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与江西赣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深化两地科研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及兴国县人民政府就共同推动两地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赣港两地优势互补达成合作意向。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率团参加3月19日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举办的「中国.赣州首届石墨烯暨纺织服装新材料产业论坛」。会上,赵教授代表理大分别与赣州市委常委兼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窦良坦先生和兴国县委副书记兼兴国县人民政府县长刘章宏先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推进共建「香港理工大学兴国纺织服装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开展深度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院将为赣州及其各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理大在纺织服装领域的教育、科研和成果转化提供更多机会。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将在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助力赣州市及兴国县纺织服装产业和市场同步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等方式,积极促进投资及合作机会。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创纺织服装产业的新篇章。」 理大在纺织服装领域拥有丰富的教育和科研实力,高度契合赣州市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理大期望通过是次与赣州市和兴国县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和平台等优势,依托即将共建的研究院,支持当地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为产业问诊把脉。 是次论坛以「新烯望新织造」为主题,以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全国首家石墨烯科技馆落户兴国县为契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墨烯和纺织服装领域的院校专家、企业机构、行业协会代表聚首一堂,探讨「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在纺织服装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理大利民先进纺织科技青年学者、时装及纺织学院助理教授寿大华博士亦在论坛上介绍其团队在纺织服装新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

2024年3月27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a

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共同发展离岸海上风电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阳江实验室海上风电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 联合研究中心由理大土地及空间研究院及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共同营运及管理,此举标志着双方加强在离岸海上风力发电工程领域的科研合作。双方今后将开放及共享科研设备资源,推动合作研究项目,并开发各种崭新技术和材料,将科研成果转化普及,致力促进离岸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发展,为业界提供可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 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典礼同日于理大举行,并邀得广东省阳江市代表团亲临校园,与理大成员一同见证。出席嘉宾包括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阳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德伟先生、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土地及空间研究院院长丁晓利教授、阳江市科技局副局长莫家强先生、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林滔先生,以及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主任朱嵘华教授等。 赵汝恒教授于典礼上致欢迎辞表示:「风力发电已成为多国实现碳中和的策略之一,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的合作除了能惠及离岸风电发展外,也能深化两地在科研、人才培养、文化知识交流等多方面的联系。联合研究中心亦将进一步结合理大及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经验,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支撑打造世界级的风电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研发创新基地。」 据香港机电工程署估算,若香港的潜在离岸风能达到107亿千瓦时,便能满足本地约三分之一的电力需求。离岸风电建设往往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性难题,是次理大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的合作亦将促进双方开展交叉研究,提出实际工程方案,助力香港、国家,以至全球的离岸风电建设。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汇聚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内地大学的顶尖专家,围绕离岸风电领域进行基础科学、应用及核心技术研究。 理大土地及空间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为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18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之一,汇聚逾50名来自不同学科的理大学者,聚焦「填海」、「土地和空间发展创新方案」、「环境处理和影响」、「土地经济和规划」及「土地分析和管理」五大方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及知识转移,推动离岸海上风电发展更是研究院积极发展的领域之一。去年11月,研究院代表团到访阳江市,参观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等多所科研机构,并与实验室领导共商科研合作机会。 *** 完 ***

