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王鑽開教授 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2023」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王鑽開教授榮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2023」,肯定他於仿生工程(Nature-inspired engineering)和在鑽研抑制萊頓弗羅斯特效應(Leidenfrost effect)的卓越成就。「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之得獎者將獲頒二百萬港元研究經費,作為其未來一年研究計劃的資助。 「仿生」是一門結合生物、物理、化學、材料和工程等學科的跨領域科學,意指從生物獲取靈感,從觀察大自然學習並找出解決辦法。 王教授的研究主張以受自然啟發的工程學為中心,他尤其著重探索及參照生物的親水與疏水特性,開發創新的功能性仿生表面,能夠廣泛應用在能源收集、散熱、流體輸運、柔性電子等領域。例如王教授與團隊透過觀察荷葉便利水流走的設計,研發出可迅速排水的材料表面,有助防止飛機機翼、引擎等金屬表面積冰,減少意外發生。 王教授其中最具突破性的研究是找出能夠在高溫表面運用液體作高效冷卻的新方法,抑制了經典物理現象萊頓弗羅斯特效應,解決了科學家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挑戰。 王教授對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感到榮幸,他說︰「 感謝裘槎基金會對我在仿生工程和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的研究作出肯定,相信這個獎項會推動更多學者到大自然尋求靈感,將創新投入相關研究。」 王教授於 2000 年在吉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3 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2008 年在倫斯勒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王教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於 2009 年入職香港城市大學, 2021 成為講座教授。王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副院長(2019-2022)及仿生工程研究中心創始副主任(2021-2022)。王教授擔任 Wiley 出版社期刊《Droplet》的執行主編,同時亦擔任 10 多個國際期刊的副主編和顧問編委。 王教授是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創始成員)及國際仿生工程學會會士、裘槎高級研究學者(2023)、香港研究資助局高級研究學者(2022)、2022 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中國教育部長江講席教授(2016)。他的研究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收錄,他的兩項發明分別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獎和評審團嘉許金獎。同時他還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青山科技獎(2021)、科學探索獎(2020)、先進工程材料名人堂(2019)、第35屆世界文化理事會青年特別嘉獎(2018)、香港城市大學校長講座獎(2018,2020)、傑出研究獎(2017)、校長獎(2016,2017)。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分別榮獲香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和一等獎(2022)、香港青年科學家獎(2015,2019,2022)、美國材料學會傑出研究生金獎(2016)和銀獎(2015,2021)、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銀獎(2019)和優秀獎(2016,2021)。     *****完*****

