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1

理大举办迎新资讯日2025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连两天於校园举办「迎新资讯日2025」,首日的校长迎新典礼吸引逾2,300名新生参加。活动由学生事务处主办,今日假赛马会综艺馆举行,并透过视像直播形式,让新生於黄民邓洁华伉俪环球学生荟及校园多个地点同步参与,为大学生活揭开序幕。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欢迎一众新生加入理大大家庭,并介绍大学悠久历史及培育拥有家国情怀丶具备全球视野和勇於承担社会责任的专业人才及社会领袖的使命。他致辞时表示:「作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理大在人才培育丶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努力为香港丶国家及世界作出贡献。我期望理大的毕业生能成为创新的引领者,大学的科研会为社会带来有价值的创新,并在所有工作中体现创新精神。祝愿各位新生在理大的学习旅程中获得丰硕成果,掌握专业知识,并在各方面都成为更优秀的人。」 迎新典礼设多个分享及表演环节,其中2022年「杰出理大青年校友创业成就奖」得奖者丶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王雷博士谈及他在理大求学期间的学术与个人成长经历,勉励新生勇於追梦;学生代表亦向新生介绍校园生活及丰富多元的学习机会。典礼更有学生舞蹈表演,以及理大管弦乐团和理大合唱团带来的精彩演出,展现理大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 理大将於明天(8月28日)在邵逸夫体育馆举行迎新展览,届时将设逾40个由不同部门丶学生团体和学会设置的摊位,协助新生全面探索大学提供的课外活动及校园支援服务。新生亦可藉此机会与教职员及高年级生交流,深入认识理大为学生提供的全人发展活动,发掘个人及专业潜能。 ***完***

2025年8月27日

活动 学生事务处

Photo 1 - web

理大荣获2025年国际宇航联合会「3G+」多元化奖 推动航天科技领域多元共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航天科技领域积极推动多元化、公平性及包容性的精神,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颁发「3G+」多元化奖(内部影响力),成为中国及东亚地区首间获得此殊荣的高等院校。奖项旨在表扬理大致力缔造多元共融的学术及科研环境,为全球航天领域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亦凸显大学在相关领域的领导地位。 「3G+」多元化奖由国际宇航联合会辖下的多元、平等与共融行政委员会(IDEA)成立,设有内部及外部影响力两个奖项,分别表扬对内及对外积极促进航天领域的地理(Geography)、世代(Generation)及性别(Gender)多元化的成员机构。理大凭藉在科研及校园发展等方面坚定实践鼓励多元、公平和包容的理念,获得IDEA高度肯定,并将于今年9月在澳洲悉尼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领授奖项。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这项殊荣不仅肯定了理大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努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形象和声譽。理大致力于提倡多元文化、公平性和包容性的价值观,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科技生态网络,相信这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航天合作枢纽的重要角色,并为全球创新研究与知识转移作出贡献。」 理大在2023年成为香港首间成功加入国际宇航联合会的高等院校,其后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国际航天活动,分享大学的前沿航天科研成果,并透过丰富的国际合作案例,向全球展现香港的航天科研实力,提升香港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此外,理大亦融入全球航天生态圈,与国家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太空总署等国际顶尖航天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係,巩固其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携手推动航天科技创新发展。 目前,理大擁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7,600多名全职员工,实现性别近乎均衡。大学同时大力促进不同背景、年龄及经验层次员工间的协作及学术思想交流,充分展现多元共融校园文化。理大未来将继续秉持多元、包容、创新的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为国家航天事业国际化,以及建设香港成为国际航天合作重要枢纽作出贡献。 ***完**    

2025年8月27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授牌 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为配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并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 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与国家科技部商讨后,于2023年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并参考国家科技部的提名,邀请内地专家团队参与评审筛选。经过严格的甄选及评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提交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标志着理大的科研实力得到充分肯定,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特区政府于今天举行「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由国家科学技术部阴和俊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周霁主任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主礼。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率领一众理大代表,包括: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与计量学讲座教授张志辉教授、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黄咏恩教授,以及其他嘉宾出席,共同见证香港院校和实验室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时刻。 由理大与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共建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李向东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联同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中电控股可持续发展学教授兼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吴宏伟教授担任联席主任。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实验室以国家和全球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韧性城市建设和灾害管理,提升沿海地区基础设施韧性,以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沿海城市极端天气事件预测与复合气候灾害风险分析、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发展与极端天气灾害防控,以及沿海复合气候灾害风险感知预警与应对管理政策等,为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保障。 此外,由张志辉教授带领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超精密微纳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研发超精密加工机理、先进加工工艺、精密测量技术以及相关加工装备,并积极推动跨学科应用转化,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实验室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研发原子尺度制造、能场协同超精密加工、突破十纳米级玻璃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开发超精密加工高端装备及智能精密测量仪器,并满足半导体制造和智能检测需求;研发下一代原位智能三维表面测量技术及仪器;以及拓展超精密加工技术在航天航空、深空探索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理大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水平、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分满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展望未来,这些实验室将提供重要平台,促进与内地及国际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汇聚全球各地的优秀科研人才,积极推动跨地域、跨学科的科技创新,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香港、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完***

