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空間大地測量及地球科學講座教授、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核心成員陳劍利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對全球海洋質量在過去三十年(1993至2022年)的變化進行直接觀測,進一步驗證全球海洋質量是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次研究指出,其間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3.3毫米,上升速度持續加快,顯示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研究成果已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陳教授團隊的研究助理教授聶宇鋒博士爲論文的第一作者。
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兩大因素導致:其一,海洋吸收地球氣候系統中約90%的多餘熱量,引發海水熱膨脹效應,致使海水體積增加;其二,陸地冰川及冰蓋融化產生的大量淡水流入海洋,造成海洋質量的增加。因此,對全球海洋質量變化(又稱「重靜態海平面變化」)進行長期監測,有助了解主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因素。
過往,科學家透過衛星測高對全球海洋質量的長期觀測來估算海平面上升速度,直至2002年「重力恢復及氣候實驗衛星(GRACE)」發射後,才實現基於衛星重力測量的相關觀測。衛星雷射測距是一項傳統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技術,通過雷射精確地測量衛星與地面觀測站之間的距離,然而此技術受制於衛星與地面站站點數量有限、衛星軌道較高,僅能捕捉長波重力信號,且空間分辨率低,因此難以直接應用於監測全球海洋質量變化。
為提高衛星雷射測距技術在估算全球海洋質量變化的精準度,研究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正向建模技術,透過整合海洋與陸地邊界資訊,成功解決空間分辨率限制帶來的訊號洩漏問題,實現對全球海洋質量變化的監測。
是次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在1993年至2022年間持續加快,累計上升約90毫米,其中約60%由海洋質量劇增造成。自2005年左右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為全球海洋質量增加,主要源於格陵蘭等地的極地冰蓋及陸地冰川加速融化,佔全球海洋質量總增量逾80%。
網上報導:
wn.com - https://polyu.me/45YB4jj
Mirage News - https://polyu.me/46iGlni
東方日報 - http://polyu.me/4lV48hJ
大公報 - https://polyu.me/4n9KAXN
香港商報 - https://polyu.me/47XmMC9
Line Today - https://polyu.me/3JZcVSo
香港新聞社 - https://polyu.me/4m5iLPO
中央電視台 - http://polyu.me/4n9SYGQ
無錫日報- https://polyu.me/4n7EAPg
Technology Networks - https://polyu.me/45Z6SVo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 https://polyu.me/4oYTadL
珠海網 - https://polyu.me/4mMXpYz
Medium - https://polyu.me/4272D8X
廣州日報 - https://polyu.me/4p2SZ16
南方日報 - https://polyu.me/4p5N3V2
研究部門 |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 |
---|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