2024年3月26日

活动 土地及空间研究院

1

理大研究显示网课导师效应对在线学习提供显著帮助

自新冠疫情严重影响面授教学活动后,网上学习变得越趋普及,成为教育界的「新常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团队考察导师在网上课堂现身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发现不论是真人亦或动画,有导师现身的网上课堂更能触发学生进行认知及社会情感加工,从而导致更高效的学习。此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过去研究提出,导师的面部表情或手势会提供社会情感线索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研究团队在理大人文学院院长兼冼为坚基金人文与科技讲座教授李平教授的带领下,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大脑活动和眼动等多模态数据及其相互的关联,研究学生如何在不同网上学习情境下进行学习。 此项研究共有 81 名理大学生参与,当中一部分学生观看真人导师及投影片同时出现的网上课堂影片,另一部分观看同样课堂影片但导师是动画导师,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观看只有投影片的网上课堂影片。所有学生会在课堂后完成学习测验,用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研究发现,参与有导师现身的网上课堂的学生,在课后评估的表现明显优于没有导师现身的组别,而导师实际的呈现方式(真人或动画),则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得分。这个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显示虚拟情境中的导师影像有助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解导师影像对学习的影响,研究人员结合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眼动追踪技术,在学生上课时同时纪录他们的大脑活动及眼球运动。虽然课堂上有导师现身的学生的学习表现更好,眼动追踪结果却反映真人导师事实上可能会分散学生在投影片上的注意力;相对而言,在没有导师或动画导师出现的情况下,学生会分配较多时间和注意力在投影片上。 更深入地分析眼动追踪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关键在于眼球运动的同步性,即学生转移视线的一致程度。两组课堂上有导师现身的学生在视线同步性上,均高于没导师现身的组别,而学习表现较好的学生,眼球运动亦比表现较差的学生更同步。上述结果显示,尽管可能会令学生分心,导师现身同时亦更有可能引导学生集中在较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当网上课堂有导师现身时,学生更倾向关注同样的地方,而没有导师时,学生的视线会更随机。 同时,fMRI 结果和眼动追踪数据一致,显示课堂上有导师现身的学生,在学习时的大脑区域的活跃程度也会更加同步,例如涉及工作记忆、社会认知的大脑脑区。两类数据的一致性可以归因于导师影像提供了社会情感线索,激发了更高水平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加工,从而令学生更紧密地跟随学习内容、更具动机地分配注意力且最终达致更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上述数据,导师在网上课堂现身除了带来社会情感感知方面的益处,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研究人员由此进一步提出一种「权衡假设」,即学习成果需视乎社会情感带来的益处能否超过注意力分散引起的问题。由于这种权衡利弊的过程也取决于学生处理社会情感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因此在同样的网上学习情境下,不同学生或会出现不同学习情况并达到不同的结果。 李平教授表示:「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通过多媒体教学影片进行的网上学习仍持续地改变教育模式。我们的研究提出,导师在网上课堂现身,即使只是以动画形式,也可以在某程度上弥补网上学习的不足,提供显著社会情感线索并保持学生投入度。这个发现有助于设计出以实证为本的网上教学框架,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习效果。」   ***完***  

2024年3月2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人文学院

Prof Allen Au and Prof Daniel Luo

理大支持金管局推出新批发层面央行数码货币项目 Ensemble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宣布展开全新的批发层面央行数码货币(wCBDC)项目 Ensemble,以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场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电子计算学系两位教授自加入金管局央行数码货币(CBDC)专家小组,连同其他专家组成员,一直与金管局紧密合作,研究 CBDC 和相关数码货币互通性、安全性和隱私等各种问题。 新项目 Ensemble 旨在开拓创新的金融市场基建,透过 wCBDC 畅顺地进行代币化货币的銀行同业结算。项目最初会聚焦代币化存款,亦即由商业銀行发行及提供的数码形式商业銀行存款。 Ensemble 的重点是金管局今年将推出的 wCBDC「沙盒」,「沙盒」将进一步研究及测试代币化用例,包括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的交收(例如绿色債券、自愿减排量、飞机、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子提单及财资管理),更有可能发展成新的金融市场基建,作为交易中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与代币化货币之间的桥樑。 为推动制定业内标准及与时并进的策略,金管局将成立由本地及跨国銀行、数码资产行业主要参与者、科技公司及 CBDC 专家小组组成的 wCBDC 架构工作小组。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及 CBDC 专家小组的创始成员区文浩教授及罗夏朴教授一直与金管局合作,以推进香港 CBDC 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整合先进的隱私设计,保护消费者的个人识别讯息,同时在隱私和可追溯性之间保持平衡。他们将与金管局和其他专家小组成员保持紧密的合作,旨在促进代币化市场并吸引人才来港。 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支持金管局推出 Ensemble 项目,他说:「我们与金管局的合作印證双方致力于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以推动香港的数码金融格局。大学将运用自身专长来支持这个项目,期待藉 wCBDC 沙盒带动数码资产市场的潜在突破。」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主任李青教授表示:「探索 wCBDC 和资产代币化是面向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我们学系非常高兴能够为这个先导性项目提供专业知识。」 区文浩教授及罗夏朴教授表示:「wCBDC 和数码资产是迈向未来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步,而货币和资产的代币化是不能忽视的全球趋势。透过这个项目,我们很高兴能为促进香港数码资产生态系统的健全发展作出贡献。」   ***完***

