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 我的四十年天文科研旅程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20230120 2000x1050px  website EN
  • 日期

    2023年2月9日

  • 主辦單位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 時間

    16:00 - 17:30

  • 地點

    Zoom網上會議  

講者

賴因哈德.根策爾教授

查詢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852 3400 3036 info.pair@polyu.edu.hk

摘要

背景

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兼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教授,與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潘洛斯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同獲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探明銀河中央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的成就。
根策爾教授1952年出生於巴特洪堡。他於波恩大學修讀物理,其後於1978年在馬克斯.普朗克放射性天文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80-1982年,他赴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做博士後研究,並於 1981年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1986年,根策爾教授獲任命為慕尼黑加興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兼科學家。1999年起,他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正教授。根策爾教授獲得過許多獎項和獎項,包括 1990年德國研究基金會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獎、2003年巴爾贊獎、2008年邵逸夫獎和 2012年克拉福德獎。

更多資訊: https://www.mpg.de/15493117/nobel-prize-physics-2020-genzel

 

摘要

一百多年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一年後,卡爾.史瓦西求解了廣義相對論關於球狀物質分佈的核心方程式──在足夠緊密的質量下,所有粒子、甚至光皆不可能穿越其區域的邊界(「事件視界」),並被吞噬入銀河中心的一個深坑(「奇異點」)。「黑洞」理論因而誕生,而其闡釋於隨後數十年獲多位科學家,包括彭羅斯、惠勒、克爾及霍金等人得到完善。第一個證實黑洞存在的間接證據是源自對超緻密X射線聯星和遙遠發光類星體的觀測。
過去的四十年裡,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團隊一直研究銀河系中心質量分佈,以氣體和恆星作為時空測試粒子進行精確及長久的研究。研究表明了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相當於四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
根策爾將於本次講座中分享其四十年的科研旅程。

講者

賴因哈德.根策爾教授

賴因哈德.根策爾教授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兼科學家

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物理學名譽教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名譽教授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