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理大嶄新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攜手海柔創新 引入先進智能配送系統 鼓勵共同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作為推動本港創科及知識轉移的院校先驅,歷年來培育大量創新精英,並不斷革新課程和提升教研設施,裝備學生把握工業 4.0 的機會。其中,理大培育的獨角獸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海柔創新),憑藉其領先全球的自動化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成功將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場。 理大與海柔創新合作於大學工業中心全新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設置先進智能配送系統,並於今日(4 月 4 日)正式啟用,以加強理大的機器人科技教育並促進學生及科研人員共同創造和創新。 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致辭時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推動全人教育,並重視創新創業,培育社會所需的人才。多年來,理大持續推動 PolyVentures 初創生態圈,支持理大學者、研究人員、校友和學生創業,為不同階段的初創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援,令科研成果走出校園,落地轉化,造福社會。理大與海柔創新合作於實驗室設置了海柔創新的倉庫自動化解決方案,不但有助大學研發技術,更可以讓同學學習創新智能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是理大全新的教研平台,總面積達 1,800 平方米,配置先進機械臂、機器人、自動導引車、無人機,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工業 4.0 相關的學習套件。實驗室讓師生及科研人員探究未來將廣泛應用的協作式機器人應用開發、部件製造、控制系統設計、自主系統開發、機器人智能化與人工智能算法設計等領域。 智能配送系統由三項主要設備組成,包括海柔創新提供的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ACR),結合理大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及企業資源計劃軟件(ERP),將支援研究人員開發不同的協作式機器人應用技術,並為實驗室使用者提供公共物流服務,搭建一個應用創新實驗室。 實驗室目前已有 15 個理大項目團隊進駐,分別研究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科技應用於醫療、復康、體育科技、工程、能源、計算機及可持續發展等不同範疇。 海柔創新於 2016 年由理大電子及資訊學系 2012 年畢業生陳宇奇先生及 2014 年畢業生房冰先生及團隊創立,該公司利用大灣區的製造優勢及內地市場的機遇快速成長,並把握海外業務機會加快全球展業步伐,目前估值近 20 億美元。房冰先生今日回到母校分享,鼓勵青年人認識大灣區創新創業的環境及機遇,實現創業夢想。

2023年4月4日

深圳研究院

1

理大公開講座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小姐主講「無窮之路」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學生事務處昨日於賽馬會綜藝館舉辦「學務長專題講座系列 2022/23:追夢人生」,邀請「感動中國 2021 年度人物」陳貝兒小姐以「無窮之路」為主題,與學生分享她拍攝紀錄片的心路歷程和個人成長經歷,鼓勵他們為未來奮鬥。講座吸引近 500 名理大教職員、學生、校友及中學生等出席。 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宋來教授、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大學高層亦有出席活動。紀錄片《無窮之路》於三個月內走訪全國六個省份拍攝,陳貝兒小姐於座上分享她拍攝經歷。她表示,很難得有機會拍攝這部紀錄片,透過鏡頭見證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向觀眾傳遞正能量。她希望未來可以再接再厲,向觀眾呈現更多中國故事。 活動上,陳貝兒亦與理大學生,包括德藝獎學金得主徐楚君及「啟迪智慧師友計劃」學員李卓謙,進行現場交流,分享她在傳媒行業發展的經歷。她表示,香港有獨特優勢,面向國際、背靠祖國,勉勵年輕人突破框架、認清目標、堅持追夢。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1

