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理大高等研究院學者將在創新科技嘉年華2024上展示研究成果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嘉年華2024將於2024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假香港科學園區舉辦。今年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揚帆起航」,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相契合。 理大高等研究院成員領導的七項研究將在嘉年華中展示。 這些項目涵蓋各個應用領域,包括太空探索、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人工智能物聯網和遙感技術、土木工程以及視覺和眼睛健康。 快來看看我們的研究人員如何將他們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有社會經濟影響的解決方案! 閱讀更多: https://www.polyu.edu.hk/kteo/news-and-events/events/2024/10/innocarnival-2024/?sc_lang=en (只供英文)

2024年10月26日

宣傳

理大研製催化劑材料試驗裝置 成功運抵太空

由理大深空探索研究中心交叉學科研究團隊開發的「催化劑材料試驗裝置」於9月27日跟隨實踐十九號衛星發射至太空低軌道,並於10月11日成功回收。該試驗裝置旨在測試太空極端條件下催化劑對材料的影響。 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表示,理大很榮幸能夠把理大研發的設備跟隨實踐十九號衛星運載至太空。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理大科研團隊一直活躍於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一線,與內地專家攜手研發多項太空儀器,為國家的月球探測及火星探測等任務提供支持。 理大新聞稿 :https://polyu.me/4fkTxcV   網上報導 : 大公報 - https://polyu.me/3YARv2R; https://polyu.me/4hl9lyo; https://polyu.me/48naYrb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UhDDIb; https://polyu.me/48yVErG 香港仔 - https://polyu.me/48nujZ7 點新聞 - https://polyu.me/3Yja62i; https://polyu.me/3C4xiKd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3C4jQWz 信報 - https://polyu.me/3AlwAro (需訂閱) 星島日報- https://polyu.me/4fpzCtq (需訂閱) 搜狐 - https://polyu.me/3YwK3ou 南方日報- https://polyu.me/4fqWRUb

2024年10月25日

宣傳

PAIR Research Impact 2024 video is now online 2000 x 1050 pxTC

「理大高等研究院科研成果2024」短片現已推出

理大高等研究院很高興推出「理大高等研究院科研成果2024」短片,並於上週六(2024年10月19日)「理大創科X校友日2024」的開幕典禮上進行首播! 短片介紹了理大高等研究院及其十九個轄下研究單位,以及本院在「先進科技及製造」、 「健康與福祉」和「智慧和可持續發展城市」三大研究主題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方案。 請即觀看短片,了解理大高等研究院如何透過開發具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裨益社會,惠及人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k7IeJp4WE&t=9s

2024年10月21日

宣傳

吳波教授將出任「InnoHK研發平台」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參與研發嫦娥八號月面機械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將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成立一所研究中心,參與國家的「嫦娥八號」任務。消息指,中心將負責研發可在月球上使用的多功能操作機械人和支援不同設備的流動充電樁。 該中心將由科大、理大、港大、中大、及城大學者共同參與,並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內地和海外機構協作,進行跨院校、跨學科的發展項目,為國家航天發展作出貢獻。研究中心預計於今年內正式成立並展開研究工作。 該中心主任由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教授孫慶平擔任,聯合主任為該學系副教授於于宏宇,副主任為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 網上報導: 明報 - https://polyu.me/4f39Db9 / https://polyu.me/3BS3WP2 大公報 - https://polyu.me/3zQSLFP /  https://polyu.me/3C3WYGw 文匯報 - https://polyu.me/3NuaAgX / https://polyu.me/3Y9rCWF HK01 - https://polyu.me/4dP4DWt

