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PolyU welcomes 2024-25 Budget initiatives promoting research com_TC

理大歡迎 2024-25 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措施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歡迎財政司司長發表新一份《政府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支援本港大學推動創新科研及成果轉化的舉措,當中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將有助理大進一步推進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微電子等領域的科研突破及技術轉移。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樂見預算案投放資源支持大學的科研工作及成果轉化,這有助於大學進一步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進行具影響力的研究。理大矢志成為一所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並致力推動交叉學科研究,在多個前沿領域上的卓越科研已備受肯定。大學將繼續不遺餘力地配合政府壯大創科人才庫的目標,與政府、業界及不同持分者緊密合作,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以貢獻香港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和國家的科技自強自立。」 理大欣悉政府投放六十億元資助本地大學跟海內外機構合作,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理大早年已獲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設立化學生物學及藥物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致力進行世界級的化學生物學和藥物研發研究。理大的生命科學研究涵蓋藥物研發、生物醫學、醫療保健等領域,有穩固的科研基礎發揮香港所長。 人工智能是驅動產業革新的重要動力,預算案增撥三十億元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這亦是理大的重點研究領域。理大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聚焦四大重要領域,包括智能基礎設施和建設、智能互聯健康網、智能互聯汽車網和智能互聯物流網,以促進相關轉型和轉化研究。大學並持續革新創科課程,近年推出區塊鏈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計算、微電子技術及材料、智能建造、元宇宙科技等碩士課程,為產業需求培育創新人才。 為促進綠色科技發展,理大高等研究院的多個研究院和中心在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可持續城市發展、碳中和資源工程等領域持續推動創新研究。理大在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智慧交通基金獲批的項目,為教資會資助院校之中最多,足證理大在為香港減碳和加強保護環境的科研優勢。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就促進碳中和城市發展等提供策略建議,近期並獲特首政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支持,就在本港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進行評估和研究。 為配合政府實現碳中和,理大訂下 2028 年和 2033 年短期和中期目標,至 2045 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大學亦以校園作為實驗平台,試行轉化研究成果,並成立「校園碳中和委員會」。 理大將繼續追求科研突破,推動科研成果轉移及商業化,促進更緊密的產學研合作,發揮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貢獻香港、國家以至全世界。 網上報道: 信報 - https://polyu.me/3uQdAhR 香港商報 - https://polyu.me/48v5poV 點新聞 - https://polyu.me/48BmXjx 香港中新社 - https://polyu.me/49SsZgx

2024年2月28日

宣傳

PAIR researchers shine at PolyU Presidents Awards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2023 2000 x 1050TC 1

理大高等研究院人員囊括多項「2023年度理大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

熱烈恭賀以下理大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員榮獲香港理工大學2023年度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   獎項類別 獲獎者 職位 個人獎項 教學 (傑出青年教師) 許立達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利民航空導航青年學者、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及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 研究和學術活動 (傑出研究員) 李向東教授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高贊明可持續城市發展教授、環境科學與技術講座教授 研究與學術活動 (傑出青年研究員) 鄭子劍教授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副院長、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副主任、軟材料及器件講座教授、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光子技術研究院及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成員 團隊獎項 知識轉移:業界 夏勇教授 (團隊領導) 海洋基礎設施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成員 曹建農教授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分佈式與移動計算講座教授、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未來食品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智齡研究院及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 朱松野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系主任、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領導成員、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及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成員

