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Master of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科技創業碩士

PolyU-MTE-WB01-2050x500

產業導師

MTE課程實行「雙導師制」,每位學生入學後將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其產業導師,並在整個學習與創業實踐過程中持續獲得導師的專業支持與指導,確保學生能在技術轉化、商業模式設計與融資路演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育。

sample_img

鄭子劍教授

學系: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

科創領域:新材料與新能源

鄭子劍教授現任碳中和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溫州創新技術研究院中心主任、智能可穿戴研究院副院長、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從事柔性電子、高比能鋰金屬電池、柔性能源轉化與存儲等領域的新材料及器件的設計、制備及機制研究。獲20餘項獎項,包括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2019)銀獎(2023、2015)、香港工程科技獎(2023)、矽谷國際發明節金獎(2024)、應用生物及化學技術學系傑出成就獎(知識轉移,2025)。鄭教授致力於將技術規模化並商業化,已成立初創公司EightOSix TechnologyCompany Limited、EASENORY Technology Limited、MATRAVOLT Limited,於2024年獲得「產學研1+計劃」資助。

sample_img

倪一清教授

學系:土木及環境工程

科創領域:結構工程

倪一清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嚴麥郭鐘智能結構」冠名教授,智能結構與軌道交通講座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杭州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深圳)港深道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韌性智慧城市交通國際聯合實驗室聯合主任。研究領域涵蓋結構健康監測、結構動力學與控制等。發表SCI期刊論文370余篇(目前有4篇入選SCI高被引論文)、國際會議論文340余篇。學術成果在SCI被引用超過12,000次,H指數為58;在谷歌學術中被引用超過21,000次,H指數為71。現擔任14份國際期刊的聯合主編、副主編、指導委員會委員、編委。受邀在40多個國際會議上作大會主題報告。入選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高被引科學家(年度科學影響力和終身科學影響力)。他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和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4項、國際發明獎5項、重要協會獎3項。

sample_img

李平教授

學系:語言科學及技術

科創領域:語言習得、雙語學習、及閱讀理解、認知神經科學及計算模型的方法研究語言與腦的關系及其技術應用

李平教授,冼為堅基金人文與技術講席教授,並兼任人文學院院長及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副主任。曾任職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語言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終身教授, 心理與計算科學協會主席(2012)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認知神經科學計劃主任 (2007-2009)。目前是Brain and Language的主編,Cognitive Science資深主編。李平教授於2021年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他的研究聚焦於語言習得,雙語學習,及閱讀理解,並充分利用認知神經科學及計算模型的方法研究語言與腦的關系及其技術應用, 在相關領域發表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及200多篇學術論文。

sample_img

趙昕教授

學系: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

科創領域:生物科技

趙昕教授獲斯坦福大學頒布的 2023年、2024年「世界前2%科學家」,科睿唯安頒布的 2022 年「高被引科學家」,獲愛思唯爾授予的 2024 年 Biomaterials 優秀青年學者以及 2022 年華人生物材料協會頒發的「資深獎」。擔任 Engineered Regeneration 的創刊編輯,Materials Today Bio (IF 10.2) 和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F 7.9) 的副主編。研究成果獲 2024 年矽谷國際發明創新節銀獎、2024 年矽谷國際發明創新節克羅地亞發明者聯盟特別大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及銀獎 2 項,2023年 TechConnect 全球創新獎及第六屆中國 (上海) 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

