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舉辦「創科論壇」 業界領袖為香港創科融資建言獻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今日舉辦以「科研走向產業化的融資前景」為主題的「創科論壇」。論壇匯聚近 250 名創科界不同領域的領袖和持份者進行深度交流,為特區政府起草施政報告建言,推動香港創科發展。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表示:「研究是創科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單憑研究創新不能協助香港達成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需要資金、知識轉移,以及把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配合,方能成功。因此,學術界與業界的合作至為關鍵。」 論壇上,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數碼港) 行政總裁任景信先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投資總監黃賢敏先生,以及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創新中心)執行董事冼超舜博士,就如何促進科研產業化、創業和融資等方面分享真知灼見。與會者在 PReCIT 聯席主任兼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主持的討論環節中,共同探討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促進社會創新,以及知識產權改革等議題。 盧麗華博士指出,在推動科研創新走向市場應用的過程中,大學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提供前期的概念及技術驗證支援,通過創業課程和體驗計劃培育創科人才,幫助初創企業應用大學的知識財產,以及為這些企業聯繫市場和資源網絡等。理大至今支持了超過 450 間初創公司在不同領域上推動科技及社會創新。她表示,理大將繼續與政府、業界及投資者攜手合作,加快推動理大科研成果及創新意念商品化,為社會帶來更多裨益。 任景信先生表示,香港的風險投資(VC)總額近年持續累增,顯示投資者日益重視創科及創業。隨著地緣政治及社會經濟環境不斷轉變,科技創投市場也起著新變化。數碼港將繼續積極推動創業家及初創企業緊握新興科技、大灣區以及區域的市場發展,拓展融資機遇,促進創新科技落地轉化應用。 葉成輝博士介紹了應科院的大學技術轉移計劃,闡述如何將科技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持份者——大學和研究機構——無縫連繫在一起,促成研究成果商業化的目標。要達致這個最終目標,首要是從「0 到 1」,即創造具影響力的創新技術;然後便是從「1 到 10」,把技術商業化的關鍵過程,當中應科院的深度技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橋樑作用。 黃賢敏先生提到科技園公司正在擴大資金規模和投資領域,過去五年科學園有超過 220 個投資案例,籌集了 800 億港元。 科技園公司創投基金的資金額達 6 億港元,科技園公司每投資 1 港元便能帶動了 16 港元的外部投資,讓處於不同融資階段的科技企業均得到支持。 冼超舜博士亦講解了可持續商業計劃對獲取研究資金和商業化的重要性。 理大培育的兩家初創企業——佳昇科技有限公司(佳昇科技)及視覺科技有限公司(視覺科技)——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們的成功案例。 佳昇科技專注於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和應用,發明了天然抗菌抗病毒塗層,應用於防護口罩及建築物上,獲選為福布斯「2022 亞太區值得關注的 100 家企業」。佳昇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李蓓教授表示,了解市場需要,結合創新科技與應用是獲取研究資金和達致商業化的關鍵。 視覺科技是屢獲殊榮的先進視光產品研發企業。視覺科技創辦人及總監梁子文先生強調,尋找熟悉市場需求和同業競爭的商業團隊至為重要。知識產權對初創非常重要,希望政府在知識產權申請上給予初創企業更多支持。 是次論壇由多個理大學系和部門,包括應用社會科學系、知識轉移及創業處,以及研究及創新事務處協辧;並得到數碼港、應科院、科技園公司及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創新中心的鼎力支持。 PReCIT成立於 2022 年,由來自理大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中心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領導,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下一場關於創科融入大灣區與國家的「創科論壇」暨 PReCIT 開幕典禮將於 11 月 24 日舉行。 更多關於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活動資訊,歡迎瀏覽中心網站 www.polyu.edu.hk/precit/。   ***完***

2022年9月27日

活動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1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載譽歸來 培育新一代對研究興趣

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 一直致力推動全人教育,透過專業全面的教育、豐富多元的方式,積極裝備青年人面對未來挑戰。為提升新一代對研究的興趣,理大於今年再度舉辦「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The Junior Researcher Mentoring Programme),讓高中生在理大學者親身指導下參與研究項目,探索理大多元的本科課程,助他們早著先機,為未來升學和就業作好準備。.

