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Prof WONG Kahing wins Election Committee Subsector Byelection 2000 x 1050 pxSC

黄家兴教授于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补选中胜出

香港理工大学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兼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教授黄家兴在2025年9 月 7 日举行的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补选中胜出,当选为渔农界别分组委员。 黄教授目前担任多项公职及机构职务,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食物及环境卫生咨询委员会委员、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渔农自然护理署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有机资源中心董事局成员。 选举结果:https://www.elections.gov.hk/ecss2025by/chi/results_s1.html   网上报导: 明报 - http://polyu.me/3VpCU8l

2025年9月7日

荣誉及成就

PolyU research boosts garment fit and performance for sports and medical apparel_SC

理大创新技术精准量度人体组织变形 提升运动及医疗压缩服装紧身度与效能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光子技术研究院成员、体育科技研究院成员、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成员、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及教授叶晓云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创新的人体测量技术,能有效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以提升压缩服装的性能和设计。 这种方法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系统性地评估人体组织变形情况,有效降低因动作产生的误差。研究团队同时建立了一个基于弹性理论及Boussinesq解(应力函数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模型,用以预测组织变形,从而解决了运动服饰与穿戴式装置服装设计中长期存在的挑战。 准确测量组织变形对于确保服装贴合度、舒适性,以及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支撑等生理效益至关重要。这项新方法经人体扫描验证,展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在静态条件下偏差仅为1.15毫米,动态条件下则为2.36毫米,为设计师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数据,以优化服装压力与贴合度。 此技术可应用于各类压缩服装,包括运动服与医疗服装,并可透过调整材料与设计参数进行客制化。它为业界带来实际效益,例如可与CAD/CAM系统整合、降低打样成本,并支持个人化服装设计。这种方法同时降低对昂贵动作捕捉系统的依赖,使中小企业也能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 这项研究题为「准确评估组织变形的创新人体测量技术」(A novel anthropometric metho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issue deformation),已于《生物工程及生物技术前沿》(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学术期刊发表。 这项突破性技术充分凸显理大在交叉学科转化研究的雄厚实力,能有效融合时装、生物力学、材料科学、电子计算学及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专长,以解决紧身运动服和可穿戴式装置服装设计的实际难题。   新闻稿:https://polyu.me/4ngq8F1 网上报导: 香港电台 - https://polyu.me/4ga6Lev The National Tribune - https://polyu.me/3I3iazR BioSpectrum - https://polyu.me/47ZTJhj Tech Xplore - https://polyu.me/4gaMLIy 纺织价值链 - https://polyu.me/41Ehms2 时尚价值链 - https://polyu.me/4gqPg9X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4m0ZgI7 东方日报 - https://polyu.me/4p0XAB7 巴士的报 - http://polyu.me/3UYDWaX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3I4NOwW 香港实时新闻网 - https://polyu.me/4mLDSaY 信报 - https://polyu.me/4lVQVoR(需订阅) 大公报 - https://polyu.me/47oSkkg  

2025年9月3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827Prof CAO Jiannong visits China Mobile IoT and appointedSC

曹建農教授到訪中移物聯 獲委任首席特聘專家

理大署理副校長(教學)、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分佈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曹建農教授於2025年8月24日到訪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中移物聯网)。 雙方就AI大模型產業應用、無源物聯網關鍵技術、校企聯合攻關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並一致同意在國家戰略科研項目、高端人才培養、國際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展開實質性合作,攜手推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及全球市場拓展。 曹教授獲公司委任「首席特聘專家」,聘任儀式于同日举行。中移物聯网高度讚揚曹教授於分布式系統、無線感知與網絡、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國際聲譽,並表示其研究方向與中移物聯网於AI大模型、無源物聯網等領域的戰略佈局高度契合。 此次交流不僅深化了雙方的互信與了解,亦加強了在創新科研及高端人才領域的合作,為日後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課題合作及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网上报导: 中國青年網 - https://polyu.me/41pPN5y 今日头条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4307159029373394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025年8月27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807_Two PAIR members elected to Young Member Section of Hong Kong Academy of Engineering_SC