2022年12月8日

成就 機械工程學系

1

理大初創推出全新近視防控鏡片 採用理大雙專利技術 減慢兒童近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宣布,由理大支持的初創企業——視覺科技有限公司(視覺科技),透過與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和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的合作,成功結合了「光學多環近視離焦」及「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自主研發出嶄新的「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為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方便、非侵入性,並能減慢近視增長的選擇。 全新推出的「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結合了「光學多環近視離焦」及「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兩項理大專利發明,充分體現理大致力推動科研創新,並透過培育初創企業實現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努力。 「光學多環近視離焦」技術由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研發,它能有效減慢兒童的近視加深速度達 60%。其原理是在視網膜上產生清晰的影像,同時在視網膜前方產生另一個離焦或模糊影像,不但為兒童提供清晰的視野,亦能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採用「光學多環近視離焦」技術的軟性隱形眼鏡於 2018 年已推出市場 。 「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則由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結合先進的光學設計、超精密加工及精密測量技術,以及精湛的精密注塑工藝,成功將「光學多環近視離焦」技術應用於近視防控鏡片生產,既令鏡片的外型更美觀,亦提升了視覺的穩定性及舒適度,加上非侵入性的設計,更能配合不同年齡兒童的需要。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訪問講座教授、視覺科技創辦人杜嗣河教授指出: 「近視問題不容忽視,深近視不但影響視力,更可能引發嚴重的眼科疾病,故控制兒童近視加深的速度尤其重要。視覺科技致力開發及銷售改進視力的產品,把科技轉移到業界及進行商品化,造福社群。今次我們很高興,透過與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和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的合作,成功研發嶄新的『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為原有的『光學多環近視離焦』產品帶來突破性的發展,有助解決日益嚴重的兒童近視問題,特別是在近視率偏高的地區,如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內地等。」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主任張志輝教授表示:「超精密加工技術是一個跨學科的先進製造科技,為多個策略性工業如視光、半導體、先進光學、航天、能源、生物醫學和新材料等領域提供重要支撐。在這個領域上,重點實驗室特別著重前沿基礎和應用的研究,致力研發超精密加工技術及精密檢測的新方法、新工藝、新系統及新設備,並卓有成效。我們樂見自主研發的『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能更廣泛地應用於視光學產品的優化及製造,造福社會。更會繼續為各行各業開發創新的技術和應用方案,進一步提升香港及中國內地企業在設計及先進製造技術上的能力和優勢。」 視覺科技將率先在香港及中國內地推出「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並會繼續與理大緊密合作,在「光學多環近視離焦」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更多創新產品,共同改善兒童及青少年的視力健康。 視覺科技是一家由理大教授和校友牽頭成立的初創企業,視覺科技曾獲理大微型基金及理大科技領航基金的資助。2018 年理大已授權視覺科技商品化理大相關專利技術,由該公司負責生產和分銷,並向認可的光學診所與驗配中心供應「光學多環近視離焦」隱形眼鏡產品。 理大致力推動大學的科研和創新,促進其研發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科技應用。理大通過全面的創業支援平台,推出不同的培訓和資金援助計劃,連接創業生態圈資源,以及推行教育、孵化和加速計劃,扶植多家由學者或學生主導的初創企業。   *****完*****

2022年12月7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Photo 1

理大攜手漢森機械人技術公司成立人工智能與人本機械人技術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漢森機械人技術公司(漢森,Hanson Robotics)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人工智能與人本機械人技術研究中心(CHAiR)。中心將專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攜手促進更多創新研究,加強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以籌謀人類福祉為本。 理大擁有卓越的跨學科研究實力,一直致力研發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為各個產業引領解決方案;漢森具備開發類人型機械人的領先優勢,創造出全球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械人Sophia。 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科技發展潛力無限。CHAiR作為創新研究平臺,會由跨學科院系合作進行研究,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IoT)、神經科學、設計、電腦科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醫療及人文等領域,旨在促進前沿技術的知識轉移和實際應用,廣泛地惠及不同產業。 CHAiR亦將不遺餘力支持香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和創業。理大研究生院院長、電子計算學系分佈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曹建農教授,將出任CHAiR的首席研究員及行政總監。漢森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David Hanson博士與曹教授,擔任CHAiR指導委員會的共同主席。 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和漢森執行董事Doug Glen 先生的見證下,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趙汝恒教授和Hanson博士於昨日(5日)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在簽署儀式上,Sophia還與來賓互動交流,「我期待能學會更多新穎的技能。在你們的幫助下,也許我可以學習成為護士、教師、禮賓服務員、或者圖書管理員。你可以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陪伴者、更嫺熟的藝術家、或者更有趣的藝人。」 Hanson博士說:「CHAiR具備優越實力令Sophia級機械人的性能更臻完善,促進服務機械人產業發展,從而吸引更多資源拓展有關的軟硬件和製造技術。」 滕錦光教授說:「產學合作是孕育和實踐創新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人性化社交機械人有巨大的發展潛力。CHAiR會以成為推動人本機械人時代來臨的重要推手為己任。」 身兼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的曹建農教授介紹,研究院一直為突破人工智能物聯網尖端技術和應用的關鍵難題,不斷研發解決方案。他說:「今次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夥拍漢森是一脈相承,進一步探索人本人工智能和社交機械人的潛力及機會。CHAiR將以其獨特優勢,將漢森的專業知識和理大匯聚世界一流學者的優勢結合,發揮作用。」 ***** 完 *****

