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動態

image-2000x1050 (82)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are intertwined essentials for tourism destination research

With her unique blend of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academic rigour, Dr Dori Davari,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is dedicated to utilising tourism for cultivat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making her a valuable addition to a diverse academic community. An Iranian by heart and American by education, Dr Davari embraces her role as a global citizen in Hong Kong. Her diverse experiences include entrepreneurship, intrapreneurship, and consultancy work with major global organisations like the World Bank. Drawn to PolyU by its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the hardworking spirit of its students, Dr Davari feels a strong connection to the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As the architect of "Destination Curiosity," she sees travel as a means of exploration and intercultural learning, contributing to global understanding. Her other area of reach is “Hong Kong as a global education destination”. Dr Davari emphasises that while diversity is valuable, inclusion is crucial for a supportive academic environment. She believes foster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enhances student experiences and leads to impactful research. At PolyU, she finds inspiration in the supportive community and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reinforcing her belief in Hong Kong as a welcoming hub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4年12月9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學者憑藉對多媒體通信與應用貢獻 榮獲國際計算機協會SIGMM傑出技術成就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電子計算學系視覺計算講座教授陳長汶教授,榮獲全球最大電腦學會「國際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簡稱ACM)頒發的SIGMM 2024年度多媒體計算、通信與應用傑出技術成就獎(「SIGMM傑出技術成就獎」),以表揚他在多媒體社群的研究、教育、服務與領導方面的重大貢獻。 該獎項是協會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在多媒體計算、通信和應用領域創造持久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這是全球計算機界最享負盛名的獎項之一。 陳教授是視覺和多媒體通信領域的傑出學者。他的研究涵蓋廣泛且具影響力的領域,包括當代視覺運算、多媒體通信與網路、流動傳輸視像串流、電腦視覺,以及多模態生成式人工智慧。 陳教授在多媒體系統的開創性研究,包括流動視像通信的聯合來源與頻道編碼、節能流動視像顯示系統,以及雲端媒體系統。陳教授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出版了6本書、發表了超過400篇論文,並擁有十多項專利,贏得了十個最佳論文獎。他的創新工作持續推動技術發展,並促進業界對多媒體系統的見解。 陳教授獲授理大院士、IEEE Fellow、SPIE Fellow 及歐洲科學院院士,表彰他的重大貢獻。 點擊影片了解更多陳教授的研究成果 資料來源: Pulse @ PolyU  

2024年12月6日

獎項及成就

Web News

理大兩項目獲德國/香港合作研究計劃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透過國際研究合作,推動尖端研究及人才培訓。理大兩個項目獲得德國/香港合作研究計劃支持,促進兩地研究合作予以旅遊補助金資助。 兩個理大項目分別是︰ 項目名稱 平均曲率流及相關問題的高精度穩定收斂算法 香港首席研究員 李步揚教授 理大應用數學系教授 德國首席研究員 Balázs Kovács教授 帕德博恩大學(University of Paderborn) 資助年期 2年 研資局總資助金額 港元$85,800   項目名稱 建立與驗證一種調控神經活性的可適性透腦磁刺激神經反饋系統 香港首席研究員 張嘉祺博士 理大康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研究) 德國首席研究員 David MA Mehler博士 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 資助年期 2年 研資局總資助金額 港元$59,200   香港的首席研究員可運用這筆補助金,資助研究生前往夥伴院校進行研究訪問,以加強學生的培訓和海外體驗機會。 德國與香港合作研究計劃,成立於1996年,由香港研資局及德國學術交流協進會合辦,希望為香港及德國兩地學者提供一至兩年旅遊補助金,促進兩地學者在學術研究上的合作。

2024年12月5日

獎項及成就

1

理大「國家航天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題講座」分享航天任務

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與創新事務處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國家航天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題講座」於12月2日理大蔣震劇院隆重舉行,吸引了眾多師生參與,反響熱烈。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了兩位參與多個國家重點航天項目的重量級講者: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天問三號任務總設計師劉繼忠總師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總師。他們親臨現場,與理大師生分享航天任務的研發歷程和核心技術。 講座重點聚焦於天問系列任務,特別是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開創中國行星探測。兩位講者分別回顧天問一號的研製歷程、任務執行過程及其關鍵技術,並從東方紅衛星發射,到探月工程「六戰六捷」,再到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繞、落、巡」,展示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非凡成就與特色發展之路。 在問答環節中,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教授與兩位講者及在場青年學者探討航天事業的挑戰與機遇。他們分享投身航天事業的感想,並鼓勵年輕一代勇於探索宇宙的未知。 展望未來,理大將鞏固技術優勢,繼續參與國家航天任務構建新貢獻。