2024年3月19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电子计算学系

1

理大中华文化节正式启动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助力年轻人坚定文化自信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传承及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继去年成立了「中国歷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推广中国歷史文化教育和研究,今年更进一步举办「理大中华文化节」,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升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欣赏,加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并助力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藝术交流中心。 作为理大正名大学三十周年誌庆活动之一,理大中华文化节开幕典礼于今天举行,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担任主礼嘉宾,并联同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及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以及协办机构代表包括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沈江女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余闯教授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等,一同主持活动启动仪式。 蔡若莲博士表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載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是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根基;学习、认识、传承中华文化,可加强青年人的国民身份、文化、民族认同感和自信。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国家「十四五」规划亦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藝术交流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盛大的中华文化节,并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地院校和不同藝术文化团体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促进文化互鉴和交流,助力中外文化藝术交流中心的建设;同时,对加深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欣赏,增强国家和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自信,别具意义。 理大中华文化节一连串活动由即日起展开,围绕不同藝术形式和主题,包括陶胎漆器技藝、刺绣、中乐、中华经典诵读等,邀请不同学者、专家和藝术家,通过展览、讲座、工作坊及音乐表演,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林大辉博士强调理大一直秉承校训「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精神,培養学生擁有家国情怀和正向思维,致力弘扬中华文化,协助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藝术交流中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滕锦光教授表示:「『中华文化节』是我们培養德才兼备毕业生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其目的就是加强年轻一代及社会各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对国家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 身兼理大中华文化节主席的杨立伟教授则感謝社会各界对理大的支持,并希望透过一连串精彩的活动让同学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理大中华文化节首项活动由即日起至 3 月 27 日进行,是由理大主办,天津工业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藝国际传承创新基地协办为期两周的藝术作品展。展览邀请了八位来自天津的藝术家展出其作品,包括天津工业大学鄭勇教授工作室、津门非遗三绝(泥人张世家、风箏魏、玉成号杨柳青年画)、合真中华药香、观照轩彩绘陶瓷、葫芦庐匏器、乐器张等国家级、省市级的非物質文化遗产。此外,国家级非物質文化遗产—瓯绣(浙江温州)的部分精选作品亦同期展出。在此期间,除了大型藝术作品展览外,更会举行专家讲座、展览导赏和工作坊,所有活动均费用全免,欢迎理大学生、教职员、校友及公众参与其中。 同日,理大与天津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双方在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的合作。在林大辉博士及沈江女士的见證下,李平教授和时装及纺织学院院长赵艾琳教授分别代表理大与天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姜亚明教授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巩继賢教授签署协议。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后排左)及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沈江女士(后排右)的见證下,理大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前排左)与天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姜亚明教授(前排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双方在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的合作。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后排左)及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沈江女士(后排右)的见證下,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院长赵艾琳教授(前排左)与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巩继賢教授(前排右)签署协议,加强双方在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的合作。 有关「理大中华文化节」的詳情,请登入https://www.polyu.edu.hk/tc/cpeo/chinese-culture-festival/,或按此了解 3 月份活动。 理大中华文化节重点活动(3 月至 4 月)   *** 完 ***

2024年3月14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1a

理大研发非入侵性智能化诊断工具 Smart-CKD 提升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效能

慢性肾脏病影响着全球约 10% 人口,其中肾脏纤维化会令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終可能导致末期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和持续监测尤其重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研究团队成功研发非入侵性智能化诊断工具「Smart-CKD」(S-CKD),整合及分析患者的肾脏超声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量化指标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及风险,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诊断决策依据,诊断效能达 80%。有关研究成果已于学术期刊《Academic Radiology》发表。 早期诊断并准确分期肾脏纤维化程度有助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可预防及延缓病情恶化。然而,要精准识别高风险的肾脏纤维化患者仍是临床上的难题。 由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副系主任应天祥教授和博士后研究员陈子满领导的研究团队,联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苏中振主任团队,成功研发非入侵性智能化诊断工具 S-CKD。这一创新工具利用先进资讯科技,致力于改善慢性肾脏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管理,为患者提供具合成本效益的管理方案,并具备显着的临床优势。 应教授表示︰「目前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临床上肾脏纤维化确诊和分期的『金标准』,但肾活检具有创伤性,难以进行多次动态观察和纵向追踪,同时存在各种潜在的併发症。因此,有迫切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开发一种非入侵性的诊断工具,实现对肾脏纤维化病变进展的无创、精准动态监测。」 S-CKD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整合患者年龄、超声测量的肾脏长径,以及肾脏叶间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等三个核心变量的数值,辅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肾脏纤维化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决策改善病人预后。S-CKD 设有在线网頁版和离线文档版,适用于不同临床场景和对象进行辅助诊断。 应教授表示:「我们计划对 S-CKD 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借助理大的创新医疗科技资源和平台,与大湾区医疗机构和香港的合作伙伴,共同深入研究 S-CKD 在临床医疗决策中的影响,以及对病人病情预后改善的实际效益。」 应教授亦期望透过 3 月 14 日世界肾脏日,提高社会对肾脏疾病的认识,宣扬及早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性。团队会继续以其创新科技,为香港乃至全球的医疗健康业作出贡献。   ***完***