理大與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合辦大學與產業合作論壇 推動大灣區中醫藥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 與現代中醫藥國際協會(MCMIA)合辦「大學與產業合作:中醫藥創新論壇」,匯聚逾百名大灣區的學者和業界翹楚,就國家最新的中醫藥規劃和政策,以及如何推動中醫藥發展分享真知灼見。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表示:「特區政府對於支持中醫藥科研及發展一直不遺餘力。隨著政府於2023-24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對中醫藥發展基金增加撥款,以及未來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這將推動中醫藥成為本港醫療系統日趨重要的一部分。大灣區發展為香港中醫藥產業帶來難能可貴的機會,政府、學界和業界需要密切合作,抓緊機遇,推動長遠規劃,爲香港中醫藥發展締造良好的生態。」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基金主席楊國晉先生在論壇上就中醫藥創新人才培育倡議作分享,介紹了業界如何支持有志從事中醫藥研究的優秀人才,填補人才缺口。楊先生強調,創新的中醫藥研究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並感謝吳文政王月娥基金會設立獎學金,培育大灣區青年人才。 論壇旨在探討港澳和內地的政府以及科研機構等持份者,如何透過深化研究合作,把握大灣區科研和商業機遇,促進中醫藥發展。其中討論主題包括大學與產業如何合作推動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醫藥創新人才培育倡議,及大學的中醫藥創新倡議。論壇的專題討論環節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主持,帶領與會者從商業、技術和政策角度,探討推動香港中醫藥創新的長遠措施。這些建議將於2023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期間呈交政府。此外,一眾專家在論壇上分享對中醫藥創新的見解,討論區內院校如何將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技術的優勢融入中醫藥研究,以及探討院校之間在中醫藥領域的交叉學科合作。   有關合辦單位 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成立於2021年10月,為理大高等研究院轄下研究中心,致力推動影響深遠的交叉學科中醫藥研究。中心由理大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教授兼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文秀教授領導,致力促進交叉學科和轉化中醫學研究,研發可應用於臨床及社區的中醫藥藥物及治療方案,推動中醫藥臨床實踐及政策制定的創新發展。 科技及創新政策硏究中心成立於2022年,為理大交叉學科政策研究中心。中心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以及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領導,旨在透過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東南亞地區「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的交叉學科研究協作,促進香港於大灣區的創科發展。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於2000 年由中醫藥業界、科研界及教育界之專業人士在香港成立的非牟利機構。協會會長爲魯展雨先生。建會宗旨是要通過中醫藥的現代化、企業人員水平的提高及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化等計劃來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化,並藉此推動香港成為一個「國際中醫藥中心」。

2023年3月7日

深圳研究院

1

理大與晉江市推動共建研究院及開展產業升級課題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在晉江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晉江研究院」,促進產學研合作,共同推進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同時,晉江市科學技術局與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簽訂合作項目協議,聯合開展課題研究計劃,針對晉江的產業升級需求,研究如何引進和借助香港的科技創新資源和優勢。晉江市科技局將提供科研經費支持。預期項目研究成果能夠促進香港與晉江市的科研合作,賦能晉江產業升級。 簽約儀式今日假理大校園舉行。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及晉江市市長王明元先生見證下,由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與晉江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黃天凱先生代表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框架協議書。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及晉江市政府辦公室主任蔡文思先生簽署課題研究合作協議。 林大輝博士致辭說:「中央對香港的創科發展非常重視,也給予很大的支持,為官、產、學、研的協作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理大與晉江市的合作一定能夠發揮各自優勢,有效地打造官產學研交流平台,尤其在紡織、智能製造、集成電路、綠色科技等領域加強科技經驗交流,善用香港和理大的科創資源,推動晉江產業升級。」 王明元市長表示:「晉江正處於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理大在人才、科研的優勢,可以跟晉江的產業與市場優勢深度融合。我們希望借助理大雄厚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培育優勢,培養更多企業經營管理、產業及行政方面人才;在鞋服紡織、裝備等傳統產業方面得到理大的科創助力支持;並以理大的創新和新技術,支持晉江發展集成電路等高新產業。」 雙方將探索構建理大晉江研究院,由理大負責策劃和管理,並由晉江提供場所、資金、科研項目及產研合作補助,以及人才引進政策等支援。理大學者和專家亦會到當地交流、擔任創業團隊評審專家、參加重大規劃評審會等。晉江市將積極推動企業與理大共建實驗室,並深化在人才培育、創新創業、高新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合作。 隨同王市長來訪理大校園的晉江政企代表,包括來自紡織製衣、運動鞋服、食品、新材料、家居用品等知名企業家。此行,他們還參觀了理大的智慧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先進製造研究院及人工智慧物聯網研究院,了解理大在交叉學科研究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

