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研究揭示蓝绿灰基建缓解城市热岛成效 倡议九阶段框架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

受全球暖化及城市化影响,热浪已成为全球城市面对的难题,香港的高温日数亦屡创新高。推动「蓝绿空间」建设是打造可持续环境,缓解热岛效应的关键。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郭海教授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一项创新研究,揭示各项绿化措施在全球不同地区的降温成效,为决策者采取措施减低城市热量,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成果已于跨学科国际期刊《The Innovation》发表。 园林、湿地、绿化墙、街道树和阳台庭园被视为最有效的降温方案,团队的研究审视世界各地不同种类基础设施对城市降温的作用及效果。研究聚焦三大基建类别,合称GBGI,包括涵盖天然树木、草地和灌木丛等植被元素的「绿色基建」(Green Infrastructure);涵盖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水基特征的「蓝色基建」(Blue Infrastructure),以及涵盖人造绿化墙壁、建筑物外墙和天台,涉及工程结构的「灰色基建」(Grey Infrastructure)。 研究发现,GBGI 对降低城市热量的效果因地区和城市而异。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及澳洲地区,GBGI的整体降温效果分别最多达18.9°C、17.7°C 、12°C及9.63°C。以全球来说,绿色和蓝色基建对降温非常有效,前者通过蒸发、蒸腾、遮阳和隔热等作用来调节城市热量,后者则通过水份蒸发吸收热能,从而达致为周边区域降温的效果。 至于亚洲城市的灰色基建,尤其是天台花园和凉棚,对城市降温效果最为显著。就以新加坡天台花园为例,可降低温度高达17.7°C;日本和韩国的凉棚和绿化天台则可分别降低温度达16.2°C 和 10.8°C之多。另外,线性铺设的树篱和栽种于街道上的树木亦能降温10.8°C,其中街道树的降温表现尤其出色,故此研究团队建议有关当局可考虑在街道上种植更多树木,还可为环境带来正面影响。 是次研究更揭示了多项GBGI基建对缓解中国内地不同地区和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设施包括园林、湿地、绿化墙和滞留池,可分别降温达10°C、9.27°C、8°C和7°C。虽然华北及华南地区的GBGI整体降温效果相近,但部分设施在同一区域不同城市的降温效果有明显差异。在北京,园林有助降温10°C,但在陕西,却只有2.7°C。在香港,公园、绿化天台和高尔夫球场,可分别降温4.9°C、4.9°C和4.2°C,这对纾缓城市过热问题尤为重要。 为缔造绿化生活空间,香港特区政府去年于《施政报告》提出「悦目亮丽城市计划」,包括绿化部分河岸为赏花热点,并于政府辖下场地及公路旁等广植树木。郭海教授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独特,海洋、河流、湿地和水塘星罗棋布,植被覆盖占土地面积70%,其中郊野公园占地约40%,并拥有弥足珍贵的维多利亚港,GBGI类型独一无二。特区政府亦积极在新发展区推动GBGI建设,并乐于在新建项目中采用绿色建筑设计,这些具前瞻性的计划展现出香港致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弹性城市的决心。」 由于地区背景、气候条件和城市规划重点不同,世界各地的 GBGI 类型也大相径庭。是次研究将为各地政府和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依据,优先采取有效的基建措施来降低城市过热风险,促进小区复原力。就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九阶段框架来实施GBGI,包括持份者参与、可行性研究、设计,以及政策的制定、实施、监测、评估、优化和复制应用。 郭海教授认为:「这个框架将为完善GBGI的实施提供战略性路线,发挥其最大效益。然而,各地在实施前应根据当地环境和需求进行规划,以亚洲为例,急速的城市化和文化偏好,令城市在实施GBGI时,优先考虑提供小区绿色空间,推广保育生物多样性、改善空气质素和纾缓城市热岛效应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各城市亦应采取综合方法,优化GBGI的多功能效益,以便更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完***  

