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230313 - Integrating Information_V1-01

理大學者開發音樂律動互動智能方案 幫助認知障礙症長者寓治療於樂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張詩琪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為加強基層醫療可持續發展,透過跨學科合作和善用創新科技,開發了一站式智能音樂律動介入方案,輔助認知障礙症長者治療、緩解照顧者壓力及提升服務機構的推行。該方案更善用資訊和通訊技術,兼具便攜特點,便利培訓及擴充服務規模,適時幫助更多有需要長者,造福社區。 傳統的音樂治療服務面臨的侷限:包括介入成效、評估方法、以至整合適用的音樂類型、訓練靈活性及怎樣將計劃化繁為簡等。為加強應用,張詩琪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創新科技,開發專為認知障礙症長者、照顧者及服務機構三方而設的一站式智能音樂律動互動程式。 創新技術增強可持續性 該程式運用擴增實境遊戲(AR),激發長者參與興趣和互動,結合動作感應技術偵測,藉由雲端智能平臺收集長者的健康狀況和參與程度,根據實證數據調整合適的音樂律動,以及改良課程。 程式內的智能平台載有培訓手冊電子書、辨識使用者的無線通訊技術(RFID card)及Android Console音樂律動電子系統,便攜式設計能夠靈活安排訓練及使用。長遠而言,這種可擕式音樂干預方案,可持續為患者、照顧者、社福機構等提供專業支援,達至更廣泛社區應用。 這項創新、可實踐的方案,榮獲「2022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智慧樂齡)獎 — 銀獎」。另外,相關研究項目「一站式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治療性音樂律動程式」,聯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已於2020年11月開始為期三年,獲得了創科生活基金資助研究,並獲何張淑婉慈善基金支持。

2023年3月18日

研究及創新

23016-PolyU x CSG Joint Institute-1-resized

理大-南方電網綠色安全電網聯合研究院 第一次管理委員會會議成功召開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網)早前簽署協議,共同成立「綠色安全電網聯合研究院」,該聯合研究院第一次管理委員會會議於今日(2023年3月16日)成功召開。 此合作旨在通過長期深入的戰略合作,在電力裝備、綠色安全管理、智慧城市、綠色安全供電領域上建立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團隊,結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跨學科技術,合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與發展。 詳情︰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南方電網共設「綠色安全電網聯合研究院」 促進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和雙碳目標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1

社區領袖和專家於「綠化平台─走進綠色的創新社區」分享真知灼見

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與綠化平台工作室合辦的「綠化平台─走進綠色的創新社區」論壇於 3 月 15 日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行,邀請理大項目總監(綠化平台)雷震寰先生、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議員、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恩融教授,及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擔任講者,就綠化平台項目及綠色生活和綠色城市等議題作分享。 綠化平台是一項創新和以社區為本的項目,旨在改善現有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一帶環境。論壇目的在於加深公眾對綠化平台的了解,以及該項目如何幫助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和振興社區,以促進綠色生活。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致歡迎辭時說:「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和投放大量資源發展香港成為宜居城市。公眾與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亦非常重要。一個宜居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將有利香港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來港工作和定居及鼓勵國際企業來港開設業務。」 雷震寰先生表示,綠化平台作為一項創新的社會項目,既可以為鄰近社區帶來長期利益,亦能夠展現如何以智慧和可持續的方式優化城市土地使用,令失去色彩的社區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綠色社區。綠化平台和其他同類社會項目要達到實現智慧環境的成果,有賴智慧社區和智慧政府的支持和參與。 陳恒鑌議員提出社區網絡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及經濟發展,有時只需要一小步便可以為社區帶來重大改變。就如荃灣西樓角花園及中環街市兩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如何為社區注入新動力。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分隔了紅磡及尖東兩區,令兩區發展相對滯後。相信透過綠化平台能重建社區聯繫和帶動香港經濟發展,並為區內交通帶來正面影響。 李玉國教授表示,根據香港天文台的數據,自 1993 年起,九龍區氣溫的上升速度比以往加快,每 10 年上升攝氏 0.28 度,該區空氣也變得更加潮濕,這個趨勢在近 20 至 30 年間一直在加劇,需要整個城市的努力去停止和逆轉這情況。城市面臨的挑戰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參與才能解決。 吳恩融教授指氣候變化使熱浪變得更加強烈、頻繁及持續時間更長,預計將令香港每年的酷熱天氣日數增加至超過 100 天。持續的熱浪不僅會提升與炎熱相關的死亡率,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在高密度城市環境中增加藍綠清涼的空間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緩解措施。 余遠騁博士解釋綠化平台除了能加強氣候適應力,也透過提供康樂設施和生態系統服務提高城市人的生活質素,而且還提供了以生態系統為本適應氣候變化的聯繫。不限於大學,香港應開始思考如何善用綠色金融工具(韌性投資),加快基礎建設綠色轉型,從而減輕極端天氣的影響,以及減少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風險的可保性需求。