2025年8月2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与磐美迪携手推动中国核药产业发展 推进新型放射性同位素Ac-225临床转化与应用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磐美迪签署协议,在核医学领域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协作,重点推进新型放射性同位素Ac-225(锕-225)的临床转化与应用研究。双方将促进医学工程丶人工智能医疗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助力中国核药产业高品质发展。 作为全球稀缺的α核素,Ac-225凭藉其精准靶向治疗能力,可准确摧毁癌细胞,副作用较传统放疗降低七成,提升患者生存率,在癌症治疗领域上具巨大潜力。此前,清华大学与磐美迪在Ac-225制备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为实现Ac-225量产化带来曙光。 签署仪式早前(8月14日)於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在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李国祥医生及磐美迪董事局主席符展成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及磐美迪发展中心副总裁朱华斌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标志双方在核医学领域产学研合作迈出重要一步。 王钻开教授表示:「理大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发挥协同效应,是次合作是理大在核医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临床转化的重要里程碑。理大与磐美迪将透过推动尖端科研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磐美迪创始人兼董事总裁邓立鸣先生表示:「Ac-225量产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生命健康的庄严承诺,磐美迪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让更多『中国造』核药照亮抗癌之路。」 理大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累积丰富经验和科研实力,包括开发「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平台,实现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以及功能影像引导放疗计划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与肿瘤放疗技术深度融合,为Ac-225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支援。 为加速Ac-225核药的临床应用,磐美迪将与理大及养和医疗集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探索其在前列腺癌丶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领域的治疗潜力,并推动核医学技术的科普与患者支持计画,提升公众对精准治疗的认知。此外,理大亦将与清华大学丶磐美迪及养和医疗集团,共同打造全新核药生态,覆盖由同位素制备丶核药研发至临床服务等流程,推动中国核药产业技术。 ***完***

2025年8月2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理大淄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 深化两地产学研合作 构建鲁港科技创新枢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淄博市人民政府日前(8月16日)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淄博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双方将依託淄博市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体系,并结合理大作为全球百强大学的紮实科研实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新成立的研究院将围绕淄博市的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微纳米技术、工业人工智能、康复治疗,以及数字化与人文旅游等领域。凭藉理大的人才及科研优势,研究院将致力促进相关技术研发及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及新質生产力发展,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淄博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签约仪式于淄博市举行,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以及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先生、淄博市委书记马曉磊先生等一众嘉宾见证下,由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及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胜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标誌着「香港理工大学淄博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与淄博市政府携手成立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结合淄博的产业优势与理大的科研实力。研究院不仅将成为技术研发的高地,更将作为人才培育的搖篮、产业升级的引擎,为淄博和香港两地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 马曉磊先生表示,淄博擁有深厚的创新底蕴和丰富的产业化资源,是创新创造的理想之地。他期待与理大深化合作,将研究院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吸引更多优質资源和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品質发展。 此外,在同场举办的创新创业对接会上,理大初创企业及多所当地高校、科创企业及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路演,展示最新原创技术及项目,并一同就多个产业热点,包括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文旅科技赋能等展开深入探讨,促进产学研互动及创新资源精准对接,为优質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开拓机遇。 研究院的成立将肩负培育人才的重任,致力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培養具备创新能力和科研经验的未来行业领袖,支持淄博与国际接轨。同时,研究院将积极支援理大师生在淄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助力理大初创企业落地发展并建构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冀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新典范,并为两地产学研合作树立新标杆。   ***完***  