sample_img

吳曉峰教授

學系:電子計算

科創領域:人工智能, 遊戲, 工商管理

吳曉峰教授負責遊戲實驗室(Game Lab),並擔任「元宇宙科技碩士課程」課程主任及大運河文化與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的研究涵蓋人工智能、元宇宙、Play2Earn應用及混合實境開發,並成功開發結合ESG與區塊鏈的 Green Coin,於三年內吸引超過四千名活躍用戶。吳教授屢獲殊榮,包括 2017 年香港民政事務局「ACG+創意資本計劃」最佳團隊獎、理大工程學院教學優異獎(2017、2021)、團隊教學獎(2021)、服務優異獎(2019),以及 eLFA 小區外展金獎(2021)。他亦於 2022 年獲選為「粵港澳大灣區 STEM 卓越教師選舉」十大傑出教師之一。在科研與項目資助方面,他的總獲資助額超過 9700 萬港元,其中以首席研究員或聯合首席研究員身份負責的達 3610 萬港元,合作研究員身份參與的達 6642 萬港元。項目橫跨多個領域,包括混合實境(約 3000 萬港元)、醫療健康(約 5800 萬港元)及教學應用(約 3100 萬港元),充分展現其跨學科研究與產學合作的影響力。

陳武教授

學系: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

科創領域:衛星導航

陳武教授現為學系主任,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他從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相關研究超過30年,參與了眾多由大學、政府和行業資助的研究項目。其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無縫定位技術、室內定位、導航與完整性、GNSS定位及應用、系統集成、GNSS性能評估、區域GPS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以及機載雷射雷達應用。他發表了超過300篇技術論文,涵蓋各類期刊和國際會議,向多個機構提交了30餘份技術報告。

嚴鋒教授

學系:應用物理

科創領域:生物醫療感測器

嚴鋒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學有機電子學講座教授,同時擔任智慧可穿戴系統研究所(ADoRI-IWEAR)副院長(研究與創新)。他於南京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和博士學位,並在劍橋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嚴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有機電子學,包括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二維材料、生物感測器及智慧材料。他在COVID-19檢測用柔性生物感測器、高效太陽能電池及可穿戴電子器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發表了250餘篇高水準論文,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等頂級期刊。

吳波教授

學系: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

科創領域:行星遙感

吳波教授研究領域為行星遙感與機器視覺,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月球、火星探測任務的著陸區地形地貌分析與選取,包括嫦娥三號、四號、五號月球探測任務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曾獲國家航天局等頒發「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先進個人獎」、星島集團評選「2019年傑出領袖(教育/專業/科技及創新範疇)」、香港理工大學「校長特設傑出成就獎」、第44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等眾多獎項;擔任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行星遙傳感圖」工作組組長、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傳感繪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戴吉岩教授

學系:應用物理

科創領域:超聲成像與納米材料

戴吉岩教授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並擔任學生事務副院長。他先後獲得復旦大學理學學士學位、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以及中國科學院哲學博士學位。作為材料科學家,其研究興趣聚焦於鐵電和多鐵性氧化物及碲化物薄膜異質結構與器件、薄膜撓曲電效應對傳輸性質的調製、智慧材料、納米材料、功能氧化物薄膜、超聲換能器及生物醫學成像等領域。他領導多項國家973專案和創新技術基金專案,開發高性能超聲換能器。他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曾赴多所世界知名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並在多個專業學會中承擔重要職務。戴教授致力於推動跨學科合作,促進物理學與工程領域的融合,為理大學生培養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海龍教授

學系:航空及民航工程

科創領域:無人自主系統

黃海龍教授2018年在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獲得系統與控制博士學位,於2021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任助理教授,並擔任低空經濟理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興趣包括無人機和移動機器人的制導、導航和控制、自動駕駛,以及人機交互;已撰寫了三部專著、100餘篇期刊論文和30餘篇會議論文。他現在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manned Systems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Intelligent Service Robotics等知名國際期刊編委會成員。他被評選為斯坦福大學世界前2%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學者。

吳池力博士

學系: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

科創領域:科創政策、知識轉移

吳池力博士,現任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首席研究員,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港理大(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助理院長。吳博士具備深厚的跨學科研究背景與技術創新能力,累計主持科研項目60多項,在國際著名期刊及國際會議中發表了50多篇論文,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產業化前景的40多項技術專利,孵化成立2家初創公司。