2022年12月6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1

理大與香港太空館推出「月球|火星虛擬實境」互動展品 公眾可親身體驗「探月落火」之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香港太空館合作,於館內展出「月球|火星虛擬實境」展品,為期一年,並於今日舉行開幕禮,讓公眾可於香港太空館新設的虛擬實境裝置,透過理大協助國家探測月球和火星的尖端技術,親身體驗「探月落火」之旅,遊走於中國「嫦娥四號」和「天問一號」的著陸區。 是次展出的虛擬實境展品利用由國家航天部門及理大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團隊提供的數據,構建出月球及火星著陸區的虛擬實境,模擬在月球和火星表面進行探索。應國家航天局邀請,該虛擬實境系統早前亦在珠海舉行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展出,吸引大批觀眾。 開幕禮由理大吳波教授及香港太空館館長何萬雄先生出席主禮。 吳教授研發出嶄新的三維地形測量與智能地貌分析技術,廣泛應用於中國「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以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用以分析地形地貌,協助選取着陸點,為這些太空探索任務的成功做出貢獻。 吳教授當日並獲邀主持「太空探測:求索『天問』」專題講座,講述中國與其他國家近年探測月球和火星的任務,並介紹測量、遙感、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支持這些太空探測任務中的應用。吳教授亦與在場參加者討論太空探索和教育的未來前景。 吳教授表示:「作為香港唯一一個參與國家航天計劃的院校,理大在國家多次月球和火星探測任務都深入參與其中。我們很高興這次與香港太空館合作,讓公眾可親身體驗理大多年的科研成果以及國家探索太空的成就。未來希望可以透過更多航天科技活動及展覽,培養公眾和年青人對航天科技以至科研的興趣。」 理大近年除了於校內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亦與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先進空天推進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期望為國家的航天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早前校方亦全力配合特區政府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的選拔工作,於校內舉辦座談會,鼓勵有志為國家載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優秀青年學者參與。理大會繼往開來,貫徹其辦學理念,透過培育人才和投入高端科研,貢獻國家和香港。 「月球|火星虛擬實境」虛擬實境展覽由理大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行星遙感實驗室及香港太空館合作籌劃,並獲國家航天局和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支持。相關活動詳情請瀏覽網頁: https://hk.space.museum/zh_TW/web/spm/exhibitions/permanent-exhibition/moon-mars-vr.html *****完*****

2022年12月3日

活動 深空探測研究中心

20221130_p1

理大10項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資助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共有 10 項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轄下的「聯合科研資助基金」(JRS)和新設立的「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CRS) 2022/23 撥款資助。 在JRS中,理大學者主導的 8 個研究項目獲資助,涉及港幣 939.6 萬元;理大另在 CRS 有 2 項研究獲撥款港幣 716.4 萬元。該十個為期四年的研究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包括信息科學、管理科學、海洋與環境科學、新材料科學、應用數學和生物醫學工程。 理大學者致力開展創新研究,發揮科研專長惠及社群。其中一些獲獎項目針對解決迫切的社會和人類需求,應用層面廣泛,如醫院床位共享機制及優化模型研究、為大灣區城市評估風暴潮規律及風險、加強利用具有時序調控病變血管再生修復功能的 Janus血管支架等等。 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於拓展具影響力的多學科合作研究,促進可持續發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在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和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資助,大力支持理大科研項目,加強結合兩地研究合作及實力,互補優勢,引領創新發現。」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為推動內地及香港兩地合作具科學價值及創新性的研究項目,協議成立 CRS 和JRS。其中於 2022/23 年度新推出的 CRS,旨在資助內地及香港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研究重點項目,以持續提升內地與香港的研究成果與影響力。香港申請人可就研究項目申請不超過港幣 360 萬元,計劃每年資助約十個項目。而 JRS 的目的則為互補兩地優勢,促進學術研究上的合作。JRS 香港申請者可就研究項目申請不超過 125 萬港元。   NSFC-RGC 合作研究重點項目 2022/23 研究領域 項目名稱 香港首席研究員 國內首席研究員及院校 信息科學 基於二維半導體的單片集成電子學 - 從可控生長到器件集成 柴揚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 張文靜教授 深圳大学 新材料科學 基於中空多殼層結構及多級復合電極的長壽命高比能柔性鋰電池的研製 鄭子劍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楊梅博士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NSFC-RGC 聯合科研資助基金計劃 2022/23 研究領域 項目名稱 香港首席研究員 國內首席研究員及院校 信息科學 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安全關鍵技術研究 肖斌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 鄧小鐵教授 北京大學 管理科學 醫院床位共享機制及優化模型和算法研究 葉恒青教授 物流及航運學系 萬國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 海洋與環境科學 大灣區沿海城市暴雨-風暴潮遭遇規律與致澇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段煥豐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鄭飛飛教授 浙江大學 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海事保障平臺立體協同作業關鍵技術研究 劉威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 馬勇教授 武漢理工大學 新材料科學 錫基鈣鈦礦X射線探測器 嚴鋒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 楊世和教授 北京大學 其他 由捕食者介導的生物競爭及重要性的數學建模和分析 王治安教授 應用數學系 樓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 隨機多目標優化及其應用 陳小君教授 應用數學系 楊新民教授 重慶師範大學 具有時序調控病變血管再生修復功能的 Janus 血管支架研究 趙昕博士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楊志祿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   ***** 完 *****