两位理大高等研究院成员当选香港工程院青年会员

热烈恭贺量子技术研究院成员、电子计算学系教授及副系主任(研究及发展)区文浩,以及先进制造研究院成员、应用物理学系教授赵炯,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青年会员。 区教授的研究重点为密码学、信息安全及区块链技术。他在CRYPTO、IEEE S&P及ACM CCS等顶尖学术会议发表200多篇论文,曾获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金融科技领域)及香港工程科技奖。他两度荣夺ZPrize国际大奖,并为《IEEE TDSC》等多个学术期刊担任编委,同时亦为香港金融管理局CBDC专家小组成员。 赵教授的研究专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在电子材料、纳米力学、材料合成与制造、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等领域。他在超薄膜的调控与制备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发了多项崭新的纳米尺度物理性质测量技术。 他们当选青年会员,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推动工程科研与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与贡献。

2025年8月7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730PolyU scholar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in Energy and Thermal 2000 x 1050 pxSC

王钻开教授突破能源及热流体科学界限 荣获两项国际殊荣

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研究生院院长、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及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及体育科技研究院成员王钻开教授,近日凭借在纳米能源及界面科学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荣获两项国际知名研究奖项,包括「纳米能源奖」和「微流及界面现象(μFIP)」杰出研究奖。 这些奖项彰显了王教授在推动可持续技术方面的重大贡献,及以自然启发及跨领域创新推动科研发展的卓越成就,确立了其在热力流体学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王教授感谢团队的共同努力,并鼓励年轻研究人员:「勇于以好奇心与严谨态度探索未知课题。这些奖项的肯定提醒我们,即使是微小的进展,只要有使命感驱动,也能产生涟漪效应,激起深远影响。」 纳米能源奖:革新能源采集技术 「纳米能源奖」自2012年设立,于每两年一度举办的「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NENS)上颁发,是纳米能源领域最具声望的国际奖项之一。该项殊荣肯定了王教授在自然启发界面工程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能源采集技术上的突破。 王教授的创新技术,尤其是水滴发电机,彻底改变了可扩展能源采集的研究格局。他透过创新的界面工程,整合多种能量转换过程,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有效从水、阳光及热能中采集能源。 融合经典科学原理与自然启发力学是他的研究标志,为能源系统中的关键挑战提供崭新解决方案,促成了新一代以界面工程为核心驱动的技术,更突破了传统能源效率的界限。 μFIP杰出研究奖︰促进关键应用 此外,王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举办的2025年微流及界面现象(μFIP)会议上获颁「微流及界面现象杰出研究奖」,以表彰其在热流体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开发具动态界面及传输特性的自然启发表面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表面可调节湿润性、黏附性及热流体传输等界面行为,相关创新技术促进了多项关键应用,涵盖能源采集、热管理及柔性电子技术。 王教授感谢获授这些荣誉,并表示:「跨学科研究能拓展视野,衍生出引发全球共鸣的创新见解,以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这些认可再次肯定了将基础材料创新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突破往往诞生于跨学科交汇之处,这激励我继续将实验室的发现转化为具效益的解决方案,为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2025年7月30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725PolyU scholars honoured as RGC Senior Research Fellows 2000 x 1050 pxSC

理大学者凭卓越科研成果 获颁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及研究学者

理大高等研究院三名学者分别于2025/26 年度研究资助局(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计划」及「研究学者计划」中得奖,以表彰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和先进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杰出科研成果。 两位学者获颁「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名衔,他们分别为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智龄研究院及体育科技研究院成员孙雷教授,以及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主任兼计算智能讲座教授、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员陈家进教授。 孙教授带领的「开发非人灵长类动物适用的声遗传学」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针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声遗传学方法,并评估其在细胞特异性、空间精确性和穿透能力的表现。陈教授带领的「面向医学图像分析的自适应预训练视觉─语言基础模型」项目,旨在开发一套综合性的智能可解释系统,能提供个人化、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并具备视觉问答、放射学报告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关键功能。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教授、先进制造研究院成员赵炯教授则获颁「研资局研究学者」名衔。他带领的「从滑动电子学到扭转电子学:一个无耗散铁电性的扭曲结构平台」项目,专注于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及二维材料研发。团队通过将尖端技术与材料合成、器件制作及理论模型相结合,促进材料质量的提升,推动其在实际器件的应用。 新闻稿:https://polyu.me/4f3UJCC   网上报导: 点新闻 – https://polyu.me/419eoeA 香港新闻社 – https://polyu.me/46VZ2hh

2025年7月25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707 Prof Sylvia Chen received the JESSICA Most Successful Women Award2000 x 1050pxSC