2022年9月27日

教與學 環球事務處

1

理大學者榮膺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宣布,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頒授的 2022 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中,榮膺兩個組別的獎項。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Tulio Maximo 博士榮獲「新晉教學人員組別」奬;而由理大教學發展中心總監陳小華博士領導的「跨學科英語課程」團隊,則獲授「協作團隊組別」奬。頒奬禮於今天(9 月 26 日)舉行,由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先生親自頒發奬項予 Maximo 博士及「跨學科英語課程」團隊。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旨在表揚教資會資助大學學者的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以及他們在校園內外展現的領導才幹和對提升教與學質素所作的學術貢獻。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衷心祝賀得奬學者獲此殊榮,並表示:「理大以卓越的教學與研究為榮。Maximo 博士及『跨學科英語課程』團隊的成員,包括理大教學發展中心總監陳小華博士及英語中心專任導師林玉雲博士,都是非常優秀和充滿熱誠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採用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學法,致力建立主動的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及成果。我們十分欣賞他們努力不懈的精神,並衷心恭賀他們獲得驕人成就。」 新晉學者以同理心教學 推廣多元、公平和包融的價值 「新晉教學人員組別」奬旨在嘉許有傑出表現的新晉教育工作者。Maximo 博士兒時被診斷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他受個人經歷啟發,以同理心作教育策略的核心,致力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讓每位學生都可以盡情發展、應用及展現自己的設計和思考能力。他將融合性設計的概念納入設計課程中,以推廣多元、公平和包容的價值,並創立了新科目「Design Meets Disabilities」。Maximo 博士亦積極與不同的非政府組織合作,使學生能參與多個社區項目,並運用同理心方法啟導學生對使用者的需要產生個人化的理解,從而設計出更適合殘障人士使用的產品。 Maximo 博士表示:「作為老師,我深信同理心是培養未來具創造力的領袖人才,以至建立更公平、更多元社會的關鍵。我以同理心作教育策略的核心,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連繫起來,讓學生可以將從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與實際環境結合。我亦以同理心方式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藉以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採用創新教學法和科技 提供及時與量身訂制的英語學習資源 獲得 2022 年「協作團隊組別」奬的「跨學科英語課程」團隊由理大率領,其他成員包括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的資深教育工作者。「跨學科英語課程」配合獨立的英語課程,當中包含兩項主要元素:為學生提供即時、量身訂制及目標為本的跨學科英語學習教材;為英文科及不同學科的教師建立合作機會,創造教學上的協同效應。截至目前為止,該計劃已獲超過 30 個大學學系、60 個課程、100 位教師及一萬名學生採用。 團隊其中一項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學方式,是開發名為 Capstone Ninja 的互動手機應用程式。這個獨一無二的應用程式結合了不同的英語學習模組與簡短的測驗或練習,在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時,即時為他們提供以學科為中心、量身訂制的學習教材,協助他們完成畢業論文。應用程式亦具備多項通訊工具,包括可讓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文字聊天功能,以及協助學生管理論文撰寫進度的時程表等。由於新冠疫情對傳統教學方式造成嚴重影響,Capstone Ninja 流動應用程式更成為及時、有效的創新學習資源,讓學生及教師同樣受惠。 領導「跨學科英語課程」項目的陳小華博士指出:「我們的團隊決心創造及時和可行的方案,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我們堅信,實際應用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方法,並積極探討能讓學生提升語文技巧的不同渠道。我們感謝所有參與『跨學科英語課程』項目的英文科老師、不同學科的教學人員、技術及支援人員,以至學生夥伴等,這個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是屬於大家的。」 「協作團隊組別」奬旨在表揚卓越的跨學科教學項目。「跨學科英語課程」團隊所獲得的跨學科、跨院校成果,不但被受教資會資助大學的贊譽,更獲香港大專學界及國際的肯定。   ***完***

2022年9月26日

成就 教學發展中心

Photo 1

洪克協先生支持理大 捐款設立痛症管理教授席

本港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一直致力在康復科學研究方面尋求突破。新設的「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席」由洪克協先生創辦的洪克協慈善基金捐款設立,支持理大繼續在痛症研究方面作出貢獻。該教授席由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兼康復治療診所總監符少娥教授出任。 理大特於今日(9月23日)舉行感謝午宴,向洪先生表達謝意。理大一向重視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勵學教授席的設立將推動理大繼續發揮獨特優勢,以研究創新回應社會的需要。 洪克協慈善基金由合興集團榮譽主席洪克協先生創辦,對痛症研究向來不遺餘力。洪先生期望透過設立該勵學教授席,推動研發更多嶄新、有效並可負擔的療法,緩解痛症對患者的影響,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 符教授致力研究痛症多年,服務對象由精英運動員以至老弱長者。她認為該勵學教授席的設立是一種鼓勵,而深入痛症管理的研究將能為社會帶來裨益。 理大的「勵學教授冠名計劃」旨在表彰傑出學者在其專業學科中取得的成就。勵學教授在善長的支持下,探索和推進前沿研究項目,為人類帶來福祉。理大也期望透過是次勵學教授的委任,讓一眾志同道合的善長了解到「勵學教授冠名計劃」的深遠影響。歡迎瀏覽計劃網頁,了解更多。 *** 完 ***