2023年2月17日

上海中心

1

香港理工大學成立「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 並與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舉行「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暨與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先生及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張國義先生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以及透過視像會議參與的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劉石教授等,一起見證理大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與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仲偉民教授代表簽署兩校合作備忘錄。 楊潤雄局長表示:「理大成立『中國歷史與文化硏究中心』,支持校內和香港的中國歷史和文化教學,讓年青一代了解和銘記歷史。我祝願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理工大學與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合作,能使理工大學在人文研究範疇踏上新台階,取得更豐富的合作成果;相信兩所院校將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開啓新篇章。」 林大輝博士致辭時說:「理大會肩負培育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正向思維新一代的責任。我們相信要貢獻國家,必須愛國家,而愛國家就應該多認識國家和瞭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成立『中國歷史與文化硏究中心』和跟清華大學合作,目的是弘揚中華文化和進一步強化國民教育,提升香港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國民身份認同感和對國家的歸屬感。我們會加強兩地的學術交流、進行培訓老師和編寫教材,希望中心能發展成為一所具有影響力的人文學術機構,協助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幫助年輕一代掃除思想障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自本學年起,理大本科生必須修讀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課程。學生可以有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這有助提升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家國情懷的意識。 理大邀得多位歷史專家及對文化發展貢獻良多的人士擔任該中心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先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陳萬雄博士、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丁新豹教授、城市大學前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兼榮休教授鄭培凱教授,以及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教授冼玉儀教授。他們將與顧問委員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攜手,就中心的發展提供建議和指導。 中心將以中國近現代史及中國社會與文化為重點研究方向,推動中國歷史與文化教育。理大與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展開合作,培訓老師和編寫教材,以及進行專題研究和合辦研討會等,加強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彭剛教授說:「『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個重要的舉措,不僅對理大非常重要,對香港也很有意義。今後,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與理大可以進行多方面的合作,比如共同研究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及中國近現代史,共同致力推動中國歷史與文化教育,舉辦多元化學術交流活動,還可以共同編寫教材和編輯刊物等。」

2023年1月17日

北京中心

1

理大與愛爾眼科合作為學生提供內地及海外臨床培訓機會 攜手培育香港眼科視光學專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愛爾眼科)合作,將在五年內安排最多 30 名優秀的理大眼科視光學學生到愛爾眼科在中國內地及海外的眼科醫院或眼科中心,接受為期六至八星期的臨床培訓。雙方並會探討共同開展有關主要眼睛健康問題的科研項目。 今次合作結合理大和愛爾眼科的互補優勢,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具備世界領先的科研實力,其影響力獲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期刊評為亞洲第一;而愛爾眼科作為全球具領導地位的眼科醫療機構之一,旗下的眼科中心及醫院遍佈全球亞、美、歐三大洲。 雙方今日於理大校園舉行簽署儀式,在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的見證下,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及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國際戰略發展總監張咏梅女士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眼科視光學院教授兼暫任學院主任紀家樹教授和張咏梅女士亦同時簽署臨床培訓合作協議。 黃國賢教授表示:「愛爾眼科是知名的眼科醫療機構,擁有龐大的專業眼科醫生和眼科視光師團隊,於香港、中國內地、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地已設立超過 900 所眼科醫療機構。理大很高興能夠與愛爾眼科於提升科研及臨床人才培訓上推進策略性的合作,尤其是為眼科視光學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訓練,共同貢獻國家以至全球眼科視光的發展。」 張咏梅女士說:「很高興可以透過愛爾眼科在全球各地的醫院和診所網絡,提供眼科疾病診斷和處理等培訓予理大的眼科視光學學生,讓他們了解全球眼科醫療的最新發展,為未來投身社會執業服務市民奠下宏觀且專業的穩固基礎。」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一直積極與本地眼科醫生以及世界各地的眼科視光學院合作,幫助學生獲取臨床經驗,為日後投身業界做好預備。在與愛爾眼科的臨床培訓合作下,學生將獲得更大裨益。紀家樹教授說:「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得到愛爾眼科支持教學,有助本港眼科視光專業達致國際級水平。」 雙方自 2017 年已開展臨床培訓合作。愛爾眼科更為理大眼科視光學學生設立獎學金,鼓勵同學積極求學,並提供機會讓他們在愛爾眼科的香港視光中心實習。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1