2022年11月30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舉行八十五周年校慶晚宴 繼往開來培育人才 推動科研和知識轉移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八十五周年校慶,假理大教學酒店唯港薈設晚宴,與社會賢達、政府官員、業界夥伴以及師生校友等,見證一年來的慶祝活動圓滿舉辦。 一眾社會賢達、政府官員、業界夥伴以及師生校友等,見證一年來的慶祝理大八十五周年活動圓滿舉辦。 在弘揚理大精神的八十五周年校慶主題曲樂聲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長萬寧女士,與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以及理大校董會、大學顧問委員會及大學高層,共同主持啟動儀式。 香港理工大學出版社創社出版的兩部書籍,包括《PolyImpact: 理大創新發明造福世界》,以及《志存高遠 勵學利民——傑出理大校友獎獲獎者》,亦同台亮相,展示理大在培育人才和轉化科研成果的成就。 卓永興先生致辭說:「理大自創校以來,為社會作育英才,貢獻良多。在學術及科研領域上,大學的成就一日千里,碩果纍纍。在國家發展踏入新時代之際,理大作為本地教育與科研俱優的一流學府,也正積極回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理大充分把握政府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加大力度吸引國際著名創科學者來港參與教學研究。」 林大輝主席表示:「今年標誌着國家、香港和理大的發展踏上新征程,開啟新篇章,充滿新動力。85年來,理大一直與香港社會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理大在國家和香港不同的發展階段都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培育人才,發展科技,積極回應社會需要,致力造福社群。展望未來,理大會乘勢而上,進一步發揮我們獨特的優勢,貢獻香港和國家。」 滕錦光教授說:「理大將精益求精,以優質的教育和科研,為創科生態圈培育多元的領導人才,推動交叉學科研究發展,加強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支持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理大同時會繼續培養更多兼具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勇於承擔責任的社會棟樑。」 理大校園早上亦舉行校慶日升國旗儀式,超過 500 位理大成員出席。 理大在八十五周年校慶期間,以「情繫理大.共創非凡」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精彩慶祝活動,包括主校門揭幕、理大創科開放日、藝術及文化系列節目、校慶音樂會、「運動樂」同樂日、公開講座,以及校慶主題曲健身操等。 理大的前身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成立於 1937 年,戰後在 1947 年更名為香港工業專門學校,並於 1957 年遷至紅磡校舍現址。及至 1972 年,香港理工學院成立,並於 1994 年升格成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至今成為全球排名前一百位的高等學府,培育近 46 萬名畢業生,在不同崗位為社會的進步和福祉作貢獻。   ***** 完 *****