2023年3月16日

研究及創新

20230315-SMT-Summary-News-Thumbnail

理大五個項目促進香港環境保護 獲低碳綠色科硏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低碳綠色科硏基金兩輪申請中,共有五項研究獲撥款支持,合共獲資助約2,570萬港元,表現首屈一指。 五項獲資助項目涵蓋領域廣泛,可應用在廢物管理及減廢、綠色運輸、減碳、節能及能源效益。有關創新研究詳情見下表。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資助金額(港元) 潘智生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利用廢棄玻璃進行建築材料的低碳轉型 (更多︰ https://polyu.hk/GQqZx) $5,292,875.00 李順誠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研發綠色交通導向的基於納米科技的混合式空氣淨化系統 (更多︰https://polyu.hk/iemSm) $5,561,400.00 曾超華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生物炭建築材料以實現可持續廢物管理和減碳目標 (更多︰https://polyu.hk/zLufd) $8,784,200.00 鄭廣平副教授, 機械工程學系 固態儲氫材料水解釋氫:一種安全高效而且簡便的氫氣儲存和釋放技術 (更多︰https://polyu.hk/LPgJE) $3,305,100.00 李倫碩副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回收廢舊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作為高活性燃料電池催化劑的新型策略 (更多︰https://polyu.hk/BbkeP) $2,783,920.00 (來源: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核准項目)

2023年3月15日

獎項及成就

20230315PolyUProjectonCarbonDioxideReductionGrantedthe2023GuangdongNaturalScienceFundWebNews

PolyU Project on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Granted the 2023 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und

Dr Bolong HUA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 Department of Applied Biolog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ABCT), and member of the Otto Poon Charitable Found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Energy (RISE)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has been awarded with the 2023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General Programme (2023年度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 - 面上項目).   The three-year project “Rational Design of Advanced Pd-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理性設計先進鈀基催化劑實現高效二氧化碳還原) led by Dr HUANG, has received a grant of RMB100,000 from the 2023 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und (General Program) under the Guangdong Basic and Applied Basic Research Fund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DST).   The Fund encourages young researchers from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u regions to conduct basic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hub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PolyU scholars have excelled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February, PolyU organised the 1st Carbon-Strategic Catalys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um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Research Centre for Carbon-Strategic Catalysi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ore than 350 scholars, researchers and professionals in-person and online. International renowned scholars joined the conference to share their research, strategic, conceptual and technical insights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goal.    For more: https://polyu.hk/AvWOQ Reference: https://polyu.hk/lsWxI  

2023年3月15日

獎項及成就

10

理大憑藉高強S690鋼技術應用 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大獎2023創新應用大獎

2023年3月9日,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鍾國輝教授,憑藉「高強 S690鋼創新工程技術及應用」,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大獎2023」創新應用大獎。 理大的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一直致力提高香港建造業生產力和提升鋼結構工程應用。鍾國輝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究高強度S690鋼及焊接技術,廣泛應用到人行橋、建築物樁柱、公路橋樑等,成就創新現代建築技術。 香港工程師學會主辦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大獎」,旨在肯定工程專業人士對香港發展的成就和貢獻。 【更多相關資訊】 S690高強鋼在建築工程中的有效應用 理大研究榮獲2022年度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獎 - 特級獎 香港工程師學會大獎頒獎典禮2023

2023年3月10日

獎項及成就

20230310 - mHealth 1

理大研究顯示手機應用程式結合護士互動介入 助改善長者健康管理

基層醫療是整個醫療系統的重要一環,政府去年底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提出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的策略,改善市民整體健康狀況。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推出結合護士互動介入的mHealth健康管理手機應用程式先導計劃。研究數據顯示,此健康管理程式能有效協助長者自行監察慢性疾病及情緒健康,而跨專業醫護及社工團隊的支援,亦能為有需要的長者進行適時的醫療轉介,減低未經安排的醫療服務使用量,改善長者健康。 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由理大護理學院與本地電訊公司共同研發,透過註冊護士監察長者的健康狀況。當長者的維生指數(如血壓、血糖)出現異常時,程式會向護士發出警告,通知護士主動聯絡長者了解其健康狀況。此外,長者可於有需要時,以視像電話形式,24小時尋求護士支援或評估其身心狀況。 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鈞正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20至2022年期間,在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五間長者服務中心招募221名60歲或以上、並患有一種或以上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痛症或糖尿病)的長者參與研究。研究發現,長者在使用程式三至六個月後,其自我效能感有顯著提升、抑鬱程度及整體醫療服務使用量則顯著下降,而身體方面的生活質素*亦得到改善。 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醫院管理局推算,本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口預計在2039年前會達到300萬,對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王鈞正博士表示:「透過註冊護士介入,長者使用mHealth手機應用程式三個月後,其整體醫療服務使用量較對照組別明顯減少逾七成六,而未經安排的門診求診次數亦減少七成二,反映結合護士和數碼科技的健康管理方案,有助紓緩公共醫療服務需求上升帶來的壓力,實現《藍圖》提出的目標,改善長者整體健康狀況。」 研究團隊建議加強向長者推廣使用數碼科技進行健康管理,並鞏固數碼平台上的醫社合作。研發人員亦會完善程式,例如加入人工智能等功能,使內容更貼合長者的需要及喜好,讓他們持續使用程式並達至減輕公共醫療開支的目的。 *身體方面的生活質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整體健康狀況、身體機能(例如:上樓梯,中等強度的活動)、角色活動(例如以往做到的事情,如今做不到),以及身體上的疼痛。