2024年2月28日

榮譽及成就

DLS by Prof Ioannis Brilakis on 8 March 20242000 x 1050 pxTC

劍橋大學BRILAKIS教授主講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 論建築環境數位孿生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誠邀您於2024年3月 8 日(星期五)下午 3:00至下午4:30(香港時間)在理大校園或透過Zoom參加我們的傑出講座。是次講座由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系Laing O’Rourke土木與資訊工程教授、建築資訊科技實驗室主任Ioannis BRILAKIS教授主講。講題為 「建築環境的數位孿生」。 數位孿生方法可以根據建築環境產生可靠的數位記錄,協助業主對其物業進行妥善保養、監控和維修。建築環境由大型建築物組成,而建築物的設計、建造、維護和運作是需要大量資源投入。透過針對效率和效能來提高生產力,以及顛覆性創新,來應對建築生命週期中的現存問題,這可為各方持分者,在成本、時間、品質、安全、永續性和彈性方面帶來顯著的績效改善。利用豐富數位孿生模型,打造及保存一套最新電子記錄,有助實現改進。 本講座將介紹劍橋大學相關研究,透過低成本方法,生成物件導向的基礎設施幾何圖,並通過生成的數位孿生模型,對建築物的缺陷進行檢測及映射,從而實現對空間缺陷的自動測量,以及感測器和感測數據建模。這些技術成果已進一步應用於「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結合混合實境的流動檢查,以及針對建築物意外損壞的保養。 Brilakis教授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獲得土木工程博士學位。其後,他在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2005–2008)和亞特蘭大喬治亞理工學院(2008–2012)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2012年,他移居劍橋,擔任Laing O’Rourke講師,2017年10月晉升為高級講師,並於2021年晉升為教授。他曾擔任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客座副教授(2014)和慕尼克工業大學客座教授、Leverhulme國際訪問學人(2018–2019)和Hans Fischer高級訪問學人(2019–2023)。他曾獲多項殊榮,包括2022年歐洲建造工程計算理事會(EC3)Scherer 獎、2022年EC3 Thorpe獎章、2019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 J. James R. Croes獎章、2018年ASCE John O. Bickel獎、2013年ASCE Collingwood獎、2012年喬治亞理工學院外展獎、2010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職業獎和2009年ASCE副主編獎。Brilakis教授在同儕評審期刊和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200餘篇,他為《ASCE土木工程計算》、《ASCE建築工程與管理》、《Elsevier 建築自動化》和《Elsevier先進工程資訊學》期刊副主編,以及歐洲建造工程計算理事會(EC3)的主要創始人。 萬勿錯過向傑出學者學習的機會!   詳情及報名:https://polyu.hk/AXLmD

2024年2月27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Recap of DLS by Prof WANG Chaoyang2000 x 1050 pxTC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王朝陽教授主講「支持可持續電氣化的快充電池技術」講座

2024年2月2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朝陽教授主講了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第13次傑出講座,講題為「支持可持續電氣化的快充電池技術」。是次講座以混合模式進行,吸引了來自澳洲、亞洲、歐洲和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230多名參加者,以及超過13,100人次透過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透過視頻致歡迎辭,為講座揭開序幕。隨後由人文學院院長、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教授、神經語言學及雙語學講座教授李平介紹講者。 在演講中,王教授首先闡述了實現經濟實惠的電動車快充電池技術,並解釋了相關背景,提出快充技術對於推動可負擔電動車和可持續電氣化的重要性。隨後,他提到了目前在實現於任何溫度下能進行快速充電技術所面臨的挑戰,並介紹了「非對稱溫度調控技術」。這項技術能夠任何環境溫度,甚至是零下攝氏60度,在10分鐘的時間內迅速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進行充電,同時具備出色的循環壽命性能。 其後,他提出了適用於極寒和極熱的環境下進行極速充電的新型熱管理概念,並指出電池技術須兼具快速充電功能和高溫穩定性。王教授在總結演講時提到,電池技術的未來將取決於「精實儲能系統」與快充技術的結合,從而實現提供實惠且安全的行動能源。這需要研發配合,為電池設計和熱管理帶來了新思路,讓快速充電池技術毋須於充電速度、安全性、壽命和成本之間取捨。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李平教授主持。一眾觀眾與王教授進行互動交流,成果豐碩。 按此重溫

2024年2月27日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系列

Prof Christopher CHAO shares PolyUs carbon neutrality strategies with Sing Tao Daily 2000 x 1050 pxT

趙汝恒教授接受《星島日報》專訪 談理大碳中和策略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早前接受《星島日報》專訪,分享理大碳中和策略。他提到,理大設有多個綠色科研中心,涵蓋多個領域,例如新催化技術製備綠色氨氣、綠色紡織業、固體廢料循環再造等。他又表示,理大訂下2045年達致碳中和的目標,而大學內部的「建立碳中和校園專案小組」,致力轉化低碳基礎技術研究成果,配合校園管治和人工智能技術,務求實現目標。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規模的交叉學科研究樞紐,理大高等研究院將凝聚其多個轄下研究單位,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未來服裝紡織科技研究中心等,透過綠色科研創新,全力支持大學實現碳中和。 網上報導: 星島日報 - https://rb.gy/apmt46  

