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智能穿戴系统的研发引领产业创新

2025年9月17日

媒体报导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院长、纺织科技讲座教授、吴文政及王月娥纺织科技教授陶肖明教授及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智能可穿戴系统,可应用于运动、医疗、娱乐、工业等领域。

首先,智能可穿戴式冷热交替运动复原系统COOLWEAR,采用独特的流体织物结构及单向传热复合织物,结合人体工学设计。系统融合机电流体多功能侦测与控制技术,能于10秒内在摄氏5度至40度之间迅速进行温度切换,且温度分布均匀,最大热通量高达1.2千瓦/平方米。系统由主机及穿戴端组成,体积小巧,并具备三段式间歇加压功能,适用于多个身体部位,能有效提升运动后肌肉供氧及弹性,并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用家可透过手机应用程序自选治疗模式,方便运动员可于场边轻松使用,实现实时运动恢复。

在多感模拟穿戴技术领域,团队专注于人类混合嗅觉感知及多感触觉模拟研究,首度提出基于纤维集合体的仿生机制,并设计相应驱动装置以仿真混合气体与触觉。透过人工智能及算法,装置能实时融合感测讯号,为用户带来高度沉浸式体验。其研发目标包括:基于AI控制的可穿戴嗅觉仿真装置、可调节硬度与温度的织物触觉仿真设备,以及可穿戴纤维基声学听觉器,用于连续监测人体脏器官声学讯号。

此外,电子织物互动系统亦为陶肖明教授团队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团队运用微电子芯片与纤维材料的异质整合技术,开发出新一代高性能、可程序化电子纺织品,并突破性研发出全球最细、直径小于1毫米且耐水洗的电子纱线,可无缝应用于传统针织及刺绣工艺。基于这些技术,团队实现了全彩可编程电子织物显示、智能互动、复合电子纱线制程、新型纤维基电子材料及专用纺纱设备等多项创新,打造出能同时感知视觉、听觉及触觉的多模态智能织物互动系统。该系统不仅保持织物柔软与舒适,亦具备防污、防水及多模态人机互动等优势。

陶教授团队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充分展现理大的科研卓越及创新精神,为智能可穿戴技术带来多元应用,成为运动、医疗、娱乐、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推动力量。

 

网上报导:

新华社 -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737062?docid=12737062&newstype=1001&d=1350125&channel=weixin&time=1758592082577


研究部门 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