2023年3月10日

研究及創新

1

理大與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合辦大學與產業合作論壇 推動大灣區中醫藥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 與現代中醫藥國際協會(MCMIA)合辦「大學與產業合作:中醫藥創新論壇」,彙聚逾百名大灣區的學者和業界翹楚,就國家最新的中醫藥規劃和政策,以及如何推動中醫藥發展分享真知灼見。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表示:「特區政府對於支持中醫藥科研及發展一直不遺餘力。隨著政府於2023-24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對中醫藥發展基金增加撥款,以及未來首間中醫醫院將于2025年投入服務,這將推動中醫藥成為本港醫療系統日趨重要的一部分。大灣區發展為香港中醫藥產業帶來難能可貴的機會,政府、學界和業界需要密切合作,抓緊機遇,推動長遠規劃,為香港中醫藥發展締造良好的生態。」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基金主席楊國晉先生在論壇上就中醫藥創新人才培育倡議作分享,介紹了業界如何支持有志從事中醫藥研究的優秀人才,填補人才缺口。楊先生強調,創新的中醫藥研究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並感謝吳文政王月娥基金會設立獎學金,培育大灣區青年人才。 論壇旨在探討港澳和內地的政府以及科研機構等持份者,如何透過深化研究合作,把握大灣區科研和商業機遇,促進中醫藥發展。其中討論主題包括大學與產業如何合作推動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醫藥創新人才培育倡議,及大學的中醫藥創新倡議。論壇的專題討論環節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主持,帶領與會者從商業、技術和政策角度,探討推動香港中醫藥創新的長遠措施。這些建議將于2023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期間呈交政府。此外,一眾專家在論壇上分享對中醫藥創新的見解,討論區內院校如何將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技術的優勢融入中醫藥研究,以及探討院校之間在中醫藥領域的交叉學科合作。   ***** 完 *****     有關合辦單位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成立於2021年10月,為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中心,致力推動影響深遠的交叉學科中醫藥研究。中心由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兼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文秀教授領導,致力促進交叉學科和轉化中醫學研究,研發可應用於臨床及社區的中醫藥藥物及治療方案,推動中醫藥臨床實踐及政策制定的創新發展。 科技及創新政策硏究中心成立於2022年,為理大交叉學科政策研究中心。中心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以及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領導,旨在透過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東南亞地區「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的交叉學科研究協作,促進香港于大灣區的創科發展。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於2000 年由中醫藥業界、科研界及教育界之專業人士在香港成立的非牟利機構。協會會長為魯展雨先生。建會宗旨是要通過中醫藥的現代化、企業人員水準的提高及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化等計畫來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化,並藉此推動香港成為一個「國際中醫藥中心」。

2023年3月8日

研究及創新

1677656954697

Prof. Meng Ni awarded the Innovation Award 2022 (First Prize) by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Prof. Meng Ni was awarded the Innovation Award 2022 (First Prize) by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in recognition of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fuel cells and electrolyzers.  Prof. Ni has been focusing his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fuel cells for clean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olyzer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or 18 years. In particular, he developed a series of multi-scale models for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lyzers, from electrode microscale model to single cell model, and to stack model and system model. His research results offered insights into design optimization of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 and stack macroscale configurations.  Established in January 1981, the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launched the Innovation Awards to recognize researchers for thei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Ni’s recent research study on ceramic fuel cell green technology was published on Nature Energy. The study demonstrates a new strategy to facilitate ceramic fuel cell development for clean power generation and carbon neutrality.  For more: https://polyu.hk/ciPFO ; https://polyu.hk/xMixp  

2023年3月1日

獎項及成就

01

嘉賓代表團來訪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

滑鐵盧大學代表團於2月24日到訪眼視覺研究中心 (CEVR),與香港理工大學及各界嘉賓一同交流。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滑鐵盧大學校長Vivek Goel教授和滑鐵盧大學科學院院長Bob Lemieux教授分別發表了演講。CEVR Ben Thompson教授向來賓致謝。 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創新平台) 陳楚穎女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亦蒞臨,與各界嘉賓交流。 CEVR是香港理工大學與滑鐵盧大學攜手合作,透過香港特區政府的 InnoHK 支持下,共同成立的研究中心。CEVR位於沙田香港科學園,並在以下五個關鍵領域均有突破性的研究,包括近視和眼睛發育、眼科藥物、視力提升、淚膜及眼睛表層和先進的驗眼技術。CEVR旨在研發創新技術,防止老齡人口視力退化,保護眼睛健康。  

2023年2月24日

研究及創新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