理大與創科香港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助青年創新創業 融入大灣區創科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創科香港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香港創科新生態發展,支持學生及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促進香港創科融入大灣區,並貫徹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雙方將結合優勢資源,透過創科香港基金會的全資非牟利組織香港創科教育中心,開展創科教育、創業孵化及創業投資領域等全面合作,包括創業工作坊、企業參訪、專題研討會、創業導師指導等, 提供全方位及更廣泛的支援予青年人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發展。 早在 2011 年,理大已成立首個種子基金計劃——理大微型基金計劃,是本港最早成立初創發展基金的院校之一,旨在培養理大社群的創新和創業氛圍。理大十分重視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將科研成果通過知識轉移走出校園,轉化為實際應用, 造福社群。 創科香港基金會由紅杉中國發起成立,以打造智能時代香港創科新生態為使命,一直專注於支持香港青年人創新創業及粵港澳大灣區創科新生態的發展,鼓勵青年人認識國內外和香港創新創業的環境及機遇,為青年創業家提供適切的平台以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這與理大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理念和願景不謀而合。 備忘錄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香港 X 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始人、香港創科教育中心院長、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教授,以及香港 X 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始人、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心主任、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陳冠華教授見證下,由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與紅杉中國副總裁、創科香港基金會總幹事、香港創科教育中心項目負責人陳穎女士簽署。 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表示:「在國家支持和特區政府大力推動下,香港的創科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理大一直致力推動創科人才的培育,與創科香港基金會的發展理念一致。從支援學生將畢業設計變為創業專案的 FYP+ (Final Year Project+),培育創科人才的 InnoX Camp,到合作投資理大的初創企業,雙方一直合作無間。而透過是次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結合在推動創新創科方面的經驗,共同培養創科人才,優化香港以至於大灣區創科生態環境,為我們的年輕一代創造更好的發展機遇。」 創科香港基金會總幹事陳穎女士表示:「創科香港基金會始終以公益形式服務香港及大灣區創科人群,在過去六年已直接支持了 240 多個創科項目。這個過程中,理大作為推動創新創業的先鋒院校,一直是我們的重要合作夥伴。此次與理大簽署合作備忘錄,一方面從形式上築牢了我們的合作基礎,另外在探討過程中也挖掘出了更多可嘗試的合作路徑。相信未來,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可以給大學生、青年人群體更多從業選擇,由此亦希望可以助推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理大與創科香港基金會將繼續推動和鼓勵學生及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發掘他們的創業潛能,實現創業夢想,將科研成果從校園轉向市場應用,讓科技利民向善。同時亦為加速香港成為國際創科樞紐的步伐作出貢獻,讓香港科研結合到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為香港的創科產業開新篇。