2025年8月21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与海洋公园共建动物传染病联合实验室 携手推动医疗化验科学与动物保育学术研究及交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海洋公园公司日前(8月19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医疗化验科学在动物保育领域的科研创新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育开展合作。双方将共建动物传染病联合实验室,透过优势互补促进动物学丶野生动物丶环境保护及数据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签署仪式於理大校园举行,在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丶海洋公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嗣辉先生及一众嘉宾代表见证下,由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系主任蔡璟教授及海洋公园公司动物及保育执行总监祝效忠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双方在教研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岑浩强教授表示:「新兴传染病为公共衞生带来严峻挑战,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一直致力传染病研究和监测,开发快速基因分析技术,於新冠疫情及类鼻疽爆发期间堵截不同的传播链,发挥关键作用。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将发挥於传染病研究及创新分析及诊断的优势,与海洋公园的动物保育使命结合,共同推进人类丶动物和环境病原体鉴定和疾病管理工作,为全球公共衞生作出贡献。」 黄嗣辉先生表示:「保育及教育是海洋公园的核心使命,而公园长久以来亦一直致力专注科研。透过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我们将进一步为科研作出贡献,以及培育更多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下一代成为保育先锋。是次签署之合作备忘录让海洋公园及理大融合双方专长,燃点新一代对保育的热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年青人为生态保育开创更多可能性和带来更多解决方案。」 理大与海洋公园将透过是次合作,共同开展於动物学丶野生动物丶环境保护丶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并会探讨为学生提供实习及其他交流机会,目标成为兽医微生物学中心,加强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 ***完***

2025年8月20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

Photo 1

理大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香港基金会携手 推动沪港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交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香港基金会邀请,安排约30位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的优秀学生赴沪,参与于8月3日至9日举行的「沪港青年成长营」。活动汇聚逾40名来自内地和海外知名高校的青年代表,透过为期一周的多维度沉浸式学习与交流,两地青年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新时代複合型人才的成长路径。 成长营以「金融与科技」及「创新与创业」为主题,内容涵盖金融基础知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脉络、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前沿动态及创业实战经验分享等,冀透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培养学员的跨学科思维,并提升创新及创业能力。活动更以不同的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企业参访、案例研讨及模拟演练等,协助学员掌握各类专业知识,以及最新的市场动向和行业资讯。 在8月8日举行的成长营结业礼上,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致辞时,高度评价活动让学生获益良多,并表示:「理大秉承『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校训精神,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致力于培育拥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及社会领袖,并同时推动世界领先的研究与创新。是次活动为理大学生提供宝贵的跨地域学习与交流机会,促进两地青年共同成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副主任梁颖然女士亦表示,是次活动为香港青年提供了深入了解内地发展的视窗,是沪港两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授课师资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及商汤科技战略顾问尚海龙先生则寄语青年要「知国情、懂港情」,在放眼世界的同时心怀祖国,并勉励同学们用所学所长贡献国家发展。 参与成长营的学生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其中理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毕业生林乐庚先生表示:「成长营让我开阔了跨学科的科创视野,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需兼顾理论突破与成果转化,并从导师及业界专家身上学习到创新思维。」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市场营销学学生黄立芙女士则认为,跨学科学习与交流助她突破自我界限、重新定义可能性,未来将以更积极的态度迎接新挑战。 同日下午,理大「港理大×易汇资本2025国际未来挑战赛」(上海赛区)决赛于上海徐汇区顺利举行。15支顶尖创新创业队伍竞逐多个奖项及总值人民币27万元奖金,最佳成绩的四强将晋身今年12月于深圳举行的总决赛,与其他赛区优胜者一较高下。 理大未来将继续与内地不同省市的政府、高金、高金香港基金会及各界力量深化合作,优化沪港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创新创业合作空间,共同为沪港融合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完***