周新宇博士

學系:電機及電子工程

科創領域:集成電路

周新宇博士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適用於各種應用場景的射頻和毫米波寬頻高效高線性氮化鎵功率放大器、第三代半導體積體電路以及人工智慧(AI)微波電路設計。周博士 2017 年榮獲 IEEE 微波理論與技術學會(IEEE MTT-S)國際微波研討會(IMS)高效功率放大器學生設計競賽一等獎,2018 年榮獲該競賽二等獎。周博士是 MTT-12 微波高功率技術委員會的常任委員,2023 IMS 子委員會(高功率(10 瓦)射頻和微波放大器,低於 30 GHz)主席,以及 IMS 技術論文評審委員會成員。他是 IEEE 高級會員評審小組會議成員,也是斯坦福研究會議的評委。周博士目前是《IEEE 電路與系統彙刊 I:常規論文》、《IET 電子快報》的副主編,以及包括《IEEE 固體電路雜誌》(JSSC)、《IEEE 微波理論與技術彙刊》(TMTT)、《IEEE 電路與系統彙刊 I:常規論文》(TCAS1)和《IEEE 微波與無線技術快報》(MWTL)在內的十多種國際同行評審期刊和會議的審稿人。

sample_img

張丹教授

學系:機械工程

科創領域:智能機器人

張丹院士主持及參與近40項國家級項目,獲專利58項,經費逾2億元。其首創被動約束鏈多軸並聯機床,突破精密制造瓶頸;研制全球首台三自由度踝關節康復機器人,推動居家復康應用;開發起落架機器人,解決複雜海況物資轉運難題;推出高性能一體化關節電機,顯著提升人形機器人水平。其科研與產業化成就引領智能製造發展,並在香港創辦FutureBotics Innovation Limited。

sample_img

李恒教授

學系:建築及房地產

科創領域:智能建造

李恒教授所領導的建築虛擬實驗室研發了「建築過程模擬系統」,並將該系統應用於30多個大型建築項目。到目前為止,李恒教授已發表了3本專著,260多篇國際雜誌論文。同時,他也是10本國際雜誌的編委或主編。長期以來,李恒教授亦任職於工程設計與建築公司,為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和大陸地區的私有及政府組織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

sample_img

杜志偉教授

學系:眼科視光

科創領域:生物科技

杜志偉教授從事近視研究超過15年,成功研發「光學離焦」軟性隱形眼鏡,能減緩近視加深達60%,此技術於第3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特別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其「多區正向光學離焦」(DIMS)眼鏡鏡片亦於第4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全場總冠軍、特別大獎及評判特別嘉許金獎。此外,其團隊致力於研發治療青光眼之藥物。

sample_img

余濤教授

學系:土木及環境工程

科創領域:土木工程復合材料結構、海洋工程結構、新能源結構

余濤教授曾主持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項目「基於海水海砂混凝土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新型可持續海洋工程結構」,累計主持超過等同9000萬港元資助的多項科研項目。連續多年入選斯坦福大學公布的世界排名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研究成果被中國國家標準GB50608-2020《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工程應用技術標準》採用,成為多個實際工程的設計基礎。積極推動新型復合材料結構技術在香港落地轉化,並領導了多個相關工程應用的設計及諮詢工作。

sample_img

鄭子劍教授

學系: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

科創領域:柔性/可拉伸/可穿戴電子、先進微納制造技術、界面化學、高分子科學、柔性儲能技術

鄭子劍教授現任碳中和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溫州創新技術研究院中心主任、智能可穿戴研究院副院長、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從事柔性電子、高比能鋰金屬電池、柔性能源轉化與存儲等領域的新材料及器件的設計、制備及機制研究。獲20餘項獎項,包括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2019)銀獎(2023、2015)、香港工程科技獎(2023)、矽谷國際發明節金獎(2024)、應用生物及化學技術學系傑出成就獎(知識轉移,2025)。鄭教授致力於將技術規模化並商業化,已成立初創公司EightOSix TechnologyCompany Limited、EASENORY Technology Limited、MATRAVOLT Limited,於2024年獲得「產學研1+計劃」資助。