2022年11月25日

活動 拓展事務處

1

「童學習‧置未來」計劃 — 為劏房家庭設計之傢俱套裝 社區派發正式啟動 改善學童學習環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獲「置地公司家基金」捐助,推行「童學習‧置未來」計劃 — 為劏房家庭設計之傢俱套裝(「計劃」)。此計劃為居住於劏房的學童設計及訂製二千套符合人體工學的特製傢俱,包括書桌、座椅及相關輔助工具等,改善其學習環境。首批共一百八十套特製傢俱剛於本月下旬於九龍城進行首輪派發,共有一百八十四名適齡學童受惠;其餘批次將透過社區協作,於明年上半年陸續於油尖旺、深水埗、小西灣及葵青區派發。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一直致力推動社會創新實踐、多面向的社區參與和跨界別協作。是次計劃成功連結學術知識及社區需要,由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眼科視光學院及設計學院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因應劏房環境空間狹少及光線不足,學童有機會因坐姿不佳而造成的脊柱側彎和近視的潛在風險,設計出一套適合四至十六歲學童學習需要、符合人體工學的特製傢俱。設計以高耐用性、輕便和可調校為原則,適用於不同的家居佈局。 整套傢俱由以下部分組成︰ 可折疊、調校高度及傾斜度的多功能書桌: 可拉近學童與書桌的距離,方便學童坐在睡床上書寫及閱讀。 可拆卸式人體工學座椅: 可拆卸上半部分放在睡床上使用,其中靠背及坐墊組合能夠承托腰椎壓力,讓學童保持良好坐姿。 三種不同高度的腳踏: 讓不同身高的學童均可維持正確坐姿。 閱讀擋板: 隔開複雜的視覺背景,減低對學童視力發展的不良影響,增加專注力。 可調節光度及燈光顏色的充電式閱讀燈: 讓學童能在合適的燈光照明下閱讀,保護視力。 研究團隊認為這套傢俱能改善學童的學習環境及身心健康,長遠有望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促進青少年向上流動,計劃讓學術知識得以轉化為於社區切實可行的應用,實際回應社區需求,體現大學在知識創造、傳播及轉移的使命。團隊希望標準化設計有利未來作批量生產,讓共創成果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學童。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先生表示︰「社會創新往往是匯聚了跨界別、跨學科的努力才能產生實際效益及可持續的正面影響。這套為居住於劏房的學童設計的書桌和座椅套裝,可以即時為他們在狹窄和雜亂的居住環境中營造一個較合適學習的『微環境』,相信這對於學童成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我們希望能繼續加深計劃的影響力,透過連結更多社會資源增加受惠學童的人數,讓社會創新的努力能夠持續地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何仲豪先生表示︰「有超過九成參加了簡介會的劏房家庭申請領取這套特製傢俱,反映這套『度身訂造』的傢俱的設計深受劏房家庭歡迎。其中書桌和座椅套裝的設計,照顧到劏房家庭的實際需要,在受限制的空間內為學童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擁有專屬的學習空間,從而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亦令家長更關注子女的脊骨和視力健康及其身心發展。」 置地公司行政總裁黃友忠先生表示︰「置地公司家基金自成立以來,一直十分關注與房屋有關的社會問題,在過去兩年不斷與各非牟利團體合作,為不同社區的劏房住戶提供各種支援方案。今次很高興能與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合作,為近二千名居住於劏房的學童提供合適的傢俱,讓他們的學習環境得以改善。能與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合作我們感到十分欣喜,希望是次計劃能關注基層學童健康發展及需要,為社區帶來裨益。」 關於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於 2012 年成立,旨在提供一個以人為本的創新平台,前瞻美好生活,連繫熱心人士,培育跨代實幹者,以集體智慧,推動創新,並成就具影響力的實效行動。   *****完*****