2022年9月23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拓展事務處

p1

理大與OPPO共同成立創新實驗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影像技術科研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共同成立設於理大校園內的 「香港理工大學—OPPO聯合創新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圍繞人工智能(AI)影像技術及其晶片化、計算視覺、沉浸式多媒體,以及擴增/虛擬實景(AR/VR)技術等進行合作研究。OPPO計劃於未來四年撥款不少於人民幣1,000萬元,以支持理大開展創新研究項目及資助實驗室的成立和運作。

2022年9月23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1

理大 85 周年運動樂 師生校友聚首校園 享受運動樂趣 分享校慶喜悅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校園舉行的「理大 85 周年運動樂」昨天(9 月 17 日)圓滿結束,共有超過 1,800 名師生、職員、校友及其家人出席,參與各項別開生面的遊戲及比賽,一同享受運動的好處和樂趣,亦可趁周末回到校園聚首一堂,共賀理大 85 周年校慶。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顏吳餘英博士與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聯同理大一眾管理層為「理大 85 周年運動樂」主持啟動禮;多位校董會成員、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及大學院士亦有出席。 林大輝博士也藉此機會向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所取錄的 11 名健兒頒發獎學金,以及頒發「大專盃全年團體總錦標」予理大學生運動員代表;理大於 2021-2022 年度大專盃院校比賽中同時奪得女子團體及男子團體總冠軍。 黃永德教授致詞時表示:「理大致力在校園推廣運動文化,除了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之外,並希望教職員和學生能擁有更強健的體魄。此外,我們在培育精英學生運動員方面也不遺餘力。理大擁有一支表現優秀且自律性高的運動代表隊,每一位成員都充滿幹勁、毅力和團隊精神,為理大社群樹立了好榜樣。」 「理大85周年運動樂」的節目十分豐富,除了特設多款適合一家大小兼富趣味的攤位競技遊戲之外,亦在校園內不同場館安排了多項緊張刺激的球類比賽,包括五人足球、三人籃球、羽毛球及乒乓球,不僅讓參加者透過比賽互相砥礪切磋,亦可凝聚理大社群。 活動的另一個焦點是學生運動員精心呈獻的各項表演,包括花式單車、花式跳繩、空手道、跆拳道等,令在場觀眾目不暇給。 即將舉行的理大 85 周年重點慶典活動包括由理大校友兼大學院士何世柱先生主講的中國文化及藝術欣賞講座「至樂.至善.至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主持的公開講座,以及駐校藝術家計劃:理大劇團公演—《小城風光》。   ***完***

2022年9月18日

活動 學生事務處

1

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公開講座 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主講「學問與修養」

為慶祝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理大今天於賽馬會綜藝館舉辦公開講座,敦請理大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以「學問與修養」為題,分享對年輕人追求學問及建立良好修養的體會。講座更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蒞臨致辭;並吸引超過七百名嘉賓、學生、校友和公眾參與。  

2022年9月16日

活動 內地發展處

1

理大與南方電網成立「綠色安全電網聯合研究院」 推動建設國家「新型電力系統」和實現雙碳目標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網)簽署協議,共同成立「綠色安全電網聯合研究院」(聯合研究院),在電力裝備、綠色安全管理、智慧城市、綠色安全供電領域,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跨學科技術,合力推動國家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發展。南網計劃在未來五年撥款人民幣 3,000 萬元,資助理大開展一系列基礎及前瞻研究課題。 「新型電力系統」是國家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雙碳目標即「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關鍵途徑。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可滿足不斷增長的潔淨用電需求,兼具高安全性、開放性和適應性。 理大方面將由建設及環境學院和工程學院牽頭該項合作。理大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員來自兩個學院的六個學系,涵蓋智慧傳感、邊緣計算、大數據、數值仿真、先進材料等。團隊將專注電力裝備的數字孿生技術和配電網的數字化技術,以及安全穩定技術,透過與南網的專家密切合作,助力電網轉型升級。同時,依託聯合研究院,雙方將積極策劃、申報和參與省級和國家級重大課題,突破技術瓶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聯合研究院的簽約和成立儀式剛於昨日(8 日)舉行。在中央人民政府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徐凱教授、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梁勤儒先生、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創新及科技主管(粵港澳大灣區)彭文俊先生、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南網總經理王宏志先生,以及南網副總經理張文峰先生見證下,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和南網創新管理部總經理李銳先生代表簽署合作協議。 滕錦光教授說:「理大和南網已經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今天雙方共同成立聯合研究院,定會將合作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在今後的合作中,理大研究團隊將推進以新能源為主體、面向智慧城市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綠色新技術研發,助力我國的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王宏志先生說:「南方電網公司攜手香港理工大學,在科技創新和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透過聯合研究院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實現產學研深度交流,助力國家電力能源行業創新發展,同時也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高質量發展典範提供強有力支撐。」 除了聯合研究課題外,雙方並會合作培養一批高水準的跨學科專家,為國家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人才。 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一直憑藉不同學科專長,積極回應全球各種挑戰,大力推動綠色科技發展,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此次與南網的合作優勢互補,將促進學術交流和資源分享,支持學者們更有效地開展各種學術研討活動,同時培養研究人才,推動重大科研項目。」 聯合研究院院長、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杜亞平教授表示:「綠色安全電網聯合研究院立足於多學科深度交叉和多團隊密切合作,重點探索綠色安全新技術在輸配用電方面的應用,著力解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的面對的難點,極大地推動了香港創科發展。」   ***** 完 *****

