖的研究人才,而大湾区则拥有庞大的市场,企业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将研发成果商品化。 他看好香港与大湾区的创科发展,并鼓励学术界和业界携手推动研究商品化和创业发展,共同打造国际创科中心。   阅读更多: Hong Kong and the Greater Bay Area Co-develop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with Optimistic Prospects | Policy Research Centre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olyu.edu.hk)

2022年11月18日

媒体报导

20221201 website RCMI_Botanical Symposium

天然药物研讨会2022 - 中医药创新研究:从研发到临牀实践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办,理大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全力支持的「天然药物研讨会2022 - 中医药创新研究:从研发到临牀实践」将于2022年12月1日举行。研讨会将邀请多位着名研究人员就多个中医药范畴进行专题交流,其中包括天然产品开发和安全性、中医科学和临床实践等。   详情及报名:https://event.fourwaves.com/botanicalsymposium2022/pages

2022年11月18日

20221111 website RISA participates in

智龄研究院参展「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2022」

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 2022成功举行,吸引了数千名参与者。在为期四天的博览会上,智龄研究院 (RISA) 向社会大众展示了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护理学院、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等不同院系成员的最新创新成果,以及先进的乐龄科技。参观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各高等院校的学术人员和有兴趣使用理大长者护理产品的公众人士等。我们希望这次宝贵的经验能为RISA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2022年11月11日

宣传

20221130 RILS Public Lecture Series Featured BDS and Future PNT system

土地及空间研究院讲座系列: Featured BDS and Future PNT system

土地及空间研究院将于 11 月 30 日(星期三)举办「Featured BDS and Future PNT System」网络研讨会,探讨全球定位、导航和实时卫星系统服务等的发展。 欢迎各界人士参加,万勿错过!   了解更多: https://polyu.hk/hhZTv 报名: https://polyu.hk/sAwMs

2022年11月9日

研究院/研究中心讲座

20221109 website - RCSV scholar says myopia is on the rise among children

RCSV学者表示儿童近视呈增长趋势

视觉科学研究中心成员兼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梁子荣博士早前接受HK01採访时表示,学童近视和散光个案在疫情下呈增长趋势。为了保护儿童眼睛,梁博士建议家长教导子女採用 20-20-20 护眼法则,即是使用电子产品时,每 20 分钟观看 20 尺外远的东西20秒。 网上报导: HK01 - https://polyu.me/3NwDXOL

2022年11月9日

媒体报导

20221108 website  PAIR YouTube channel available now

PAIR YouTube 频道现已上架!

PAIR YouTube 频道现已上架!请订阅PolyU PAIR频道,观看我们的最新视频,包括本院及辖下研究单位的企业视频丶研究项目亮点,以及PAIR 杰出讲座系列丶网络研讨会和更多活动重温! PolyU PAIR YouTube 频道:PAIR PolyU - YouTube

2022年11月8日

宣传

20221107 website  Ninetyeight PAIR scholars ranked among worlds top 2 mostcited scientists by Stanfo

PAIR 98名学者列入全球首2%科学家排行榜

PAIR辖下16 个研究单位的 98 位学者,跻身史丹福大学最新发布的全球首 2%高被引科学家排行榜,其专业领域包括材料(11)丶建筑和建造(10)丶能源(10)丶土木工程 (9) 丶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8)丶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7)丶光电与光子学(6)丶环境科学(4)丶网络与电信(4)和地质与测绘工程(4)。 PAIR的三位科学家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跻身世界前二十位。 最新编撰的史丹福大学排行榜涵盖超过 100,000 名全球各地的顶尖科学家。该数据库把科学家归纳为 22 个学科及 176 个子领域,并参考其研究出版指标,包括引用讯息、个人科学研究成果、共同作者,以及截至 2021 年底的论文影响力综合指标而编製成排行榜。 最新的排行榜反映PAIR 科研人员的研究影响力,以及理大巩固其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决心,致力通过多个学科的领先研究,造福世界。   根据Elsevier 于2022年10月10日发佈的数据(第4版):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4?fbclid=IwAR0u4xhKMuKGIsi_prZLxOIOaMPzV-LNCmoIlDYua90eybIVIyE6Sl70vyc 了解更多:PAIR 的全球首 2%顶尖科学家 (2022)

2022年11月7日

荣誉及成就

20221229 website - Chief Secretary visits Research Centre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s

政务司司长参观深空探测研究中心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先生及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女士早前到访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港府代表团获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副校长 (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及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工程师热情款待及介绍中心多项研究项目,包括太空仪器与工程载荷研究、行星遥感与测绘技术等。

2022年11月4日

宣传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