2022年12月13日

深圳研究院

Photo 1

理大攜手漢森機械人技術公司成立人工智能與人本機械人技術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和漢森機械人技術公司(漢森,Hanson Robotics)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人工智能與人本機械人技術研究中心(CHAiR)。中心將專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攜手促進更多創新研究,加強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以籌謀人類福祉為本。 理大擁有卓越的跨學科研究實力,一直致力研發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為各個產業引領解決方案;漢森具備開發類人型機械人的領先優勢,創造出全球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械人Sophia。 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科技發展潛力無限。CHAiR作為創新研究平臺,會由跨學科院系合作進行研究,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IoT)、神經科學、設計、電腦科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醫療及人文等領域,旨在促進前沿技術的知識轉移和實際應用,廣泛地惠及不同產業。 CHAiR亦將不遺餘力支持香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和創業。理大研究生院院長、電子計算學系分佈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曹建農教授,將出任CHAiR的首席研究員及行政總監。漢森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David Hanson博士與曹教授,擔任CHAiR指導委員會的共同主席。 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和漢森執行董事Doug Glen 先生的見證下,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趙汝恒教授和Hanson博士於昨日(5日)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在簽署儀式上,Sophia還與來賓互動交流,「我期待能學會更多新穎的技能。在你們的幫助下,也許我可以學習成為護士、教師、禮賓服務員、或者圖書管理員。你可以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陪伴者、更嫺熟的藝術家、或者更有趣的藝人。」 Hanson博士說:「CHAiR具備優越實力令Sophia級機械人的性能更臻完善,促進服務機械人產業發展,從而吸引更多資源拓展有關的軟硬件和製造技術。」 滕錦光教授說:「產學合作是孕育和實踐創新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人性化社交機械人有巨大的發展潛力。CHAiR會以成為推動人本機械人時代來臨的重要推手為己任。」 身兼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的曹建農教授介紹,研究院一直為突破人工智能物聯網尖端技術和應用的關鍵難題,不斷研發解決方案。他說:「今次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夥拍漢森是一脈相承,進一步探索人本人工智能和社交機械人的潛力及機會。CHAiR將以其獨特優勢,將漢森的專業知識和理大匯聚世界一流學者的優勢結合,發揮作用。」

