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P持续进修认可学分课程
本系列课程已通过ATTP审核。成功完成课程者可获持续进修 (Continuing Education; 以下简称为CE) 学分,这是申请RTTP的资格认证的必要条件。RTTP 为于⾼校、⾏业和政府⼯作的技术转移从业员的⼀项国际专业认证。通过ATTP 认可培训可以获得学分,累积60分并符合其他条件的技术转移从业员可以申请成为RTTP。
ATTP 为⼀个由 16 个技术转移组织组成的联盟。ATTP 的使命为建⽴国际认可⽔平,推动从业员的专业认证,并透过联盟成员组织的认可培训提升联盟从业员的⽔平。 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 (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 以下简称为ISTA) 为 ATTP 成员之⼀。香港理工大学是协作⽹的成员,开办的课程得到ATTP认可。
RTTP认证个⼈与专业⽔平,让全球的雇主、同仁与商业伙伴知道每⼀位 RTTP 认证从业员皆:
- 为经验丰富、有成功经验、⾼能⼒的技术转移专业⼈⼠
- 能有效创造更具价值的科研成果
- 具能⼒、诚信、远⻅、拥有多元能⼒及坚毅不移
- 已完成相关培训/或认证以确保他/她能有效执⾏其⼯作及建⽴强⼤⽹络
请浏览 https://attp.global/ 进⼀步了解 ATTP, RTTP 和 Candidate RTTP。
— 对 象 —
- 三年或以上的技术转移经验;及
- 熟悉技术转移的基础方法。
课程模块
(共62授课小时)成功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
- 掌握技术转移⽣态系统框架及分析能⼒
- 掌握实施技术转移的有效⽅法及道德准则
- 了解让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 制定技术转移的核⼼绩效指标
- 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主要挑战
- 中国技术研究和技术转移的背景,学术界技术转移办公室的角色
- 技术转移办公室工作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为技术转移带来的挑战:在机构内,以及在三重螺旋系统(Triple Helix Construct)中的挑战
- 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实践经验
- 审视核⼼技术转移流程
- 核⼼流程对机构⼯作的影响
- 技术转移的道德准则/专业⽴场
- 创业机会、产品客户和市场解决⽅案
- ⼤学地⽅研究院:本⼟模式
- 探讨⼤学与政府合作研究机构的分类
- 探讨⼤学和政府是否可联合推动区域研究所在技术转移领域的职能作⽤
- ⼤学地⽅研究院的职能、作⽤、运作案例、有效运⾏的重要条件和管理⽅⾯的挑战
- 评核技术转移
- 探讨技术转移部⻔或机构的价值
- 探讨与内部⾏政机构及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模式及⻆⾊定位
- 评估及反映绩效的关键指标
- 国內国外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及其成功因素
- 衍⽣企业相关
- ⼤学衍⽣企业作为促进科技转移的可⾏及有效途径
- 讨论如何评估⼤学是否已经具备培养衍⽣企业的条件,以及衍生企业的组成
- 讨论何为良好的衍⽣企业股权结构,授权范围和收益分配
- 通过衍⽣企业实现科研技术商业化的流程
成功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
- 辨识何时以及如何对单个技术转移案例进⾏评估以及估值
- 探索和评估技术的潜在市场,以决定如何开展技术转移流程
- 制定合理的价值主张和营销材料,协助技术走向市场
- 理解不同估值⽅法的原理和应⽤,以评估估值结果
- 技术转移的背景概述,及其对技术评估的影响
- 评估及估值的定义和⽬标
- 技术转移流程简述
- 讨论估值需求
- 建⽴专利⽬录的做法
- 讨论在发明早期进⾏适度披露的好处,以及适宜披露的内容
- 早期技术评估
- 技术或发明的评估范围及项目
- 公开现有技术或发明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技术转移过程两端的对比 – 研究员提供的技术、与行业需求的技术
- 如何使两端匹配?
- 从产品或服务的⻆度探讨估值
- 价值的概念以及价值公式
- 市场推⼴
- 利⽤⾮机密信息推广技术
- 特色(Characteristics)及优点(Benefits) 之间的差异
- 营销⽅法讨论
- 现在的中国⾼校大环境下,技术转移办公室如何有效地积极营销?