sample_img

王春錦教授

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

科創領域:智能製造

王春錦教授現為博士生導師,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超精密加工及製造裝備方向學術帶頭人。現長期從事超精密加工技術及裝備開發和先進光學製造技術研究,尤其是超精密拋光技術。先後主持了多項科研項目,包括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基金,深港澳合作計劃項目等。獲授權專利10餘項。先後獲得亞洲精密工程及納米技術學會青年研究員獎(2019),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2019),香港工商業獎(2022),亞洲國際創新發明大獎金獎(2023)等。王教授及其團隊提出的磁場輔助批量化拋光技術目前已初步實現產業化,可應用於醫療器械、光學模具及元件、高端刀具及珠寶首飾的高效納米級拋光,已銷售該拋光設備給多所國內知名院校及企業,並於2025年8月在溫州研究院當地成立了初創公司。

何明光教授

學系:眼科視光

科創領域:人工智能,創新產學

何明光教授已成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名,並榮獲享有盛名的「全球STEM教授席計畫」。何教授將創造一個新的平台,促進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學合作,致力於開發新的眼科治療方法和創新方法,並將其轉化為臨床實踐,尤其關注功能性眼疾和人工智能。

楊琳教授

學系:護理

科創領域:人工智慧,醫療大健康

楊琳教授在醫療大數據領域擁有多年深厚經驗,主要研究方向涵蓋多模態醫療數據應用於疾病風險評估及個人化健康管理平臺的開發。同時,結合大語言模型與混合現實(XR)技術,致力於創新新一代護理教育平臺。曾帶領學生創辦初創企業,並成功入選香港科技園 Ideation Program

麥豔華教授

學系:護理

科創領域:心理健康科技

麥豔華教授專注於精神健康、成癮行為及社區健康領域的創新與轉化。她領導多項健康創新項目,包括家長壓力管理小組、心力衰竭的家庭為本ACT幹預,以及專為精神分裂症患者設計的ACT吸煙戒斷療法。她負責賽馬會的《家.添晴》和《再闖男天》計劃,並主編相關實務手冊,同時參與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創新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轉化項目。她計劃將ACT轉化為數字化產業應用,透過線上平臺應用於全生命週期,促進個體健康、家庭發展及社區和諧。

sample_img

鄭湃教授

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

科創領域:智能製造與機器人

鄭湃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黃鐵城【智慧機器人】冠名青年教授,港理工(無錫)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智能製造與機器人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多模態人機交互、人機協作製造系統、工業人工智能。入選2025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青年工程師」獎,2024年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 (SME) 「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2024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23年香港理工大學「青年創新研究者」獎,2022年百度AI人青年學者榜單(AI+X)全球50強。2022年在香港創辦科博智能有限公司CobotAI並任董事,累計獲得香港科學園HKSTP Incubation Programme、香港創新科技園ITC、香港理工大學ELF等資助逾三百萬港幣,與中國商飛、航太雲網、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北辰循環、睿爾曼智能、遨博智能、萊茵科斯特集團等多家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主戰場。帶隊獲2024世界智慧產業博覽會“Find智慧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案例”、第 48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獎、2023 亞洲國際創新發明展銀獎、第 21 屆亞太區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金獎、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金獎、2022「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金獎等10逾項團體獎項。

sample_img

文偉松教授

學系:航空及民航工程

科創領域:人工智能

文偉松教授的開創性研究涵蓋城市導航三維激光雷達輔助GNSS定位以及自動駕駛,無人機技術在建築檢測、窗戶清潔和物流配送等領域的應用;並且在無錫創立賦流智飛科技有限公司。這些貢獻為他贏得諸多榮譽,包括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3-2024年)、TechConnect創新獎(2021年)和美國導航學會最佳演講獎(2020年)。他的學術成果豐碩,發表55篇以上期刊論文和52篇以上會議論文,總引用超過2,300次(h指數27),同時成功獲得超過2,400萬港元研究資金,合作夥伴包括華為、騰訊、榮耀等企業及香港創新科技基金、智能交通基金等政府機構,使他成為人工智能感知、自動駕駛車輛和無人機導航系統、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和復雜環境無人操作安全認證控制系統領域的領軍專家。