2024年12月5日

活動

RGC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chemeV1-01

理大研究創建極化vdW異質雙層數據庫 助探索嶄新二維材料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研資局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支持

二維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記憶體等電子元件,不同的二維材料通過范德瓦爾斯(van der Waals,vdW)作用堆疊成層後,更有機會合組成具備新特性的異質雙層,適應更多用途。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人員提出為特定的vdW異質雙層建立數據庫,以篩選出具發展潛力的材料,有望為未來納米電子學、光子學和自旋電子學發展帶來啟示及深遠影響。研究項目獲2024/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金委)及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支持。 研究項目「極化范德瓦爾斯異質結數據庫︰從理論預測到材料實現和物性表徵」由理大應用物理學系納米材料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劉樹平教授帶領,共獲約355萬港元的資助金額,為期48個月。該研究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季威教授合作進行。 二維vdW異質雙層材料的不同組成單層均擁有豐富且獨特的物理及化學特性,蘊涵龐大科研潛力,有助科學家探索新穎物理發現和設計新一代電子設備。劉教授及團隊在早前的研究中,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策略將二硫化鉬(MoS2)和二硫化鎢(WS2)合組成無扭曲、完美相稱且晶體可外延生長的異質雙層,並展示了超乎預期的壓電性和平面外鐵電效應。此項成果激發了使用化學氣相沉積策略探索新型異質雙層材料的研究興趣,並推動團隊建立vdW異質雙層材料庫。 長遠而言,開發多功能的二維極化電子物料,對拓展下一代低耗能、高密度記憶體和集成電路至為關鍵,但目前對vdW異質雙層的探索仍需要依賴反覆試驗。獲資助項目旨在開發一個模擬模型,從大量的二維vdW材料中加速篩選出具前景的極化異質雙層,供進一步實驗評估。研究團隊其後並會強化模型,進行更精確的預測,以發挖出更多具有多功能特性的二維材料,並提供充實的數據庫。 劉樹平教授表示:「我們預期vdW異質雙層材料能夠解決目前二維鐵電材料的可擴展性和表現問題,而這個項目的研究結果有望為構建高密度且節能的下一代非揮發性記憶體和內存記憶計算裝置提供新見解。」 項目冀整合出適用於高密度非揮發性記憶體的vdW異質雙層材料,促進學術界關注及探究vdW異質雙層的鐵電性,並推動新興記憶體的商業實踐。 「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旨在資助內地及香港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研究重點項目,以持續提升內地與香港的研究成果與影響力。計劃的六個重點資助領域為信息科學、生物科學、新材料科學、海洋與環境科學、醫學科學及管理科學。

2024年12月4日

研究及創新

image-2000x1050 (81)

Diversity sparks innovative fusion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science

Amid a global shift towards holistic well-being, Dr Dalinda Sanchez,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at PolyU, is pioneer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that blend traditional practices with modern science. Originally from Mexico and the Netherlands, Dr Sanchez holds a Bachelor's degree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hemistry from Mexico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Biomedical Sciences from the Netherlands. She earned her PhD at PolyU and then completed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Sweden. Dr Sanchez's research involves developing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disordered eating and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iming to enhanc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She values the dynamic,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at PolyU, where she believes that teamwork with diverse colleagues sparks invaluable insights, driving impactful healthcare solutions. Currently, her projects include addressing emotional and stress eating, as well as issue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obesity and other health concerns.  Her research team uses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technology to examine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s between emotions and eating behaviours, paving the way for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Dr Sanchez is also developing mindfulness programmes for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and conducting cooking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to promote mindful eating and improve emotional regulation. At PolyU, she finds that collaboration enhances the impact of research, transforming challenges into groundbreaking solutions.

2024年12月3日

研究及創新

image-2000x1050 (80)

理大十六位學者獲選為「2024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十六位*學者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選為「2024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4),印證大學的科研及學術成就備受國際認可,並在不同領域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此項殊榮旨在表揚在各自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頂尖學者,他們在過去11年間發表的多篇學術論文,在其學術範疇和出版年份內的被引用次數均高踞全球首1% 。本年共有6,636名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不同領域的學者獲選。 理大一直致力培育科研人才,推動創新創業及科研成果轉化。大學今年共有355名學者躋身史丹福大學全球首 2% 科學家排行榜,上榜人數在本港院校中排名第三。大學亦積極聘請海外知名學者加盟,包括透過特區政府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聘用了13名國際知名學者,領導多個創新科研項目。 獲評為「2024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理大學者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列):   範疇 姓名 所屬學院/學系及職銜 跨領域 柴揚教授 理學院副院長(科研)、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張綽芝博士 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黃海濤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李剛教授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羅健平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沈岐平教授 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講座教授 王鑽開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吳韜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嚴鋒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講座教授 張曉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工程學 嚴晉躍教授 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張磊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 化學 黃勃龍博士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 計算機科學 陳家進教授 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系暫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   *十六位獲選學者中包括兩位前理大學者 #首要機構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2024年12月3日