2024年5月16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

Clipboard02

理大学刊Nexus举办交叉学科研究和创新可持续性论坛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细胞出版社于5月9日及10日合办的Nexus Forum(论坛),论坛以「交叉学科研究和创新的可持续性探索」为题,探索应用科学、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研发,透过知识共享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创造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重大的挑战。为期两天的论坛吸引了超过150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以及内地的主讲嘉宾、作者、工作坊演讲者、教职员及学生出席参与。 开幕仪式上,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及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陈清焰教授、理大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及Nexus 主编严晋跃教授,以及细胞出版社编辑战略与创新副总裁、Immunity期刊主编李统胤博士致辞欢迎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论坛探讨了四大主题,涵盖可持续未来的交叉学科解决方案、基于创新材料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CNEST)以及基于智能数据的科学与技术。论坛为各位与会者提供了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一起探讨交叉学科研究、创新与如何建构可持续未来。 Nexus 是细胞出版社首份物质科学类合作期刊,亦是首次与大学合作出版的学刊,反映出细胞出版社在现有期刊包括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及 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 的基础上,持续扩充物质科学类的刊物。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Nexus,欢迎浏览网站:https://www.cell.com/nexus/home 。   ***完***  

2024年5月16日

活动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Photo 1

理大颁发首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 两位杰出学者荣获终身成就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欣然宣布,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所长 Peter Hagoort教授和理大语言与认知科学讲座教授王士元教授荣获首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奖项)的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于5月10日晚上圆满举行。 「赵元任语言科学奖」是由理大人文学院创立的国际奖项,以有「现代中国语言学之父」之称的赵元任教授命名,旨在表扬在语言科学领域有卓越贡献的学者和研究者。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于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人文学院追随赵元任教授的跨学科研究方式,通过结合语言、传意、历史、文化及科技等范畴,开拓知识及促进创新。这个奖项秉持了理大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推动卓越的语言科学研究及其在社会的实际应用,同时充分体现大学致力加深大众对文化的认识,造福社会。」 理大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代表大学衷心感谢赵教授的家人,让理大能以赵教授命名奖项,他亦向慷慨捐赠支持奖项的赞助方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表达谢意。人文学院期望能够透过奖项汇聚语言科学的杰出学者,成为语言科学研究的中心。 爱阅公益致力于推动儿童阅读的发展,其创始人兼执行理事长李文女士赞扬奖项的社会价值,并说:「语言对于儿童与人沟通、交流及学习十分重要,我们相信透过科学 方式研究语言,能令我们更了解语言如何影响儿童的身心成长,以及找出他们学习语言的模式,从而设计出更优质的学习材料,支持他们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届奖项的两位得奖者均是卓越的语言科学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不止为相关领域带来 重大突破,亦对语言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Peter Hagoort教授因其在认知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及对 人类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作出的杰出贡献荣获本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的终身成就奖。他应用多种神经影像技术研究语言系统及其在失语症、阅读障碍和自闭症中的表现。他亦是Donders研究所认知神经影像中心的创始人及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教授,并获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欧洲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Peter Hagoort教授获颁授首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很荣幸能获得以学术翘楚赵元任教授命名的奖项,并指赵教授启发了人们语言不仅是一个研究目标,更是创造文学及幽默感的方式,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王士元教授因其在中国语言学、演化语言学、认知神经语言学和老年化的跨学科研究上的杰出贡献荣获本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的终身成就奖。他早期专注于演化论的研究,包括生物演化及文化演化,奠定了词汇扩散理论的基础,其後更出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首任会长。王教授曾获得的其他殊荣包括古根汉基金会 (Guggenheim Foundation)奖、芝加哥大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及美国语言学学会会士等。他现时亦是柏克莱加州大学荣休教授及中研院院士。 王士元教授获颁授首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他表示奖项的成立建基于语言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至关重要的理念,又指香港位处于中西方的交汇点,正让理大能为世界各地学者提供源源不绝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请浏览「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网站,以参阅两位得奖者的简历。   ***完***