- 价值评估
- 技术转移相关的法律法规
- 不同的价值评估⽅法
- 探讨评估后以授权许可 (licensing) 作权益的可行性
成功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
- 认识到技术转移的成功取决于技术转移办公室(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以下简称 TTO) 将适当的技术以适宜的价格推销予合适的客户的能⼒
- 认识到如何在数据分析的⽀持下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转移业务
- 掌握将⼤量专利有效率地分类为可执行批次的能力
- 确定如何系统地管理具有较⾼转移可能性的技术
- 编制能吸引⽬标客户的营销材料
- 运⽤谈判策略完成技术转让交易,并制定能实现预期⽬标的全⾯协议
- TTO的业务和背景概览
- 技术转移过程
- ⾼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与⾏业合作性质的变化
- 技术转移框架
- 技术转移过程差异,导致的一些问题
- 中国的 TTO 需考虑采取更有效的⼯作⽅法
- 技术转移环境的主要特点
- 作为技术转移机构,如何管理数量庞⼤的专利,并提⾼技术转移的成功率?
- 技术转移的核⼼:技术、价格和交易⽅
- 为协助TTO在特定领域集中精力,而准备探讨的⼯具
- 在建议的框架下使⽤的技术转移⼯具
- 技术转移⼯具箱
- 工具能带来帮助的领域
- 各种技术转移工具的目的和实践:
- 筛查⼯具
- 披露⼯具
- 转移前评估⼯具
- 市场⼯具
- 谈判⼯具
- 合同准备⼯具
成功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
- 熟悉不同的商业分析⼯具,以及于技术创业时运⽤“精益创业” (Lean Launchpad) 的⽅法
- 掌握使⽤不同商业分析⼯具验证市场潜⼒的技巧
- 了解技术商业化的市场验证过程
- 理解精益创业概念
- 精益的概念及其在技术商业化和创业中的重要性
- 实践精益创业中的“构建、测量、学习和调整” ⽅法
- 简介各种分析⼯具: “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 “价值主张画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整体产品图”(Whole Product Map)、”竞争差异图” (Competitive Differentiation Map )
- 定义价值主张和客户开拓
- 为新技术或技术创业定义价值主张的重要性
- 使⽤“价值主张画布”定义价值主张
- 开拓客户、以及通过构建客户画像来识别客户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
- 将价值主张转化为较可⾏产品
- 简介“较可⾏产品” 和 “整体产品图”
- 运⽤“整体产品图”将“价值主张画布”转化为具附加值的产品或技术特点
- 估算市场规模并进⾏竞品分析
- 市场规模的概念和计算⽅法
- 市场划分的重要性和关键考虑因素
- 运⽤“竞争差异图“分析竞争对⼿
- 阐述商业模式画布
- 运⽤“ 商业模式画布” 开拓客户和验证市场
- “ 商业模式画布” 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与产品、技术和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 如何使⽤ “商业模式画布” 制定假设以作验证
成功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
- 深入理解知识产权许可的原则、法律框架、多种类型和战略意义,重点掌握中国本土实践、监管细节及运营环境
- 掌握有效启动、规划和制定知识产权许可方案所需的战略和操作能力,包括知识产权组合评估、许可的组织架构设计,以及通过案例研究,在中国机构与企业环境中获取财务资源的能力。
- 掌握许可的财务建模,为知识密集型或专利密集型知识产权组合设计定制化的特许权使用费方案
- 批判性地分析并应用从中国案例研究、风险管理框架和市场趋势演变中得出的实际见解,提升专业判断力与整体管理效能,有效管理与许可知识产权资产,并在中国技术转移领域中灵活应对。
- 知识产权许可和许可方案决策的基本要素
- 根据知识产权类型和许可方案成熟度构建许可组合;从多维视角选择许可类型
- 建立专注于许可的实体
- 掌握IP许可的财务支持机制与特许权使用费计划设计
- 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开展许可实践
成功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
- 将复杂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分解为一套清晰的“技术产品”,并以行业导向的语言传达其价值主张
- 根据多维度的战略、技术和商业标准,系统地识别、细分并优先筛选潜在的行业合作伙伴与客户
- 运用多元化的需求获取方法,结合间接手段(如市场分析、战略推演)与直接手段(如结构化访谈、现场观察),全面收集技术需求。
- 批判性地分析并筛选收集到的需求,区分真实且高潜力的需求,区分表面化、虚假的“伪需求”
- 对技术需求的商业价值与可行性进行深入评估,综合考虑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客户的技术采纳能力等关键因素
- 构建并实施系统化流程,管理动态的“技术需求池”,在技术转移生命周期中跟踪、更新并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 通过了解研究机构与行业的动力、挑战及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双方更高效的协作与资源整合
- 技术需求识别的基本要素:视角、技术贡献效果和初步客户分析
- 运用多样化的间接分析工具和直接参与方式进行全面需求收集
- 分析和筛选技术需求:确保有效性、价值与可行性
- 技术转移办公室对技术需求的持续管理及行业视角下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