sample_img

范金土教授

學系:時裝及紡織

科創領域:高性能纖維材料與時尚服飾

范金土教授曾任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前任院長,以及美國康奈爾大學人類生態學院纖維科學與服裝設計系前任系主任兼Vincent V. C. Woo講座教授。范教授在時尚與紡織領域享有國際盛譽,其研究聚焦於深入理解人體、服裝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具有卓越功能性能的高性能纖維材料與時尚服飾。他的研究具有高度跨學科特點,涵蓋儀器開發、計算建模、仿生學、納米技術以及心理學等多個領域。他主持了眾多競爭性研究項目,發表或合作發表約300篇SCI/EI收錄的同行評審期刊論文。範教授榮獲多項國際重要獎項,包括:2016年英國紡織學會(The Textile Institute)頒發的「華納紀念獎章」(Warner Memorial Medal);康奈爾大學授予的「摩根一百五十周年研究員」(Morgan Sesquicentennial Fellow)稱號;2004年第32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Gold Medal Award)等。范教授在國際時尚與紡織領域擁有重要影響力,曾擔任:美國國際纖維學會主席(2018年);上海國際時尚創新中心主任;香港紡織及服裝學會主席。

sample_img

壽大華教授

學系:時裝及紡織

科創領域:智能可穿戴科技

壽大華教授現任理大興國研究院副院長及未來智能穿戴中心主任。他也是理大智能可穿戴科技研究生課程的創始主任。壽教授於理大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悉尼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個人熱濕管理與智能可穿戴技術研究,獲得理大學者冠名計劃下的利民先進紡織科技青年學者席。壽教授於2023年獲得美國纖維學會傑出成就獎(全球每年僅一位學者),並擔任2025年美國纖維學會春季會議大會主席。他在瑞士日內瓦發明展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2025)和金獎(2024),並於2021年和2022年兩度獲得美國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此外,他還榮獲2024年理大研究生院傑出青年校友獎和學院傑出成就獎(學術研究)。壽教授現擔任八個SCI期刊副編輯或編委(包括老牌紡織類國際期刊Textile Research Journal副編輯),在Science Advances等知名國際期刊上發表了100篇SCI論文,近年獲得三項美國專利與十多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相關研究轉化工作獲得多加媒體的采訪和報道,包括央廣網、中新網、ABC News、TVB和香港有線電視等。

sample_img

張明教授

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

科創領域:康復工程、大健康科技

張明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肌骨系統生物力學與身體支撐設計,並將其應用於運動科學與技術、矯形外科及康覆工程等領域。主持和參與了包括香港研究資助局(GRF)、創新及科技基金(ITF)、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ational Key R&D Program)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SFC Key Project)等在內的大型科研項目,擔任多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PI)。張明教授團隊主持開發的無標記動作捕捉系統和三維生物力學測力台已經實現產品化銷售。

sample_img

王立秋教授

學系:機械工程

科創領域:新能源技術、新材料與納米技術、生物科技與醫療科技 、高端智能製造

王立秋教授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續發展能源冠名講席教授、熱流與能源工程講座教授,並擔任理工大學-淄博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擁有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博士學位,積累 29 年頂尖學術研究與 2 年業界高層管理之雙重經驗,曾出任新加坡量子科技集團全球首席技術官暨首席科學家,主導技術開發、知識產權管理及產業化轉移工作。其團隊開創的「無氟超耐久抗病原體塗層技術」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具高度國際能見度。此跨領域背景使其深諳產學研轉化之道,能藉由在國際太空站阿尔法磁谱仪熱控系統、納米流體等領域之標誌性成果,為科技創業碩士課程提供從實驗室創新到市場落地之全方位指導。

sample_img

肖斌教授

學系:電子計算

科創領域:Web3、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

肖斌教授曾經參與 ITF(科技創新署)的項目,開發區塊鏈的資料安全搜尋平台。並多次參與華為的項目,開發安全相關的系統,如區塊鏈系統開發和網路異常檢測系統開發。目前在開發同安全智能體(AI Agent,穩定幣和 RWA 相關的項目。

