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resize_774697eb-001c-4d8f-b2f6-7a43b7f21aaf

理大参与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在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启动仪式上,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透露,理大将与大亚湾开发区建设研究平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研究,共推动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走廊的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2月25日

研究合作

20243V

理大研发生物矿化可持续策略 保护海洋基建免受微生物腐蚀

微生物诱导腐蚀(MIC)是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会导致混凝土基础设施出现裂纹等结构损坏。 海洋基建持续受侵蚀,缩减建筑结构的耐用寿命,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为解决海洋混凝土结构物的腐蚀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持续的生物矿化方案,可有效保护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诱导腐蚀的影响。 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高赞明可持续城市发展教授、及环境科学及技术讲座教授李向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种创新的生物矿化策略,有效地隔离 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诱导腐蚀的影响,实现海岸结构物的可持续应用。 混凝土上的微生物诱导腐蚀,通常于存在腐蚀性微生物的不同环境中出现,例如污水结构物、污水处理厂和海洋结构物。 然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生物矿化膜,能够作为一道有效的屏障抑制腐蚀,通常被视为主要的防腐机制。 李教授表示︰「生物矿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的混凝土防腐涂层方法,对整体海洋生物膜群落的影响极小。此外,它利用二氧化碳产生矿物沉淀物,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持久度。这个过程不仅减少 了海洋基础设施在整个建筑寿命的碳足迹和能源消耗,还能惠及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显示,生物矿化处理通过减少硫酸盐还原菌的总量和相对丰度,有效地防止微生物诱导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可生产具腐蚀性的硫化氢,会导致物料损耗。 生物矿化膜作为保护层,可以控制硫酸盐的扩散,隔离了混凝土与具腐蚀性的硫酸盐还原菌社群。 这种保护机制显著延长了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寿命,对于原生海洋微生物群落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李教授补充道:「如果生物矿化膜保持完整,则无需在混凝土结构物上再次涂漆。单次涂层处理免去繁复程式,进一步降低了建筑成本和碳足迹。」 这种生物矿化策略在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潜力无穷,适用于如海洋环境、污水环境和水冷却设施,而这些地方的混凝土腐蚀都是由腐蚀性微生物引起。 李教授这项研究名为”生物矿化可防止微生物引起的混凝土腐蚀,以实现可持续的海洋基础设施”,已在著名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刊登。 研究对混凝土,综合使用化学和力学性能测量,以及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分析,评估了生物矿化技术在抑制海洋混凝土腐蚀方面的成效,这些评估旨在增进对微生物诱导腐蚀发展的理解。 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创新技术以抑制腐蚀,实现可持续的海洋混凝土结构。 在硫酸盐化学侵蚀中,氢氧化钙和铝酸钙水合物将被消耗,形成石膏和钙矾石,引起膨胀应力和基质裂缝(图1a)。 在微生物诱导腐蚀过程中,细菌可以植根腐蚀层,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培养基。 微生物活动可以超越腐蚀层,蔓延至表面附近的腐蚀区域(图1b)。 与化学腐蚀相比,微生物诱导腐蚀对海洋混凝土结构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然而,生物矿化膜在混凝土表面的形成导致了较高的表面酸碱度和较低的表面硫酸盐浓度,同时也有控制硫酸盐扩散、隔离混凝土与硫酸盐还原菌社群的作用,降低了内部硫酸 盐水平(图1c)。 考虑到被细菌渗入的物质表面类型也会影响生物矿化的处理效果,项目将进一步研究生物矿化技术在不同混凝土类型中的效果,以拓展其应用潜力。 此外,相关功能预测亦可用于日后的研究,从而在机理上了解微生物作用对混凝土腐蚀的潜藏代谢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揭开硫酸盐还原菌和海洋混凝土结构建筑寿命之间的奥秘。