2024年3月13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

理大举办运动物理治疗研讨会 推出全港首个运动专科物理治疗专业证书课程满足业界需求

因应社会对运动物理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与理大专业进修学院(SPEED)联同香港物理治疗学会合办题为「运动物理治疗师的机遇、回报与挑戰」研讨会,并宣布将合作推出创新的运动专科物理治疗专业證书课程。 研讨会出席嘉宾包括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体育及康乐科体育专员黄德森先生、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副秘书长黄宝基先生、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与 SPEED 的管理层,以及香港物理治疗学会執行委员会成员。 退役运动员黄德森先生分享他见證香港普及与精英体育发展的亲身体验,以及运动物理治疗师在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着名运动员包括篮球员李琪先生和足球员叶鸿辉先生则联同资深运动物理治疗师刘卓之女士分享有关运动物理治疗的经验。 会上,SPEED 与香港物理治疗学会亦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于今年 7 月合作推出全港首个兼读制「运动专科物理治疗专业證书课程」。课程获资歷架构第六级认證,为期六个月,专为寻求专科发展的香港註册物理治疗师而设,课程由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专家精心设计,涵盖运动物理治疗基本要素,包括「紧急情况、创伤和医疗狀况的即时护理」、「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康复治疗原则」和「运动训练原则」等;并由康复治疗科学系学者和香港物理治疗学会经验丰富的在职运动物理治疗师提供指导,学员更可亲身为运动员进行物理治疗,累积实践经验。毕业生日后升读理大运动物理治疗理学硕士课程亦可申请学分豁免。 理大体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及洪克协痛症管理教授符少娥教授同时为理大运动物理治疗理学硕士课程的统筹,她表示:「衷心感謝政府对专业运动物理治疗领域发展的支持。香港运动员正马不停蹄备戰各项国际及全国性赛事,例如 2024 年巴黎夏季奥运会、2025 年全国运动会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 2026 年亚运会,业界对具专业资格的运动物理治疗师的需求殷切,这个专业證书课程的推出恰逢其时。」 运动专科物理治疗专业證书课程将于 2024 年 5 月开始接受报名。詳情请按此浏览。   ***完***

2024年3月13日

活动 康复治疗科学系

1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60 周年庆典盛大开幕 以「时日在设计」为主题 发布全新视觉识别 展示一众校友卓越成就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理大设计」或「学院」)作为香港设计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枢纽,致力于提供优質的本科和研究生设计课程,培養出无数具有创意才华的人才,一众校友在各个行业中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庆祝学院六十週年及其众多校友的卓越成就,时日在设计——理大设计学院六十週年庆典 暨 理大设计全新视觉识别发佈及《One To Ten》杰出校友设计展览于 3 月 11 日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隆重举行,盛大的活动为 60 週年庆祝活动揭开序幕。一众嘉宾到场支持,现场亦播放了来自世界各地其他设计院校的贺辞,包括两位前任院长、着名设计学者唐·诺曼等,为教育及设计界注入变革力量,使设计以不同形态传递和传承。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希望理大设计学院能传承过去,创造将来,并引领具革命性的改变。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先生为理大设计学院六十週年庆典致辞。 金山科技工业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罗仲荣先生表示,对于见證理大设计成为中国和亚洲一流的设计教育提供者,感到非常自豪。 理大设计学院院长李健杓教授希望,以设计塑造一个不仅是回答问题,更是敢于提出问题的未来。 理大设计庆典盛大开幕 全新视觉识别象征理大设计的新一篇 在一个不断寻求答案的世界,理大设计敢于询问正确的问题。重新定义理大设计学院品牌的旅程并不是从文字开始,而是从一个视觉线索开始。由理大设计校友、知名品牌设计师李永铨先生带领四位理大设计学院毕业生,包括 2022、2023 年毕业生陈杰夫、张志豪、廖玥婷及吴灏民,构思新的标誌及视觉识别。新品牌标誌以「设计」英文字中看似隱形的「i」为特点,引领我们发问并探索真正的定义,同时延伸到以 3 个「i」为未来设计教育方向: Interdisciplinarity(跨学科)- 以跨学科教与学,培育明日领袖,鼓励学生持续创新。 Inclusiveness (共融)- 以所有人受惠为设计目标,满足不同需求和体验。 Innovation (创新)- 以创作将想像与实用结合,融合创业动力与永续实践,打造创新、与地球和諧共处的未来。 《One To Ten》理大设计杰出校友作品展 十位杰出校友不同领域的设计多样性 为彰显不同设计领域的多样性及表扬十位校友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One To Ten》理大设计杰出校友作品展以「10 种形态,10 种传递」为主题,重新思考设计的基础。十位杰出校友包括:关永权、陈秉鹏、刘小康、陈瑞麟、李永铨、罗伟基、叶智荣、朱镇安、何周礼,以及柯兴邦。《One To Ten》突出他们在照明、产品、工业、建築、传播、管理、汽车、中国文化和品牌形象设计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展示校友创新才华和设计影响力,同时也向全球展示学院六十年来的卓越教育和学术成果,让观众亲身体验校友在设计领域中的创意展示。 作为全球二十大设计学府之一,理大设计成就备受国际认同,学院一直致力不同方向发展,包括跨学科教育、强大的研究平台、丰富的国际合作伙伴关係、创业和创业精神培養。透过以上发展来应对当今日益复杂及渐趋电子结合的设计问题,令学院掌握亚洲甚至全球创新的资讯和知识,提供世界级工作室、研究室、工作坊、展览场地和共享空间予师生,为学生接轨世界,打下良好基础。他们未来将在各自设计领域中成为大树,传承及指导新一代,使设计成为可延续,与大众一起迈向创新未来。   *** 完 ***