2024年2月26日

媒體報導

2024U2Z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發生物礦化技術 保護海洋基建免受微生物腐蝕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高贊明可持續城市發展教授、環境科學與及技術講座教授李向東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一項創新的生物礦化技術,有效阻隔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誘導腐蝕,助實現打造可持續的海岸結構物。 硫酸鹽還原菌是一種厭氧細菌,其能夠加速硫化氫的產生,導致物料腐蝕及損耗。團隊研發的生物礦化技術,是一種環保的混凝土防腐塗層方法。技術透過利用二氧化碳,在混凝土表面上產生礦物沉澱物,因而形成生物礦化膜。這道屏障可用於控制硫酸鹽擴散,及助混凝土與具腐蝕性的硫酸鹽還原菌隔離。 這項生物礦化策略的應用潛力無窮,適用於海洋環境、污水環境和水冷卻設施等在多個會發生微生物腐蝕的環境中。該項「生物礦化可防止微生物引起的混凝土腐蝕,以實現可持續的海洋基礎設施」已刊於著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 閱讀更多:https://polyu.hk/OXIRi 研究論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4680

2024年2月21日

研究成果

Excel x Impact is now avaianle onlineIssue 132000 x 1050TC

理大通訊《勵學利民》現已出版!

請即查閱最新一期的理大通訊《勵學利民》文章報導,以了解理大高等研究院的科研及發展近況: 推動太空探索:理大科研協助國家航天事業 https://polyu.hk/mEfci 新型納米硒助改善更年期後骨質疏鬆 https://polyu.hk/ZUJSY 理大獲研資局多項重要研究撥款 https://polyu.hk/sRyzd 理大初創企業奪多項重要創新獎項 (2023 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 - 金獎 - 中慧醫學成像有限公司) https://polyu.hk/Ycseq 208 位理大學者躋身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 https://polyu.hk/aIKAT 理大15位學者榮膺「2023 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https://polyu.hk/yHMDA 理大創新長者音樂治療系統獲獎 https://polyu.hk/budmk

2024年2月20日

宣傳

20240220Prof CHEN Sheng elected as Fellow of 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2000 x 1050TC

陳聲教授榮膺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熱烈恭賀未來食品研究院成員、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系主任、微生物學講座教授陳聲獲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以表揚其對微生物學發展的卓越成就及貢獻。陳教授為本年度院士當中唯一來自香港院校的學者。

2024年2月20日

榮譽及成就

MHRC Associate Director Prof Sylvia CHEN elected_T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曉華教授榮膺香港人文學院院士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愛堂歐雪明兒童發展中心總監陳曉華教授,獲香港人文學院選為院士。 此殊榮足證陳教授的卓越學術成就及其對本港人文社會科學的重大貢獻。 陳教授的研究專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以及與精神健康相關的社會文化心理學。她致力研究雙語和雙文化的社會影響,以及文化情境下雙語和雙文化者的心理機制。其研究探討全球化對雙文化者因文化適應,所經歷的心態、價值觀、信念和身分認同的變化影響。 香港人文學院(Hong Kong Academy of the Humanities)於2011年成立,旨在表揚卓越學術成就及推動本港人文學科發展。該院院士均為獲同儕公認為具有最高學術成就的學者或傑出的藝術從業者,並因其對人文學科的終身貢獻獲表彰。

2024年2月20日

榮譽及成就

MHRC Member Dr Jacky NG named APS Rising Star_2000 x 1050_TC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吳子傑博士榮膺美國心理科學協會「學術新星」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吳子傑博士獲美國心理科學協會選為「2024年度學術新星」。此榮銜旨在表揚協會內於早期博士後職涯中擁傑出成就的會員。獲選人必須在六項評選準則上展現卓越,其中包括:論文發表、學術肯定、科研發現與創新、研究影響力、推動學術多元、科研獨立。 吳博士致力於研究中介和調節模型中的多項分析方法,及應用這些模型以剖析社會現象。他的研究成果曾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現時,吳博士的研究聚焦於開發一種易於操作且可用於分辨調節效果分析模型的統計工具,及運用該工具來辨識減緩社交媒體誘發抑鬱症的相關因子。   2024年度「學術新星」入選名單: https://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members/awards-and-honors/aps-rising-stars/news-rising-stars (只有英文版)

2024年2月20日

榮譽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