陈晓华教授荣获《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仁爱堂欧雪明儿童发展中心总监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创办人陈晓华教授荣获《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奖2025」。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奖」于2001年设立,旨在表彰在香港、大中华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对其行业、小区及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女性领袖。 陈教授是香港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心理学家,获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人文学院院士、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会士、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会士、英国高等教育学院(现为Advance HE)高级会士。她曾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会长,现担任《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主编、剑桥大学出版社文化与心理学系列主编,并荣获多项学术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会杰出国际心理学家奖、香港研究资助局人文学及社会科学杰出学者奖。 了解更多陈教授的跨文化学术之旅:https://www.jessicahk.com/people/most-successful-women/prof-sylvia-xiaohua-chen

2025年7月7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622Prof QIU Anqi elected OHBM Council ChairSC

仇安琪教授当选国际人脑图谱学会主席 推动理大及国际交流探究人脑的奥妙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教授、杰出创科学人仇安琪教授,早前当选国际人脑图谱学会(Organis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OHBM)主席。学会致力推动神经影像技术应用加深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每年选址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及卫星会议,以促进该领域相关主题的国际交流。今年OHBM旗舰盛事于2025年6月下旬在澳洲布里斯本举行,理大很荣幸参与及支持学会活动。 「OHBM 2025会议」于6月24日至28日进行,仇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母亲精神压力的胎儿编程:早期大脑发展和精神健康的影响》的主题演讲。仇教授分享其纵向队列研究成果,阐述了母亲心理健康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她亦介绍了其团队为促进精神疾病风险的早期识别,开发相关人工智能模型的近期进展,并探讨了提升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策略。 此外,研究中心亦协办了6 月 22 日至 23 日举行的 「神经影像数据分析工作坊」。本次活动聚焦脑影像建模的新兴技术,仇教授担任研讨环节主持,带领与会者共同探讨多组学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挑战,多组学是一门透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个「组学」领域的数据的科学,在加深对生物系统的理解方面尤其重要。

2025年6月22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613_Prof LI Heng ranked nations top scientist 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_SC

李恒教授获Research.com列为工程与技术领域全国第一顶尖科学家

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兼建筑信息学讲座教授李恒,于国际学术网站Research.com公布的《2025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在工程与技术领域位列全国首位、全球第21位。 该榜单是根据学者的D指数(Discipline H-index)而评定,指标基于学者在特定学科领域的论文发表及被引用次数,评估其学术影响力。这项国际认可彰显了李教授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及其研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李教授至今开展了多个与建筑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技术转移相关的资助研究项目。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数字建筑、智能建筑、人体工学和机器人技术。李教授在二十多年的研究里,带领研发了计算器读图系统、建筑策划管理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等多种产品。近年来,他专注于基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的研究。 网上报导: 文汇报 - https://polyu.me/4mVG3ct

2025年6月13日

荣誉及成就

20250612_MHRC members named among 2025 Worlds Best Scientists_S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员入选Research.com「2025年度全球顶尖科学家」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十二位成员,分别于其各自研究领域获权威学术研究平台Research.com评选为「2025年度全球顶尖科学家」,当中包括计算机科学、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多个学科领域。 该名单是根据学者于其学术领域的D指数(Discipline H-index)编制而成,其中包括论文发表及被引用指标。研究中心成员获国际肯定,足见他们在所属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其研究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力。 *根据Research.com第四版排名榜单 *按学科领域及学者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列 世界排名 国家排名 成员 D指数 引用次数 出版物 学科领域 1504 185(中国) 秦璟教授 72 19,492 316 计算机科学 716 79(英国) Keith HAWTON教授 158 85,107 724 医学 7181 121(中国) Georg KRANZ 教授 38 4,729 173 神经科学 3954 52(中国) 仇安琪教授 54 10,038 206 神经科学 2758 35(中国) 余其殷教授 63 15,473 186 神经科学 10011 99(中国) 区美兰博士 30 2,879 106 心理学 9782 5062(美国) 蔡华俭教授 30 6,185 107 心理学 8737 82(中国) 陈晓华教授 34 5,092 83 心理学 137 82(美国) Patrick CORRIGAN教授 130 78,129 589 心理学 2740 23(中国) 岑浩强教授 62 15,108 366 心理学 3840 35(中国) 麦颖思教授 54 11,382 213 心理学 49 1(中国) 叶兆辉教授 104 180,365 557 社会科学与人文学

2025年6月12日

荣誉及成就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