2024年3月12日

活动 设计学院

p1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举办「总领事讲座」瑞典驻港澳总领事分享可持续发展成功案例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举办的第四场总领事讲座于2月29日圆满结束。瑞典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贝乐仪女士以「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创新、科技与碳中和」为题,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瑞典在塑造可持续城市的成功经验。 瑞典以可持续发展先驱闻名,贝乐仪女士表示:「瑞典目标于2045年前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取代石油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希望瑞典的科技及绿色发展模式有助鼓励全球更多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瑞典过往的不少成功例子,证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福祉相辅相承,是通往成功和发展的道路。」 理大一直致力透过交叉学科研究和在校园引进突破性的绿色创新科技以促进碳中和。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低碳绿色基金于2020年成立以来,理大8个研究项目共获得3,980万元的资助,数量及资助总额均位列教资会资助大学之首;此外,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于2020年至2022年间向34个理大计划共拨款2,400万元,进一步肯定理大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校方同时成立了碳中和资助计划,以支持相关研究项目。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表示:「去年是有纪录以来全年平均温度最高的一年。我们必须团结一致,采取果断行动,应对紧迫的气候挑战。绿色校园为可持续发展生活树立一个重要榜样,鼓励大家共同实践。作为富有远见的高等院校,理大制定了校园碳中和路线图,目标在 2045年前实现碳中和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较特区政府的计划早五年达标。」 他补充:「PReCIT的成立恰逢其时,制定具影响力的创科政策建议,支持政府行动。中心已获批公共政策研究资助,以评估香港采用电动车和氢能汽车的可行性。碳中和是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我们希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兼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呼吁各界采取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在讨论环节中,业界的意见领袖和专家深度交流,同意采纳良好作业守则,为可持续的未来作出贡献。 「总领事讲座系列」获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和环球事务处支持,透过驻港总领事的分享,为理大的学生、教职员及大众提供平台,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的创科政策及机遇。 ***完***

2024年3月4日

活动 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1

理大建议于北部都会区设立医学院及大型教学酒店 配合大湾区医疗及旅游业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举行传媒午宴,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及校长滕锦光教授,联同一众管理层成员和各学院院长及代表,以「团结奋进、创新图强」为主题,阐述大学的最新发展。当中包括早前向政府提交建议书,在北部都会区设立一个新校区,聚焦科研与创新,对接大湾区及国家需求,并设立研发基地及大型科研设施,汇聚及培育更多科研人才。 林大辉博士表示:「2024 年对理大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因为今年是理大正名为大学 30 周年,会以创新『理』程 30 年为主题,举行多个庆祝活动,包括『理大中华文化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年轻一代、理大社群及各界对中华文化的欣赏,加强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理大亦建议于新校区内设立医学院及附设会议展覧中心的大型教学酒店,以配合大湾区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区内旅游、会议及展览业的发展。滕锦光教授表示︰「北部都会区成立后预计约有 250 万人口,是香港的三分之一,医疗服务需求殷切,而理大在医疗科技方面涵盖的专业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复康治疗、医疗化验、放射、护理及眼科视光学等,歷史悠久,希望在此坚实的基础上,发挥『医工结合』的优势,促进医科和健康学科的一体化发展。」 另外,为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理大亦计划于年中成立第十个学院,初期将设立三个学系,包括应用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及新增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 「理大中华文化节」将于本月中展开,围绕不同藝术形式和主题,包括陶胎漆器技藝和刺绣等,邀请不同学者、专家和藝术家,通过展览、讲座及工作坊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 完 ***

2024年3月1日

活动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