2024年2月21日

研究及创新

01

理大与中山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科研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强科研创新发展,促进香港与大湾区的产学研合作。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丶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黄咏恩教授及理大学者出席了在中山市举行的全市高品质发展大会。赵教授於2月18日的大会上签署协定。 黄教授在会上致辞时表示,理大将与中山市建立战略研究平台,积极推进化学工程丶生物医药等领域研究,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引进,与企业开展产丶学丶研合作。 理大将与中山市科研机构丶政府及企业合作,聚焦生物医疗科技等领域,共同促进两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也将共同开拓中国乃至海外的市场发展。 通过这项战略合作,理大与中山市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产业创新和转化研究,支持中山市发展成为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理大拥有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专注於药物研发,科研项目均达到世界级水准,为前沿科学研究作出贡献。  

2024年2月20日

研究合作

2023VZM

理大科研转化纺织废料用作建筑隔热 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支持

纺织业占全球碳排放量10%,超过85%的废弃纺织品被送去堆填或焚烧。另一方面,香港逾 60%碳排放来自建筑物用电,空调系统占本港总用电力量约 30%。因此,提供一种既能回收纺织废料、又能节约建筑能耗的亮点技术,在减碳方面将大有可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利民先进纺织科技青年学者、时装及纺织学院助理教授寿大华博士带领的研究项目,利用废弃纺织品研发可节能减废的多功能「建筑外衣」。 纺织废料通常由混纺纱线组成,由于分类、解聚和溶解有难度,往往很难回收再用。寿博士带领的项目名为「利用废弃纺织品研发可节能减废的多功能『建筑外衣』」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支持。它利用创新技术,转化纺织废料为多孔复合材料,并能以大规模制造生产方法制备成可持续的建筑隔热材料。 研发的「建筑外衣」用于隔热和辐射冷却,集成光子工程、自然启发的设计和优化传热,能有效管理建筑物温度。不单止可将热导率降至最低,还强化织物的多尺度微结构和着色微粒,能选择性地反射太阳热力,包括可见光(VIS)和近红外线(NIR),同时释出长波红外(LWIR)光谱的热辐射。此外,它还能有效清除表面的水和污垢,确保性能稳定、坚固耐用。 这种多功能的「建筑外衣」内外兼备,可制备多种色彩美感之外,具多项优点包括耐用、轻便、阻燃等,适用于住宅、工厂、村舍、棚屋、变电站、组合屋,亦能用作窗帘、檐篷和帐篷等,应用于不同场景。 这项研究兼顾纺织废料的循环再用之余,同时促进建筑节能效益,是极具前景的绿色技术,将可为香港实现碳中和带来贡献。

2024年2月8日

研究及创新

20242UQ

理大项目开发人工智慧及定位系统促进城市交通安全 获智慧交通基金资助

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如香港而言,安全的交通环境至关重要。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研发先进的可应用科技,以促进城市交通安全,最新一批智慧交通基金资助了其中一个创新项目。 由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文伟松博士带领的项目,名为「开发一套结合人工智能及位置服务的辅助导航及防撞系统」,获资助约670万港元,为期24个月。 该项目旨在研发一套适用于城市环境的低成本高精度协同定位方案。该方案将包括开发一套算法以解决因为楼宇遮挡及反射而引起的卫星定位偏移问题,同时将研发防撞预警应用程序,用于发出早期警示并进行紧急干预,从而减少视觉盲区内的碰撞风险。 理大至今共有18个项目获智慧交通基金支持,涵盖各种可应用到交通的创新技术和研究。 浏览更多获批项目详情。

2024年2月5日

奖项及成就

gw-72

媒体专访:理大研究推动厨馀减废 助实现碳中和

香港积极推广绿色科技以减少碳排放。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将厨馀转化为沼气用於发电,是其中一项具潜力的措施,惟衍生的沼渣量及回收问题尚待突破。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吕绍元博士带领的研究项目,开发氨预处理系统,能减少餐厨固废残馀沼渣的气味污染外,同时提高堆肥质量,并转化为品质良好的有机肥料。 吕博士最近接受《大公报》专访表示,他研究的系统可应用到本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O-Parks)。具体而言,将建立一个创新的热游离氨预处理系统(CTFAP),破坏溶解絮凝物,细胞外聚合物和难降解有机物(例如木质素与其他芳香族抽出物等),从而减少固体沼渣量。这项研究已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资助。 此外,吕博士透露,理大另一研究团队正研究氨氮发电,未来双方或会合作,结合有关技术,探索氨氮的进一步利用。 《大公报》访问全文 更多∶ 理大领先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个项目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支持  

