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邱淑瑜近日於《明報》撰文,探討肌少症(俗稱「肌肉流失」)與抑鬱症的關聯,闡釋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雙向影響。
她於文中提到,本港約有一成長者受抑鬱症困擾,而多項大型研究已顯示肌少症患者比一般人群有較高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中國一項長達八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肌少症與抑鬱症呈雙向互動關係:肌少症患者罹患抑鬱症的風險大增约70%,而抑鬱症患者的肌少症風險則提高50%,形成惡性循環。
邱教授強調,恆常運動、均衡營養及規律生活有助改善狀況。她建議大眾按自身體能狀況,定期進行以下兩類運動,以預防及逆轉「肌少抑鬱」的雙重困擾:
- 阻力訓練(如啞鈴、彈力帶、深蹲):可增加肌細胞的蛋白合成,提升肌力與肌肉質量;及促進大腦神經可塑性,改善抑鬱症狀並,短期內可見抗抑鬱效果;
- 帶氧運動(如快步行、踩單車、游泳):可維持肌肉粒線體功能,減少蛋白質分解,有助對抗肌少症;及促進腦部血流,提升腦部分泌血清素及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有助改善情緒。
網上報導:
研究部門 |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