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学者荣获2025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2025年9月29日

成就 教学发展中心

理大副校长(教学)曹建农教授(右一)及副校长 (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左一)到场恭贺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魏佩菁教授(左二)及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梁子荣教授(右二)荣获 2025 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魏佩菁教授(左)凭借在物理治疗教育领域的前瞻性领导,获教资会主席雷添良先生(右)颁发2025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一般教学人员组别)。

梁子荣教授(左)以在跨学科合作和课程革新方面的贡献,获教资会主席雷添良先生(右)颁发2025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新晋教学人员组别)。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两位优秀学者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颁授2025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魏佩菁教授凭借在物理治疗教育领域的前瞻性领导,于一般教学人员组别获奬;而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梁子荣教授则因在跨学科合作和课程革新方面的贡献,于新晋教学人员组别脱颖而出。颁奬礼于今天举行,由教资会主席雷添良先生颁奬。

理大副校长(教学)曹建农教授恭贺两位得奬学者,并表示:「理大一直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及科研,促进教学创新,提升学与教质素。魏佩菁教授及梁子荣教授持续引入开创性的教学法及崭新教育科技,为培育新一代专职医疗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相信他们所展现的创新精神、教学热忱及不懈努力,会激励大学同仁在教学领域继续进步。」

首将模拟医学引入物理治疗教育 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13 年教学生涯中,魏佩菁教授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其超卓的领导能力为物理治疗教育带来变革性的影响。魏教授在 2016 年于新晋教学人员组别中获奖,成为首位两度荣获此殊荣的学者。

为革新以能力为本的临床培训,魏教授首将仿真医学的教学模式引入本港物理治疗课程,借助模拟病人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及信心,装备他们应对真实临床环境。她亦不断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包括流动学习应用程序、自学电子书,以及应用虚拟现实和扩增实境等先进科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由她开发的网上学习单元及全球认可网上课程,更获来自 130 个地区逾 3,800 名学员采用。

同时,魏教授积极推动学术及课程改革,提高康复治疗教育的国际标准。她主导设计的混合式临床教育方案,结合虚拟病例、评分标准及质素保障机制,突破了传统上只认可实体临床训练的要求,在国际学术界广受注目。

魏佩菁教授对再次获奖深表荣幸,并说:「我的教学生涯一直充满活力,这造就了我力求突破传统界限,敢于挑战及创新,以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成果的教学理念。我留意到不少学生对于将课堂知识应用在临床实习倍感压力,于是革新临床教学课程,强化他们在临床实践所需的核心技能。这次获奖为我带来莫大鼓舞,我将继续拓展并向国际推广各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术界作出更大贡献。」

开创跨学科协作及人工智能评估系统  推动创新视光教育

凭借丰富的临床及研究经验,梁子荣教授自 2020 年加入理大视光学院教学团队后一直致力培育具备创意、同理心和适应力的专业人才,以应对不断演变的医疗服务需求。

梁教授以体验式和转化式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深入参与现实项目,包括基于患者实际需求设计视觉训练工具,使学生从用家转变为主动创新者,从中训练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思维;以及带领视光学生与修读教育的学生进行跨学科合作,携手改善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眼科护理服务,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他亦积极推动以前沿科技支持教学,开发以人工智能辅助的临床技能评估系统,分析学生在进行临床操作时的表现,并提供实时客观及回馈,为学生带来个人化指导,大大提升诊断培训的成效。

梁子荣教授表示:「作为医疗服务提供商,我深信我们关注的不应仅限于眼睛,更应聚焦服务使用者,我的教学理念亦正建立在这一目标上——引导学生将焦点从『眼睛』转移至『人』身上。因此,我鼓励学生成为创造者,为真实的临床挑战构思解决方案,并连结他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现代医疗所需的跨专业合作打下基础。我很感谢大学支持我尝试不同教学方法,我将以这次获奖为动力,继续实践我的教学愿景。」

教资会杰出教学奖旨在表扬教资会资助大学学者的优秀教学表现和成就,以及他们在校园内外展现的领导才干和对提升教与学质素的学术贡献。奖项设三个组别,分别为一般教学人员、新晋教学人员及协作团队。

 

******

 


详情查询

郑秀贤女士

公共事务副经理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