2024年10月20日

宣傳

PAIR InnoTech Forum successfully held2000 x 1050 pxTC

「理大高等研究院創科論壇」圓滿舉行

理大高等研究院於2024年10月19日「理大創科X校友日2024」成功舉辦壓軸活動「創科論壇」。在論壇上,研究院十八個轄下研究單位的代表,包括研究院院長和副院長,以及研究中心主任和副主任,介紹其研究單位及科研成果。論壇吸引了逾二百名參加者到場參與,以及超過28,800人次於世界各地透過嗶哩嗶哩、微信、微博及YouTube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第一節論壇「創新驅動健康與福祉」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主持。七個轄下研究單位的代表分享了在健康挑戰方面的創新科技和方案。講者包括智齡研究院院長鄭永平教授、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邱家琪博士、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教授、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陳曉華教授、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文秀教授、視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何明光教授,以及旅遊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主任宋海岩教授。 第二節論壇「人工智慧與現代科技」由先進製造研究院創始院長文効忠教授主持。來自另外七個研究單位的代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講述單位的科研方案如何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講者包括先進製造研究院院長黃國全教授、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曹建農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陶肖明教授、光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呂超教授、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愛群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以及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莫碧賢博士。 第三節論壇「氣候變遷下的韌性城市基礎建設」由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向東教授主持。他於論壇開始時熱烈歡迎及介紹了尊貴嘉賓潘樂陶博士、工程師,BBS,OBE。理大榮幸得蒙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贊助,成立高等研究院兩個轄下研究單位。隨後,四個研究單位的代表介紹了其單位在支持可持續城市發展方面的科研方案。講者包括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牛建磊教授、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長王盛衛教授、土地及空間研究院院長丁曉利教授,以及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智生教授。 每節論壇設有問答環節。一眾現場觀眾與各教授講者進行了富有成效的互動,度過了豐富充實的下午。   按此重溫  

2024年10月19日

宣傳

banner 20241019 InnoTech_2000 x 1050

【圓滿結束!理大創科x 校友日2024】

理大創科創業旗艦活動「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經已圓滿結束,感謝各界大力支持,更榮幸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邱達根先生,以及中聯辦教育及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擔任主禮嘉賓,令是日活動生色不少。是次創科日以「聯繫智慧  創新未來」為主題,成功展示了理大在交叉學科研究、知識轉移、創業培育方面的卓越成果,如何助力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在眾多精彩節目中,創科展覽展示了理大與業界夥伴合作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產學研成果,以及得獎理大年輕和傑出學者的研究成果,涵蓋先進製造、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新能源與材料、可持續發展、創新電動車充電技術等範疇,令在場人士大開眼界。 「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則展出了轄下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的創新發明,訪客可近距離接觸由食物廢料製成的三維打印材料、智能陪伴玩偶、尖端足部掃描儀、顯示月球南極地形和景觀的創新 3D 模型,以及低碳建築材料等展品。PAIR的研究院院長及研究中心主任更在創科論壇上介紹大學在健康福祉、人工智能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 創業培育方面,理大於活動中與多家香港及中國內地的企業和機構簽訂策略夥伴協議,另展示了三個合作夥伴的內地孵化及投資平台,以及18間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培育出來的初創企業,訪客還親身體驗了部分初創企業的先進技術。理大校友、水滴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鵬博士更分享了其成功創業經驗,大大啟發了有志創業人士。 創科日匯聚了理大師生及校友、創科企業家、業界夥伴、研究人員及對創科有興趣的人士,一同在理大校園探索和感受創科為世界帶來的裨益。理大今後將繼續努力,為香港、國家乃至全球的創科發展作出貢獻!

2024年10月19日

宣傳

PAIR research projects featured in the  latest issue of PolyU Excel X Impact_TC

最新一期的理大通訊《 勵學利民》刊登多個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項目

最新一期的理大通訊《勵學利民》刊登了多個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項目。請瀏覽以下連結: 邊緣人工智能:以更智能方式建設更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 https://polyu.hk/UIgTb 與人工智能同行共遊 (旅遊業數碼化轉型研究中心) https://polyu.hk/KoaWq 全力協助國家探月創舉 理大科研揭示月球奧秘 (深空探測研究中心) https://polyu.hk/zvNfL 環保塗層對抗腐蝕 延長海洋基建使用壽命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https://polyu.hk/estpx 運用綠藍灰基建 助酷熱城市降溫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及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https://polyu.hk/WsTxp 便攜式檢查儀器助推動肝病篩查 (智齡研究院) https://polyu.hk/wXMJE