2024年2月2日

研究及创新

20240124 - Foreign Member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02

理大化学学者膺任欧洲科学院院士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理学院院长、化学科技讲座教授、欧雪明能源教授黄维扬教授,荣获欧洲科学院(EurASc)颁授院士名衔。 黄教授热衷于设计和合成新型具有光功能和能源转换功能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和磷光材料,研究成果卓越并广受认可。此项荣誉是对获选科学家为前沿研究和先进技术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予以肯定,尤其促进了欧洲的研究、技术应用及社会发展。 黄教授表示︰「我很荣幸成为欧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我将继续致力以科学创新造福国家、欧洲社区以至全球。」 黄教授的研究聚焦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光电能源转换机制,在金属有机光电聚合物和小分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他对先进材料的研究使其在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应用和有机发光器件(OLEDs )的节能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他对多功能金属有机聚合物和金属有机磷光材料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研究旨在提升能源效益及节能,促进能源科学领域的发展,立志为建设可持续社会作出贡献。 欧洲科学院(EurASc)是一个非牟利、非政府的独立国际组织,由最顶尖的学者和工程师组成,他们从事领先的研究和开发先进技术,致力于通过研发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在最新一轮的遴选中,只有十二位新成员当选,黄教授更是当中唯一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获得者。 凭借在有机光伏材料研究的贡献,黄教授曾荣获多个具代表性的奖项,包括由国家教育部颁授2022 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合作项目「高效有机光伏材料的烷硫基侧链工程」获冠以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4年1月31日

奖项及成就

0e86d795ff33404e9b20c8cbde30347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代表团访问理大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王月琴厅长率领代表团于1月29日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工程学院院长文效忠教授、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等进行了深入的会晤和座谈。 滕锦光校长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理大在应用研究以及创新企业方面的发展目标,并阐述了理大在工程和技术学科领域的卓越成就。他特别强调,理大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打造符合产业应用的课程,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王月琴厅长表示,广东与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东省已建成多个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这些平台为粤港、粤澳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聚焦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合作。理大重视应用,相信会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1月31日

活动

p2

理大11项目获研资局协作研究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11个项目获研究资助局(研资局)的2023/24年度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支持,包括九项研究获资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及两项研究获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十分高兴在研资局的资助计划中获得佳绩,这充分展示了理大的研究实力。理大将秉持科研优势开展更多具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研究,推动跨领域合作,并培育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为香港的创科发展注入动力。」 理大九个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项目合共获资助逾5,550万港元,总资助金额为本地院校中最高。项目涵盖多个具影响力的范畴,包括研发边缘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听觉系统、纳米材料、癌症诊断、年长衍生代谢疾病的机制及治疗,以及促进建筑与环境安全的技术等。而两个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项目分别涵盖认知脑神经学、以及6G网络感知技术。 协作研究金旨在资助由多名学者合作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希望鼓励研究单位进行更多具创意及高质素的跨学科/跨学院研究项目。当中,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旨在提升大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数量、科研领域及影响力;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旨在支持新进学者进行协作研究,增进经验。 有关理大获资项目详情,请参照附件。