2024年5月13日

活动 人文学院

Con-Day-2024_Press Room

「2024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即将举行 首设模拟入学面试 提供最新课程资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 2024 年 5 月18 日(星期六)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举行「2024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让大学联招(JUPAS)申请人了解最新的课程资讯,以便在 7 月中下旬「修改课程选择」限期前再次评估及更改其课程选择。有兴趣参与人士可透过网址 https://www.polyu.edu.hk/conday 报名。 今年理大首度推出模拟入学面试,各学院的教授将为有意报读的参加者,提供个别或小组形式的模拟面试,并于结束后给予宝贵意见,提升他们的面试技巧。活动当天设有逾70节模拟入学面试,涵盖理大所有需面试的联招课程,名额有限,额满即止。 联招课程咨询日的其他节目亦相当丰富,其中教务处将举办一场「入学攻略及面试技巧」专题讲座,由教务处代表讲解最新的入学资讯,而理大各学院的学生大使亦会在现场分享入学面试经验及课程排序心得。此外,各学院将安排课程资讯讲座、咨询环节、导赏团及参观大学设施等不同的活动,校园并会设置人工智能资讯站,让参加者一站式掌握心仪学科的收生要求、计分方法、课程内容特色,同时亲身感受校园学习气氛。 在 2024/25 学年,理大进一步优化多个学系组合课程,以响应社会发展所需,包括开办食品科技与食物安全(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及城市资讯学及智能城市(荣誉)理学士课程。大学亦将继续弹性处理 JUPAS的入学申请,报读学位课程的学生如未能完全符合最低入学要求「3-3-2-A-3-3」(即中文及英文需达 3 级、数学需达 2 级、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需达标和两科选修科需达 3 级或以上),理大仍会在指定条件下作酌情考虑,详情将于稍后在Study@PolyU网页(https://www.polyu.edu.hk/study)公布。 有关「2024理大联招课程咨询日」活动查询,请电邮至 arevents.enquiry@polyu.edu.hk;亦可透过教务处人工智能虚拟助手实时查询有关经 JUPAS 入读理大的资讯。   ***完***  

2024年5月10日

活动 教务处

IMG_1690

理大获爱阅公益基金会捐赠支持「赵元任语言科学奖」 携手推动语言科学研究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爱阅公益)慷慨捐赠,资助理大「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的得奖奖金,共同推动语言科学发展,双方并会探讨加强在语言发展领域上的学术合作。 理大人文学院于去年设立「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由 2024 年起每两年一次颁发,设「终身成就奖」和「杰出青年学者奖」,分别表扬为语言科学研究和教育作出卓越贡献的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 爱阅公益一直致力推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及提升儿童阅读质量,高度认同理大发起「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的理念和社会价值。是次捐赠下,爱阅公益会由 2024 年首届奖项开始,以现金方式资助五届奖项的得奖奖金,合共 80 万美元,其中「终身成就奖」得奖者会获颁发 10 万美元,「杰出青年学者奖」得奖者则会获颁发 5 万美元。 爱阅公益创始人兼执行理事长李文女士期望通过资助奖项推动有关儿童阅读的科研,她表示:「语言是儿童进行交流和获取知识的关键工具,我们坚信语言科学的发展对提高儿童读写能力极其重要。通过在语言方面的研究,我们能够更了解语言发展对儿童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影响,以及他们学习语言的模式,从而提供更好的阅读资源,培养他们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大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感谢爱阅公益慷慨捐赠,增加奖项的奖金金额,同时提高其影响力。他说:「理大对爱阅公益在推广儿童阅读方面的举措深表认同,我们亦希望未来可与爱阅公益携手合作,推动语言与阅读发展的学术研究及交流。」学院并寄望透过「赵元任语言科学奖」,汇聚相关领域的杰出学者,成为语言科学研究的中心。 首届「赵元任语言科学奖」的得奖结果已于早前公布,人文学院将于本月举办颁奖典礼,详情敬请阅览网站:https://www.polyu.edu.hk/fh/chao-prize/?sc_lang=sc。     ***完***