獎項及成就

Prof Sylvia Chen TWAS

陳曉華教授當選世界科學院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院士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仁愛堂歐雪明兒童發展中心總監陳曉華教授,最近獲選為世界科學院(也稱「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陳教授是今年本港唯一當選院士,以及社會科學及經濟學領域新增院士中的唯一中國學者。 總部位於意大利特里亞斯特的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致力於推動科研能力和卓越,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該院院士為來自世界多地及多個學科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當中包括一些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共有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74位學者獲選為2025年度新增院士,其中10位來自中國院校。 陳教授是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國際跨文化心理學會旗艦期刊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主編、劍橋大學出版社文化與心理學系列主編。其研究專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以及與精神健康相關的社會文化因素。她致力探討雙語與雙文化的社會心理學、多元文化與全球化、文化背景中的人格與社會行為、以及文化多樣性與心理健康。其研究團隊發展了「基於移民的文化適應」(immigration-based acculturation)和「基於全球化的文化適應」(globalisation-based acculturation)的理論框架,並建立了「全球化取向」(Global Orientations)的心理構念,相關實證研究涵蓋35個國家和地區,對社會融合和疫後時期合作方面的研究作重要貢獻。 陳教授為香港人文學院院士、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會士、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會士、香港心理學會會士、英國高等教育學院Senior Fellow。她曾任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並屢獲多個學術獎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國際心理學分會(第52分會)「傑出國際心理學家獎」、香港研究資助局「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等。   資料來源: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3日

獎項及成就

image-2000x1050 (79)

Inclusive in diversity with a shared goal to tackl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ocusing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fire safety research, Dr Abdoh Daud Ali Ahmad,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at PolyU, recognises the strength of a diverse team with a shared objective in tackling challenges like fire and creat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a sustainable living environment. Hailing from Jordan, Dr Abdoh's research focuses on develop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fire modelling, heat transfer, and fracture mechanics. He is passionate about applying numerical methods and efficient algorithms to address complex engineering challenges. Attracted to PolyU by its high academic standards and commitment to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Dr Abdoh values the diverse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hat enhance his research. Collaborating with diverse researchers and academics also enriches his work with additional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Since joining PolyU, Dr Abdoh has successfully published in Q1 journals and gained valuable experience in experimental fire research. Mentoring students has further refined his research skills, creating a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all involved.

2024年11月27日

研究及創新

2024TST

理大航空學者獲Google資助 推動城市定位導航技術發展

城市導航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大大提升智慧生活環境並改善大眾生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兼副教授、利民航空導航青年學者許立達博士致力於移動定位服務及定位導航技術的研究,獲Google提供研究資助,投入推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及感測器整合技術發展。 許博士獲資助的研究項目名為「三維城市模型建圖輔助GNSS精確定位研究」,聚焦一種可廣泛應用於手機及汽車的嶄新城市導航定位技術。 GNSS在像香港般高樓密集的城市進行定位時,衛星信號會受各種樓宇大廈反射而出現偏差,這項新技術則運用了三維模型建圖測繪城市的建築物,協助計算出反射的長度及強度,令定位精準度提高至車道線級別。 此外,許博士早前於Google加州山景城總部的Android定位團隊擔任客席研究員,與眾多業界領袖緊密合作,改善 GNSS 及感測器整合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升手機定位技術。研究成果已應用於Android 裝置,直接加強了其定位服務的精準度,為廣大的智能手機用戶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 Google此項研究資助旨在鼓勵頂尖研究人員,以創新思維推動技術發展。資助將支持許博士推動在GNSS及感測器整合技術方面的前瞻研究,冀滿足用戶對精確定位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城市應用技術開拓新機遇。 許博士表示:「我非常榮幸能獲得此項研究資助,並由衷感謝理大團隊及Google合作夥伴給予的寶貴經驗和支持,特別是利用我與Android定位團隊合作的經驗,令我有機會突破當前移動定位技術的限制。在資助的支持下,我會探索更多嶄新的解決方案,加強定位及導航技術的效能,並將技術推展至全球用戶,為社會帶來更多便利。」 許博士曾在2021及2023年兩度獲理大頒發「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分別表揚他於知識轉移及教學方面的傑出表現。是次獲得資助進一步肯定許博士的研究成就,同時亦印證了理大對全球城市導航和移動定位技術發展的貢獻。

2024年11月26日

獎項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