2025年8月20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拓展事务处

Photo 1

理大调查揭示逾四成香港家庭照顾者面对精神健康问题 倡议藉数据评估工具助政府优化社福政策

人口老化加剧,社会对家居照护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约有13亿人因老化或残疾而需要长期照护。香港受华人社会重视家庭伦理的传统观念及医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照护责任往往落在家庭照顾者身上,当中不少人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就本港家庭照顾者的身心健康質素展开调查,并探讨运用数据驱动的评估工具,量度他们的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其需要,并实施有效的介入措施。 研究由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徐幻教授带领,团队于2025年1月到3月期间对323名家庭照顾者进行生活質量研究,问卷调查涵盖有关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社会关係、幸福感及疲劳感等方面,以及他们对照护的切身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家庭照顾者身心健康質素欠佳,逾四成(42%)受访者面对精神健康问题,当中超过一半出现抑鬱症狀,四分一则受焦虑症困扰。另外,接近两成(18%)照顾者表示行动能力受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现行支援家庭照顾者的政策侧重服务量,却欠缺长期、系统性的支援服务,难以提升照顾者的生活質素。其中,能为照顾者提供短暫休息机会的喘息服务支援点分布不平均,服务轮候时间亦较长,对每日提供逾16小时高强度照护的照顾者而言,未能有效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不少家庭照顾者属于「以老护老」或「以老护残」,年长照顾者常因数码障碍而未能享用支援服务或配套,例如由社会福利署于2023年推出的「照顾者资讯网」,对八成年逾60岁的照顾者来说帮助不大。 徐教授表示:「本港照顾者支援服务配套不足,社会对相关议题亦欠缺充分关注,凸显加强照顾者支援与政策介入的迫切性。政府应加强成本效益分析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并将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和增强社交支援网络列为政策重点,切实提升照顾者的生活質素,展现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和关怀。」 有见香港家庭照顾者的严峻困境,徐教授及其团队进一步研究利用经济学技术进行科学评估,全面衡量照顾者的生活質量。他们倡议采用数据驱动的评估工具,例如「照顾者生命質量量表」(CarerQol),精准评估照顾者的需求,以便针对相关政策作出优化。 CarerQol有效量度照顾者生活質量 CarerQol由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团队于2006年开发,用作测量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经济负担、社交关係及个人成就感等,以量化非正式照顾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受影响的程度。量表会根据各地卫生系统和研究项目微调,并已广泛应用于荷兰、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科研项目及卫生政策制定,为医疗资源分配提供关键讯息支援。 为将CarerQol应用在华語环境,研究团队着手开发中文版CarerQol,先由中文母語者进行翻譯,再经过专业翻譯的回譯,并安排一般中国民众提供认知回馈,确保量表能适应华人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照顾者体验。团队随后通过病人组织、社区康健中心及医院,在内地不同地区招募了324名不同背景、已照护残障或需长期照顾人士五年或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安排他们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接受中文版CarerQol的评估,以验证其可靠度。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期刊《健康与生活品質结果》上发表。 研究发现,CarerQol在华語环境中表现优异,能准确反映出不同照顾者群体的差异,例如健康、教育程度高及在城市居住的照顾者于CarerQol的得分显着较高。此外,量表亦显示较佳的重测信度,即受访者在相同情况下再次接受评估时,出现的结果与之前表现一致。这一切证明量表提供了既可靠又稳定的结果,让照顾者更清楚了解自身需求,有助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团队亦指出,CarerQol成本效益高,具备本地应用潜力,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促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 同时,研究团队提出能利用自然語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文本分析工具,简化访谈和焦点小组中主题编码的流程,提高分析效率和深度。此外,线上论坛和社交媒体等数码平台的兴起亦为虛拟焦点小组和情绪分析提供了新工具,让研究人员能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分析生活質量。 徐教授说:「近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显着推动和革新了与调查生活質量相关的研究,令无论是定性或定量研究的方法更加灵活。例如,我们现在可透过可穿戴设备及流动健康应用程式收集实时生理和行为数据,有助研究人员了解研究对象的生理活动、睡眠模式等重要生活質量指标,作更全面的纵向分析。」   ***完***

2025年8月18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康复治疗科学系

0814_photo 1

理大「国际未来挑战赛」上海赛区四强诞生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主办的「港理大 × 易滙资本2025国际未来挑战赛」(上海赛区)决赛日前(8月8日)於上海徐汇区举行。15支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竞逐多个奖项及总值人民币27万元奖金。最佳成绩的四强将晋身今年12月於深圳举行的总决赛,与其他赛区优胜者一较高下。 上海区赛事获理大校友陈易聪先生创立的易汇资本赞助,徐汇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丶徐滙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丶徐滙区虹梅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等单位支持,旨在集结全球创新创业人才,为沪港两地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徐汇区为上海重要科技创新高地,荟集众多跨国公司丶研发机构丶知名学府,在人工智能丶生物医药丶金融科技等领域表现突出,拥有多个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群,是助力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劲动能。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是次比赛对深化理大与徐汇区産学研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双方的深度协同,而聚焦领域与徐汇科技发展蓝图的精准融合,更彰显了挑战赛在汇聚科创人才丶推动前沿技术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赵教授勉励各参赛团队珍惜是次宝贵的实战经验,以创新推动科技突破,并善用比赛平台与其他参赛者交流联系,分享成果,携手建构更美好的未来。 「港理大 × 易滙资本2025国际未来挑战赛」聚焦区块链技术丶低空经济丶人工智能大健康丶数位转型四大核心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结合上述领域的人工智能科技。优胜团队除可获得奖金外,还可享有理大内地技术创新研究院及PolyVentures初创生态系统的支持,并有机会落户徐汇区高品质孵化器,拓展上海市场。 是次赛事吸引70多个项目参加,参赛团队来自上海和海外国家,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创新创业活力和吸引力,更实现了国际挑战赛「引进来,走出去」的目标。经评委严谨甄选後,其中15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竞逐多个奖项。上海赛区得奖企业/项目如下: 奖项 获奖企业/项目 奖金 易汇资本杯(冠军)* 上海揽讯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10万元 一等奖* 巨服(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6万元 二等奖* 赋流智飞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4万元 二等奖* 慕来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4万元 优异奖 上海添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5,000元 优异奖 求续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人民币5,000元 优异奖 无造影剂肿瘤精准诊疗影像系统 人民币5,000元 观众票选奖:最佳演说奖 赋流智飞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币5,000元 观众票选奖:最具创意奖 城市环境中最後一厘米无人机配送 人民币5,000元 观众票选奖:最受欢迎奖 城市环境中最後一厘米无人机配送 人民币5,000元 *跻身总决赛队伍 「理大国际未来挑战赛」为理大旗舰创新创业比赛,采用独特的「1+N」模式,以香港为主赛区,并在惠州丶温州丶深圳前海丶上海丶南京和晋江设立分赛区,招募海内外的科技创业团队和创新者参加。理大与每个赛区的龙头企业及理大内地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为参赛及获奖队伍提供所需支援和指导,包括考察内地城市及理大内地技术创新研究院丶参与企业访问活动丶商业及技术谘询服务及海外旅程等。 七个赛区至今合共收到逾600份参赛申请,其中六个赛区已截止报名,温州赛区截止报名日期为今年8月31日。总决赛将於今年12月在深圳举行。比赛详情请参阅「理大国际未来挑战赛」网站。 ***完***

