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外國與本地藝術家眼中的香港紙紮文化

會議/講座

講者

高峰

蕭競聰

李慧嫻

查詢

設計學院 sdmktg@polyu.edu.hk

摘要

紙紮世界是香港的縮影,反映了這座城市的嚮往、執迷和信念。不過大眾卻鮮有留意紙紮祭品的文化底蘊。澳洲藝術家高峰策劃了一場紙上展覽,精挑多款紙紮品拍攝硬照,製成了《人間冥煙》一書,以外國人的視角呈現傳統文化中原創而破格的設計。在這場講座中,他邀請了兩位本地跨界別藝術家蕭競聰及李慧嫻對談,探討香港紙紮文化的現況及未來。他也會親自為設計學院的學生導讀《人間冥煙》,帶領學生從傳統文化學習設計概念。

語言:英文

報名截止:2023年2月14日

成功報名者將會收到確認電郵及進入校園的二維碼。

講者

高峰

高峰

視覺設計師、作家和策展人

生於澳洲,在澳洲悉尼科技大學修讀視覺傳達設計與國際研究,並曾在昆明雲南師範大學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學習中文。他對東亞文化特別感興趣,過去十五年間曾於日本、香港、台灣和中國內地工作和生活。除了從事視覺設計和策劃展覽外,他同時任教於悉尼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和寫作有關物質文化與設計,曾帶領學生到香港進行文化交流。

蕭競聰

蕭競聰

Chair of Community Museum Project

在 2022 年 5 月從香港理工大學退休之前,蕭競聰為設計學院「美術及設計教育」和「社會設計」課程主任,為該學院的副教授,並擔任副院長。 作為藝術和設計評論員、裝置藝術家、獨立策展人,蕭競聰曾積極參與香港藝術政策和藝術/設計課程開發。早年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及裝置藝術團體八人入乂的創始成員,蕭競聰於90年代熱衷於製作實驗影片、探索裝置藝術的可能形式和方法,如參與「黑箱作業」、「東西遊記98」、「盧亭考古學」、「家事」 等展覽。千禧後積極發起學生、教師、設計師之間的合作; 通過策劃展覽和出版項目如「城市景觀閱讀指南」和「唔知做乜嘅設計」 ,「小作業、大智慧工匠展」等,進行教學實驗。 他分別於 2002 年和 2003 年與友人創立「唔知做乜嘅設計聯想會」和「民間博物館計劃」 等組織。

李慧嫻

李慧嫻

陶藝工作者及美術與設計教育工作者

1990-2016年間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她的陶偶造型生動傳神,在香港各公共空間所展出的作品,包括香港國際機場、港鐵油塘站及灣仔利東街等,均深受觀眾喜愛。她喜歡收藏燒衣用的紙鞋,其中部分曾於2015年由沃爾夫岡.謝珀(Wolfgang Scheppe)教授策展的《冥間超市》展覽中(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展出。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