2024年5月6日

活动 人文学院

photo resize 2000x1050

理大研究首度制备二维全有机钙钛矿 展现二维电子的应用潜力

钙钛矿是材料科学其中一个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最近,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物理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讲座教授兼杰出创科学人教授罗健平教授、助理教授冷凯博士领导的研究,联同博士后研究员及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崔华燮博士成功构建出全有机二维钙钛矿,解决了一项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难题。这项科研突破开辟了二维全有机钙钛矿的新领域,为基础科学和潜在应用带来重大意义,并已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 钙钛矿(perovskite)与钙钛氧化矿物的晶体结构相近,它最为人熟识的,是具有多种电和磁的特质。罗教授与他的团队指出这些特质令钙钛矿可以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照明、催化,以及其他现今经济中极为重要的领域。钙钛矿的基本化学方程式为ABX3,特征是可以透过改变A与B 阳离子及X阴离子作出调控,为高性能材料开拓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 钙钛矿最初是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罗健平教授的团队特别关注研究全有机钙钛矿这个新兴分类。在这个分类中,由于A、B与X均为有机分子而非金属或氧气等单一原子种类。使用有机成分创建三维钙钛矿的设计原理最近才被确立。值得注意的是,全有机钙钛矿比全无机钙钛矿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们可溶液加工且灵活,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的制造。此外,透过操纵晶体的化学成分,可以精确设计有价值的电磁特性,例如在电子和电容器中应用的介电特性。 传统上,由于适合晶体结构的有机分子的选择有限,研究人员在合成全有机三维钙钛矿时面临挑战。罗教授与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以二维层而不是三维晶体的形态合成全有机钙钛矿,能克服某些累赘分子的限制,有可能融入更多不同有机离子,有望因而发掘更多不同的特性。 为证实这项预测,研究团队特别研发了一种全新的通用类层状有机钙钛矿,并将其命名为“Choi-Loh-v相”「CL-v」。这些钙钛矿由薄如粒子的层次组成,并由「范德华」(van der Waals)粘合成形。CL-v中的「v」代表van der Waals,「C」和「L」则取自崔博士和罗教授的姓氏。与先前研究的混合式二维钙钛矿比较,CL-v相透过在单元格中加入另一个B阳离子而变得稳定,其通用化学方程式为A2B2X4。 团队以液相化学来制备一种名为CMD-N-P2的CL-v 材料,其中的A、B和X 的位点分别由CMD(一种氯化环状有机粒子)、铵和PF6− 离子占据。透过在低温下进行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团队确定了他们所预期的晶体结构。虽然这些薄如粒子的二维有机钙钛矿与传统三维矿物基本上相异,但在二维状态下仍会结晶,还可以剥落成只有几纳米厚的薄片,比人类头发薄20,000倍。 二维有机钙钛矿的溶液加工性显示了其在二维电子学中应用的可能。理大团队亦测量得到CL-v钙钛矿的介电常数范围为4.8至5.5,高于二氧化硅和六方氮化硼等常用材料的值。这项发现为将 CL-v 相作为二维电子装置中的介电层提供了大好机会,因为这些装置通常需要具有高介电常数的二维介电层,而这通常是难以取得的。团队成员冷博士成功解决了将二维有机钙钛矿与二维电子装置整合的挑战。在他们的方法中,团队使用CL-v相作为顶栅介电层,而通道材料由原子级薄的硫化钼组成。使用CL-v相令晶体管能够比传统的氧化硅介电层更有效地控制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之间的电流流动。 罗教授的研究不仅建立了全新的全有机钙钛矿,而且还展示瞭如何将它们与先进的制造技术相结合进行溶液加工,以提高二维电子装置的性能。这些发展为创建更有效率、更通用的电子系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完***  

2024年5月6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物理学系

cover

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

4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系列活动(中国香港站)。在上海市市长龚正先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等领导的见证下,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深度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实践。 推介会上,沪港共有18家企业和机构签署了8个重点合作协议,涉及金融服务、能源投资、展览展示、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其中就包括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签约。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推动双方通过联合实验室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整合,共同在高级导航定位系统、空间感知技术、新型补能技术无人驾驶规控技术等共同关注的方向,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高质素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的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双方将充分利用彼此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优势,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携手同行,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新动能。」 上海西井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谭黎敏先生表示:「作为深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科技企业,上海西井科技非常荣幸能够携手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合作,期待与理大一同攀登科创高峰,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人类福祉、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展望未来,理大将与上海西井科技携手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的密切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突破性研究和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完***  