2025年8月14日

活动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国家教育部部长率团访问理大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今天率团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理大领导层及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大学最新的创新科研工作及成果,尤其在医学丶健康及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技术创新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怀进鹏部长欣赏理大培养青年学子有家国情怀丶有能力和有责任的办学理念,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理大一代人才推进一代事业,服务香港和祖国的发展。他亦赞扬理大是一所世界名校,通过创造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丶通过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赢得学者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赢得当代理大的声誉。 到访理大的代表团由国家教育部丶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丶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丶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代表组成,随团代表包括中联办副主任罗永纲先生丶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丶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兼国际司司长杨丹博士丶中央港澳办四局局长陈伟先生丶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博士丶科技司司长周大旺先生及中联办教科部部长王伟明教授等。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一众理大领导层陪同下,访问团参观了理大工业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其间理大学者介绍和展示十个医学丶健康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创新科研项目,充分展现理大在推动「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科研成果,如何引领新世代医疗发展。这些项目包括:协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常见眼疾筛查的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机;无辐射三维超声脊柱侧弯评估及无线掌上式超声波脂肪肝和肝纤维化评估设备丶人工智能赋能癌症精准诊疗的虚拟增强磁共振影像系统;支援中风患者远端复康自动化管理功能的移动式外神经肌骨系统;可应用於医学影像重建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影像增强与复原技术;多肽新抗原疫苗技术平台─赋能精准癌症免疫治疗;针对精神疾病客观诊断丶治疗及病因解析的一体化人工智能丶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创新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驱动新结构抗生素候选药物开发平台。 林大辉博士欢迎国家教育部率团到访,并对代表团给予理大发展的肯定和支持表达由衷的感谢。会上,他阐述了理大的发展计划,包括短期目标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丶成功申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配合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丶推动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升格为私立大学,并以全国最佳的私立大学为目标,以及继续在内地不同城市设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把理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高速发展。 林大辉博士就申办新医学院一事作进一步阐述:「理大不仅注重科技创新,善用人工智能,更强调培育有同理心丶关怀病人的医疗人才。理大拥有丰富的医疗相关办学经验丶有科研实力丶执行力和团结力,定能如同肩负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时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理大会出钱丶出力丶上下一心丶不怕困难,特区政府可以安心丶放心把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的任务交给我们。」 滕锦光教授强调,理大在医疗教育方面拥有近半个世纪的丰富经验,多年来培养了逾五万名医疗专业人才,包括护士丶物理治疗师丶视光师丶放射治疗师等,支撑着香港医疗体系的发展。目前,理大拥有1,300多名医疗相关教研人员,以及逾90个相关实验室及教研设施。理大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为提升国家和香港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建设香港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贡献力量。随着北部都会区大学城的落成,他期望把理大的科研人员和设备搬入北部都会区,让大学的科研将来无缝对接大湾区的城市产业与市场,并建立一所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医院。 理大学者介绍科研项目。 访问团与理大代表进行会议交流。 ***完***

2025年8月13日

活动 内地发展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