2022年12月6日

深圳研究院

20221130_p1

理大10項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資助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共有 10 項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轄下的「聯合科研資助基金」(JRS)和新設立的「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CRS) 2022/23 撥款資助。 在JRS中,理大學者主導的 8 個研究項目獲資助,涉及港幣 939.6 萬元;理大另在 CRS 有 2 項研究獲撥款港幣 716.4 萬元。該十個為期四年的研究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包括信息科學、管理科學、海洋與環境科學、新材料科學、應用數學和生物醫學工程。 理大學者致力開展創新研究,發揮科研專長惠及社群。其中一些獲獎項目針對解決迫切的社會和人類需求,應用層面廣泛,如醫院床位共享機制及優化模型研究、為大灣區城市評估風暴潮規律及風險、加強利用具有時序調控病變血管再生修復功能的 Janus血管支架等等。 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於拓展具影響力的多學科合作研究,促進可持續發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在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和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資助,大力支持理大科研項目,加強結合兩地研究合作及實力,互補優勢,引領創新發現。」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為推動內地及香港兩地合作具科學價值及創新性的研究項目,協議成立 CRS 和JRS。其中於 2022/23 年度新推出的 CRS,旨在資助內地及香港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研究重點項目,以持續提升內地與香港的研究成果與影響力。香港申請人可就研究項目申請不超過港幣 360 萬元,計劃每年資助約十個項目。而 JRS 的目的則為互補兩地優勢,促進學術研究上的合作。JRS 香港申請者可就研究項目申請不超過 125 萬港元。   NSFC-RGC 合作研究重點項目 2022/23 研究領域 項目名稱 香港首席研究員 國內首席研究員及院校 信息科學 基於二維半導體的單片集成電子學 - 從可控生長到器件集成 柴揚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 張文靜教授 深圳大学 新材料科學 基於中空多殼層結構及多級復合電極的長壽命高比能柔性鋰電池的研製 鄭子劍教授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 楊梅博士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NSFC-RGC 聯合科研資助基金計劃 2022/23 研究領域 項目名稱 香港首席研究員 國內首席研究員及院校 信息科學 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安全關鍵技術研究 肖斌教授 電子計算學系 鄧小鐵教授 北京大學 管理科學 醫院床位共享機制及優化模型和算法研究 葉恒青教授 物流及航運學系 萬國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 海洋與環境科學 大灣區沿海城市暴雨-風暴潮遭遇規律與致澇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段煥豐博士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 鄭飛飛教授 浙江大學 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海事保障平臺立體協同作業關鍵技術研究 劉威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 馬勇教授 武漢理工大學 新材料科學 錫基鈣鈦礦X射線探測器 嚴鋒教授 應用物理學系 楊世和教授 北京大學 其他 由捕食者介導的生物競爭及重要性的數學建模和分析 王治安教授 應用數學系 樓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 隨機多目標優化及其應用 陳小君教授 應用數學系 楊新民教授 重慶師範大學 具有時序調控病變血管再生修復功能的 Janus 血管支架研究 趙昕博士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楊志祿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1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正式啟動 為融入國家發展規劃出謀獻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天在校園舉辦「融入大灣區與國家創科論壇暨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開幕典禮」,作為理大 85 周年校慶壓軸活動之一。近 300 名師生、校友,以及來自創科、金融和學術界領袖等嘉賓出席盛會,就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規劃交流意見。 中國科學技術部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徐捷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國科學院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李芳芳女士以視像發表開幕致辭,祝賀理大校慶與 PReCIT 正式啟動。 孫東教授表示:「我謹此祝賀理大成立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相信中心將為促進創科政策領域更多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研究,擔當重要角色。而今日的論壇亦定將富有成果,啟發更多創新意念。」 主持開幕儀式的包括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滴灌通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香港交易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校董會副主席李國祥醫生、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 PReCIT 主任趙汝恒教授,以及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 PReCIT 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滕錦光教授表示:「八十多年來,理大及其前身一直以回應社會不同時代需要為己任,推動香港、國家和世界的發展。適逢國家開展多項重大政策,為香港帶來無限發展機遇,理大成立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正是又一切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舉措。」 PReCIT 由來自理大不同學系和專業的學者組成,推動交叉學科政策研究,矢志成為香港及區內領先的創科智庫。趙汝恒教授在開幕典禮介紹 PReCIT 的背景和三個主要的研究範疇,包括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趙教授說:「香港與內地可優勢互補,商討跨境融合方案以促進研究成果產業化,釋放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經濟的潛力,以及再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這涉及創科合作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資、資金、數據和人員等領域的流通。 PReCIT 作為理大的政策倡議機構,將出謀獻策,以支持香港參與國家科技創新任務。」 在論壇上,李小加先生發表主旨演說,以滴灌通為例,闡釋大灣區在創新與人才,以及利用香港市場引導全球資本方面的優勢,如何協助內地的小微企業融資,並為投資者提供另類投資選擇。 理大內地發展總監兼 PReCIT 核心成員陸海天教授主持圓桌論壇環節,並邀請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聯合發起人陳清泉教授、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潘樂陶博士、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查毅超博士,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博士,在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前,就本港的創科發展分享真知灼見。 陳清泉教授分享了他與內地創科界展開合作的經驗,重申政府要與持份者緊密合作,特別是調動專家和市場的力量,多方合力,共同推動創科發展。 潘樂陶博士呼籲政府制定配合國家發展的創科政策方向,並建議香港與大灣區共同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以便大學科研人員落實研究成果,進一步吸引投資者資金。 查毅超博士以工業家的角度,分享香港如何善用產業鏈及金融中心的優勢,發揮作為大灣區和東盟工業創科總部的角色,以促進研究成果產業化和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 黃元山博士強調,只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在整條價值鏈上達至合作和融合,才能讓《施政報告》中各項招商招才措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跨境的聯合政策對於克服現有障礙,尤其深化市場准入及促進生產要素流動非常重要。 崔永康教授總結發言時表示,社會各界需要齊心協力,為優秀和具潛質的創科人才提供可持續和有利的環境,吸引他們留在香港推動創科發展。 更多關於 PReCIT 舉辦的活動資訊,歡迎瀏覽中心網站 www.polyu.edu.hk/precit/.

2022年11月24日

深圳研究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