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紡織科技講座教授、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陶肖明教授及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系列智能可穿戴系統,可應用於運動、醫療、娛樂、工業等領域。 首先,智能可穿戴式冷熱交替運動復原系統COOLWEAR,採用獨特的流體織物結構及單向傳熱複合織物,結合人體工學設計。系統融合機電流體多功能偵測與控制技術,能於10秒內在攝氏5度至40度之間迅速進行溫度切換,且溫度分佈均勻,最大熱通量高達1.2千瓦/平方米。系統由主機及穿戴端組成,體積小巧,並具備三段式間歇加壓功能,適用於多個身體部位,能有效提升運動後肌肉供氧及彈性,並減輕延遲性肌肉酸痛。用家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自選治療模式,方便運動員可於場邊輕鬆使用,實現即時運動恢復。 在多感模擬穿戴技術領域,團隊專注於人類混合嗅覺感知及多感觸覺模擬研究,首度提出基於纖維集合體的仿生機制,並設計相應驅動裝置以模擬混合氣體與觸覺。透過人工智能及演算法,裝置能即時融合感測訊號,為使用者帶來高度沉浸式體驗。其研發目標包括:基於AI控制的可穿戴嗅覺模擬裝置、可調節硬度與溫度的織物觸覺模擬設備,以及可穿戴纖維基聲學聽覺器,用於連續監測人體臟器官聲學訊號。 此外,電子織物互動系統亦為陶肖明教授團隊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團隊運用微電子晶片與纖維材料的異質整合技術,開發出新一代高性能、可程式化電子紡織品,並突破性研發出全球最細、直徑小於1毫米且耐水洗的電子紗線,可無縫應用於傳統針織及刺繡工藝。基於這些技術,團隊實現了全彩可編程電子織物顯示、智慧互動、複合電子紗線製程、新型纖維基電子材料及專用紡紗設備等多項創新,打造出能同時感知視覺、聽覺及觸覺的多模態智能織物互動系統。該系統不僅保持織物柔軟與舒適,亦具備防污、防水及多模態人機互動等優勢。 陶教授團隊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充分展現理大的科研卓越及創新精神,為智能可穿戴技術帶來多元應用,成為運動、醫療、娛樂、工業等領域的重要推動力量。 網上報導:
研究部門 | 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 |
---|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