鄭湃教授

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

科創領域:智能製造與機器人

鄭湃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黃鐵城【智慧機器人】冠名青年教授,港理工(無錫)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智能製造與機器人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多模態人機交互、人機協作製造系統、工業人工智能。入選2025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青年工程師」獎,2024年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 (SME) 「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2024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23年香港理工大學「青年創新研究者」獎,2022年百度AI人青年學者榜單(AI+X)全球50強。2022年在香港創辦科博智能有限公司CobotAI並任董事,累計獲得香港科學園HKSTP Incubation Programme、香港創新科技園ITC、香港理工大學ELF等資助逾三百萬港幣,與中國商飛、航太雲網、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北辰循環、睿爾曼智能、遨博智能、萊茵科斯特集團等多家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主戰場。帶隊獲2024世界智慧產業博覽會“Find智慧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案例”、第 48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獎、2023 亞洲國際創新發明展銀獎、第 21 屆亞太區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金獎、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金獎、2022「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金獎等10逾項團體獎項。

sample_img

黃嘯教授

學系:電子計算

科創領域:人工智能

黃嘯教授曾成功主持香港創新及科技基金項目,並主導參與四項香港智慧交通基金計劃。此外,亦曾獲華為研究項目資助,目前正積極探索大語言模型於教育、交通、智能製造及法律等多領域的應用。

sample_img

楊波教授

學系:電子計算

科創領域:人工智能

楊波教授在產業實踐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他於牛津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在美國亞馬遜增強現實團隊實習,參與前沿的增強現實技術研發。此外,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也曾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實習,參與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他領導的研究組,專注於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及機器人領域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並多次在國際頂級會議組織三維點雲理解挑戰賽,推動學術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他的多項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企業和學術界產生積極影響,體現了其在產學研結合及科技產業化方面的實踐能力。

sample_img

張藝媛教授

學系:機械工程

科創領域:微流控、增材制造、智能軟制造

張藝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流體結構化、智能軟制造、增材製造、微流控、柔性電子、非線性計算與優化。她在多個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項重要成果。張教授團隊成功開發出多種智能流體處理器,在多個領域中實現了原型產品的構建與應用驗證,並致力於將這些創新技術推向市場,促進科技產業化落地。

sample_img

譚啟濤博士

學系:生物醫學工程

科創領域:可穿戴傳感器、大健康科技

譚啟濤博士研究興趣主要包括運動生物力學、肌肉生理測量和信號分析、基於可穿戴傳感器的肌肉疲勞綜合評估、可穿戴近紅外光譜血氧檢測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以及基於功能連接和圖論的腦功能研究。以 PI 身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1項,香港理工大學內部基金4項,以 Co-I 身份參與香港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1項,香港政府和賽馬會體育科學與研究資助計劃1項,深圳市科技計劃 - 基礎研究項目1項,企業合作項目2項。譚啟濤博士團隊開發的可穿戴柔性肌肉生理傳感器已經實現樣機開發,並在香港完成了初創公司註冊,相關項目獲得了香港科學園 Ideation 計劃支持。

sample_img

夏曆翹博士

學系:工業及系統工程

科創領域:智能製造與機器人

夏曆翹博士為港理大無錫科技創新研究院智能製造與機器人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興趣包括:人機協作製造系統、預測性維護、工業人工智能;曾在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及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擔任訪問研究學者,並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科博智能有限公司創始人,致力於人機共融高端裝備與製造領域。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