2024年10月15日

宣傳

20240910 Prof CHEN Jianli elected a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ellow 2000 x 1050 pxTC

陳劍利教授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成員、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陳劍利,獲當選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2024屆會士,以表彰其在空間大地測量和氣候變化领域的傑出領導力和科研成就。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地球空間科學學會。增選會士每年進行一次,以表揚在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會員。學會自 1962 年成立以來,每年有不多於 0.1% 的會員獲遴選為會士。本屆共有53位傑出會員獲頒會士。

2024年10月10日

榮譽及成就

Event Recap of 20241010 PAIR Seminar by Prof Dikai LIU 2000 x 1050 pxTC

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劉迪凱教授主講「以人為本」的智能機械人

澳洲悉尼科技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院傑出教授及戰略研究總監劉迪凱教授,於2024年10月10日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講座,講題為「『以人為本』的智能機械人:案例研究、經驗教訓及機遇」。是次講座吸引了超過120名現場參與者,以及世界多地共超過13,100人次透過嗶哩嗶哩、微信、微博、YouTube等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章偉雄教授致歡迎辭,並由人工智慧講座教授張承啟教授作簡短講者介紹。劉教授在演講開始時概述了機械人技術發展的關鍵里程,並指出「以人為本」的智能機械人應須與人類共存、合作和協作。他表示,機械人技術是一門實實在在的交叉學科領域,結合了工程、科學和人文學科。其後,劉教授透過一系列的案例,探討智能機械人如何設計成適合在多個應用範疇與人協作,其中包括民用基建設施維護、建築和製造等。他亦討論了人類和機械人之間協作的動態,探討信任、計算建模、體力和認知負荷、腦機介面和「以人為本」設計等問題。透過反思這些案例,劉教授總結出箇中成果和挑戰。他在演講尾段時再次強調,人機協作是一門交叉學科領域;並指出該領域中一些可以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以及機械人技術的龐大機遇。 隨後的問答環節由張教授主持,一眾現場觀眾與劉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按此重溫   

2024年10月10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講座系列

139 PAIR scholars ranked among worlds top 2 mostcited scientists_TC

PAIR 138名學者列入「2024年全球首2%科學家排行榜」

PAIR及其轄下19 個研究單位共 138 位學者,躋身史丹福大學最新發布的「2024年全球首 2%科學家排行榜」,其中五位分別在其專業領域躋身世界前二十位。入選的PAIR學者因其學術生涯被引次數,獲列入「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最新的排行榜印證了PAIR 科研人員的研究影響力,以及理大在多個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史丹福大學編撰的排行榜涵蓋超過 100,000 名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數據庫把科學家歸納入 22 個學科及 174 個子領域,並以學者截至2023年底的論文引用次數、個人科研成果,以及論文影響力綜合指標等編製排行榜。   獲列入排行榜的PAIR學者人數及其相應研究領域如下*: 聲學(4) 航空航天學(1) 分析化學(2) 應用物理(2) 人工智能與圖像處理(6) 生物醫學工程(3) 生物技術(1) 建築和建造(12) 土木工程(10) 能源學(11) 環境工程(1) 環境科學(2) 實驗心理學(1) 食品科學 (1) 地質與地理測量工程(5) 工業工程與自動化(3) 信息系統(1) 無機與核化學(1) 物流與運輸(3) 材料學(12) 機械工程與運輸(3) 氣象學與大氣科學(4) 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14) 網絡與通信(5) 神經學與神經外科學(1) 運籌學(5) 眼科學和驗光學(3) 光學(1) 光電子學與光子學(7) 有機化學(1) 聚合物學(3) 精神醫學(1) 康復學(2) 運動、休閒及旅遊學 (2) 城市和區域規劃(1)   *根據Elsevier 於2024年12月16日發布的數據(第7版):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只有英文)   了解更多: 2024年全球首2%科學家 | 消息及活動 |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PAIR)

2024年10月4日

榮譽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