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嫦娥六号团队获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 采用理大研制航天工程载荷 实现月球背面采样任务
2025年10月3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研团队在国家嫦娥六号任务中负责关键工程載荷,助力实现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的创举。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六号团队日前在于悉尼举行的第 76 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礼上,获国际宇航联合会(IAF)颁发 2025 年「世界航天奖」(World Space Award),理大作为团队一份子感到无比光荣。大学同时获颁「3G+ 多元化奖」(3G+ Excellence in Diversity Award),成为中国及东亚地区首间获此殊荣的高等学府,彰显了其在推动航天领域多元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领域的最高荣譽之一,被譽为「太空奥斯卡」。此前,国家嫦娥四号团队及天问一号探测器研制团队已分别于2020年及2022年获奖,这次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获奖,再次印证中国航天事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及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紧密合作,为嫦娥六号任务研制「表取采样執行装置」,并参与多个重要部件的设计及生产,是香港唯一有关键性航天工程載荷搭載于嫦娥六号的高校。该装置于 2024 年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完成全自动表土采样及封装任务,是人类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表土采样。
至于理大获颁的「3G+ 多元化奖」,则旨在表彰大学在科研及校园发展等方面坚定实践鼓励多元、公平和包容的理念,并积极促进航天领域的地理(Geography)、世代(Generation)及性别(Gender)多元化。
理大高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助力国家航天团队获得国际殊荣,与有荣焉,同时理大获得多元化奖,这不仅是对理大科研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大学推动多元共融理念的认可。理大将继续致力推动创新科研,培養多元人才,为香港、为国家、为全球社会作出贡献。」
理大在 2010 年起积极参与国家太空探索计划,并先后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月任务及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是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大学科研团队。近年,理大更成立了「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航天科研工作。
自 2023 年加入 IAF 以来,理大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宇航大会。大学今年在会上展示了九项前沿太空研究项目,涵盖低地球轨道导航、行星遙感、太空船灭火系统及太空衣设计等,并介绍了由两位国际本科毕业生创立的初创企业及其研发的人工智能卫星影像定位。未来,理大将继续推动卓越的航空航天研究及培育相关人才,为国家深空探测事业作出贡献。
***完***
详情查询
呂文蕙女士
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 3400 3256
- angela-mw.lui@polyu.edu.hk
详情查询
郑秀贤女士
公共事务副经理
- 2766 4570
- hazel-sy.cheng@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