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將於2025年6月16至19日在伊斯坦堡舉行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擔任亞太區合辦單位。是次大會由《泰晤士高等教育》主辦、土耳其高等教育委員會合辦,以「凝聚全球可持續發展和高等教育界力量」為題,匯集逾5,00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頂尖思想家、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旨在建立新聯盟,為可持續未來帶來正面的影響。理大校長將率領代表團參加並在大會上發言,體現大學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理大學者環節

儘管許多大學已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其策略,但在行動、問責和影響力方面仍存在差距。是次環節將以批判性的角度審視高等教育機構未能解決的問題──從氣候行動至包容性政策,並探討大學如何從空談轉向實質、可量度的進展。我們將討論:
- 在爭取大學排名和市場營銷之外,大學是否真正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其核心策略?
- 高等教育界在解決性別、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的全球差異中所擔當的角色
- 在資助和獎勵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的跨學科、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研究時所面臨的挑戰
- 建立更強的機制來追蹤、衡量和報告大學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
主持人
Chris HAVERGAL 先生 (《泰晤士高等教育》編輯)
嘉賓講者
- Dawn FRESHWATER 教授 (奧克蘭大學校長)
- 滕錦光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隨著人工智能重塑行業和社會,其帶來的倫理和治理挑戰變得越趨重要。本環節將探討人工智能的倫理影響,重點探討透明度、問責制、公平性和對社會的影響。講者將討論如何通過治理框架確保負責任地部署和開發人工智能,避免加劇不平等或損害基本權利,並強調需要可信和合乎倫理的人工智能系統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講者將討論:
- 誰為人工智能負責,我們如何確保在決定關鍵決策時,有人類監督?
- 解決演算法的偏見,確保人工智能系統促進公平而非加劇社會不平等
- 使人工智能系統具透明度且令所有人均容易理解的重要性
- 合作制定倫理標準和規範
主持人
Şirin KARADENIZ 教授 (Doğuş 大學研發項目和質素保證的校長顧問)
嘉賓講者
- 趙汝恒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熱能及環境工程講座教授;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Karim DARBAN 教授 (哈桑二世卡薩布蘭卡大學教授)
- Anoop SWARUP 博士 (亞太及太平洋大學協會秘書長)
- 王衡教授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教授)


此次專題討論環節匯聚人工智能、未來能源與建築環境及可持續營運領域的專家,探討尖端人工智能策略如何有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合作。此環節將探討:
- 加速人工智能創新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參與環境保護新模式
- 人工智能應用與創新的有效治理
- 人工智能加強能源數字化,以實現城市碳中和與可持續性,及人工智能如何推動建築行業發展
- 減碳進程中,人工智能與優化技術於不確定的狀態中,如何有助設計及運營綜合能源系統
主持人
黃詠恩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
嘉賓講者
- Erdal AYDIN 教授 (Koç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副教授)
- 沈岐平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環球事務總監;建設管理講座教授)
- 嚴晉躍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能源與建築講座教授)
- 楊紅霞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電子計算學系教授)


大學透過知識轉移把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帶進生活應用之中,擴大對社會的影響力的角色越趨重要。了解香港理工大學如何通過以下方式,建立充滿活力的知識轉移與創業生態圈,以創造可持續未來:
- 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創新解決方案,以增強城市韌性、減少碳足跡並推進可再生能源
- 鼓勵解決社會挑戰並推動積極變革的倡議
- 支援由校友創辦的初創企業,創造就業機會,刺激經濟增長並開拓全球市場
嘉賓講者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總監王家達先生

專題展位
展位: D2
主辦單位:香港理工大學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地址:
土耳其伊斯坦堡會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