2024年4月29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携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广工)达成协议,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学分制形式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创业合作项目落地,打造高质量创科人才生态圈。 双方在广工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举行签署仪式。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总监王家达先生,与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友教授、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先生的见证下,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广工校长邱学青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林大辉博士表示:「我们相信双方合作能充分发挥两校优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湾区贡献力量。理大已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创业培养生态系统,『创新及创业』亦成为本科生课程的必修课。今次合作项目启动后,两校将开展全方位合作,包括建立两地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咨询枢纽、合办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两校学生的创业合作项目落地等,在多领域携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 胡钦太教授表示:「跨境合作培养人才,是两校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服务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工将与理大共同打造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携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促进两地学生交流,为粤港青年融入时代发展提供机遇。」 理大与广工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利用兩校創新創業教學資源、專業人才和社會網絡,實現資源共享,以「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推動有利創新創業人才培訓的協同發展,促進兩地學生構思開展創業項目,並在粵港澳落地孵化。   ***完***  

2024年4月29日

活动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_PR upload

理大颁授大学院士荣衔予三位杰出人士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向三位杰出人士颁授大学院士荣衔,以表扬他们对理大和社会的卓越贡献。颁授典礼于今天在理大校园赛马会综艺馆举行,由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主礼,校长滕锦光教授联同一众大学管理层成员欢迎各位新任院士。 林大辉博士于典礼上致辞并表示︰「三位杰出人士不但对理大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亦为学生及年轻一代带来启发,成为其榜样。我深信他们加入成为理大院士后,将会更不遗余力地支持大学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发展,并助力理大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滕锦光教授欢迎各新任院士加入理大家庭,并说︰「理大致力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上追求卓越,贡献香港、国家及世界。今年是我们正名大学三十周年,我期望能与一众院士紧密合作,携手将理大的发展推向新高峰。」 获颁大学院士荣衔的三位杰出人士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序,简历载于附件): 利希慎基金总裁何宗慈女士 万雅珠宝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冼雅恩先生 薛冯邝岑律师行高级合伙人薛建平先生 理大自2000年起颁授大学院士,至今共有131位杰出人士获颁该荣衔。   ***完***  

2024年4月26日

活动 拓展事务处

pic1

理大与蔡司视光护理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扩大专利近视控制技术影响力及市场渗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蔡司视光护理建立全球伙伴合作关系,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及共同研发等模式,扩大理大专利近视控制镜片技术的影响力,并加速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蔡司视光护理为全球领先的眼镜镜片及眼科仪器生产商之一。 授权协议签署仪式在蔡司视光护理位于德国阿伦的总部举行,出席的双方代表包括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主任纪家树教授、蔡司视光护理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营运官Benjamin Viering博士、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总监王家达先生及蔡司视光护理镜片产品开发主管Timo Kratzer先生。同时,该项近视控制技术的发明者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谢欣然博士、访问讲座教授杜嗣河教授及客座教授林小燕教授亦有出席仪式,见证此重要时刻。在相关协议下,蔡司视光护理会将理大的专利近视控制技术应用于旗下专业光学产品中。 此外,理大与蔡司视光护理建立的伙伴关系开启了双方在研究及开发上的长期合作机会,主要专注于近视控制及其他眼科技术上。事实上,理大与蔡司于数年前已开始就研究与教育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签署仪式结束后,理大代表团参观了蔡司视光护理的顶尖实验室及生产设施,并与蔡司的代表就未来的科研合作进行深入讨论。 王家达先生对于达成是次合作感到鼓舞,并表示:「蔡司视光护理是全球行业领导者,这次合作不但可加速理大创新技术商品化及渗透国际市场的步伐,更增强了我们在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的影响力。我深信理大的近视控制和其他眼科技术将会继续发挥正面影响,造福社会。」透过是次合作,双方将携手研发更多创新技术,以保护和改善大众的视力。 Benjamin Viering 博士补充说:「理大和蔡司已紧密合作多年。针对近视和相关治疗的进一步研究非常重要,而这需要深入的学术与产业界合作。因此,我们很高兴能加强与理大的合作,共同应对近视带来的威胁,为全球儿童的福祉努力。」 全球三分一人口受近视影响,理大在应对近视的科研工作上一直走在前沿,研发出以非入侵性方式控制儿童近视加深的创新技术。其中,由理大眼科视光学院科研人员开发的先进近视控制技术可应用在专门的隐形眼镜和眼镜镜片中,相关产品自 2018 年推出市场以来已惠及全球数百万人,确立了其在近视控制技术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完***

2024年4月25日

活动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