2022年11月25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正式啟動 為融入國家發展規劃出謀獻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在校園舉辦「融入大灣區與國家創科論壇暨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開幕典禮」,作為理大 85 周年校慶壓軸活動之一。近 300 名師生、校友,以及來自創科、金融和學術界領袖等嘉賓出席盛會,就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規劃交流意見。 中國科學技術部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徐捷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國科學院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李芳芳女士以視像發表開幕致辭,祝賀理大校慶與 PReCIT 正式啟動。 孫東教授表示:「我謹此祝賀理大成立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相信中心將為促進創科政策領域更多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研究,擔當重要角色。而今日的論壇亦定將富有成果,啟發更多創新意念。」 主持開幕儀式的包括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滴灌通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香港交易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 PReCIT 主任趙汝恒教授,以及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 PReCIT 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滕錦光教授表示:「八十多年來,理大及其前身一直以回應社會不同時代需要為己任,推動香港、國家和世界的發展。適逢國家開展多項重大政策,為香港帶來無限發展機遇,理大成立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正是又一切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舉措。」 PReCIT 由來自理大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矢志成為香港及區內領先的創科智庫。趙汝恒教授在開幕典禮介紹 PReCIT 的背景和三個主要的研究範疇,包括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趙教授說:「香港與內地可優勢互補,商討跨境融合方案以促進研究成果產業化,釋放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經濟的潛力,以及再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這涉及創科合作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資、資金、數據和人員等領域的流通。 PReCIT 作為理大的政策倡議機構,將出謀獻策,以支持香港參與國家科技創新任務。」 在論壇上,李小加先生發表主旨演說,以滴灌通為例,闡釋大灣區在創新與人才,以及利用香港市場引導全球資本方面的優勢,如何協助內地的小微企業融資,並為投資者提供另類投資選擇。 理大內地發展總監兼 PReCIT 核心成員陸海天教授主持圓桌論壇環節,並邀請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聯合發起人陳清泉教授、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潘樂陶博士、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查毅超博士,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博士,在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前,就本港的創科發展分享真知灼見。 陳清泉教授分享了他與內地創科界展開合作的經驗,重申政府要與持份者緊密合作,特別是調動專家和市場的力量,多方合力,共同推動創科發展。 潘樂陶博士呼籲政府制定配合國家發展的創科政策方向,並建議香港與大灣區共同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以便大學科研人員落實研究成果,進一步吸引投資者資金。 查毅超博士以工業家的角度,分享香港如何善用產業鏈及金融中心的優勢,發揮作為大灣區和東盟工業創科總部的角色,以促進研究成果產業化和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 黃元山博士強調,只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在整條價值鏈上達至合作和融合,才能讓《施政報告》中各項招商招才措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跨境的聯合政策對於克服現有障礙,尤其深化市場准入及促進生產要素流動非常重要。 崔永康教授總結發言時表示,社會各界需要齊心協力,為優秀和具潛質的創科人才提供可持續和有利的環境,吸引他們留在香港推動創科發展。 更多關於 PReCIT 舉辦的活動資訊,歡迎瀏覽中心網站 www.polyu.edu.hk/precit/.   *****完*****

2022年11月24日

活動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1

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公開講座  奧運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主講「撥水見光 追逐夢想」

為慶祝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理大昨日於賽馬會綜藝館舉辦公開講座,敦請奧運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以「撥水見光 追逐夢想」為主題,分享其運動員生涯和奧運奪金的經歷,勉勵年輕人堅持追夢。講座吸引超過八百名嘉賓、師生、校友和公眾參與。 郭晶晶女士於座上分享她長達 22 年職業跳水運動員的奮鬥歷程,雖然於訓練中經歷多次傷患,但她永不言棄,堅持要克服逆境,繼續積極刻苦訓練,最終在退役前參與了四屆奧運會並奪得驕人成績。 郭晶晶女士說:「要成功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成功就是強迫自己堅持下去。」郭女士並與理大學生現場交流,激勵他們勇敢追夢,貢獻國家與社會。 郭晶晶女士 2000 年獲悉尼奧運會個人賽和雙人賽亞軍,2004 年獲雅典奧運會三米板個人賽和雙人賽冠軍及 2008 年獲北京奧運會三米板個人賽和雙人賽冠軍。郭晶晶女士現任國際游泳聯合會跳水技術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香港游泳總會義務技術顧問。她並出任多項公職服務社會,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大使、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大使、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海洋保育大使、香港警務處保護兒童計劃榮譽大使和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榮譽主席。 理大署理校長黃永德教授說:「理大很榮幸今天邀請到郭晶晶女士親臨校園演講,希望同學們都以郭女士為學習榜樣,獲得個人的輝煌成就之餘,更不忘貢獻社會。理大亦非常支持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發展,因為運動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正面而長遠的影響。」 理大八十五周年慶祝活動於去年十一月展開,以「情繫理大・共創非凡」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他活動包括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的開幕典禮暨創科論壇,壓軸的理大八十五周年晚宴將於本周五舉行。   *****完*****