2022年9月9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恒生銀行與香港理工大學攜手舉辦「恒生 x 理大可持續未來挑戰賽:紡織及服裝」

恒生銀行(恒生)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宣布合辦「恒生 x 理大可持續未來挑戰賽:紡織及服裝」,旨在鼓勵全港科技創新人才、包括年輕一代發揮創意,為紡織及服裝界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元素與動力。

2022年9月8日

活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1

香港理工大學宣佈成立時裝及紡織學院 銳意培育時裝創意人材 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5 周年,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宣布正式升格紡織及服裝學系為時裝及紡織學院(School of Fashion and Textiles,簡稱 SFT),開幕典禮於上週五 ( 9 月 2 日)在理大賽馬會創新樓舉行。該學院成為理大第三所具標誌性且獨立的學院。 作為一所國際教育機構,新學院集合時裝與紡織教育、學術及創新技術研究,全面提升畢業生和香港時裝及紡織行業的競爭優勢,與大灣區的市場同步發展。學院展望引領時尚產業的發展,造福社會大眾,同時憑藉學院的卓越研究和創新成果,為業界提供解決方案。 時裝及紡織學院的教學質素及學術成就早已備受國際認可。學院的導師來自世界各地,專注不同學術及科研範疇,包括:智能可穿戴系統、醫用紡織品與功能性服裝、社會時裝設計、可持續時裝、數碼時尚市場營銷、時裝供應鏈管理等。根據美國士丹福大學 2021 年的報告,學院有 13 位學者躋身世界前 2% 的科學家之列。此外,國際經濟月刊 CEOWORLD Magazine 評定學院位列 2022 年全球 50 大頂尖時裝設計學府,並排名亞洲第三,學術成就有目共睹。學院科研成績優秀,深具影響力,去年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20 年研究評審工作」中獲得高度評價,尤其在創意藝術、表演藝術及設計方面的研究更領先八間教資會資助學府,反映理大科研成就不凡。 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先生、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陳淑玲女士。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我很高興時裝及紡織學院成為理大第三所具標誌性及獨立的學院。新學院將在教育及卓越的研究領域上尋求更多突破,目標是成為領先世界的時裝及紡織教育、交叉學科研究與合作中心,促使香港發展成為國際知名時尚樞紐。」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陳淑玲女士表示:「新的時裝及紡織學院將更著重教育、研究及行業合作。自1957 年以來,理大一直是亞洲和全球時裝、紡織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機構。從紡織及服裝學系轉型的時裝和紡織學院,日後將繼續於教學方面擔任領導角色。」 為滿足時尚和紡織行業對先進技術日益增長的需求,時裝及紡織學院與本地及國內外商界保持緊密合作,推廣知識轉移和應用創新及有效的技術。當中扭妥™環錠紡紗技術、醫學、運動和保健應用的姿勢訓練系統及 3D 人體模型技術等知識轉移項目,為業界帶來技術突破,影響深遠。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學院亦主動與政府、非政府機構及關懷弱勢社群團體保持緊密聯繫,並成功研發全新防病毒三維打印物料、抗病毒可重用口罩 PU30 和保護衣等,時刻不忘造福社群的使命。 時裝和紡織學院將全面增撥資源,發展教學和科研。課程內容與時並進,以迎合市場對先進技術的要求,全新科目包括:人工智能、數碼設計、電子商貿及可持續發展等。重組後的本科生組合課程「時裝(榮譽)文學士」和碩士課程 「環球時裝管理」,靈活地將設計、商業及科技這三個關鍵元素,和卓越、高質和全方位的時裝教育相結合,以滿足香港、亞洲以至國際對時裝人才的殷切需求。   ***END***

2022年9月7日

活動 時裝及紡織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