2024年1月30日

奖项及成就

1

理大研发首个大湾区旅游需求预测平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研究团队预测,至 2024 年底,大湾区的国际访客总量将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即近 1.3 亿人次;至 2025 年,香港的入境访客总量将恢复至 2018 年水平,即 6,500 万人次。学院今日举行「大湾区自动化与自动调整旅游需求预测平台开发」(GBA-TDFP1)项目发佈会,推出首个大湾区旅游需求预测平台,并公佈相关研究成果。 是次项目由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及讲座教授兼陈泽富伉俪国际旅游教授宋海岩教授带领,团队采用跨学科方法,结合经济学、旅游管理及计算机科学等理论来开发 GBA-TDFP。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大数据视觉化、市场敏感度分析、短中长期预测、情感分析和互动情境预测,有助业界专业人士、决策者和学者预测大湾区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访客人数。 旅游业是大湾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并旨在 2035 年前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虽然大湾区经济已从疫情期间采取的旅游限制和公共卫生措施造成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但仍須克服许多挑战,包括劳动力短缺、供应链受限、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转变等。宋教授说:「这表明了如要维持旅游业的复苏势头,准确预测旅游的复苏需求,对于决策者和从业者制定可持续旅游策略,促进大湾区长远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为更准确预测,是次项目从统计部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收集大湾区城市及其主要客源市场的当地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汇率等宏观经济数据。在短期旅游需求预测方面,则从谷歌、携程和百度等热门线上和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大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 根据短期预测结果,至 2024 年底,香港及澳门的访客量、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入境和本地访客量,以及大湾区内的客流量将大幅回升,访客数量将回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 根据未来五年的长期旅游需求预测结果,至 2024 年底,大湾区的本地和入境访客量、大湾区内的客流量将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至 2027 年,大湾区整体本地访客将超过 3.35 亿人次,入境访客达 1.95 亿人次,而大湾区内部的客流量达到 2 亿人次。 所有大湾区城市的访客评论均倾向正面,证明大湾区的旅游业复苏强劲,也表明大湾区旅游市场具备巨大增长潜力。与此同时,中性和负面评论指出大湾区城市在旅游服务品质和跨境管制等重要范畴仍有改进空间。 从访客评论获得的情感分数可见,访客就所有大湾区城市的每月平均满意度持续正面,但每日满意度却浮动,显示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时刻在变。不同旅游活动的满意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由预测平台生成的大湾区访客量预测结果。   GBA-TDFP 旨在简化决策者和行业领导者对不同情境下旅游需求进行预测的过程。用家只需输入决定变数(例如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的假设值,预测平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便会据此进行情境预测。此功能对于策略评估和决策制定极具参考价值。 随着科技进步,旅游目的地和访客的决策愈趋依赖资讯科技和通讯技术的辅助。通过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预测模型相结合,预测平台将为业界专业人士和学者提供创新见解和指导,有效地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实践的资讯,帮助他们作出明智决策,实现价值最大化。 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兼郭炳湘家族基金国际酒店服务业管理教授田桂成教授表示:「我们一直致力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实践,协助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很高兴学院再次为旅游业作出贡献。」 关于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 四十五年来,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酒店及旅游教育重新定位,成为世界顶尖的酒店与旅游教育学府。学院在 2023 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旅游休閒管理」类别中连续七年位列全球第一,在 2022/2023 大学学术表现排名的「商业、管理、旅游业及服务学科」领域中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在 2017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的「酒店、休閒、体育与旅游」类别中排名世界首位,并在 2023 QS 世界大学排名的「酒店管理」类别中连续七年于大学为本课程全球排名第二,是卓越教育的象征,印证了学院为酒店及旅游发展开创新纪元的座右铭。 通过推动教育与传授知识以服务业界及学术组织是学院的使命,亦是其前进的动力。学院拥有来自全球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十位学者组成的强大国际团队,提供由学士学位至博士程度的优质课程。唯港荟是学院别树一幟的教学及研究酒店,亦是其实践酒店与旅游教育范式转变的重要部分。学院致力提高教育、学习及研究的水准,启发新一代充满热诚及锐意进取的专业人才,培育他们成为未来酒店及旅游业的领袖。 网址: https://www.polyu.edu.hk/shtm/   1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ed and Self-Adaptive 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 Platform for the Greater Bay Area

2024年1月29日

研究及创新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