2022年11月23日

活動 學生事務處

1

「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音樂會」圓滿舉行 以非凡音樂之旅同慶大學邁向新里程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音樂會昨晚假校園的賽馬會綜藝館圓滿舉行。音樂會邀請到多位享譽國際的音樂家和藝術家,演繹不同時代的中外名曲。在兩小時的悠揚樂韻中,嘉賓、師生和校友回顧理大八十五年來與香港息息相關的發展,並見證理大邁向新里程。 音樂會由享譽國際的音樂家梁建楓先生擔任音樂總監,聯袂香港著名藝術家汪明荃博士、國際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女士、古箏名家鄒倫倫博士、施坦威藝術家鄭慧博士、著名歌唱家陳倩倩女士、二胡大師果敢先生、合唱團指揮譚天樂先生,以及一眾來自香港演藝學院合唱團、理大管弦樂團、理大合唱團和理大校友會聯會中樂團的音樂精英,為校園帶來動人音樂。   音樂會由享譽國際的音樂家梁建楓先生擔任音樂總監。 當晚的非凡音樂之旅由理大校友創作的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主題曲展開序幕,一眾名家傾力演出不同時代的作品,映襯自1937年理大前身「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建校以來,理大四個不同階段的發展,優美旋律令觀眾陶醉其中。最後,音樂會以全場嘉賓與觀眾合唱《獅子山下》作結,將氣氛推向高峰,為音樂會劃上完美的休止符。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說:「理大非常重視全人教育,致力培養年輕人成為具有正向思維和家國情懷的人才,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為香港、國家及世界做出貢獻。大學舉辦藝術及文化活動,旨在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讓同學透過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擴闊視野。多年來,理大很榮幸獲得許多傑出藝術家大力協助,在校園推動藝術和文化發展,我在此向他們衷心致謝。」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說:「理大很高興能夠透過校慶音樂會,向大學社群及社會各界推廣藝術及文化。我們並感謝善長透過『理大藝術及文化發展基金』,支持校內的獨特計劃和協作活動,以培養具備特殊才華的學生,並在校園內外推廣藝術和文化。展望未來,理大將繼續致力提供優良的全人教育,培育領袖人才,發揚理大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 理大在八十五周年校慶期間,以「情繫理大.共創非凡」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是次音樂會為校慶壓軸慶祝活動系列揭開序幕,其他活動包括奧運跳水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的公開講座、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的開幕典禮暨創科論壇,以及壓軸的理大八十五周年晚宴。     香港著名藝術家汪明荃博士獻唱《萬水千山總是情》及《勇敢的中國人》兩首名曲。   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女士以預先錄影形式,演出《海濱音詩》及《維也納小進行曲》。   古箏名家鄒倫倫博士聯同理大管弦樂團演出《戰颱風》。   施坦威藝術家鄭慧博士演出《快樂島》。   著名歌唱家陳倩倩女士獻唱歌劇《賈尼.斯基基》的詠嘆調《親愛的爸爸》,以及《心靈睡過的地方》兩首名曲。   二胡大師果敢先生聯同理大管弦樂團演出《賽馬》。   合唱團指揮譚天樂先生參與音樂會演出。   香港演藝學院合唱團演出《月亮敘事曲》、《對花》及《Life Has Loveliness to Sell》,譚天樂先生擔任合唱團指揮。   理大管弦樂團演出1970與1990年代的《組合曲》,梁建楓先生擔任樂圑指揮。   理大合唱團演出《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主題曲》、《歡慶聖哉經》及《信任彩虹》,譚天樂先生擔任合唱團指揮。     理大校友會聯會中樂團演出1930與1940年代的《組合曲》。     ***** 完 *****

2022年11月22日

活動 文化及設施推廣處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